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农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水稻传统种植模式较为落后,存在作业质量及效率低、无法实现大规模种植等问题,因此,必须实行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是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提高插秧效率,减少人工成本,有效推动水稻种植产业化发展。
云南楚雄州武定县猫街镇最高海拔2 783 m,最低海拔1 980 m,全年平均气温15℃,年降雨量1 100 mm,全镇人口2.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万人。全镇耕地面积为13.7 hm2,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为0.1 hm2,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大镇。猫街镇主要经济作物有水稻、烤烟、白云豆、黑瓜子,花椒、大蒜等。为了扩大水稻种植规模,提高作业效率,在当地推广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十分必要。
1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应用要点
传统人工插秧种植方法作业效率低、耗时多,无法满足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需求。为了扩大水稻种植规模,提高种植产量及效率,应用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逐渐成为水稻产业化发展的有效方法。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可调节水稻插植深度和间距,使水稻可适应不同农田环境,并满足不同的种植需求。水稻插秧机能够实现自动控制运行,缩短了插秧时间,减少了人工,同时保障了操作人员的安全。另外水稻插秧机还能保护插秧苗,通过搭载的液压仿生系统确保插秧机与水稻插入深度保持动态平衡,根据土壤土质硬度保持机器板接地压力,给予秧苗双重保护。总体来看,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具有节省秧田、提高插秧效率、减少人工成本及提高插秧质量等优势。
1.1优选床土
在应用水稻机械化插秧种植之前,需要先进行育秧,准备好优质秧苗。条件良好的床土能够促进秧苗良好生长,床土需保证细密、疏松且肥力强,田中无杂草,病菌少。在选好并取回床土后,应进行晾晒,晒干后再筛选,确保床土细密。根据土壤自身肥力情况,添加适量肥料,通常施入适量45%氮磷钾复合肥,若肥力足够便可不加肥。但床土不能过细,否则会导致土壤板结,影响出苗,一般粒径为2~4 mm即可,且细土含水率应为10%~15%。
1.2优选种苗
科学选种是提升水稻产量的关键。需根据种植地区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及种植需求选择合适的种子,适宜在猫街镇种植的水稻品种为楚粳40、楚粳45、楚粳48、云粳38、锦瑞4号、滇禾优615等。选种后,需要在播种前将种子晾晒1~2 d,然后剔除品质较差的种子。另外,还需进行药剂浸种,一般使用“使百克”“施保克”等进行稀释浸种,然后进行催芽播种,有效杀灭稻种携带的病菌,增强水稻抗病能力,降低水稻染病概率。
1.3适时播种
播种期可通过插秧期进行推算,一般以15~20 d为计算周期。据水稻机械化插秧面积、机具等特点,做好分期播种规划,以免同时播种导致部分秧苗超龄移栽,对水稻生长造成不良影响。为充分利用秧田,应当合理设置秧盘规格,确保秧盘不会出现变形的情况。在秧盘表面铺放约2 cm厚的床土层,然后使用木尺刮平土层并浇水,确保床土吸收足够水分[1]。然后使用65%敌克松1 000倍液进行消毒,增强秧苗抗病能力。在播种时需严格按照提前规划好的用种量和用盘量进行操作,保证均匀、定量播种,播后立即覆盖盖籽土。覆盖盖籽土后不能浇水,否则可能出现表土板结现象,不利于种子发育。还应在播种后立即搭拱棚或者盖农膜,合理控制温度,提高出苗率。
1.4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应做好保温与保湿,为种子发育和稻苗生长提供良好条件。在出苗前需要将膜内温度控制在30℃左右。若温度过高,可能出现灼苗现象,温度过低可能影响稻种出苗。膜内相对湿度不能低于80%,否则苗床会积水,容易闷种烂牙。在1叶期后,需将膜内温度控制在25℃以内,同时喷施多效唑溶液。在2叶期,膜内温度不能高于20℃,并及时追施复合肥作为断奶肥。在3叶期,白天需揭膜,夜晚则需盖膜,以避免白天温度过高、夜晚温度过低。另外,在3叶期之前应确保床土湿润,之后则需要保持干燥,为机械化插秧做好准备。
1.5插秧
首先,整理大田。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对大田条件要求较高,必须确保大田足够平整,肥力良好,田土上烂下实,能够承载插秧机的同时确保插秧顺利。在插秧前2 d,需要整平大田,然后将水放干,待田土沉实后再往田中放水,放水量以在田中形成1~2 cm的薄水层为宜。为了给水稻秧苗生长创造良好条件,需提前对大田进行翻地,并均匀撒入60%丁草胺乳油100 mL搅拌细土20 kg的混合物,起到封杀灭草的作用。在使用机械化插秧技术前,还需对插秧机进行检查,先空轉观察机器设备能否正常运行,经检查后方可进行插秧操作。按照实际插秧需求,合理调节插植株距、取秧量等,确保插秧质量。具体插秧流程为:先将秧苗卷起并放入运秧车,在确保秧苗不会被长期暴晒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运秧次数。在实际操作时应确保秧苗插准插足,在插秧后检查,确保伤秧率不超过4%,漏插率不超过5%,均匀度不低于85%。同时还要建造平水缺,避免串水及大雨等造成漂苗、倒苗等问题[2]。
1.6大田管理
在秧苗栽植结束后,操作人员需对苗田进行观察,当秧苗足够时便可以进行搁田处理,控制无效分蘖,以免秧苗整体质量过低。若机插秧出苗期时苗体较小,对土壤水分极为敏感,需进行断水处理。在拔节孕穗期与抽穗扬花期需重点做好肥水管理,应确保大田内有浅水层,同时进行叶面施肥。在灌浆结实期,则需为断水做好准备,但不能完全断水,应将土壤维持在干湿交替的状态。在出穗后20 d,水稻需水量会增大,同时根系衰老,适应性更差,此时应当采取间歇灌溉的方式,确保大田中水量维持在浅水层深度即可。另外,还需做好稻纹枯病、稻白叶枯病、三化螟等病虫害的防治。
随着农业现代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将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推广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等进行深度融合,提高水稻种植质量及效率,减少人工成本,推动水稻种植向现代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促进地方农业经济的发展[3]。
参考文献
[1]张丽辉.浅谈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分析与种植机械发展趋势[J].农村科学实验,2018(6):91.
[2]蒋正武.对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分析[J].时代农机,2015(9):16-17.
[3]梁素明.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应用及前景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3(6):46.
(云南省楚雄州武定县猫街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马晓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