文/陈全忠
康辉一贯老成持重,欣赏“无招胜有招”的美学境界,自我评价天赋平凡,没有哪一项突出的“高分”。但这些年来,他却靠着日复一日的努力,试图拿一个尽可能高的“平均分”。
随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19主持人大赛》热播,一批优秀主持人备受好评,而作为节目嘉宾的《新闻联播》主播康辉,也凭借精准点评,深受观众喜爱和认可。
说到《新闻联播》主播,大家总是亲切地称呼他们为“国脸”,其中男主播总是方方正正的国字脸,一身正气。康辉就是如此,他一直用《新闻联播》的“金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那么,他是如何成为人们眼中的“播神”的呢?
康辉1972年1月17日出生于河北省保定市,小时候,他就是家长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康辉觉得,老师之所以认为自己是好学生,主要还是因为学习成绩好,即便当时年龄还小,他都隐约感觉到这个评价标准太单一了。那时候,老师常常发起“好学生”帮助“差学生”的活动,可康辉却从不觉得自己要帮扶的同学是“差生”,反倒在他们身上发现了很多优点。“我从小就羡慕体育特别好的同学,我在这方面特别差,但是,体育却不是好坏的评价标准。”
大人评价孩子“好不好”的另一个标准是听话与否,而康辉是一个表面上很听话、但内心却很有主意的孩子。和所有的孩子一样,康辉也贪玩,放学后也常常四处乱跑,喜欢看“没用”的“闲书”。上学时,他的书包里经常装一本课本以外的书,放学后也往往先去书店或者报刊零售亭转一圈。尽管那时候的阅读并不系统,往往是一目十行、走马观花,但康辉很享受阅读的过程,读到好的文字,很有快感。
那个年代的老师和家长,都不太赞成孩子读“闲书”,认为会影响学习,但长大后康辉发现,恰恰是这些当时看似没用的东西,丰富了自己的成长经历。他还是一个狂热的电影爱好者,几乎看过那时候电影院里放映的所有影片。
初中毕业,康辉进入全市前5名。当时,石家庄市一中和二中都是省重点中学,而另一所名校河北师大附中是市重点,但文科实力最强。康辉初中时虽然数理化成绩很好,但因为自己更喜欢文科,所以就铁了心将来学文。于是,他放弃了省重点报考了河北师大附中,在当时那个年代,“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是一句至理名言,而康辉的父母也都是理工科出身,因此,康辉的这一选择让周围人大跌眼镜。
因为喜欢文学,康辉也设想过大学上中文系,直到高三那年才发生转变。康辉姐姐的一个同学,读的是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编导专业,假期去康辉家时,讲了很多关于学校和广播电视行业的趣事。康辉被吸引住了,他决定报考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专业。
康辉的老师们大多不支持他学播音,因为康辉的高考成绩完全可以上一所好的综合性重点大学。在老师们的观念里,播音是不用学的,只要普通话说得好就行了。在反对和质疑声中,之前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训练和辅导的康辉毅然走进了北京广播学院的考场。
康辉在上大学时,每天要从最基础的普通话学起,还要练习别人幼儿园就会的元音字母发音,因为基础薄弱,所以每次都被老师留堂。日复一日地进行机械式的练习,让他几近崩溃的边缘。
“不然……干脆转专业算了。”可是,每当出现这种想法,他都会告诉自己: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神奇的是,就在这一次次的反复中,忽然有一天他通晓了一切,过去每堂课的煎熬忽然就变成了享受。直到一份成绩单摆在他面前——在那次考试中,他拿了全班唯一的满分,之前的努力终究没有白费。这给了他一些信心,让他开始觉得自己每天学的东西是有意义的。
从青涩的学生到如今沉稳大气的主播,很多时候,人们往往只看到辉煌的结果,其实背后的坚持、毅力才是最重要的。正如冰心的诗:“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大学毕业之后,康辉进入了中央电视台,成为了一名新闻播音员。在许多同班同学都成为知名主持人火爆荧屏时,康辉仍坚守在三尺播音台后,没有去尝试别的节目主持,他认为干一件事就要干好,在新闻播音上自己还远没有到达顶峰。
新闻播音是一种紧张、单调的工作,十分辛苦,无论是在主持《世界报道》的6年中,还是后来进入《东方时空》《新闻联播》栏目组,康辉都兢兢业业地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尤其是在《东方时空》的一年多里,只要轮到他的节目,就要凌晨三四点到达办公室。对此他说:“除了职业操守之外,我的秘诀就是把每一次播出都当作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次,这样就不会懈怠了。”
2005年,康辉父亲因癌症病危。那段时间,他一直不停地在北京和石家庄两地奔波。父亲弥留之际,他还在北京值联播配音班,接到姐姐的电话,他的第一反应是马上回家,可几乎同时,也是第一反应,是心中常常默念的那句话:我在岗位上。因为很多新闻还没审完,可能会有修改,又临近播出,如果换其他同事,很多配音要重来,很可能影响安全播出。所以,康辉在确认了最后一条新闻配音不再修改后,才飞奔上路。
等他到家,父亲已经不在了。姐姐说,“爸一直在等你,没等到你。”他深感愧对父亲,心里唯一感到安慰的是,他是听话的孩子,因为他记着父亲对他说的话,“这辈子你要凭本事吃饭”。父亲说的这个本事,他懂,不仅有能力,更有态度。
康辉在播报新闻
2019年5月13日,他在《新闻联播》中的一句“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铿锵有力,继而在网上疯传,被大家盛赞。除了继续保持着越来越活泼的《新闻联播》主持风格之外,他从7月份开始坚持日更“主播说联播”,10月份参加“神仙打架”的央视主持人大赛,在全新的文化节目《一堂好课》中化身班主任领衔名家开讲……
但凡事有利有弊,在新媒体时代,主播的错误也会被网友严苛地审视。以前只是一闪而过的镜头,大家看过也就罢了,现在却很容易就被网友剪到《央视主播失误集锦》里,放在网上反复播放。康辉提到他迄今出过的最大失误,便是在2008年5月13日凌晨的那次直播中。
康辉主持央视节目《一堂好课》
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10小时32分钟后,他走进演播室,一边焦灼地期待着灾区前方可能传回的任何一点新消息,一边不停地播报与之相关的各类信息,从凌晨1点持续到凌晨4点。当播到一组外国领导人向我国发来慰问电的新闻时,他不知怎么回事,竟将“慰问电”说成了“贺电”。这两个字脱口而出的一瞬间,他眼前如一道霹雳闪现,紧跟着冷汗涔涔而下,凌晨时分那难免的困倦一扫而光。他急忙纠正过来,强自镇定地继续将后面的内容播完,但脑子里的阴影挥之不去。沮丧地回到办公室,康辉开始预想着最坏的结果和要承担的最大责任。
但让康辉感到意外的是,网络上有关他这个失误的留言、评论、帖子绝大多数都是对他表示理解和谅解的,很多网友说,“谁没有口误的时候,主持人凌晨坚持直播,太疲倦了,能理解”“电视台工作很辛苦,千万别因此受处分”等等。来自观众的宽容令康辉很感动,也愈发令他惭愧,对网上为数不多的批评甚至斥责更诚心诚意地接受。
尽管自曝有过失误,但在外人看来,康辉无疑是很优秀的,是当之无愧的“播神”。但他提起这一称号的时候很谦虚,坦言不是“播神”,也从未见过什么“神”。他说:“因为工作的性质特别,这些年,我得了些许薄名。然于这薄名,我常心怀惴惴,唯恐名不副实,这一行太容易让人把一些不属于自己的光环套在自己身上,以致飘飘然,进而昏昏然。”
不仅否认是“播神”,康辉还自认为是“平庸之人”:“论起天分,我便是那平凡中不能再平凡的一个。在人生的赛场上、职业的赛场上,想不甘人后,也只有努力地去试每一个选项,在每一个选项上都能及格,在及格之上再努力,也许就能再站上一级台阶。一项一项,才能给自己拿到一个高一点的‘平均分’。”
《新闻联播》主持人是康辉身上最重要的标签。他2006年亮相《新闻联播》,被认为“《新闻联播》迎来第三代主持人”。《新闻联播》开播40年来,成为记录、观察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重要的窗口,是收视率最高、传播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电视新闻栏目,同时,也是容错率最低的新闻节目。每天30分钟,是由8000多字的解说词、500到800个镜头、近千字的字幕构成的,容不得丝毫差错。对联播最好的形容就是十二个字,“字字千钧、秒秒政治、天天考试”,而且保不齐哪天就来一次“大考”。
人们常以为《新闻联播》的主持稿件都是会提前准备好的,可实际上,由于新闻的时效性,主持人们经常是在开播前半个小时,才能看到当天新闻的完整稿件。所以开播前的准备过程都是惊心动魄、分秒必争的。正是“天分+努力”的态度,让康辉的职场生涯稳中有进。
在电视台图书馆,借阅量最大的员工就是康辉。对他来说,自己必须在日新月异的时代日日精进,每天学习已成为深入骨髓的习惯。而他的能力和水平也证明了,无论再临时、再紧急的稿子,无论多大排场的晚会,到了康辉这里,都会被他很好地完成。
2019年的国庆大阅兵,康辉和海霞全程在幕后直播。阅兵式上,镜头并没有展现两位解说员,观众也不清楚两位解说员到底是以怎样的状态完成这个工作的。令人想不到的是,康辉和海霞竟然是一边吸氧一边工作的。
解说的工作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轻松,不仅工作量大,而且还要承受非常大的压力,精神需要高度集中,疲累的时候,需要吸氧才能继续维持状态。但康辉并没有觉得这是多么了不得的付出,既然选择了这一职业,就要选择接受它所有的一切,这再正常不过。
一个人的每次突然闪亮,都是磨砺后的正常发挥。如今的康辉业务出色,在专业圈里有口皆碑,更是被观众所喜爱,同时因有着从“别人家的孩子”到“国脸”的经历,康辉被不少人羡慕拥有不平凡的人生。做人可以平凡,但要拒绝平庸,这或许才是值得我们参考的人生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