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锐
近日,國家适时出台《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均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大城市落户条件;完善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积分落户政策”等指导性意见,并告诫各地方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的重要意义,清理妨碍流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全力保障劳动力和人才合法流动权益。
消息传来,喜大普奔。线上线下,群情激奋。
时间已正式进入2020年,对一部分人来说,上述喜讯无疑是这个新年最好的礼物;对推进中国内地城镇化进程或者城市建设人才保障机制来说,这无异于吹响了更为嘹亮的冲锋号角。
21世纪什么最缺?人才;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当年这句电影经典台词开始蹿红的时候,大多数人仅仅只是把它当做一句颇具意味的流行语而已,并不真正知晓其折射的现实意义。但实际上,在中国内地,自从进入千禧年之后,轰轰烈烈的城市建设缺的确确实实就是各种各样的人才。然而因为落户政策存在这样那样的限制因素,在这20年中,区域之间的人才流动遇到了极大的阻碍。尽管一些城市给予高端、稀缺人才的引进很多“绿色通道”,但相对于城市建设巨大的人才需求量来讲,仅仅只是如此,根本不能满足发展需要。所以《意见》的出台不仅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还为城市人才流动难题及时送来了破解的“金钥匙”,为城市人才流动壁垒凿开了一道明亮的出口。
那么破除人才流动壁垒在城市建设中到底有多重要?根据《意见》所指,以云南的情况为例,大致可以得出一些相近、互通的答案。
据最新人口统计数据显示,云南省会昆明刚好符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大城市”范畴。作为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城市,昆明这20多年来的变化可谓天翻地覆,但跟那些发达城市相比,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方面都存在不小的差异。为什么?除了自身地域等条件限制之外,想必还跟缺乏大批量的具有专业素养的城市建设人才有关。而素有“春城”美誉的宜居城市昆明缺乏这方面的人才,不是因为这座城市不够吸引人,而是因为其落户政策跟同等城市相比并无突出优势,优惠条件跟一线城市相比有些“相形见绌”。根据《意见》所释放的内容,待全面放宽落户条件之后,相信会有更多本省外流人才回到省会城市昆明发展,会有更多仰慕春城之美的外地人才来到昆明打拼。
值得一提的是,距离昆明主城区仅30公里的安宁市前不久刚刚喜提“2019年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榜单第一名。从整体发展的角度讲,这不仅为昆明接下来的城镇化扩张带来新的机遇,更为昆明的人才需求提供新的动向。根据有可能迅速落地实施的城市落户新政,这波发展机遇与人才吸引力必将相辅相成,昆明的城市建设投资效果将非常值得期待。
另外,本次《意见》也专门为像云南这样的西部欠发达地区(或艰苦边远地区)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招录提出了保障性实施意见,比如要求西部地区“建立区域合作机制、区域互助机制”,要求艰苦边远地区降低“基层公务员招录门槛,合理设置基层事业单位招聘条件”,要求教育部门“增加农村地区、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学生上大学的机会和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等。与取消城市落户限制和放宽大城市落户条件相比较,这些消息同样令人振奋,同样鼓舞人心。因为只有建立越来多的区域人才交流机制,创造越来越好的人才招录条件,展开越来越多的人才培养策略,才能充分保障一些地区的人才供给,才能加快这些地区的城镇化建设、现代化建设步伐,最终才能实现我们共同的梦想: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