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兴龙:深耕AI研发 赋能更多生态场景

2020-02-08 08:45宋兹鹏
中国商界 2020年7期
关键词:研究院领域智慧

宋兹鹏

人工智能作为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推动工业社会进入到了4.0时代。60多年前,人工智能的概念在Dartmouth学会上被正式提出,从那以后,研究人工智能的学者、专家不胜枚举。

在我国,特别是近些年,深入人工智能研发并应用于商业领域的开拓者不在少数,但真正能够让人工智能基础科研落地的人并不多。近日,记者就采访到了这样一位人工智能“热爱狂”,他已被业内甚至很多大众行业所熟知,他是人工智能应用落地的早期探索者,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有着深入理解;他也是一位人工智能应用的连续创业者,从离开校门起便坚韧不拔、勇于实践,书写着一段又一段创业传奇。这个人就是元知科技集团联席总裁、元知AI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优选好生活科技集团总裁崔兴龙。

加入早期人工智能研究回国多次创业

时间回到2005年前后,彼时的崔兴龙还是一名在美国求学的青涩学子,他对计算机、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十分痴迷。在导师的引荐下,他进入到了学校与谷歌联合开设的实验室做相关研究,主要从事人工智能和脑神经结合的计算与应用研究,以及基于海量数据处理模型转换、数额转换等研究。

毕业之后,崔兴龙顺利进入谷歌工作。在谷歌,他主要负责跨域搜索和语言之间的互译、转译及符号语言的分析。另外,他还负责数模转换,即模型与数据之间的转换与互译等,当时也推出了很多比较有优势的产品,而这些项目、产品等可以算得上是人工智能早期落地的顶尖项目,在当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崔兴龙也成为探索人工智能落地应用的先行者。“当时我们自己的模具库、词音库、语音库、符号库等,一直持续做了两年多时间,近五六年间才有一些技术能够突破我们当时的转换效率。”崔兴龙在接受《中国商界》杂志记者采访时回忆说。

2007年的上半年,崔兴龙的研究和外部商业化实践做得已经很成熟了,而且拿到了很多相关的专利和奖项。那时,国外已经在人工智能上有了很大发展,只不过局限在学术圈和技术圈。但国内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进程,崔兴龙认为基本上都是在近几年才起步,更多是因为受到媒体、资本的热捧和追逐。而在崔兴龙的心中,一直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知识与能力推动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实现互联网及AI在商业领域的落地。

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不久后,崔兴龙应原瀛海威总裁于干先生邀请回国创业,加入XPLUS公司,在国内率先开始探索传统纸媒数字化。早期,新媒体尚未兴起,平面纸媒还非常兴盛,均采用方正的激光照排系统做版。在PC技术大行其道的当时,如何使媒体内容数字化成为崔兴龙及其科研团队急需攻克的难题。崔兴龙介绍说:“当时我们从源头内容做起,从激光照排系统的打印输出PS语言开始生成电子化的内容,再根据个人的搜索偏好、性别特征、年龄等定制信息,进而帮读者推荐组合打包好的杂志。”后来,这个被称为“数字报业”的项目有一部分被新浪收购,崔兴龙也随之进入新浪,这就意味着此段创业历程宣告结束。

在此之后,崔兴龙又经历了数次创业。2015年,他创立了科技金融公司千壹理财,将经典的金融资产风控和配置模型与异类大数据、AI以及社会心理理论相结合。上线短短两年,交易用户数就破百万,累计交易额超过250亿元。随后的2017年,崔兴龙创立了费马人工智能,专注于将前沿科技成果应用与商业领域的结合。这个项目的核心技术就是通过脑波数据分析人的情绪状态,进而去做人的思维和创伤的画像,并应用到智慧营销中。

多次创业的经历为崔兴龙在人工智能这条赛道上的加速度起到了重要作用,也让他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理解更加深刻,同时对人工智能应用落体积累了宝贵经验。

我国人工智能技术的路还很长

2018年麦肯锡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预测,到2030年,约70%的公司将采用至少一种形式的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新增經济规模将达到13万亿美元。如今,人工智能在我国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安防、出行、医疗、电商、金融等,并且在很多领域的应用相对比较成熟。

对于人工智能在商业领域的应用,崔兴龙认为可分为两个维度,即广义人工智能和狭义人工智能。在狭义的人工智能领域,崔兴龙风趣地说他目前还是“后浪”,因为狭义的人工智能是一个相对科学的范畴。对于广义的人工智能,崔兴龙认为用大数据的方法及理论,能够提炼出一些应用模型的技术都应该称为广义的人工智能,其在商业应用领域的机会可能会更多一些。“而狭义的人工智能在C端的商业领域要想被广泛应用我觉得时机还不够成熟,因为每一代技术周期的更替,如互联网以及早期的软件系统、信息化系统等都是从B端开始布局的,如果贸然让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切入到C端则难以获利。”崔兴龙对记者说。

如果从整个科技生态来看的话,技术底层一定是基础科研,中间一定是应用技术,再往上一定是技术加生态,而人工智能早期出现的时候是基础科研同应用技术两者并存的状态。那么,如何解决人工智能变现能力的问题,“我觉得一定要让应用技术跟生态结合做好铺垫,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C端应用。”崔兴龙坚定地认为。

同时,崔兴龙还认为,国内的人工智能务虚的成分较多,真正去做狭义人工智能领域底层技术的企业偏少。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可能受到国内资本、媒体的热捧,目前,人工智能在国内处于躁动的状态,几乎能与大数据、数据统计沾边的企业都希望叫人工智能;第二,如果把我国的人工智能与美国的人工智能做对比的话,差距是很明显的,究其深层次原因,崔兴龙认为从狭义人工智能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的发展有两个方向:第一个方向,是用数据的方式来解决算法本身的问题,即用纯技术的方式来解决纯技术的问题;第二个方向,即计算机脑神经系统理论,它不完全依赖于大数据,且不单单站在纯技术角度去解决技术问题,更多的是让人的记忆、思维、判断、决策和 AI相结合,是算法与人的思考逻辑的建模做出的结果,崔兴龙认为这个方向的机会可能更大。

用科研加持各业务板块

崔兴龙对于人工智能技术及商用的理解,在他所在的元知科技集团以及元知人工智能研究院体现得淋漓尽致。

提起元知科技集团来,虽然其从成立时间上来讲并不长,但它在产业布局以及投资上已将近20年了。“元知科技集团在早期很大一部分是以投资的形式来做的,所以可能从媒体上看不到这样一家公司。”崔兴龙介绍说。

据记者了解,目前,元知科技集团纵向分为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企业、智慧建设等13个科技板块,以孵化+投资的方式来进行拓展。除了纵向业务链条外,元知科技集团还横向投资了一些项目,包括做智慧交易的好生活。横向就是以投资的形式结合纵向业务板块,整个大逻辑就是“投资+自研”,以此来形成13个科技板块的布局。

而作为智慧科技布局,必定少不了人工智能等技术作为底层支撑,元知科技集团旗下的元知智能研究院就充当了这一角色。作为元知集团的数据中台和研发平台,元知智能研究院为元知集团旗下智慧板块提供服务。研究院面向大数据、人工智能、脑神经科学、物联网等领域形成了围绕以Sophia大数据和智算平台,以Meta-X元知全球科技成果交易平台为核心的产品生态体系,提供大数据智能计算引擎和技术产品化、产品工程化等技术服务。

元知智能研究院作为元知科技集团各科技板块的基础支撑,对其进行技术赋能发挥了重要作用,崔兴龙介绍,元知科技集团旗下的非标大宗商品智慧交易平台优选好生活,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赋能,首先解决了内部的流程以及金融风控问题。其次,能够帮C端解决家庭资产配置的问题。最后对行业来讲,因为大类资产都涉及到行业周期问题,人工智能用大量的算法来代替传统上需要人去思考、用经验去分析问题。

重视基础科研引进更多优秀人才

如今,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那么,如何才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江湖里立于不败之地,在崔兴龙看来,找到突破口非常关键。而如何找到突破口?崔兴龙认为还是要回到基础科研上来,一定要在基础科研上不计成本且长期进行投入,并且在大学以及科研机构的教育上大量吸引来自全世界的优秀人才,充分满足他们对于待遇、资金上的诉求,让他们沉浸在基础科研中。“我在美国读完博士研究生之后,也思考过回国之后把主要精力用在技术研究上,但迫于现实最后不得已进入商业领域。”崔兴龙对记者现身说法。

对于基础科研和人才问题,崔兴龙和元知科技集团通过成立元知智能研究院来加以解决。

在解决基础科研的问题上,元知科技集团成立了“一+N”研究院,即在成立由崔兴龙兼任院长的元知智能研究院的同时,还与清华大学、上海交大等高校一起建立了研究院。另外,元知科技集团还计划在欧洲牛津或者苏黎世联邦理工建立一所研究院。

在人才引进上,由崔兴龙负责的元知智能研究院第一期已经招募到了麻省理工、斯坦福、北师大等高校偏数学领域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近100名顶尖毕业生。崔兴龙计划在未来完成更多顶尖人才和优秀学生的选拔和招募。早期招募的人才,崔兴龙会自己来培养,后期招募的人才会分散到元知科技集團的十几个板块里面,并与具体业务相结合。

对于崔兴龙个人而言,在未来,他希望自己成为人工智能结合脑神经领域的佼佼者,用人工智能去更好地赋能包括好生活智慧交易平台在内的各个板块。他还认为,一个技术出身的人,在创业的道路上除了要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外,还要有优秀的商业头脑,这样才能够行稳致远。

采访接近尾声,崔兴龙和记者谈到了他生活中的一个小习惯。创业这么多年,崔兴龙每天即便应酬再多、工作再忙,都会花1到2个小时学习新的知识。他说:“从读书到现在,这个习惯从未间断过,除非喝断片儿了。”对学习如此坚持不懈,这让记者感到震惊,或许,这就是崔兴龙在创业这条看似风光无限、实则冷暖自知的道路上能够越走越远的关键所在。

猜你喜欢
研究院领域智慧
不是我!是他捣乱!
云端旅行
嘉宾邵青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2018年热门领域趋势展望
有智慧的羊
3D打印研究院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