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是我们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者的研究课题,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养成的,与学校的正面教育、行为教育、技能教育、综合素质教育有关,与学校的学习氛围,校风、校纪、办学特色有关,与学校教师的言传身教有关,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也要注重学校自身的办学质量、内涵水平、教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思路
中职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应该是比较明确的,就是掌握专业技能的企業一线操作工或管理人员。通过调研我们知道,企业需要的人才是:一是要由良好的职业素养,即要由良好的行为、言语道德、敬业精神、守诚信、肯奉献、能钻研技术;二是要有专业技能,能根据岗位的需要去完成所要求的工作任务,能灵活运用所学到的专业知识为企业生产服务;三是要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要有一定的创新精神。目前,我们的中职学生往往就是在这方面的表现非常不够,由于种种原因使学生们缺乏责任感,对一项工作完成得好不好缺乏责任,没有质量意识,可以偷懒即偷懒,缺乏诚信意识,在企业工作随意性较大,特别是在实习过程中,想上班就上班,想休息就休息,给企业在岗位人员的调配上带来很多困难。由于学习训练不认真,专业技能达不到要求,带来对专业的掌握不全面,操作不熟练,没有钻研精神,更缺乏创新精神。由于学生的不求上进,专业知识不扎实,对事物缺乏观察及思考,解决问题处理问题能力较差,创新能力不强。那么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学工作者,如何来通过学校的有效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的确是我们研究的课题。下面就培养职业学生职业素养的途径谈谈本人的看法:
一、正面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
正面的思想教育是对中职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养成教育的主阵地,因为中职学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时期,思想道德、行为的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可以把职业情感、行为规范的教育融入到相关的德育课程中,通过职业道德课程、主题班会、主题活动等形式,宣扬以德为本、诚实守信的诚信精神;无私无畏、敢冒风险的奉献精神;刻苦钻研、认真负责、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集体观念、团队协作、敢于创新的进取精神。通过学生会、团组织开展的一系列文化艺术、才艺比赛,来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塑造能力。比如学校正在开展的创新作品比赛、专业技能比赛、演讲比赛、辩论比赛、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各种形式的比赛活动,都能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理想、道德、信仰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二、引入企业管理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道德
针对中职学生中存在的不讲卫生,生活习惯差,不注意环境,没有责任感的不良习惯,我们可以引入企业中的“6S”管理模式来逐步规范学生的职业行为。“6S”管理起源于日本,并在日本企业中广泛推行,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和节约”七个方面。我们要求在学生中开展“6S”运动,首先在教室中进行规范的布置,划出学习园地、公告栏,对每个同学的课桌、书籍的摆放进行规范,要求每个同学每天及时地整理好自己的物品,保持地面、环境的整洁;其次,在实习场所可以像企业工厂一样进行管理,要求实习场所划出各个不同的区域,严格执行各区域的操作,学生的工具、物品的摆放进行规范,实习结束认真打扫实习场所,整理工作台面。制订“6S”规范及管理制度,同时还可以通过评比来进一步强化学生“6S”的执行习惯,通过这样一个运动,并坚持不断改进,让学生从自己的每一个行为习惯开始,培养出良好的职业行为道德。
三、教师的行为教育,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学生的职业行为、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自身的行为、职业精神有关,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也能起到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勤于钻研、不断进取的教师,也能感染到一批学生。在我们的专业学习中,经常会碰到很多新的技术,新的知识,而有一些知识在教材中也是没有现成的答案的,也许有的教材落后于新技术的进步,那么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才能掌握这一技术。专业教师是学生学习技术的师傅,师傅的良好品德,也是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还是要重视教师的师德表现,让优秀的教师成为学生的知己,打造一支有良好师德和专业技能的教师团队,也是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必要条件。
四、新型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
职业教学除了理论教学以外,更重要的是理论联系实践,能运用学到的理论来解决实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传统的课堂教学以理论讲解为主,学生学习中往往一时难以理解。为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对科学探究的精神,我们以省课程改革实验点评比为契机,对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修订。对实训教室也要进行理实一体化设计,根据专业课程的不同,设置相关的理实一体化实训教室,要求教室设有讲学岛和操作场所,操作尽可能满足一人一岗(每个岗位最多不超过4人),这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积极探研知识的精神。专业教师团队,还可以利用课余实践轮流进行项目课程的研究,创新项目研究与开发,与企业进行项目科研合作,从而带动学生的进取精神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张可勤,徐国庆. 职业教育课程论[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9
[2] 教育现代化,2016
[3] 周艳梅.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J].电化教育研究.2017.2
作者简介:苏新平,女,1983年11月,辽宁省葫芦岛人,锦西工业学校讲师,大学本科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