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应对

2020-02-10 16:28
关键词:价值观大学生文化

钱 冲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河南 郑州 451150)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短视频如雨后春笋,迅速成为各大校园的“流量之王”。快手、抖音、好看视频、火山等短视频平台也一夜之间成为大学生手机里的“软件必备”。当前刷视频已成为大学生日常娱乐消遣的主要形式,短视频文化也逐渐成为高校大学生主流消费文化。大学生在刷视频娱乐自己的同时,也从中获得了碎片化知识和网络话语权。然而在短视频迅速发展的背后,短视频文化却不同程度地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塑造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2019年习近平考察内蒙古大学时指出:“大学生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学好知识,增长才干,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将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1]为及时遏制短视频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塑造造成的负面影响,当前应当积极、主动找到短视频文化与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厘清短视频文化影响下大学生价值观健康发展存在现实困境,进而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 调查对象和方法

通过选取河南省5所高校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日常使用短视频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依据调查的数据,分析短视频对高校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造成的影响,并从中找到合理利用短视频平台的方案和路径。

问卷调查采用网络问卷形式,通过问卷星线上发放和收回。此次问卷一共接到663份回执问卷,按照答题时间不低于120秒为判别标准,其中无效问卷113份,最终挑选550份,其中河南工业大学115份,郑州轻工业大学105份,平顶山学院95份,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125份,商丘师范学院110份,有效回收率为82.9%。所有样本基本涵盖了理科、文科、艺术、体育等专业,具有覆盖面广,代表性强等特点。在对数据进行刷选之后,通过问卷星平台的数据分析系统进行对比分析,最终分析结果整体信度良好。

二 短视频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短视频因内容丰富,趣味性高,目前已占据大学生校园舆论的“半壁江山”。短视频之所以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高校迅速蔓延,是由其自身特性及大学生的需求相适应的。

(一)短视频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提供新的契机

短视频所具有的形象化、时尚感、娱乐性等特性在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也拓宽了大学生碎片化学习的渠道。以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主要靠理论宣讲与校内文化熏陶,由于形式单一、内容单调,大部分学生很难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崛起,短视频利用其独特的优势,把视频的娱乐性与内容的丰富性有机结合,学生不仅乐于接受,而且积极参与。在对“大学生使用短视频平台的主要原因”调查中,有37.02%的学生认为短视频可以增长见识,22.56%的学生认为短视频可以记录生活,17.82%的学生认为短视频可以放松减压。当前随着主流媒体的不断入住,短视频平台已拥有众多社会主流媒体的官方账户,他们的加入让很多枯燥乏味的政治难点、社会热点,以短视频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形式展现出来,很受学生欢迎。学生在浏览视频的同时,会对视频中的行为和价值进行评判,对丑恶的行为有所警惕,对善意的行为进行仰慕,进而达到擦亮眼睛,明辨是非,自觉纠正错误的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二)短视频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造成异化效应

短视频虽然信息量大,资源海量,但由于发布信息的门槛较低、操作简单使得其内容良莠不齐。特别是在粉丝经济的驱使下,大多数视频上传者靠刺激、个性、猎奇、低俗等内容吸引粉丝的关注与点赞。在对“日常浏览短视频对你影响最大的是什么”调查中,有32.45%的学生选择生活态度。高校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对信息的认知和判断还没有形成科学完整的体系,特别是一些学生的心理认知发育还很不完善,对海量的短视频内容还不能准确做出正确的辨别与科学的价值判断。同时,短视频作为目前互联网经济下的一种商业模式,充斥着大量的消费信息,弥漫着金钱、物质至上的氛围。在对“短视频给你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调查中,有26.74%的学生选择美食与衣服。有22.61%的学生选择旅游目的地,只有13.2%的学生选择没有什么改变。如果高校大学生经常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那么大学四年很可能会在潜移默化中被视频中的消费价值观所影响,甚至会对物质生活提出更高的要求,而艰苦奋斗的精神会逐渐淡化,甚至形成畸形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虚无主义价值观,最终沦为资本的奴役。

三 短视频文化影响下大学生价值观形成面临的现实困境

短视频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之所以能够如此神速得到大众的认可并迅速传播,是由其内容产生的内在逻辑和表达效果决定的。短视频文化作为一种消遣文化、逐利文化,在传播过程中有意或无意会使大学生陷入价值观困境。

(一)不良信息导致大学生精神追求娱乐化

短视频之所以受到大学生的喜爱与追捧,“吸引人”“刺激”“新鲜”“另类”是其重要因素。一个短视频要想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点赞和转发,只有博得大众喜欢,让粉丝感觉好玩,有必要分享,这个短视频才会流行,甚至“蹿红”。“蹿红”之后的短视频会不断吸引更多用户浏览、转发、评论,而视频内容的价值、意义、审美、道德等人文因素却在传播过程中逐渐被弱化,甚至边缘化。在对“您一般喜欢什么类型的短视频”调查中,有37.32%的学生选择娱乐视频。在这种“娱乐至上”的短视频文化冲击下,传统的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将受到严重影响和挑战。甚至一些不法分子会借助娱乐的外衣散布政治谣言、发布虚假信息、颠倒是非黑白。例如,发布污蔑英雄人物的娱乐短视频、在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发布和转发一些虚假信息。这种纯属娱乐,甚至带有无厘头恶搞的视频内容是典型的“粉丝经济”产物,其内容毫无法律与道德价值,严重侵蚀大学生的纯洁心灵。

(二)低俗内容引致大学生理想信念空想化

短视频平台实质就是一种娱乐、消遣的互动平台,之所以能被青年学生群体所接受并认可,一方面,是由其群体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所决定的,大学4年除了上课学习,平时接触最多的就是手机。另一方面,新时代的大学生具有很强的表达欲和表现欲,短视频平台的互动性和即时性也恰好满足了大学生这个阶段的心理需求,这就使得短视频迅速与大学生结缘。然而,在校大学生如果把大量时间消耗在浏览短视频上,就会导致参与社会现实生活的时间减少,长期会弱化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生活目标。在对“您一天浏览短视频的时间?”调查中,有29.56%的学生选择3小时以上。同时,在对“您会为短视频平台哪些视频点赞?”调查中,有32.97%的学生选择明星和网红。由于短视频平台传播量最高和粉丝量最多的,大都是一些明星和网红,他们所传播的内容基本是自己的作品和日常生活记录,其共性是空洞乏味,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爱国主义情感。如果大学生经常被这样的短视频熏陶,长期下去极有可能扭曲自己的价值观,甚至会出现“一夜逆袭”“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等幻想,而自己当初立志做大事,立志需躬行的崇高信念则会被慢慢消遣腐蚀。

(三)功利化倾向致使大学生价值观念扭曲

短视频平台作为一个商业平台,始终是以营利为最终目的,在商品利润最大化原则的驱使下,为了获取更大利润,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提高用户的活跃度,而短视频也就被越来越明显地表现为马克思所描述的商品拜物教的基本特征。目前在众多短视频平台,看似一条普通的短视频,其背后都是一个团队的精心设计,为了获取粉丝的点赞和转发,他们会拍摄各种无厘头的视频,只要有用户喜欢就能赚钱,所以当前在短视频业内一直流传着“粉丝就是金钱”的潜规则。为此,一些明星、名人,甚至一些草根都纷纷加入短视频拍摄大军,并且确实有不少人已通过拍短视频赚到了第一桶金。随着这种商品逻辑和赚钱方式的不断扩大,部分学生的价值观念和处世态度也发生了转变,日益呈现出功利化、商品化、金钱化等倾向。在对“您参与短视频制作的目的是什么?”调查中,有23.43%的学生选择吸粉赚钱。在粉丝经济的影响下,“一切皆可买卖”的价值观念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念,如果这种影响持续下去,极容易导致部分学生因过度重视物质金钱,而逐步淡化理想信念,甚至为了金钱,不惜出卖尊严,进行“裸聊”“裸贷”。

(四)盲目模仿造成大学生从众心理扩大

从短视频平台主流信息传播形式分析,一个短视频之所以迅速走红,主要是依靠引发高密度的“模仿”传播模式。众观当前各大短视频平台,一个视频火了之后,就会迅速引发很多效仿者接踵而至,不管模仿的相似程度如何,他们都会相应得到一些流量,这也是引发很多人模仿的根本原因。一个背景音乐、一个道具、甚至一个动作火了之后,都会引起类似效应。在对“您会跟拍已火的短视频吗?”调查中,有33.61%的学生选择会模仿跟拍。然而过度跟拍或模仿不当会对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一是在网络集群的影响下,部分学生为了张扬个性或者得到别人的认可与关注,会与多数人保持一样盲目的效仿,甚至集体做出一些非理智的群体行为。二是一些短视频的拍摄看似简单,其实很多都是专业人士在特定场合和保护措施下完成的高难度动作,有些是拍摄之后做了视频后期处理和特效,并非真实的场景和动作。如果学生在不知情的前提下,盲目跟拍模仿,很容易对身体造成伤害。通过分析不难发现,在众多模仿乱象的背后,其实质是短视频平台的传播特性导致的从众心理隐患,如不及时制止,会导致青年学生丧失主见、创新力不足和价值观趋同等问题。

(五)单一价值标准(评判)导致大学生文化认同畸形

商品经济时代,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也会带动经济的振兴与发展,文化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也会遵循商品经济的一些逻辑和准则。短视频文化的发展与兴起,背后是靠视频的传播与关注获得流量进而赚钱。在对“您认为什么样的短视频是成功的?”调查中,有68.63%的学生选择点赞数最多的。一个短视频要想在诸多短视频中脱颖而出,点击率、评论量和关注量是隐形标准。视频传播的范围和速度越广,点赞越多,评论越多,就代表这个短视频越受人认可,是所谓的“好”视频。相反一个短视频如果没人关注、甚至无人点赞,就间接代表这个短视频是“不被认可”的视频。但是事实并非这么简单,所有这一切,其源于市场交换的规则,源于作者为得到观众的点赞而不择手段的选择拍摄内容。一些具有红色文化、传统文化、爱国情怀的视频,由于内容没那么吸引人,就导致用户的点赞和转发骤下。但我们能就此推断,正能量的爱国故事就没有搞笑的“网红”“明星”段子质量好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2]。短视频平台目前这种单一的价值评判标准,会对青年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很容易使他们忽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性,甚至淡化当代大学生所担当的历史责任。

四 短视频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路径研究

基于短视频文化影响下大学生价值观形成面临的困境,迫切需要通过平台监管、主流媒体发声、行业标准规范、高校思政引导、家长引导、大学生增强自律等六个方面的努力,最终形成合力,优化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微环境”。

(一)短视频平台:加强技术监管、增强社会责任感

短视频作为一种新的文化传播形式,各大短视频平台不能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责任,除了创作和传播吸引眼球的娱乐视频之外,还需对其内容进行技术监管与人工审核,对发布敏感信息和与时代主旋律不相称的创作者进行警告,处罚,甚至封号。通过发挥短视频平台自我净化、自我监督,降低低俗视频的传播。当前短视频平台只有处理好商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积极主动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把社会主流价值观念融入其中,鼓励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才能真正促进短视频平台健康稳定的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好的文艺作品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3]短视频之所以受青年学生的喜爱与追捧,就是因为其作为一种新的文化传播形式,是交口称誉、雅俗共赏的。如果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情怀,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这种抽象的理论以喜闻乐见的短视频形式展现出来,使传统文化与短视频文化无缝对接,进而实现“历史与现实、教育与娱乐、严肃与趣味的有机统一,真正达到内容有温度,传播有热度的价值标准。”[4]

(二)主流媒体:树立价值标杆、发挥宣传正确价值观的核心作用

主流媒体作为“讲好中国好故事,唱响中国好声音”的主力军,在短视频平台应当积极发挥其对舆论的引导作用。通过与短视频平台合作或者直接入驻短视频平台,把自身传播优质内容的优势与短视频平台贴近网民的特性结合起来,“使得优质内容与思想内核凭借国民流量来广泛传播,最终提高主流媒体在短视频平台的影响力,进而增强主流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吸引力”[5]。当前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均已入住抖音、快手平台。一方面,主流媒体借助短视频平台的大数据推送,能把体现国家核心价值观的优质内容推送给青年学生,让学生在娱乐消遣中感受国家从“一穷二白”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和甘于奉献、淡泊名利的时代楷模精神。另一方面,通过主流媒体在短视频平台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一些主流媒体已经拥有千万规模的粉丝量,其发布的正能量内容,在短视频平台也占有一席之地,其网络话语权、意见领袖的引领地位逐渐凸显,这就避免了短视频平台“泛娱乐化”得现象。因此,主流媒体在短视频平台的入住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为增强传播正能量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渠道。

(三)行业规范:保护特定人群、短视频的价值标准不能“短”

“20世纪70年代格伯纳等学者提出了涵化理论,认为传播媒介对人们在塑造主观现实、形成社会认识方面有着长期、潜移默化的作用”[6]。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指出:“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我们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7]短视频平台的一些不良内容对大学生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保护特定人群,规范短视频内容,出台保护青年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媒介的措施,是目前短视频行业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一方面,政府不仅要加大对短视频平台的监管与内容审核,还应通过政策引导一些新科技成果实时满足大学生群体对短视频这种流行文化的需求。例如,中宣部于2019年推出“学习强国”微平台,就充分满足了青年学生对微视频、微新闻的碎片化学习需求。另一方面,政府还应通过法律手段,对目前短视频平台频发的恶性事件进行整顿,特别对青年学生有重大负面影响的恶性事件,应通过制定和完善各种法律法规,规范短视频内容的上传与传播,着力推动短视频平台向体制化、法制化、正规化迈进。

(四)高校思政:关注学生新诉求、占牢思想主阵地

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经常组织一些符合校园自身特色且兼具思想性、文化性、知识性为一体的活动,增强微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8],让更多的学生走出网络,感受校园文化的魅力。首先,学校可以通过各种文艺活动和校园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校园文化活动中,大学生进入校园的目的是上学不是上网,网络毕竟是虚拟的,大学生只有在现实活动中才能感受到校园生活的真善美。其次,学校要重视并关注学生的精神诉求和情感交流,微信、微博、短视频之所以在学生中如此受青睐,主要是这些平台契合了他们张扬个性、诉说心情、展示自我的需求。面对学生的诉求与需要,学校不能仅停留在发号施令的旧角色,而应着力搭建在校学生互动交流新场地,及时满足他们在学习、生活、恋爱、家庭等方面的情感需求和利益诉求。最后,学校应当在校园内适当搭建网络安全监管机制,通过对学生浏览的网站和内容进行监控和分析,实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帮助大学生纠正错误的价值取向,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网络环境。

(五)家庭引导:强化家庭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家庭教育作为大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长期以来,人们总是认为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职责和任务,而忽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其实,就价值观培养和塑造而言,家庭教育不仅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起点,而且应当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的始终。受短视频文化的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科学塑造正面临巨大挑战,当前不仅需要重视家庭教育和家庭价值观建设,同时也需要加快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融合,并形成一定合力,共同助力短视频文化影响下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与塑造。首先,加强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保持经常性的信息交流,及时了解并掌握孩子在学校的基本生活状况和内心需求,并教导他们合理分配自己的课余时间,科学使用短视频平台。其次,家长要适当转变家庭教育观念,注重精神方面的“富养”,物质方面的过度宠爱会变成溺爱,甚至会促成子女利己、拜金、享乐等错误价值取向。再次,家长应学会真正关心子女的内心需求和成长变化,通过关注和浏览子女的QQ空间、微信朋友圈、抖音喜欢等个人媒介工具,及时捕捉敏感信息,并进行有效心理沟通和情感交流,提前预防并防止错误的价值观念滋生蔓延。最后,家长应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对子女的影响,大学生由于自身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还不成熟,对外界事物的人生还不能形成理性的认识,比较容易模仿和认同家长的价值判断,这就需要家长自己充分认识的短视频文化的利弊,合理科学使用和评价短视频平台,在家做好日常模范。

(六)学生群体:提升媒介素养、坚定理想信念

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下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和自律能力。面对短视频平台各种鱼龙混杂的信息,只有自觉抵御不良信息的诱惑并提高自身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才能避免在纷繁复杂的信息面前迷失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讲过:“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9]。首先,学校应当开设相关提高学生媒介素养的课程和讲座,定期通过课堂主渠道对高校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网络安全再教育。“解铃还须系铃人”学生只有通过学习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才能从根本上防止过度沉迷短视频的现象。其次,模仿是学习的一种方式,但要正面模仿,大学生应当做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自己,由之前简单的行为模仿向学习模仿、正面模仿转变,通过正面模仿提升自身的行为规范和政治修养。最后,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只有志向高远,才不轻易迷失方向,才会力量无穷,才能激发为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而发愤学习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五 结束语

短视频作为一种流行文化现象,正日益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对待这一新的媒介形式,从政府层面到平台自身都该应保持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只有正视现实中困境,并主动化解发展中的难题,才能使短视频行业越来越规范,短视频文化越来越入心,最终让短视频的快速发展为大学生的茁壮成长助力。

猜你喜欢
价值观大学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我的价值观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谁远谁近?
大学生之歌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