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产抗病抗倒大豆新品种沧豆11选育

2020-02-08 05:09曹金锋胡铁欢孙永媛张卫军高广居
作物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抗病抗病性区域试验

曹金锋,胡铁欢*,孙永媛,孙 强,张卫军,高广居

(1沧州市农林科学院,河北沧州 061001;2河间市农业局,河北河间 062450;3中捷农科所,河北黄骅 061162)

河北省是黄淮海大豆主产省之一,常年大豆面积在20万~30万公顷。随着国家对大豆生产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大豆生产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但是,耕地有限,保障粮食安全是国家战略需求,不可能无限扩大大豆面积,因此,提高大豆单产是大豆生产的必由之路。要提高品种的市场竞争力,还应具备优质、抗倒、抗病、宜机收等特点[1,2]。王大刚等[3]研究认为,产量与品质性状有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李英男等[4]研究表明,感病植株单株产量的变化与感病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梁建秋等[5]研究了大豆倒伏率与单株产量的构成因子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沧州市农林科学院大豆团队利用平行交替方法,对产量、品质、抗病、抗倒等多个性状进行同步定向选择,最终选育出丰产、抗SC3和SC7、抗倒的大豆新品种沧豆11。该品种2019年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豆20190003)。

1 选育过程

1.1 亲本来源

母本鲁99-1,2000年从山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引进。通过田间鉴定和室内品质检测,该品种突出表现荚多荚密、丰产稳产、抗性强、品质优和适应性广等特点[6]。

父本沧豆4号,由沧州市农林科学院选育而成,2000年通过黄淮海北组审定。该品种突出表现早熟、高产、优质、抗病、抗倒、适应广等特点[7]。

1.2 选育经过

2005年利用鲁99-1做母本,沧豆4号做父本进行杂交。2006年收获F1,将收获的种子全部在海南繁种;F2代采用摘荚混收,以增加优良基因入选概率;F3~F6选单株,对倒伏、产量、品质等性状进行同步定向选择。F4~F6进行抗病性与丰产性鉴定筛选,将种子一分为二同时种下,利用倒茬轻病地与重茬重病地交替选择,重病地选择抗病性,轻病地选择丰产性。经过多年平行交替和同步定向选择,2008年筛选出表现突出的沧0550-141品系,2013~2014年进行多年多点异地适应性评价,综合性状表现突出,2016~2017年参加河北省区域试验,2018年参加生产试验(图1)。

图1 沧豆11选育过程

2 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

沧豆11为夏播大豆品种,生育期107.4 d。有限结荚习性,株型收敛,叶卵圆形,白花,棕毛,株高81.4 cm,底荚高15.1 cm左右。主茎节数14.4个,有效分枝1.3个,有效荚61.3个,单荚粒数1.8粒,百粒重19.2 g,种皮黄色,种脐褐色,子叶黄色(表1)。

表1 2016~2017年沧豆11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表现

2.2 抗病性

大豆花叶病毒SC3和SC7是黄淮海、长江流域以及北方春大豆产区的强毒、优势株系[8,9],严重影响着大豆产量和品质,品种审定时,抗病性实行一票否决。经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采用人工接种鉴定,沧豆11的SC3病情指数为12,达到抗病水平;SC7的病情指数为13,达到抗病水平。

2.3 品质

大豆收获后,由沧州市农林科学院、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省农科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和邯郸市农科院进行4点取样,委托给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沧豆11籽粒蛋白质两年平均含量39.85%,脂肪含量20.50%。2016~2017年沧豆11品质结果如表2。

表2 2016~2017年沧豆11品质检测结果 %

3 产量表现

区域试验表现:沧豆11在2016~2017年参加河北省夏播区域试验,表现出丰产、稳产。平均产量3199.5kg/hm2,比对照冀豆12号增产2.7%。其中2016年夏播区试平均产量3330.0kg/hm2,比对照冀豆12号增产3.8%;2017年区试平均产量3070.5 kg/hm2,比对照冀豆12号增产1.5%。

生产试验表现:沧豆11大豆新品种在2018年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911.5kg/hm2,比对照冀豆12增产2.0%,而且熟期适中,抗倒伏,落叶一致,底荚高度大于10cm,不炸荚,适宜机械收获(表3)。

表3 2017~2018年沧豆11区域试验与生产试验产量结果分析

4 适宜推广区域

沧豆11于2016~2017年参加河北省夏播区域试验,表现出丰产、抗病、抗倒、宜机收等特点,适宜在河北省冀中南地区推广应用。

5 主要栽培技术要点

5.1 轻简化耕作播种技术

夏播在6月10~25日播种,麦收后,尽量早播。建议使用2BMFJ-6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机播种,机械一次进地,可完成秸秆侧向移位,贴茬播种,精量点播,侧施药肥,覆土镇压,化学除草,秸秆覆盖等多项作业。

5.2 化学调控

开花前,根据田间长势、密度、天气等情况进行化学控制[12],施用多效唑225~300 g/hm2,可有效控制地上部生长,促进根系生长,防止倒伏。

5.3 病虫防控

大豆“症青”是花荚期刺吸幼荚的点蜂缘蝽引起的[13]。建议开花后每隔7~10 d喷施1次农药,连喷2~3次防治。使用药剂为吡虫啉、氰戊菊酯(单用或混用)、氯虫·噻虫嗪、氟虫腈等,交替使用效果更好。

6 讨论

6.1 选种技术要不断完善

在育种过程中,选种技术是关键,包括选择压力的设定等。在产量的选择上,材料的绝对产量要超过3750 kg/hm2,同时也要超过对照5%以上;在品质指标选择上,粗蛋白要超过47%,粗脂肪要超过23%,蛋脂综合要超过65%。倒伏、感病、炸荚在各个世代都要严格淘汰,通过不断完善多个性状同步、定向、平行交替选择,以筛选出集高产、抗病、抗倒、宜机收的大豆新品种。

6.2 良种良法要配套

麦茬免耕轻简化耕作播种技术实现了农机农艺完美结合。该项技术实用性强,可操作性强,节本增效明显,节约成本800元/hm2,增产在10%~30%。加快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将会带动大豆产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抗病抗病性区域试验
云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2022年修订)*
木薯UDP依赖型糖基转移酶14基因在木薯抗病性中的功能研究
我国小麦基因组编辑抗病育种取得突破
通过CRISPR/Cas9技术突变BnMLO6基因提高甘蓝型油菜的抗病性
植物细胞内存在“自杀神器”
甜瓜枯萎病苗期抗病性鉴定技术研究
鹰嘴豆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评价
2008年襄樊市中稻品种区域试验
2007年上海生物高考卷部分遗传题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