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侯尕虎 白礼彦 王彦江
摘要:生态循环农业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但在融入三农工作中既存在挑战,也蕴含着发展机遇,本文旨在以畜牧养殖为联结点剖析问题,寻找短板,破解思路,发掘机遇,创新互鉴,共同进步。管窥之见,但为乡村振兴而尽心努力。
关键词:畜牧养殖;产业链接集成技术;循环农业
基金项目: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民生科技专项(科技特派员专题)18CX3ZK039-子课题。
1 聚焦我县农业产业的发展现状
1)农业种植业中存在土壤耕地地力严重下降。主要原因是积造施用有机肥不足,土壤中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蓄含量较低,土壤自身不能有效矿化弥补养分和修复土壤理化性状,人工补充又不足或不平衡。
2)以施用化肥为主的“卫生田”造成土壤板结,且偏施滥施现象普遍,农家肥的缺失使微量元素等健康元素不平衡,缺素症表现突出;而除草剂、农药的随意应用,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形成严重的土壤污染。
3)农作物秸秆比较丰富,但饲料化利用率低,“三贮一化”技术未能普及应用,以秸秆为主的草食牲畜养殖规模化程度低。
4)牲畜粪便无害化处理不够到位,缺乏粪与肥概念转化和技术对接,对粪便没有经过堆积发酵或加工成有机肥而即时施用的情况多有存在,污水未经工程净化处理利用。
5)有机肥的施用与秸秆还田的机理作用缺乏基本的常识,对耕地地力提升措施概念模糊。
6)由于人力成本较高,资金不足,技术到位差等因素,约束了产业链条之间的协同发展。
2 寻找破解诸多制约因素的路径
畜牧养殖是以种植业为基础的第二产业,是县域经济中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力的产业,也是农业生态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纽带。目前,生态循环农业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充分发挥县域农业资源的优势,培植和壮大特色支柱产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唯有畜牧养殖是促进县域循环农业经济的核心生长点,是农业产业链延伸的最佳区域,这个节点必然会孕育着较大的发展机遇[1]。
近些年来,我县加大了对农业、畜牧业的支持和帮扶力度,成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这使得我县畜牧业实现了大步伐的跨越。但仍然存在着相应的资金投入不够、技术推广有限、农民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偏低以及相关的技术设备落后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制约了现阶段全县农村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3 畜牧养殖是循环农业的链接点
加快发展畜牧业是推动粮食生产区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我县农业和畜牧业发展不平衡,以草食畜为主的畜牧业发展相对滞后,但这个节点联系面广,进入农业创业领域的门槛低,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为解决人畜争粮日趋明显的矛盾和农业整体效益不高的制约,唯有因地制宜利用我县当地的资源禀赋,结合现代生态农业技术和畜牧养殖技术,发展种植、养殖互相依托、互相促进的农业大循环生态模式生产,开发利用小麦、玉米等秸秆资源发展养殖业,可减少畜牧业对粮食的依赖性,促成秸秆变废为宝,增强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后劲。同时,通过过腹还田,以畜养经,以肥养地,为种植业提供大量的有机肥,并通过无害化处理施用,既改良了土壤,提升了耕地地力,促進种植业可持续生产,又节约了化肥开支,降低了种植业成本,提高了农产品品质,对转变藏粮于仓为藏粮于田,也对实现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方案和农药化肥双减方案的落实都有积极意义,同时为秸秆综合利用找到了出路[2]。目前,我县农村用秸秆柴草烧炕做饭基本成为历史,乱堆乱放的农作物秸秆不仅影响村容村貌,还存在较大的隐患,秸秆饲料化,带动引导出“变废为宝”的经济增长点,也开辟出治理环境污染的新途径,实现种植、养殖与环境修复、土壤耕地地力提升、无公害食药品生产和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多赢局面。这对探索形成适宜我县农业生态大循环的发展模式和集成技术体系,用新科技手段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倒逼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找到新路径。同时,通过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培训,着力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充分发挥农村乡土人才的作用,吸引外出人员返乡创业、实现乡村振兴,带出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民技术员,使农业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发展,促使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一体化共赢。促成这种局面的关联结点唯有畜牧养殖,也是一个三产融合的链接点[3]。
4 资源优势支撑牛羊养殖可行
我县饲草资源丰富,生产条件优越。境内有天然牧草68万亩,可利用的牧草面积59万亩,其中多年生牧草12.23万亩,人工种草8.69万亩,年生产鲜草3.9亿kg,优质牧草1.5亿kg。小麦、玉米和洋芋是西和县的三大作物,种植面积大,作物秸秆和其他农副产品丰富,年产各类农作物秸秆23万t。近年来,我县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政策,加大了天然林的保护和天然草地的改良,饲草资源丰富,而适应政策发展的舍饲养殖也蓬勃兴起。另外,加大对农作物秸秆“三贮一化”的饲料化利用,多举措利用饲草资源,会极大地推动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农户的经营规模,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继而进一步带动周边扩大发展。全县牛羊产业基础相对较好。随着国内外市场的融合及养殖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根据市场价格、区位特点和产品质量等因素分析,预计对牛羊肉生产需求将会继续增加,其价格持续稳中有涨,是有潜力的优势产业。
5 集成循环农业的技术工艺途径
现代农业的本质特征是科技农业,是要以现代物质条件、工业化生产手段和先进科学技术为支撑,以社会化的服务体系相配套,用现代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进行管理的“大农业”,为此,集成技术体系,并以工业的模式发展农业,才能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高规格打造。以下归纳适合当地循环农业联结点的集成技术工艺,以形成以秸秆饲料化、粪尿无害化、肥料有机化、产品绿色化、用地养田化的资源节约型、生产效益型、产品安全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发展之路。
5.1 农作物秸秆饲料化技术优势
5.1.1 农作物秸秆青(黄)贮、微贮
秸秆青贮技术,是将尚未老化的玉米秸秆经特殊处理技术保存起来,以便于用作秋冬季节的家畜饲料。它能将饲料的品质和营养成分保存的近乎完好如初,让牛羊在冬天里也能享受到夏天的绿意、入秋的草香。制作青(黄)贮料的技术关键是为乳酸菌的繁衍提供必要条件,只要掌握水、糖、快、实、密就能制作成功。
微贮饲料是将切碎的新鲜玉米秸秆,通过微生物厌氧发酵和化学作用,在密闭无氧条件下使农作物秸秆制成的一种具有酸香味、适口性好,消化率高和营养丰富的家畜喜食饲料,是保证常年均衡供应家畜饲料的有效措施。
5.1.2 农作物秸秆氨化
氨化处理秸秆简单易行,需劳力少,成本低,是挖掘现有饲料潜力,开辟饲料资源的科学方法[4]。氨化的优点是:改善适口性,提高采食量和粗蛋白质含量。小麦秸秆粗蛋白质含量可由3.5%提高到12%;提高肉牛、羊日增重,节约精料,大大提高养殖经济效益。每4kg氨化秸秆,可节约1kg粮食,用氨化秸秆育肥一头牛、羊,可节约粮食375kg,增加收入100元;操作简单,易于推广。
5.2 有机肥无害化技术
5.2.1 牲畜粪便无害化制作生物有机肥
规模化养殖所产生的大量污水、粪便,如果管理不当,会造成对周围的环境和水源污染,使蚊蝇大量滋生,严重制约饲草养殖業的可持续发展。
牛羊粪便中含有丰富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矿物质及钙、磷、钾、氮等营养成分,是生产价廉质优有机肥的主要原料。千百年来农民采用各种传统的方法加工成有机肥,但是传统沤粪制肥存在肥效低、有害微生物杀灭不彻底等问题。而用它来生产生物有机肥,是利用现代微生物技术,以牛羊粪便为主,麸皮、花生壳粉、作物秸秆等为辅料作为载体,接入具有多种高效有机物分解功能的、由多种有益微生物菌株复合而成的发酵基菌种,用搅拌的方法将菌种和牲畜粪便充分搅匀,使微生物菌种接入到牲畜粪便中,再经过快速升温、发酵、腐熟、除臭等一系列无害化处理后,制造出生物有机肥。它是有机肥料生产技术的一大革命。
5.3 耕地地力提升与土壤修复
5.3.1 粮菜果药种植业有机肥替代化肥应用
我县是个以粮菜农作物为主的农业县,果药也是我县的主要种植业,是陇东南苹果、八盘梨和以半夏为大宗药材的经济产业大县,在不少农户眼中,果业和中药材半夏就是农民的“摇钱树、金豆子”。然而,近年来由于化肥的过量施用,不少土壤出现了板结、耕地地力下降的问题,不仅提高了生产成本,还降低了经济效益。目前将农作物中的鲜果业、中药材纳为重点作物,大力推广有机肥替代技术,借生态循环的分解技术赋予土地养分。这给一些习惯了“大肥大药”的果农、药农敲响了警钟:“在果、药上开展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现已针对果、药等产业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应用技术做试行方案,为农民增产致富提供技术依据。
模式一:有机肥+配方施肥。即在牲畜粪便等有机肥资源丰富的区域,鼓励种植大户集中利用新技术堆肥,结合配方施肥技术,减少化肥用量。
模式二:畜-沼-果。依托养殖大户和专业合作社养殖场,在集中产区结合厕所革命,建立大型沼气设施,沼渣沼液经过无害化处理后,与规模种植相配套,结合农作物配方肥施于果园药田,减少化肥用量。
5.4 土地资源优化利用
5.4.1 粮改饲兼用玉米生产
在“稳粮、优经、扩饲”的思路下,构建合理的粮经饲三元结构,扩大青贮专用型、粮饲兼用型、饲草型玉米等品种种植面积,加快粮改饲发展步伐,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粮经饲旱作农业种植结构,全面提升种、收、贮、用综合能力和社会化服务水平,探索粮改饲种植结构调整和种养结合农牧业发展新途径,培育现代饲草料产业体系,并弥补秸秆营养单一的缺陷和调节季节余缺不均衡的能力。
5.4.2 提高复种指数推广绿肥种植
我县小麦播种面积历年保持在20万亩,复种指数较低,夏收之后,利用充裕的光热资源提高牧草种植面积,既能提高产草产量、丰富种类,增加载畜能力,又可提升土壤有机质,实现土地轮作轮休、提高耕地地力水平。
6 综合平衡效益浅析
草料是养牛必备的一种饲料。以羊为例,大小羊每日吃饲草平均按3kg算,一年约需饲草 1 095k,仅农作物秸秆可养殖羊21万只,人工种草可养殖羊13.7万只,羊总载畜量达34.7万只,按当前当地的净收益核算,实现利润1.04亿元;羊粪日排泄量平均按1.5kg,年排泄量578kg,以舍饲计算(据资料表明:各成分含量为N:0.70%、P2O5:0.40% K2O:0.30%),每只羊年产肥料N相当于9kg尿素、P素相当于12.8kg。按当地的经验堆沤腐熟后配方无机肥可种植0.5亩优质半夏。从3.8亿kg饲草转化到34.7万只羊再转化到17.4万亩农田耕地地力的提升改造,在减肥和提质增效方面潜在衍生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非常显著的。并能吸引更多的返乡青年就业创业,其社会效益更为宏观。
7 保障措施
7.1 领导重视,政府引导
提高认识,形成各级重视,部门联动,在县域内制定发展规划,倾斜资金扶持与项目引导,以畜牧养殖为抓手,围绕接点拓思路,树立循环农业观,一体推进求共赢的理念抓落实。提高多样化养殖资金投入,并做好民间资金引入,加强政府监督力度,促进多元化养殖健康有序发展。
7.2 加强宣传,形成共识
培育全社会参与意识,提高参与能力,深入宣传循环农业的优势,紧抓发展机遇,调动各方面发展畜牧养殖的积极性。
7.3 科技先行,培训示范
以农技人员和科技特派员为技术队伍,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做好技术指导,责任到人,抓点实施,塑造样板,典型引路,通过观摩实训,让广大农户觉得示范有看头,学了有干头,干了有甜头,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和发展局面。
7.4 突出绿色农业发展,建立技术保障体系
强化行政监管,笃行法律保障。建立基地标准、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和产品标准体系,为绿色畜牧业发展和科学管理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撑。突出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
8 理清目前存在的问题,把控今后发展之方向
当前,农业种植结构带来了农业系统生产不稳、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等诸多不利因素,同时以传统产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功能弱化,缺乏有竞争力的经济增长点,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不够。改变现有种植制度,通过对各地先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将传统的粮食-经济作物二元结构逐步转向粮食-经济-饲料作物三元结构,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也可延长产业链,促进种-养-加的同步发展,推动农业第一产业为基础的转型升级,并带动二、三产业形成接二连三的创新与融合而全面进步,集成大农业的宏观思路实现农业增产、土地增效、循环利用、永续发展的目标。利用良好的三农政策和成熟的技术体系叠加优势,创建新型现代农业体系,逐步使畜牧养殖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产业灵魂和内生动力。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规避风险,增强市场竞争力,助推农业-农村-农民三者间形成良性循环的发展路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 章家恩.《农业循环经济》[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2] 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导则(2018~2030年)[J].农技服务,2019,36(1):1-8.
[3] 韩涛.《现代农业与循环经济》[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4]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有力支撑农业绿色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导则(2018—2030年)》全文[J].饲料与畜牧,2018(8):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