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筱培
在一次大班年级组观摩教学活动中,张老师组织了大班“小树叶”歌唱活动。《小树叶》是一首情感丰富的歌曲,歌曲分为两段,第一段表现了小树叶离开妈妈时的不舍;第二段表现了小树叶盼望春天归来时的乐观情绪。歌曲充满童趣,也洋溢着人间的温情。活动要求幼儿能够根据两段歌曲不同的情绪,唱出不舍和自豪的情感变化。
观摩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对该活动兴趣不浓,投入度不高。活动结束后,幼儿对于歌词和旋律的记忆也比较模糊。在以往观摩歌唱活动时,我们也发现过类似情况,看似很热闹的歌唱活动,有音效、有多媒体,教师在活动中也是全情投入,但是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缺乏主动性和快乐的感受,教学活动的效果不够理想。歌唱活动是幼儿喜爱的音乐教学形式之一,也是幼儿表达、交流情感的重要手段。如何解决歌唱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于是,我们以大班“小树叶”歌唱活动为切入点,开展了一系列研讨。以下是研讨活动的节选。
第一次研讨
主持人:各位老师,今天我们观摩了大班“小树叶”歌唱活动,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幼儿的活动兴趣不浓、活动投入度不高。现在,请大家来谈一谈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李老师:该活动的导入部分,教师是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回忆生活中有关落叶的经验。从幼儿的表达来看,他们对秋天树叶落下来的景象体验不够丰富,所以只是提问并不能引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张老师:我也感觉到孩子们在活动之前对树叶飘落的情景并没有细致地观察过,所以他们在表演小树叶落下来的情景时,动作比较单一,兴趣也不高。
钱老师:我也认为是幼儿的前期经验不足,导致他们对活动没有共鸣,活动投入度不高。所以,建议张老师在活动前让幼儿在自然中充分地去观察和体会。
主持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教师充分地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幼儿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发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音乐活动要立足于儿童的生活经验,观察、模仿学习是儿童学习的基础,所以前期经验的准备很重要。建议张老师根据大家的意见和建议调整活动方案,在丰富幼儿各种感官经验的基础上,再组织一次歌唱活动,然后大家再来观摩、研讨。
回到班级后,张老师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帮助幼儿丰富活动相关经验:户外活动时,带领幼儿观察秋天树叶飘落和飞舞的样子,引导幼儿仔细聆听风吹树叶发出的声音;在班级图书区投放《落叶跳舞》《叶子先生》《风中的树叶》《一片叶子落下来》等绘本;组织幼儿充分讨论、分享落叶树的四季变化过程……
之后,张老师组织幼儿进行了第二次歌唱活動,大班组教师观摩了活动并进行了研讨。
第二次研讨
主持人:上一次研讨,我们对张老师的大班“小树叶”歌唱活动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今天我们第二次观摩了张老师的这一活动,现在,请大家说说,这次活动哪些地方比上次有改进,还存在什么问题?
徐老师:有了前期经验的积累,孩子们的兴趣较高,活动投入度也提高了,特别是唱歌表演部分,在表演落叶飘落的动作时,孩子们能够表现出树叶慢慢飘落的样子,有些幼儿还做出小树叶被风吹动着旋转下落的动作,表现能力有较大提升。
戴老师:这次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投入度和表现力都有很大提升,但是整个活动的时间安排还不够科学,导入部分的时间过长,导致活动最后的歌唱表演部分给予幼儿创编的时间不够充足,幼儿没有充分的表现机会,活动结束得比较匆忙。
主持人:你们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钱老师:导入环节教师向幼儿提了一系列问题:小树叶在秋天时要到哪里去?什么时候回来?如果你们离开了妈妈,到一个不熟悉的地方去,你愿意吗?心里有什么感受?过了一段时间又回到妈妈的身边,你的心情又有怎样的变化?过多的开放性问题使导入活动时间过长,导致后面的学唱环节和歌唱表演环节时间不够充足。
主持人:你们认为应该怎么调整呢?
陈老师:我认为把用问题导入调整为用故事导入,时间上更能控制。
徐老师:故事导入的形式幼儿肯定喜欢,但是故事也是有长有短的,所以在设计故事和讲述故事时也要掌握好时间。
权老师:根据时间安排的要求来看,我认为故事不能太长,讲述2分钟左右是比较合适的。
张老师:在歌唱活动中,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发幼儿的活动兴趣,为后面的活动进行铺垫是一个比较好的策略。但故事不能过长,我们称为“够用”,是指故事中未必都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只要基于歌词内容及情感,创编出生动、有趣的故事就行。一般故事的时间控制在30秒至1分钟,最多不超过2分钟。
主持人:看来大家对用故事导入活动都比较认同。现在你们能否根据歌曲《小树叶》的歌词,创编一个与之相匹配的故事呢?
戴老师:《小树叶》的歌词中,把小树叶比作宝宝,把大树比作妈妈,很容易让幼儿联想到自己和妈妈。我们可以通过故事让幼儿对歌曲中的母子分离产生共情,从而关心故事中的小树叶,产生好奇心及对学习歌曲的兴趣。
徐老师:我想跟孩子们讲这样的故事:树叶宝宝每天和大树妈妈手拉手做游戏。秋天来了,一阵阵秋风把树叶宝宝从大树上吹落下来,宝宝和妈妈分开了,宝宝心里会害怕吗?它们该怎么办呢?
主持人:刚刚大家讨论得很热烈,也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我们请张老师对活动方案再次进行调整,并再组织一次歌唱活动。
张老师调整了活动方案,并组织幼儿再次进行歌唱活动。
第三次研讨
主持人:在今天的观摩活动中,大家有什么发现吗?
李老师:今天的活动中,教师用故事导入活动,一下子吸引了幼儿的注意,时间安排也比较合理,比上次用提问导入活动效果好,为幼儿进入倾听环节做好了铺垫。
张老师:在后面的学唱环节,教师让幼儿欣赏倾听了三遍范唱,然后就让幼儿开口演唱了。从幼儿的表现来看,他们对歌词和旋律并没有掌握。我想是否可以增加倾听范唱的次数。
权老师:我也认为应该多让幼儿欣赏倾听范唱,再让他们开口学唱比较恰当。
主持人:倾听范唱是歌唱教学中重要的环节,幼儿在欣赏倾听范唱的过程中获取歌曲中的信息,如歌词、旋律等。他們比较完整地掌握信息以后,才能够从容地开口。大家认为倾听几遍范唱比较适宜呢?
李老师:我认为欣赏倾听5遍比较合适。
张老师:多聆听几遍确实能够帮助幼儿更熟练地掌握歌词内容和歌曲旋律。但是,听的时间长了,幼儿的注意容易分散,无法一直保持认真倾听的状态。
主持人:张老师这个问题提得好,大家讨论一下应该采取什么策略解决这一问题。
李老师:音乐活动中,我们常用的策略是提供图谱。图谱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能引发他们的兴趣。这个活动也可以采用这种策略。
钱老师:问题是图谱应该怎么出示。如果只是简单重复出示图谱,就无法吸引幼儿。
戴老师:可以把图谱先翻过来放,教师边唱边翻图谱。
张老师:翻图谱的工作可以由幼儿来完成。
李老师:让孩子们翻图谱,他们一定很乐意。但是,如何确定由谁来翻图谱呢?
权老师:孩子们以前玩过“点兵点将”的游戏,可以把这个游戏和翻图谱游戏结合起来。教师边范唱歌曲《小树叶》,边按节奏和顺序轻点幼儿,当歌曲唱到第一段最后一个字“怕”和第二段最后一个字“妈”时,被点到的幼儿,可以上来翻一张图谱。
徐老师:这个想法不错,教师可以先打乱图谱顺序翻过来放,在幼儿欣赏倾听范唱过程中,通过“点兵点将”游戏完成翻图谱。歌曲有两段,一共10张图谱,幼儿倾听5遍范唱,正好把图谱翻完。
钱老师:在幼儿比较熟练地掌握歌词和旋律后,教师可以让他们按照歌词内容对图谱进行排序,并通过反思策略进行检验。
李老师:当幼儿进入完整学唱环节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适宜的挑战,比如拿掉部分图谱请幼儿演唱、让幼儿进行歌曲接唱等。
主持人:今天我们的研讨很有成效。我们认识到,在活动过程中,可以运用一些游戏策略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确保幼儿对歌曲进行充分的感知。请张老师在今天研讨的基础上对活动方案再进行调整和优化,然后再组织一次歌唱活动。
第四次研讨
在观摩了张老师组织的第四次歌唱活动后,大家又一次进行了研讨。
主持人:今天我们观摩了张老师第四次歌唱教学活动,大家有什么看法?
李老师:在让幼儿欣赏倾听范唱的环节,教师发现幼儿还没有完全熟悉歌词和旋律时,便有意识地放慢速度,帮助幼儿更好地去理解歌词、熟悉旋律,这个做法非常好,说明教师心中有儿童。
戴老师:在活动过程中,张老师能关注个别幼儿。如请个别幼儿做游戏的主导者时,发现该幼儿不是很自信,教师便提供支持,与该幼儿一起完成游戏任务。
钱老师:活动中,按歌词内容给图谱排序的游戏有效调动了幼儿的兴趣,而且教师给予幼儿一定的思考和操作空间,允许幼儿在试错中调整排序,让幼儿自然而然地熟悉歌曲的节拍、歌词、旋律等,为幼儿接下来的表现和表达打下了基础。
徐老师:这次活动中教师恰当地运用了退位策略。如,在幼儿学唱环节,幼儿学唱歌曲时,教师有意识地放慢演唱的速度;当大部分幼儿对歌曲比较熟悉时,教师注意调整范唱:由高声唱到轻声唱到偶尔提示唱再到最后用口型提示,不断减少示范,帮助幼儿逐渐过渡到独立演唱,体现了学唱过程中教师的层层退位策略。
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了一些策略引导幼儿,如在验证图谱排列顺序时,教师边指图边一句一句地范唱,帮助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内容,理清顺序。幼儿自主给图谱排序后,教师边指图边范唱进行验证,当发现幼儿排错图谱的顺序时,教师加重语气唱,以提示幼儿。最后,教师让幼儿通过身体动作表演歌曲,帮助幼儿用多种通道表现和表达,再次唤醒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让活动在精彩的动作呈现中结束。
主持人:在本次对大班“小树叶”歌唱活动的研讨中,我们通过观摩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师幼互动状况,不断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案、尝试实践,努力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支持策略,支持幼儿的学习。在研讨过程中,虽然我们说不出高深的理论,提出的策略也没有什么新奇和独特,但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相信只要我们坚守、坚持,一定能取得进步,获得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