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无悔铸利剑默默奉献守初心

2020-02-07 02:50常庆星
军工文化 2020年11期
关键词:报国航空工业型号

常庆星

习近平总书记说: “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2012年,英雄罗阳牺牲在工作岗位上, “祖国终将选择那些忠诚于祖国的人,祖国终将记住那些奉献于祖国的人!”这两句话经央视等主流媒体传播逐渐被大家所熟知。如今“两个终将”已经家喻户晓,成为无数人忠诚报国、默默奉献的航空人的真实写照。

“没有困难要我们这些人干什么…‘小事不能过点,大事能不过夜”“只要型号飞机需要我” “我们要时刻准备着,坚决打好型号攻坚战”。

20多年前,也许谁也没有想到,这些在当时被许多人时常挂在嘴边的朴素话语,如今却沉淀为航空工业“两个终将”的型号文化,凝聚起了一代代航空人自信的底气和前行的动力,感召着他们在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的新征途上义无反顾。

祖国终将选择那些忠诚于祖国的人,祖国终将记住那些奉献于祖国的人!

情不知所起 一往而深

时间模糊了青春的面庞,却无法冲淡当年的记忆。1986年,历史悄然赋予了西南这片土地一项神圣的使命,圈定了这片没有硝烟的战场——“十号工程”落户成都。

透过当初的一张张老照片,踏循那火红的足迹: “不让型号列车在我这里晚点”“型号是最大的政治”“我为型号做贡献,型号成功我成才”“打造一代名机,形成一代装备”……时光留下的不仅仅是这一张张横幅、一条条标语,它定格的更是航空报国的一个个精彩的瞬间,讲述的是背后那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我们自己干。”1995年初,型号飞机整体框在寻求对外合作失败后,领导班子毅然做出了这个决定。扛住困难,顶住压力,几个月后,“亚洲第一框”在这里被切下了第一刀。

“打坏发动机后,我和总经理主动要求承担责任,接受处分,但党委很支持我们,鼓励我们要继续向前进,一定把型号飞机搞出来。”每每提及当年的往事,时任型号总师的薛炽寿总是会忍不住地哽咽。历经100天的质量整改,当迎来了飞机“心脏”正常跳动的那一刻,他们喊着、哭着、笑着、拥抱着……

“我身体好,这个任务非我莫属。”2003年那个夏天,SARS横行,大家都不敢轻易外出,然而外场任务又耽误不得,无线电分室的吴小群第一个站了出来,“即便要倒,倒我一个就行了。”当时朴素的话语,如今,我们再次听来却是如此的壮怀激烈、字字铿锵。

群力谁能御,齐心可穿石。在型号飞机研制的20年里,这样的故事每时每刻都在不同的地方上演著:装配车间里,他们大力协同,顽强拼搏,守住“5.18”时间节点;起落架车间里,他们自加压力,勇担风险,保证前起落架的顺利交付;试飞站,他们一丝不苟,求真务实,顺利排除“三滴油”故障……那一个个弯下的脊梁,那一双双白嫩变粗糙的大手,那一张张青涩变坚毅的面庞,记录着他们对祖国的无悔忠诚和默默奉献。

涓涓细流,终成江河。型号研制中的这一个个平凡的故事最终汇集为“两个终将”的文化内涵。

从1986年立项到2004年定型,航空人一路摸索,一路前行,攻克了无数的“娄山关”“腊子口”,是什么力量支撑他们寒来暑往,无惧无畏,不断攻坚克难,不断创新超越,已然不言而喻。老厂长侯建武说: “型号飞机是全体职工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干出来的。”

2006年,航空工业成飞公司党委发文,致敬型号战线中的动人事迹,写道: “祖国终将会选择那些选择了祖国的人,祖国终将会记住那些忠诚于祖国的人。”历经时间的沉淀和航空人不断地提炼,航空工业正式将“祖国终将选择那些忠诚于祖国的人,祖国终将记住那些奉献于祖国的人”确定为型号文化。

忠诚无悔铸利剑,默默奉献守初心。“忠诚”“奉献”,这如同民族复兴宏伟乐章里的音符,正在与新时代同频共振,必将焕发出磅礴伟力。在新征程中注脚“两个终将”

160℃是什么感觉?有谁知道,又有谁敢去体验。“我去!”工人师傅张国华说。

这是发生在型号研制过程中的一幕,为抢救鸭翼部件,张国华两次进入160℃高温的热压罐中作业。

“我没有理由不为她而努力拼搏奋斗”试制工作的艰难与曲折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型号飞机的一次重大改进中,年轻的副总师郑闻与大家一起整天扑在工作上,熬红了眼,熬白了头,被大家亲切地成为“老黄牛”。

当初的年轻人如今都已白发苍苍,但说起当年的故事却依然会热泪盈眶。1999年,杨宝树同志倒在了歼10飞机首飞后;2009年,病魔夺走了许德同志的生命,吴大观也永远离开了我们;2012年,歼15成功起降“辽宁舰”,然而罗阳同志却永远回不来了;2016年,歼10飞机总设计师宋文骢先生也与世长辞。干的是惊天动地的事,做的是默默奉献的人!他们用自己的一生为“忠诚”和“奉献”做了最朴实的注脚。“两个终将”虽源于十号工程,但是体现的却是航空人近70年的奋斗精神和价值追求。在忠诚的背后是那永不改变的航空报国初心,在奉献的背后是那默默担起的航空强国使命。

英雄无言,历史有痕。他们播撒下的忠诚和奉献的火种在无数航空人心中生根发芽、代代传承。今天的航空工业,老一辈,我们有大国工匠刘时勇,“我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飞机铆装钳工。”每每被要求采访时刘时勇总是这般说。青年一代,我们有全国技术能手张泰军、申少泽、方文墨,“这不仅仅是我们的工作,更是我们倾注一切的事业”已然成为他们共同的座右铭。新生代航空人也正在传承和磨砺中快速成长。手握接力棒,他们正在新时代的天空擎起忠诚和奉献的旗帜。从历史中汲取前进的力量,忠诚奉献,逐梦蓝天, “两个终将”传承不息,航空人奋斗不止!

花开满地红

2018年11月,一场视觉的盛宴在珠海的天空上演。歼20、歼IOB、歼10表演机……一场场精彩的表演不断冲击着人们的内心。

“我连续参加了12届珠海航展,每一届航展都是一个足迹,都在记录和见证着我国航空工业走向强大。在这背后离不开无数航空人的忠诚奉献。”第十二届珠海航展上,航空工业成飞的周闽激动地说。

“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如今的航空工业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但是面臨的国际环境也日益复杂,国际范围内的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我们正处在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中明确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因势而谋,2019年年初,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适时提出了“一心、两融、三力、五化”的新战略。其中鲜明地提出了打造“先进的文化力”,形成强大的内部凝聚力和外部影响力。“两个终将”型号文化的践行,续写着航空故事,构筑起航空精神,凝聚起航空力量,体现着航空人的价值追求,历经中央媒体的多次传播,在全国形成了强大的思想共识和文化感召力。这正是对“一心”使命——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的生动诠释,是集团着力打造“先进文化力”的有力构成,更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义。未来,它将持续为我国航空工业长久的高质量发展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江山不负航空志,且铸利剑护长空。“两个终将”的文化内涵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投身航空事业,随着越来越多航空报国故事不断地发生,还将,也一定将继续丰富和凝实。航空报国、航空强国,新时代的航空人必将不负使命奋勇前行。

续写新时代

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勇毅前行。如今, “两个终将”经过央视等多家主流媒体的宣传报道在全国唱响,它已不单是航空人的专属, “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此生属于祖国,此生无怨无悔”、“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心只想养活更多的人、战斗英雄张富清一生深藏功与名-2020年,当人们正踌躇满志地期盼着新的十年,然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却悄然蔓延,一场14亿人民参与的战役在华夏大地的每一个角落迅速打响。“疫情在哪里,党员干部就战斗在哪里。”他们是共产党员,带头冲锋;“无论生死,不计报酬。”他们是白衣战士,舍生忘死;“身穿军装,我们不上谁上。”他们是人民解子弟兵,使命在肩,一往无前……他们从平凡中走来,却在平凡中造就着伟大,续写着伟大……

时至今天,“两个终将”已成为无数像他们一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前行、默默奉献的所有人的生动写照,它更是国家对忠诚奉献祖国的所有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的深深礼敬。

产生于过去的现在,必将孕育出伟大的未来!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祖国终将选择那些忠诚于祖国的人,祖国终将记住那些奉献于祖国的人,这一从历史深处传回的声音正在新时代的天空引起狂澜激荡,正如习总书记所说:“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前进的步伐。”

看,新时代的征途上一个个逐梦的身影正在努力奔跑……

(作者单位:航空工业成飞)

猜你喜欢
报国航空工业型号
陆元九:报国之心永青春
顾诵芬:志在蓝天航空报国
俄罗斯MC-21-300客机获得型号合格证
摄影
An Analysis of Daisy Buchanan in The Great Gatsby
型号政工师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笔记本型号解码之联想篇
五月红
升压式DC-DC变换器LM2623
航空报国岁月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