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晶晶,郭子维,陈潇,陈伟祥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福建 福州 350202)
共享单车作为一种新型的共享经济,不仅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更为环保作出了重大贡献。它以一种自行车租赁业务的方式呈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其为大众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挑战,接下来我们将以福州市共享单车为例展开具体分析。
随着科技、经济、社会发展,当代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为了倡导绿色出行,解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在政府主导、财政支持下,福州市于2011年6月,在鼓楼区24个便民自行车站点正式投用共享自行车,600辆鲜艳的橙色自行车出现在榕城街头,共享自行车正式在全市推广[1]。
早期的粗放式投放虽然解决了城市最后一公里出行的问题,但也导致共享单车过剩,影响了交通秩序和城市形象。2017年11月福州市城管部门禁止新车投放,2018年5月福州市划定了第一批共享单车禁停区,要求共享单车企业进行“电子围栏”试点,并在主要道路推广。此后,福州市交通委公布了共享单车减量调控方案,要求鼓楼、台江、仓山、晋安和马尾等五城区共享单车投放总量控制在12万辆至15万辆[2]。
由于共享单车的便利和经济实惠,市民的生活已离不开共享单车,但随着过度投放、管理缺位等问题纷至沓来,其又为城市管理增添难度。为了规范共享单车的投放,2018年6月1日起,福州市城管委还对共享单车企业分配份额内的共享单车进行标识登记,未经登记“身份编码”不得投放使用[2]。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碰撞下,部分共享单车运营企业选择退出,福州市共享单车市场日趋稳定,共享单车运营企业要想赢得更多新老用户,就需要企业站在用户的角度上改进服务、提升用户体验。
为此,本文从硬件服务、软件服务及运营管理等角度设计问卷,并针对共享单车用户展开调查,分析福州市共享单车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⑴ 调查目的
通过对福州市共享单车使用情况的调查,探寻影响福州市市民使用共享单车的原因,并分析使用者在使用共享单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建设性建议,使福州市共享单车运营企业在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体验感的同时,能更长久地运营下去。
⑵ 问卷设计
本次调查问卷的内容依据收集的各媒体关于福州市共享单车使用情况的相关报道以及福州市出台的关于共享单车管理和发展政策的制度等资料而制定,并采用专家法和座谈法进行内容效度检验。在调查之前查阅了大量文献,经过讨论、修改,最终设计出福州市共享单车使用情况的调查问卷。
⑶ 调查时间与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从2019年3月15日—2019年4月3日共历时20天。调查对象是福州市鼓楼区、仓山区、台江区、晋安区、马尾区等具有代表性区域的共享单车使用者。
⑷ 调查单车品牌
本次调查单车品牌主要以哈啰单车、青桔单车为主。
⑸ 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本次调查问卷发放与回收采用的形式是通过线上、线下发放等多个渠道发放电子版和纸质版问卷。
⑹ 问卷调查的实施
关于本次线下问卷的发放,安排各区志愿者在体验不同品牌的共享单车的同时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使用者进行问卷发放,并在体验的过程中将发现和遇到的问题进行记录,将其作为问卷调查的补充。本次活动区域多选择在人流流动性大、密集度高的地区,如公交地铁站台、居民生活区、商业CBD圈、公共服务区等。
本次调查共回收151份问卷,有效样本量134份,无效17份。
本次调研旨在通过多元化、多样化的取样调查,从共享单车使用者中获取最直观的第一手资料,为解决福州市共享单车管理问题、优化共享单车管理模式提供解决思路和合理建议。
3.2.1 分布不合理,区域饱和现象严重
出于市场的需求,福州共享单车运营企业大量投放共享单车,在高峰时期,福州市面上有六七家共享单车企业并存,总投放量达35万辆,远超15万辆的市场需求,共享单车出现占道堆积的现象。现如今,福州市交通委公布了共享单车减量调控方案,将五城区共享单车投放总量控制在12万辆至15万辆,可共享单车乱停放、占用道路的乱象依旧没得到抑制。即使有规定的停放点,但源于停放点停满车辆,许多用户的“见缝插针”式停车导致一排自行车连续倒下,占用道路。
如图1所示,84.47%的使用者在使用共享单车的过程中都遇到单车乱停放的现象,即使目前福州的共享单车运营企业主要剩下青桔、哈啰等,却也没能抑制住乱停放的现象。
3.2.2 损毁车辆过多,修复成难题
从图2可知,在使用过程存在最多的问题是车辆有破损,虽然这有自行车本身的质量问题,但大多数是人为恶意损毁的,如部分使用者将车锁撬坏、私自藏匿,还有将车上私锁占为私有,甚至有使用者将车扔进河里。
据报道,运营企业每天接收的故障单车达上千辆,同时,丢失而无法找寻的车辆给运营企业带来的损失不容小觑,这使运营企业需承担大量维修费用。
3.2.3 运营企业管理缺位,单车运营仍需加强
有研究表明,运营企业的“重投放、轻管理”、行业监管机制不完善以及政府治理机制缺位[3],是共享单车发展中运营管理令人不满意的原因。本次调查结果(见图3)显示,共享单车运营管理——骑行环境、单车的逆向物流以及对共享单车的实时监控,这些都是使用者们希望运营企业进行改进的方面。
4.1.1 实名制注册APP,保障用户信息安全
使用者在注册信息时,需要进行一个实名验证,并在使用前对自行车进行拍照并上传到APP,而共享单车运营企业也应当严格遵守国家信息安全相关规定,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4]。
4.1.2 定点停车,减少投放量
运营企业在减少自行车投放量的同时,投入停车桩的使用。在便利店、商业圈、住宅区、医院等人流量大的地方投放停车桩,未将自行车放入停车桩的用户就不算完成还车,需扣除一定的费用。
4.1.3 主动承担管理义务,更好地运营企业
在共享经济的时代下,大多数的运营企业主要还是以盈利为目的,但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共享单车的运营企业还应对所占有的市场公共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利用,并且加强管理。为此,我们为共享单车运营企业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⑴ 优化团队
打造一支合格、专业的团队,通过GPS实时监控后台反馈、网络信息收集等,一旦发现有违规停车或是车辆损毁的现象,能够及时的处理。
⑵ 明确定位
通过GPS定位系统,明确的在地图上标出停车/取车位点。
⑶ 等级划分
对于违规停车、恶意损毁车辆的用户进行一个扣分制度,比如信用良好为100分,违规停放一次扣10分;恶意损毁一次扣20分;当分数低于60分时,用户进入信用黑名单,并且禁止使用任何一辆共享单车。
⑷ 群众监督
对于群众可以实行一个“举报有奖”的制度,但凡车辆停在不属于停车位点的地方,即可拍照举报。
4.1.4 定期修复单车,提高服务质量
虽然目前运营企业配备了专业人员对车辆进行巡检维修,但比起共享单车投放规模,运营企业还需扩大专业维护队伍,定期对车辆进行巡检维修、安全保养,及时对已损毁和无法修复的共享单车进行报废处理。
4.2.1 高效运营管理,建立管制惩罚机制
针对企业的运营管理部门,应当培养一支专业的团队,专门处理企业的管理漏洞,优化企业管理体制的缺陷,积极承担责任,高效解决问题。针对用户的违规行为,要及时发现并进行管制惩罚[3]。
4.2.2 着眼行业缺陷,完善升级基础设施
针对APP不完善问题,运营企业应进一步完善软件。例如,可以提供一个线上建议,使用者根据自己的使用感,在线提建议,团队通过后台筛选,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方案[3]。
针对单车质量问题,企业在完善软件设施的同时,也应当提升硬件设施。正如上文所提及的,由于运营企业需考虑企业长期盈利状况,因此企业往往会倾向于成本低廉的单车,可供使用期限并不长。在现今情况下,各大企业可在为单车更新换代的同时,提升其质量以延长使用时间。
⑴ 针对使用者骑行距离较长,可以投入具有变速功能、采用碳素材质的共享单车,保证车身安全同时减轻车体重量就可为使用者节省一定的时间和力气。
⑵ 74.76%的使用者认为共享单车的定位功能还亟待提高,共享单车运营企业具体可采用GPS与北斗导航系统的联动定位,同国内公司进行合作,如百度地图、高德地图等,整合地区精度。对客户的定位位置根据使用频率进行记录,提高准确度;或者加大高精度采集车投入,车顶的采集设备集成了CCD相机、激光仪、GPS天线,可以实现同时进行高精度地图和三维影像采集以此完善定位系统。
⑶ 还有使用者希望共享单车能够增加车后座,车篮设计能够更加的人性化,以及细化赔偿和责任问题。增加车后座,共享单车载重量需要提高,同时要符合安全标准,生产出新型共享单车;车篮的设计可采用向社会发布大众投票,全民设计的方式,寻求符合大众审美的车篮设计,提升客户的体验感。关于赔偿及责任问题,管理法务部门应根据市场出现的问题同法律相互结合,出台相关的规定。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福州市共享单车运营管理模式,发现福州市共享单车在经过减量投放后仍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都充分表明福州市共享单车管理模式的摸索及优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近年来,国家对共享经济行业的发展也是大力支持,加上福州市良好的政策嵌入性,这对福州市共享单车运营管理模式的优化提供非常好的实践环境。
共享单车的出现与广泛使用,是城市公共出行的模式创新,对于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问题的解决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然而这种新兴业态也为政府治理提出了挑战。对于福州市共享单车运营管理问题,还需进一步的强化和完善,对于它的未来趋势仍应持乐观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