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梦如,沈轶群,杨思怡
(1.湖州师范学院,浙江 湖州,313000;2.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 人事科,浙江 湖州,313003)
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扩充卫生健康知识、增强卫生健康意识,最终促进人们树立正确、科学的生活观念[1]。《“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强调健康教育理念要从以治疗为主转变为以预防为主[2],而健康教育早已成为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中极为重要一环[3]。传统健康教育的以单向灌输式教育为主[4],多数患者会对教育内容的理解存在偏差,而且会有40%~80%的信息被立刻遗忘或记错[5],因此容易致使健康教育宣教不到位,从而对患者的依从性产生影响,甚至还会使患者更加痛苦[6]。回授法是适用于所有人群的一种健康教育方法[7],注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间信息的双向传播,可供教育者快速评估受教育者对教育内容的理解程度并作出处理[8],近年来被逐渐应用于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并在提高患者疾病认知[9]和自我管理[10]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本文对在健康教育中应用回授法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在健康教育领域更好地应用回授法提供借鉴。
回授法也被称为“回馈教学法”或“Teach-back”[11],是指对人们进行健康教育以后,受教育者要用自己的语言或行为描述自己对内容的理解,对于理解有误的部分教育者需要重新进行解释,直至受教育者正确理解所有教育内容[12]。回授法最初是由英国人Annett 提出应用于语言教学,但是医务人员对患者应用回授法并不是对患者语言表达能力的检测,而是对医务人员是否把健康信息解释清楚的检查[13],帮助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印象更深刻、理解更深透。回授法具有教育内容循序渐进、因人而异、指导示范性强、简单易操作等特点[14],在国外被广泛应用到了医疗健康教育中,已被美国医疗保健改进研究所、国家质量论坛以及联合委员会等权威部门推荐作为“全面性预防措施”的有效方法之一[15]。
首先,回授法与常规健康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回授法是一个不断循环反复的过程[16],通过患者的反馈不仅可以及时使医护人员了解患者对教育信息的理解程度,还可以促进医患的沟通和交流[17],这使医护人员在了解疾病信息的同时也改善了与患者之间的关系[18]。
其次,回授法健康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7],相较于常规健康教育方法和各种教育模式,没有一次性传递大篇幅的内容,而且以一对一的方式与患者交流,少量多次地向患者进行传递,可以让患者比较容易地抓住教育内容的重点,并且在健康素养较低的患者中应用效果比较明显[19]。
最后,在应用回授法健康教育后,教育者会引导患者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20],以往模式下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后如果存在问题,会因医护人员繁忙、性格或有太多疑问不知从何说起等原因导致问题搁置[21],而回授法为患者提供了答疑解惑的机会[22],从而有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增加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促使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23],更大程度地保证了健康教育传播的有效性。
回授法基于循证策略[24],通过“教育-评价-再教育-再评价”的循环过程,将健康信息有效地传递给患者。第一阶段——“教育”,就是将计划的内容向患者解释说明。第二阶段——“评价”,是指在教育过后要求患者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对教育信息的理解,为了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可以提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为了确认我已经讲清楚了,您能告诉我刚才我们讲了哪几个重点吗?”或者“请您在模型上展示一下注射胰岛素的方法,然后我才能检查我的讲解是否清楚”等。第三阶段——“再教育”,是指对患者理解不全或理解有误的地方重新进行解释,但是要比较委婉地说明,比如“可能刚才我没有表达清楚,这个地方的意思是这样的”,把原因归结于自身,使患者不用因描述有误感到紧张;再比如“这个地方本身比较难理解,我们一起再学习一下”,这样可以避免患者的尴尬,还拉近了护患之间关系。第四阶段——“再评价”,是指需要患者再次描述再教育的内容。回授法经过不断地评价和教育直至患者完全理解教育内容,最后询问患者还有哪些有疑问的地方,并进行解答。
Tran[9]等对患有慢性乙肝的患者进行一对一的回授法健康教育后,患者不仅对慢性乙肝的传播途径和预防加强了了解,而且在疾病监测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也明显得到了提高。Liu[19]等将回授法应用于疗养院的老年人中,显著提高了疗养院老年人的自我保健知识,促进了老年人对健康行为的了解。
Dinh等[25]和Chandar等[26]将回授法分别用于心衰和肾脏移植患者的饮食、锻炼和药物治疗等方面的健康教育中,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Mollazadeh等[27]对肾脏移植的患者进行回授法健康教育后,患者在早期的健康行为、自我检测、异常处理和压力释放等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显著提高。
Shermont等[28]应用回授法对儿童患者及其家长进行出院指导,结果显示7 d再入院率下降了8%,30 d再入院率下降了10%,非计划性再入院率明显降低。Callaway等[29]在“计划-学习-行为”框架下对肿瘤患者应用回授法进行健康教育,不仅提高了患者的住院满意度,还促使患者再入院率从32%下降到了25%。
Bahri等[30]将回授法应用于绝经妇女的自我保健的心理应对指导上,鼓励患者学习或提高适应技能,缓解了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提高了患者对生活的信心,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Ahmadidarrehsima等[31-32]应用回授法对乳腺癌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指导,提高了患者的幸福感,显著减轻了患者对疾病的不确定感,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Ryan-Madonna等[33]把回授法应用到了临终关怀患者的护理上,使照顾者懂得了更多的疾病知识和护理技能,减少了患者的住院率,还显著提高了照顾者的信心,因此回授法在家庭护理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徐志霞等[34]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家属采用回授法健康教育,并使用手机APP 向患儿家属推送图片、视频类型的健康知识,不仅使患儿家属对健康知识的了解更加具体,而且还提高了其对患儿照顾的自信心,并对其家庭生活质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实施回授法要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35],包括组建团队、成员培训、制订教育计划和回授法提问单等。为了能向患者清楚地表达健康教育信息,教育内容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句代替专业术语[36]。在和患者进行沟通的过程中要尊重对方[37],注意使用“请”“您”“能不能”等这样的字眼。对于患者理解有误的地方,要委婉地向患者说明,避免患者尴尬难堪而影响健康教育效果。对于反复多次讲解还不能理解教育信息的患者不要固执于回授法的循环,可以求助于家属或者借助工具等其他形式实现[38]。
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教育的对象面向全体国民,所以回授法不仅可以用于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也可用于健康人群的疾病预防和自我保健等方面,而且在社区领域关于回授法的研究仍缺乏。如今新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有关回授法使用的专业平台也是指日可待。为了响应“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战略主题,回授法作为健康教育的一种新模式,有望为达到新时期的健康战略目标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