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创业教育的多元化创业型人才培养

2020-02-10 10:56万长云
高教学刊 2020年2期

万长云

摘  要:科层的社会就业结构决定了创业型人才培养应该是多元化的,创业教育应该把培养不同类型的创业型人才作为教育目标,按照学生个体差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明确创业型人才培养方向、细分创业型人才类型和规格。多元化培养使全体学生都能接受符合自身特质和社会需求的创业教育,这是教育“以人为本”精神的体现,在理论、实践、个人、经济和社会层面都就有特殊价值。

关键词:面向全体;创业型人才类型;自由择业;岗位创业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2-0028-05

Abstract: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training should be diversified because of the hierarchy structure of employment.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needs to target training different types of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ascertain training directions and segment types and specifications of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based on students' preference and requirements of social economy development. Diversified training enables all students to receive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that meets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social needs. This is the embodiment of the "people-oriented" spirit of education, and has special values at the theoretical, practical, pers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levels.

Keywords: facing all; types of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flexible occupation; employment entrepreneurship

社会需要不同层次的就业人员,学生个体也具有不同的特质、潜能和偏好,這决定了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多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坚持育人为本,提高培养质量”,要“面向全体,分层施教”。这说明创业教育是育人和育才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分层培养不同类型创业人才的素质教育,创业教育要树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以满足当前社会对不同层次创业型人才的需求。

创业是一个内涵宽泛的概念,但人们对创业型人才的一个主流认知就是能够创立企业并谋求盈利的创业者,这种认知不利于创业教育的全面开展,创业型人才是在社会各个领域、行业中创造新价值的所有人,他们以创业的精神工作着,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同时提升自己的人生质量,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创业教育多元化人才培养工作旨在针对禀赋、特质各异的全体学生,分层分类培养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创业型人才,这也是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潮流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教育变革,对这一学术问题和实践问题有必要进行深入探索。

一、理解多元化创业型人才培养

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实际是创业型人才培养规格的多元化和具体化,创业教育只有将人才培养规格具体化,才能保证创业教育有针对性地、有效地推进。多元化创业型人才培养需要根据当前或未来一段时期内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创业型人才能力素质进行教育设计,该人才培养理念属于特定历史范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创业教育多元化培养目标要具有可操作、可测量和可评价的属性,它包括人才培养方向多元化、人才类型和规格多元化。

当前,现代行业类型及其组织结构的变革产生了新的人才需求趋势;人们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变化出现了新的就业观,创业教育要根据新生代毕业生的就业、创业特征,设立相应的培养目标和方案,尤其要关注越来越多的自由择业一族。根据新华网发布的对95后就业观的调查数据,95后的职业理想随时代发展而变化,只有52%的95后在毕业后选择就业,而选择不就业的比例更是高达48%,“不就业95后” 毕业去向具有多元化、网络化和娱乐化特点。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的一项调查也显示,近些年,一些大学生毕业后不急着找工作,成为“慢就业”一族,72.9%的受访者周围有“慢就业”的大学生①。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培养企业家的教育,更要培养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各行各业的创业型人才,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办学类型、区域经济特点、生源情况和就业趋势确定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

胡晓风的创业教育思想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理念,而这种全面发展不是指创业教育对全体学生一刀切、实行全面强化,创业教育不可能将每个学生培养为基础知识又宽又厚、素质又高又全、能力又多又强的全才,也不可能将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独立创业的企业主,创业教育需要基于特定的历史时期,以社会需求和学生人生发展为核心确定多元化的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不同层次全面发展的人才,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二、创业教育培养方向多元化解析

创业教育培养方向多元化是为了整体提高创业型人才培养质量,使具有不同潜质的、不同个性偏好的学生都能在各自的职业领域全面发展而设计的。通过对创业型人才的市场需求进行细分,同时分析判断现阶段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和择业趋势,创业教育的培养方向从培养人和培养人才的角度上可以做如下解构:

(一)培养创业精神

培养创业精神是一种通识型创业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创业精神启蒙教育,培养学生具有通用性从业综合素质。培养创业精神尤其适用于对全体学生开展通识教育,是始终伴随专业教育的融合性素质教育,目的是让不同的创业型人才都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开拓能力。无论是自主创业者、雇佣就业者还是选择自由从业者,以创业的精神进行工作和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素质。从另外一个层面讲,大学生毕业后在科层的社会就业结构中占据庞大数量的是普通雇员和自由从业群体,他们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是巨大的,起着稳定就业、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创業精神对于他们更是不可或缺。这个方向的创业教育通过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的植入,使学生在未来生活、工作中能够自主独立、持续学习、开拓进取和忠于职守。在日本也有类似的“面向一般学生的教养型课程”,无论怎样界定,这个培养方向是最广泛和普及的创业教育,通过创业精神培养,使全体学生都能潜移默化地具有创事业的开拓意识,毕业后无论自由择业、甘心做普通雇员、进入企业管理层或成为自主创业者,都能持续发展。

(二)自由择业教育

在美国有四分之一的劳动者属于自由从业者,他们专注于个人兴趣的投入感和成就感寻找满足和自由,就业的劳动关系、劳动时间、场所、报酬都具有灵活性。在中国也有越来越多的新生代毕业生选择自由职业、不就业、继承家业或从事新型职业,此类群体尤其需要人生规划、就业观、责任感的教育,自由择业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判断性思维、积极的价值观和责任担当意识,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认可、接受和培养学生自由择业能力是自由择业教育的宗旨。自由职业状态是一种就业状态或生活状态,目前的高校创业教育缺乏对这类群体的细分和培养定位,这个培养方向目前还没有进入学术界和教育界的视野,但对于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亟需各方关注、研究和实践。

(三)岗位创业教育

岗位创业教育容易和就业教育混淆,就业教育是以就业择业、职业发展、职场规划为主要内容的教育,传统的就业教育一般安排在毕业前进行短时集中教育。而岗位创业教育具有创业教育的素质教育属性,是贯穿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创业教育。目前对于岗位创业的共识是,岗位创业者在现存的企业中或现行体制内以创业的精神开展工作,促进企业产生新的积极局面,使企业获益同时实现自身价值的创造性活动,岗位创业教育基于这种共识开展岗位创业人才培养工作。岗位创业教育不仅定位在培养岗位创业者,岗位创业者在高校毕业生群体中是大多数,他们是雇佣就业群体,但对于自主创业者这种岗位创业精神也是自主创业成功的关键,因此这个教育方向主要是针对这两类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创业教育体系的设计要作相应侧重。岗位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通过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传授专业知识、进行岗位工作技能和岗位创业的训练,还要重视利用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平台,使学生拥有较高层级的实践体验,目的是使学生能在未来工作岗位上创造机会、利用企业资源开展岗位创业活动,以至于后续开展自主创业活动。

(四)自主创业教育

目前还没有关于这一培养方向的统一界定,但它是狭义上理解的创业教育概念,很多高校在创业教学实践中已把自主创业者的培养作为创业教育的主体内容。高校在自主创业人才培养中的直接作用是:塑造创业者的创业精神;通过模拟创业和预孵化创业扶持自主创业者成长;在高校创设的各种创业实践平台训练自主创业者的创业能力和社会适应力。

这个层面的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受教育者自主创办新企业的素质和能力,如富有创新创业精神、识别和把握市场机会、整合资源付诸创业行动等。自主创业教育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基于上述三个教育层级,在梯度递进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是生校不断选择和聚合的结果。因为在开展普及性的创业精神教育时,也包含了有自主创业兴趣和潜质的学生群体。自主创业教育重在利用校内外资源和平台为学生搭建创业的支持环境,使学生能够有机会参加模拟创业和实战创业,有机会将前期习得的创业理念、创业精神和岗位创业技能,体现在自主创业活动中并加以检验。

上述四类人才培养方向不同于专业方向按照专业领域划分的特点,上述培养方向是根据学生的就业需求和个性化的自主选择划分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精神,但二者在课程体系、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师资队伍、实习实践等方面具有相同的结构设计,都要为了培养不同类型的社会人才开发相应的教学体系。

三、创业型人才类型细分

确定创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核心问题是明确培养的人才类型和层次,任何一个经济社会的发展,都是既需要成功的自主创业人才,也需要岗位管理人才,同时也需要数量庞大的被雇佣群体和素质良好的社会公民对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发挥重要推动作用。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实质是人才结构的问题,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应该根据区域经济特点、高校自身定位、资源条件和生源特点确定多元化的创业型人才类型,对人才培养规格进行细分。

创业不仅是以利润为导向的商业行为,创业更是创业者发现机会、整合资源在不同的工作岗位创造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或人生价值的过程,创业包括创立新企业、开拓新事业、自由从业或以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创造人生价值。上述选择非盈利性或盈利性社会创业、商业创业的人才或选择自由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人均属于创业型人才范畴,都有必要接受不同层次的创业教育。从这样的角度解构创业型人才类型和规格是高校设计多元化创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基础,多元化创业型人才类型的划分基于广义的创业概念,并考虑人才职业内涵、社会就业结构进行分类,可形成以下金字塔形创业人才类型:

图2 多元化创业型人才类型

(一)自由择业者

自主创业不是每个人生存的基础,具有独特个性、遵循自我内心选择的人也在为社会创造价值,而且是社会结构的必要组成部分,他们个人的和谐发展对社会的稳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自由择业者概念的提出是针对越来越多毕业后不就业的95后大学毕业生,他们选择间隔年、继承家业、深造或瞄准新型职业,进退自由②;此外部分毕业后创业或就业的学生也有一定数量进入这一层级,他们从事自由职业或充电后重新选择和规划职业。来自麦肯锡的最新报告显示,2016年底,美国和欧洲的自由职业者人数达到了1.62亿,自由职业已经从少数、另类的代名词,变得越来越平常。将自由择业者作为一类人才培养层级,扩容了创业型人才的内涵,聚焦了一类还未被学术研究纳入的群体,对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对于大学毕业生个体的生存质量也是最真切的关怀。这类创业型人才培养是创业教育“面向全体”的最充分体现,重在通过通识教育、人文素养熏陶和知识学习,培养获得良好生活质量和工作质量的综合素质。因此具有爱岗敬业情怀、分析判断力、开拓进取精神和责任担当的品质是自由择业者应具有的人才特质。创业教育面向这个层面的群体时更应遵循人的发展规律,开展相应的教育实践活动。

(二)普通雇员

普通雇员是政府、企事业单位雇佣的工作人员,从事基层业务。他们同样属于创业型人才的范畴并且占有绝大多数比例。这类创业型人才虽没有创立新的企业、成为自我雇佣者,但他们以开拓精神、履行岗位职责的创业精神和胜任岗位业务的职业素质支撑着组织机构的运转,其作用无外乎机器正常运转所需的各类部件。这个层面的创业型人才除了应该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外,掌握操作性和诀窍性技能是其显著特点,属于应用型和技能型创业人才,培养方向和采用的教学体系有别于其他人才类型。在我们如火如荼开展创业教育的现阶段,这类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往往被理解为就业教育,未被高校视为主要的创业教育培养目标,其人才定位和教育模式需要区别于聚焦短期就业效应的就业教育,从雇佣就业角度开发相应的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

(三)中层管理者

从创业教育理论的角度来讲,中层管理者是指岗位创业者,这类创业型人才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和管理能力,在工作岗位上利用企业资源进行企业内的创业活动,开创业务新局面。中层管理者从事的创业活动不是创办自己的新企业,也不是企业的所有者,他们在现存组织体制内,发挥创业精神和革新能力带领团队促成企业新局面产生,使企业获益,实现人生价值。岗位创业者的创业活动拥有组织资源的支撑,具备开创事业新局面的基础和优势,他们在企业内创业成功的几率更大,他们对社会上现有企业的维持和健康发展贡献显著,重要性甚至超过对某些具有巨大不确定性新创企业的扶持和维持,他们虽非自主创业但同属创业型人才范畴。

(四)自主创业者

自主创业者位于创业型人才金字塔结构的顶端,人数较少,成功创业者对于激励他人创业和解决社会就业具有带动性作用,对大学生产生就业倍增效应的核心力量。这类创业型人才是指通过整合资源,依靠自身掌握的信息、技术、经验以及其他要素创办实业,解决自我雇佣和他人就业问题的创业型人才。自主创业者除拥有创业型人才普遍具有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等综合素质外,具备自主创业能力是其显著特点。自主创业能力是指自主创业者依托自身专业基础,能够发现创业机会,整合人力、资金和社会网络资源,从事创立新企业活动的能力。

一般意义上的创业和创业者即是指这个层面的创业活动和人员,自主创业人才的创业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考验自主创业者的心理素质和创业能力,高校应将这类人才培养区别于其他人才规格,开发相应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实践模式,保证自主创业者在校期间接受相应的创业理论教育和较高层级的创业实践体验。

四、多元化创业型人才培养的价值维度

创业教育培养目标多元化遵循“面向全体、分层施教”的创业教育原则,将自由择业者、普通雇员、岗位创业者、自主创业者四类人才类型都纳入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中,拓展了创业型人才内涵。围绕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开展创业教育,既是教育革新的尝试,也是开展素质教育的一种具体实践路径,它融合了素质教育、专业教育、创业教育和就业教育内容,对培养多元化的创业型人才提供了科学理念和操作路径,具有多维度的教育价值,体现在:

(一)理论价值

多元化创业教育目标的开发和设计,对于落实创业教育和提高创业教育质量提供了具体理论依据,是对广义创业教育概念的理论应用。理论上构建多元化的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为解决社会就业的人才结构问题提供了理论逻辑,为有效开展创业教育奠定了理论思路。

该多元化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充分尊重个体差异、就业意愿和职业方向,其对创业教育培养方向和人才规格进行细分,是面向全体、分层培养创业型人才的理论探索。这种多元化的培养目标关注了非自主创业人才的生存质量和就业质量,将新生代毕业生的就业趋势纳入创业教育视域,是推进创业教育实施的一种理论探索,为避免创业教育的短视效应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启示。

(二)实践价值

开展多元化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是促进高校自身教育变革和发展的有效途径,有助于高校基于区域经济发展在不同层次的创业型人才培养工作中走出差异化的发展道路。创业教育培养目标多元化将突破传统专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评估方式等方面都有别于传统专业教育实践,其形成的创新教育模式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可行的实践路径,有望落实高校创业教育的“育人”目标,在教育改革中获得自己的发展动力和发展前景。因此开展多元化创业型人才培养是高校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使命,也是高校开展教育革新、谋求自身生存发展的创新实践路径。

(三)个体价值

面向全体学生设定创业教育多元化的培养目标,从学生个体角度来讲真正有利于提升大学毕业生的生存质量和就业質量。创业教育目标多元化重在优化大学生知识结构、有针对性地培养不同类型的创业型人才,这是对大学生人生品质和事业成功的实质关怀,每个学生个体都能从多元化的创业教育体系中受益,以此构建合理的人生,提高人生质量,为社会经济发展做贡献,实现人生价值。

(四)经济价值

创业型人才在经济领域开展不同层次的创业活动,他们通过创办新企业、在企业岗位上创造事业、在自由职业领域从事社会活动,他们经过适合自身发展的创业教育更具有创业和从业优势,更能快速适应社会工作环境发挥创造才能,推动各类产业发展,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拿自主创业来讲,自主创业的企业最初多是中小企业,社会上的大企业是中小企业成长产生的,这些中小企业是社会经济活力之源;从被雇佣就业和从事自由职业的角度讲,这类创业型人才在现有企业内部整合机会和资源、创新开拓,提升企业发展空间,维持企业稳定运营,其创造的经济效益不亚于新创企业。因此以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开展创业型人才培养将极大促进整体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五)社会价值

创业教育的多元化创业型人才培养旨在培养不同层次的创业型人才,其对解决就业问题和促进就业倍增效应具有根本性作用。创业教育通过培养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创业型人才,不仅更好地满足科层的就业结构需要,自主创业者、雇佣就业者、自由择业者协同发力更是加倍促进大学生创业人数和就业人数增长,在全体大学生都能稳定就业并实现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创造社会价值。此外多元化培养创业型人才有利于大学生个人价值的实现,其个人价值是社会价值的构成部分,大学生的个人发展是衡量社会发展的标准之一,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施教体现了创业教育的社会责任担当。

多元化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国家、社会、高校和学生个体共同的利益需求,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关联作用的,存在协调统一的关系。多元化培养创业型人才的教育目标和理念将大大促进高校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而多元化创业型人才输出在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高校又得益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回馈,用以改进创业教育:

五、结束语

多元化创业型人才培养是创业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是开展创业教育实践的依据。创业型人才呈现层级结构,他们在自主创业、岗位创业和自由从业领域发挥才能,创造价值,设定多元化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是广义的创业、创业者的概念,依此明确创业型人才培养方向、类型和规格的多元化。创业型人才培养多元化的意义在于满足科层就业结构对不同类型创业人才的需求,使每个受教育者能够通过适合自己的创业教育,在分层的社会就业结构中恰当定位,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因此高校开展多元化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是回归教育本质的体现,高校以创业教育作为载体实现“育人”的素质教育,产生的多维度价值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动力,因此以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开展创业教育是高校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务实之举。

注释:

①大学生“慢就业”现象调查[N].中国青年报,2018-08-02(07).

②王占仁.“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参考文献:

[1]王占仁.中国创新创业教育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2]胡晓风,姚文忠,金成林.创业教育简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89(4):1-8.

[3]马小辉.大学创业教育的生态转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

[4]商应美,方琳,马成龙.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研究及其发展现状探析[J].高教研究,2013(1):43-47.

[5]姚凯,于晓爽.层级式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16,14(01):45-49.

[6]唐平.大學生创业教育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7]徐小洲,梅伟惠.高校创业教育体系战略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

[8]臧玲玲.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9]王占仁.“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10]刘书瀚,白玲.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理论与实践[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

[11]大学生“慢就业”现象调查[N].中国青年报,2018-08-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