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利
2019年10月26日,珠曼2019创业创富大会在成都举行。会上,由一带一路母亲的艺术经贸促进会、文化与创业专委会和WOMEN新力量智库联合发起成立了母亲的艺术学院,现场为“母亲的艺术珠曼基地”授牌,为珠曼董事长陶晓玲颁发了创业导师证书。陶晓玲向四川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和得一新力量公益基金捐赠10万元,用于支持妇女创业和母亲的艺术传承发展。
陶晓玲,一位温婉恬静的藏家女子,说话声音轻缓却有力,浑身透出一种温和而坚定的力量。年届不惑的陶晓玲非常显年轻,一身藏装,婀娜的身姿,在现场很是养眼。她已经在商业竞技场上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是成都九亿、成都洋顶岽茶业和成都珠曼三家公司的创始人。从一名大山中走出的懵懂女孩到三家公司的董事长,专注于妇女创业和发展,每年营收数千万,这种巨变让人好奇,这位小小的女子究竟蕴含着怎样的力量?2019年10月26日,本刊记者对陶晓玲做了独家采访。
故乡:大山中眺望远方的女孩
陶晓玲出生在四川甘孜州泸定县泸桥镇团结村,一个被称作“喳喳山”的大山凹里。“那里四面高山,雄鹰翱翔,非常非常的美丽。”说起老家,陶晓玲一脸深情自豪。“虽然美丽,但是,对长期生活在那里的村民来说,却异常艰苦。”陶晓玲说。
小时候,想要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不可能的,陶晓玲只能从山底经过一个多小时爬到山腰,远远地眺望那条蜿蜒伸向远方的318国道,那条路曾经引起童年的陶晓玲关于远方的无限遐想。
陶晓玲家有四姐妹,没有男孩,她从小就要做很多重体力活,比如,从山上背水回家,冬天的时候,还要凿冰取水。这些苦累活极大地磨砺了陶晓玲的心智。陶晓玲酷爱学习。小时候,上学是一件特别辛苦的事,陶晓玲和小伙伴们每天单单花在途中的时间都要两三个小时。从5年级开始,她们到邻村上学,还要跨过大渡河。湍急的河水上,只有村里建的简陋的吊桥,碰上大风大雨天,孩子们不敢过,得等好久,风雨停了后才能过。即便这样,陶晓玲仍然喜欢上学,她心里明白,尽管这是一条崎岖的路,但也是通向远方和未来的路,一定要好好走过!
在陶晓玲的成长过程中,是父亲给了她关于远方和美的启蒙。她说,虽然只是一般农民家庭,但阿爸对她要求很严,言谈举止间不能流露出半点自暴自弃。父亲教导她说:“注意你的言行,要自信,你要感觉自己脚蹬高跟鞋,昂首挺胸行走在大街上的样子……”陶晓玲说,她很惊讶,父亲设想自己能够行走在城市的大街,要知道当时老家那个环境多么封闭啊,村里谁敢奢望离开大山闯天下呢?“这或许就是父亲在冥冥中给我指出的人生道路——走出大山,活出自己的精彩和美丽。父亲已经往生,我永远感激他的远见和对女儿的教诲。”她说。
奋斗:小小打工妹创下三家公司反哺社会
90年代末,初中毕业后,陶晓玲只身背着行囊踏上了走出大山的路。她打工的足迹到过好多城市,最后落脚成都,做过幼儿园教师、店员、销售员、酒店管理员等。在多年的打工生涯中,陶晓玲拼命三郎的劲儿令人印象深刻。在做酒店管理销售的时候,公司下达任务,个人月销售额必须达50万元,否则拎包走人。那可是90年代,这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陶晓玲老老实实扛下了。她一天工作十多个小时,绞尽脑汁寻找客户,提高销售业绩。令人欣慰的是,她挑战成功,顺利完成任务。
2002年,陶晓玲做了母亲,生孩子38天后即回到工作岗位。她告诉记者,从那以后,她整整有十年没有休过假,没有完完全全地度过一个双休日,也没有好好地过过一个年。2003年,陶晓玲开始自己创业,开过茶楼,做过一个叫“世纪天成”的广告策划公司。她说,还记得自己开公司后接的第一个单子,那是华西分公司的一个VI策划业务。新公司开张,她激动得心都要跳出来了。在签约时,看到落款日期,陡然想起当天是自己的生日,更加感觉幸福感爆棚。2012年,陶晓玲创立了成都九亿公司,做红酒、有机茶、乌龙茶等业务,2015年,开始做金线莲系列产品。2019年4月,成都洋顶岽茶业有限公司和成都珠曼化妆品有限公司成立,陶晓玲作为创始人,出任三家公司的董事长,其珠曼金线莲化妆品为金线莲在化妆品领域的全球首创,市场反响不俗。
从2015年开始,陶晓玲坚持做公益,反哺社会。她至今手上还在资助七八个藏区学子,至于已经毕业了多少,她也记不清,反正这些年都有。她说,她很愿意资助那些和自己当年一样懷揣梦想的孩子,能够帮助他们完成学业也是自己的一份快乐。有学生打听她的名字,希望能够当面感谢,陶晓玲都是拒绝。她说:“不用专门来感谢我,只要好好学习,用同样的善意回报社会,做一个有用的人就是最好的感谢了。”
2019年10月26日,陶晓玲向四川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和母亲的艺术分别捐赠5万元,用于妇女创业和母亲的艺术传承发展。陶晓玲说,这只是很小的一个开头,以后,她会更多关注女性的创业,因为,女性在家里的地位太重要了,帮助一个妇女,就是帮助一个家庭,就是为社会作贡献。她坚守的人生信条是“向善、向上、向美”,“小创业改变家庭,大创业改变社会”,希望用女性的力量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家庭:把老人当孩子宠,把孩子当大人尊重
和陶晓玲聊天很舒服,她身上透出一种善的力量,这是一个能让身边人得到精神滋养的人,只要你稍微留心,总能从她身上学到点什么。
除了事业上是个拼命三郎,在家里,陶晓玲还是一个偶尔和阿妈撒撒娇、和儿子拌拌嘴的居家女子。
父亲已经去逝,母亲一个人难免孤寂。陶晓玲教阿妈学佛念经,因为阿妈不识字,她就手把手一个字一个字地指着念给阿妈听,并用手机录下来,让阿妈念诵。她每天下班后,就检查阿妈的“作业”情况。现在,不用听录音,不用陶晓玲教,母亲已经可以把《心经》念诵得滚瓜烂熟了。
阿妈年纪大了,但有时也会孩子气,想要什么东西不明说,就闹小情绪。知母莫若女,陶晓玲就搂着阿妈说:“想要什么就大胆地说,女儿给你买。”如今,陶晓玲用的护肤品、化妆品或女生喜欢的小物件,和妈妈全部一样,她用啥品牌,阿妈就用啥品牌。简直像极了分每样东西都要求绝对公平的两个小姐妹。
妈妈是陶晓玲的老宝贝,儿子则是她的小宝贝。儿子17岁,正处在青春逆反期,这个时候的少年,不好惹。陶晓玲总结出来的一个诀窍就是,把儿子当大人一样尊重,什么事都要好好沟通,当少年的牛劲儿起来的时候,先避其锋芒,过后再好好讲理。
前一阵,儿子迷上了汉服,向妈妈要钱买。桀骜不驯的少年在收下妈妈转的钱后,只简短地给妈妈回复了一句话:“条件是什么?”说实在的,儿子的态度令陶晓玲生气,因为,他武断地把母亲的给予看成了条件交换。但是,陶晓玲没有发作,而是依然很温柔地告诉他:“妈妈给你钱,是因为妈妈爱你,妈妈对孩子的爱不需要条件。但是,妈妈有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关于如何花钱,我还是需要告诉你一些道理,该花的钱我们才花,不该花的钱一定不要花。就拿你买汉服来说,你已经买了很多了,这些衣服一般时候都不穿,利用率很低,买了那么多放家里很浪费。你可不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去租,或者把你买回来的租出去,提高利用率,这样是不是更有利于你保持自己对汉服的爱好呢?”
面对妈妈温柔的讲解,像个好斗小公鸡的儿子立刻就偃旗息鼓了,母子俩的紧张“局势”得以解除。
在采访的最后,陶晓玲说:“不管角色如何转换,我始终是一名女性,最关注的也是女性。我非常希望能够去帮助女性创业就业,帮助一个姐妹就是帮助一个家庭,每个人都这样做,我们的世界才会越来越美好。”
责编/昕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