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的乱局与永恒的精神——北京奥运会设计的故事

2020-02-08 08:39王敏
设计 2020年22期
关键词:申奥色彩理念

ONE WORLD ONE DREAM——THE OLYMPIC SPIRIT IN TODAY' WORLD

今天设计与科技,与医疗,与商业紧密结合,融合创新,设计学院开设医疗设计专业、大健康专业、well-being专业,工学院与商学院增加设计课程。我相信,创新的火花、美好的理念、有趣的想法、新的社会发展的驱动原力往往来自跨界的融合,来自不同行业间知识的对撞,来自不同思想的交流。

几个月前因为新冠疫情无法回国,深深感受到全球因为疫情带来的乱局以及全球化的不确定性。我们看到,疫情加剧了种族歧视,恐怖主义加剧了民族间的仇恨,贫富不均加剧了社会矛盾,民粹主义加剧了全球化的裂痕。面对乱局,回忆当年奥运的过程,便特别怀念各国运动员与观众欢聚一堂的美好时光,留恋当时奥运的激情。尽管时过境迁,但2008北京奥运的那种不为国界、宗教、政治、民族限制的全世界共同欢庆,公平竞争,追求更快,更高,更强,更好的自己的精神依然令人期盼与感动。

20年前北京申奥与之后筹备奥运的整整8年的历程是我一生中投入时间与精力最大的一个项目。奥运设计是世界上最大、最复杂的设计项目,也可以说是最折磨人的设计项目。从体育场馆到街道景观的设计,大到飞机的喷涂,小到一张张门票,处处都需要设计,样样都是奥运品牌的展示平台。

接下来讲几个当时的设计故事,希望透过这些故事带给大家不仅些许色彩与图形之下的意义,品牌视觉行为管理的经验,品牌视觉行为建立的经验,也有能够超越国界、宗教、民族的奥运精神!

中国式申奥——13亿人的梦想北京申奥的故事

1996年北京申办奥运没有成功,2001年的第二次申請可以说是尽了最大的努力,但申奥陈述报告方案给当时请来的美国与澳大利亚专家看时,他们并不认可,因为20年前,中国国际传播设计的能力还很差,我们常常是自说自话,不从受众角度去考虑,这些专家建议奥申委找懂国际传播设计的人,所以奥申委派黄克俭在2001年的第一个星期去旧金山找到我。

黄克俭的《中国式申奥》这本书中谈到北京奥申委2001年把我从旧金山请到北京参与北京申奥的故事。我在Adobe公司从资深设计师到资深艺术指导,最后做设计经理,负责全公司的设计业务,然后1998年离开Adobe与Eddie Lee,也是耶鲁毕业生一起在旧金山做我们的工作室,有多年品牌形象建设与传播的经验。我用了一个星期时间,为北京将向国际奥委会考察团展示的17个陈述报告做了设计方案。星期五半夜十二点我把所有设计方案打印好,电子文件考到光盘上交给正在等候的黄克俭先生,他第二天一早搭机回北京。这周的工作燃起我对奥运的热情,让我开始了奥运设计漫长历程,也因此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一个词,一个数字,顶1000张图”

西方有个谚语“一幅图胜过一千句话”,说的是图像的力量,很有道理。但北京申奥多媒体陈述报告的设计恰好相反。2000年时,西方对中国有很多偏见,比如担心中国的建设能力。当年的竞争城市多伦多与巴黎当时都已经有大部分符合国际奥委会要求的场馆,北京则要全部新建,建筑面积达150万平方米,这是个巨大的量,但北京仅2000年一年就建成了2000万平方米的建筑。类似这样的信息需要准确传递,而中国代表团在国际奥委会陈述时是用英语,用非母语演讲很难达到传达的目的,这时在屏幕上提示出申奥关键词、关键数字至关重要。所以,尽管刘岐市长一见面就提出来让我设计一个超炫酷的东西,我还是坚持要让屏幕设计为演讲人助力,而不是去与演讲人争夺眼球。最后,屏幕上出现的是英法两种语言的关键词和数据等重要信息。

我把何振梁演讲稿中的一句话提取出来做陈述报告的题目,它也成为整个陈述最重要的主题和信息一“13亿人的梦想!”把13亿人带进奥运大家庭,这是申奥过程中一个最能打动人心的口号!申办成功之后,我们的口号变成: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是一个很好的传承与转变,从13亿人的梦想到全世界共同的梦想。

奥运设计

萨马兰奇曾说,一所花费几千万盖起来的体育馆如果没有奥运景观,那它就不是奥运场馆。通过每届运动会独特但又集聚奥运理念的形象设计,通过奥运期间无处不在的奥运景观,奥林匹克理念在全世界得以传播,超越国界,超越宗教,超越政治,将一种美好的精神与理念传递给几十亿人,成为全世界最为成功的品牌。

奥运设计过程是一个学习与传承的过程,既有对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理念的理解,对奥运形象与景观设计与管理经验的接受,也是向2010温哥华冬奥会、2012年伦敦奥运会、2016年里约奥运会传递我们奥运设计经验的过程。2008奥运会前,我用了几天时间向之后几届组委会的人员详细介绍我们形象与景观的组织结构、我们的预算、我们的设计理念、我们的方法。2003年我也曾经去雅典,详细考察学习雅典2004奥运会的经验,回来之后向奥运设计团队做了详细的介绍,雅典的经验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国际奥委会形象与景观顾问BradCopland在筹办过程中多次来北京,为我们出谋划策,传授经验。这些奥运大家庭之间的学习与传承从另外一个角度体现了奥运精神。

奥运与设计教育的故事

2004年我在中央美术学院成立奥运艺术研究中心,为的是用这个平台组织学校师生做奥运设计,既是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也是为了向社会展示中央美院在设计方面的实力。

国际奥委会品牌顾问、2004雅典奥运会设计总监TheodoraMantzaris对中央美院的奥运设计评价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设计方案为奥林匹克运动提供了宝贵的设计遗产。其强大的设计战略基础,卓越的创造力和热情的信息体现了对奥运理想的崇高敬意。为奥运创造和实施形象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在王敏这样一位杰出的创意专业人员的领导下,整个项目是以世界一流的方式创建和交付的。2008北京奥运会为奥林匹克运动提供了宝贵的设计遗产。它具有强烈的视觉特色,充满文化因子,这个事实使得这些作品成为奥运世界的杰作!”

中央美术学院的设计教育由此更广为人知,为世人所关注,也在国际上形成了我们的影响。2009年美国商业周刊把我们选为世界最好的30家设计机构,美国出版的世界平面设计史拿出很大篇幅谈中央美院奥运艺术研究中心的作品与工作。那时设计学院刚成立6年,我们吸引到最好的老师,最好的学生,每年招生百里挑一。

奥运理念与中国形式结合来讲中国故事

2008北京奥运会成为展示中国设计、讲中国故事的平台。我们一直坚持将奥运精神与中国的价值理念相结合,在设计中融合中国传统与当代文化,让2008奥运设计具有中国色彩与形式,能够激励运动员,感染观众,为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与良好的体验。

色彩的故事。说到色彩,大家会想不就是选几个颜色,特别是第一次在中国办奥运,在北京办奥运,怎么也离不开那几个颜色,但我们花了一年多的时间。首先,与其他奥运项目一样,奥运色彩是竞标项目,我们要与很多机构竞争。中央美院团队花了大量时间去分析北京色彩的基因、中国古代色彩理念,以及奥运比赛的要求、场馆的要求,如何用色彩烘托出一个不一般的节日气氛。我们请专家开了很多研讨会,陈逸飞先生专程从上海来北京两次,法国著名设计师Rudi Baoer与我们一起在北京做了很长时间的调研,去故宫,转胡同,登长城。由此也可见我们对奥运设计的重视程度。

历经无数的会议与设计,最后我们确定的色谱为主要颜色都赋予了特有名称——中国红,琉璃黄,国槐缘,青花蓝,长城灰,玉脂白,让2008北京奥运会的色彩有了自己的专有属性,有了生命,有了理念,有了故事。奥运之后,“中国红”一词被广泛使用,尽管色彩与我们所用的成分不尽相同。

我们为企业做设计也是如此,企业品牌的色彩十分重要,要让色彩去讲品牌理念,去传递品牌信息。选好专用品牌色彩,可以赋予它名字,给它生命。

金镶玉的故事。历届夏季奥运会的奖牌都是金属的,2008年我们用了玉,讲中国玉的故事。奥运会之后我们看到有首饰用了金镶玉的理念甚至名字。

单项体育标识的故事大家应该也熟悉,我们用了中国文字的理念。当时还是央美学生的王捷做出马术等几个草稿之后我们很兴奋,因为我们用水墨、剪纸、书法、瓦当图案等传统风格都尝试过,发现篆字是最好的选择。单项体育标识英文表述是Pictogram,也正是象形文字的意思。奥林匹克是品牌管理的典范

品牌形象凝聚品牌的理念,要确保它的一致性、完整性。我做过Adobe的Design Manager,管理公司的设计,深知维护企业形象的重要与困难。我一个老实人,从不愿跟人吵架,但当年曾经为了Logo的使用与直接管我的Adobe公司资深副总裁争吵。要保证品牌形象的一致性,设计管理者、设计总监、艺术总监就要像警察一样。奥林匹克这一品牌管理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它对奥运品牌管理的严苛、严谨,始终体现在方方面面。鸟巢跑道上五环的故事,国际奥委会主席面前五环的故事是很好的例子。

一切为了镜头

一直以来电视转播收入是奥运会收入最重要的部分,2008年奥运会期间有超过40亿的电视观众,如何在电视屏幕上以最好的效果展示比赛就显得至关重要。也许等到下一届奥运会,电视转播会因为网络平台和自媒体的发达而不像过去那么重要了。在筹备北京奥运会期间,全球转播商们齐聚北京,我给他们做过形象与景观设计的介绍,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形象、色彩设计已經充分考虑了电视转播的需求,回避了不容易在电视屏上显示的色彩。我们很早就拿到了场馆中的摄像机机位图,在做景观设计时将其考虑在内,尽管如此,当所有摄像机进场地之后,总会有些临场变化,所以开幕前的几天我们昼夜不停地在做修改。像举重项目要拍运动员蹲下时的镜头,我们就要把奥运形象标志做得很低。

国家体育馆是举办体操比赛的地方,摄像机进场地之后突然发现之前高度计算错误,原来的设计无法在镜头中完美展现,但运动员第二天就要入场。当时正陪着国际奥委会的人在国家大剧院看演出的我接到电话赶到现场,我们用一晚上时间把整个体育馆内的奥运图形全部重新打印、安装,多少人彻夜未眠。

这些努力的结果是让电视机前的观众每时每刻都能看到奥林匹克的形象、北京奥运会的形象,让奥林匹克精神透过这些形象传递到世界各地。奥运形象与景观伴随着运动员追寻梦想的努力,在胜利夺冠之时,失败失意之时,艰难困苦之时,团队合作之时,共叙友情之时……也激励运动员成为他们最好的自己。奥运形象与景观为在场的观众、全世界电视机前的观众带去了中国文化、中国色彩,更重要的是奥运精神,全世界共同的梦想,一个公平的竞争,更快,更高,更强,去追求最好的自己。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2008北京奥运留下的遗产今天依然鲜活,但是今日之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与那时已全然不同。西方特别是美国对中国的态度与2008年北京奥运时期也已经大不一样,国民对待世界的态度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此时回顾曾令我们激动的奥运精神以及奥运会的筹办工作,更有着特别的现实意义。

作为设计师,我们是为了人类的未来。设计为全世界共同的福祉!Design for the Oneness of Humanity!_

注:部分2008北京奥运会图片来自新闻图片,版权属于相关新闻媒体,奥运设计方案图片版权属于中央美术学院奥运艺术研究中心。

王敏,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曾任2008年北京奥组委形象与景观艺术总监

猜你喜欢
申奥色彩理念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用心处事
神奇的色彩(上)
日本出现首起申奥标志侵权案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
柏林要申奥激起一片质疑
奥运串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