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灼明
摘要:永久基本农田管护是保证耕地的数量、耕地的质量,保证粮食安全及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应用于永久基本农田管护,解决永久基本农田在管护上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保护永久基本农田,保证了永久基本农田布局稳定与可持续性。本文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分析了永久基本農田管护方法。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管护方法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城镇化的加快,我国面临着耕地资源持续减少的问题。而对永久基本农田的有效管护,有利于保证耕地的数量和质量,保证粮食安全及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近年来,由于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永久基本农田的管护,发挥了多方面的作用,推动了永久基本农田管护的发展,管护更有针对性,综合优势更加突出。
1.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永久基本农田管护的必要性
1.1跨部门难以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
基本农田管护需要处理多方面的信息,并且还需要与外部发生数据传输,因此数据需要突破地理空间的限制实现信息的共享。数据大范围共享也是降低地理信息系统投资、降低管理费用的必然选择。基于地理空间条件下信息共享虽然取得了多方面的进步,达成了多层次的共建共享协议,但是从整体发展来看,当前的数据共享还处于初级的,共享深度处于浅层次的,共享范围有限,没有实现大范围内信息共享的保证机制,也缺少方便、适用的共享技术支持。
1.2标准规范体系及运维管理机制缺少完善
基本农田管护需要依据相应的标准规范,为数据高效处理创造条件。此外,实现跨区域的数据处理与数据服务也需要有切实可行的运行机制,以保证贯穿横向纵向的跨部门跨警种之间可以实现信息交流,保证信息共享的效果。但是在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标准不统一问题,有些采用的是行业标准,缺乏支持大范围数据管理的技术标准以及基于数据用户和管理者之间的上下贯通的运维沟通机制,致使产生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不足和用户在使用共享数据时效能低下。
1.3信息技术应用层次低下
当前基本农田由于地理空间的制约,管护处于松散状态,表现在数据信息获取难以保证高效,信息处理能力不足,信息难以实现高效的利用。信息共享的方式还局限于文件拷贝或图文传送。这两种方式的不足体现在数据信息获取是一次性的,难以保证持续更新;信息数据的应用也仅限于特定的系统,如果有新的系统建立时,需要重新完成地理空间信息的确认。
1.4服务能力不足
当前基本农田管护需要获得多种数据,但是信息资源难以与不同的行业或不同部门进行数据信息的深度融合,数据资源的利用价值受到限制。部分数据资源在使用前还要进行二次加工。资源难以满足用户的差异化需求,服务的层次难以深入,难以在城市数字化建设中发挥作用。
2.永久基本农田管护需要解决的问题
2.1永久基本农田管护面临的形势
永久基本农田管护,必须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最严格的措施保护耕地,守住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健全基本农田管护措施,加强对各类建设用地布局的约束和引导,从而有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促进城镇村土地集约利用,为经济建设提供土地保障。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许多地方的土地资源不合理使用和土地利用效率过低,在规划建设用地布局上也制约了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这成为农业农村持续发展的拦路石。另外,永久基本农田在国家法律和政策层面上进行了保护,但依然存在被破坏或占用、撂荒等行为。因此,必须重视对永久基本农田实行严格管护。
2.2未能有效管护
永久基本农田的管护不仅要保证耕地数量,更要保证耕地质量。由于我国对于永久基本农田的管护起步较晚,缺少高效的管护方法,因此许多地方在一定程度上不注重农田管护的质量问题。对于永久基本农田管护,虽然当前保证了耕地保护面积,但是耕地的质量仍有待保障。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后,不得擅自占用或改变用途。如果依法占用了,必须补划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以保证总体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永久基本农田在数量和质量上处于长久动态平衡,但对种植非粮食作物、撂荒等行为的监管难度较大。因此,若永久基本农田管护缺少技术措施,则管护效果将受到一定影响,耕地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2.3管护技术有待提升
永久基本农田是以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底图,结合当前的土地利用情况,划入适宜的耕地并加以保护。但是采用AutoCAD工具制图等传统的划定方法难以保证耕地数量和质量的科学性与准确性。近年来城镇化的进程在加快,城市用地在持续扩大,因此土地利用也在快速变化,传统的划定方法已难以与时俱进。而当前科学技术在快速发展,可以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支持和推动永久基本农田管护——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可以保证耕地数据的时效性与准确性,有利于后续管护工作的开展。
3.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要点
3.1系统的设计
系统的设计要保证运营维护的效果,需要借助技术推动管理的提升,以保证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发挥信息处理的中枢作用。系统的设计还要注重资金的控制,还要实现资源可以得到最高效的利用。在现有的技术支持下,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运营维护方案,建设出适应永久基本农田管护的地理信息系统,保证系统可以发挥多方面的服务功能。此外还要保证信息处理的灵活多样,永久基本农田管护存在多方面的管理信息,信息内容多而杂,因此地理信息系统运营维护建设要保证多种信息可以得到处理,保证永久基本农田管护具有高效的服务。最后还要消除信息处理中外界因素的影响,针对信息管理存在的随机性干扰控制到最低水平。借助最新的信息技术要保证技术的领先,还要实现管理系统的更新,以消除管理风险。
地理信息系统要保证标准规范体系的合理性,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要实现多种服务,相关部门也要完善相关的政策与制度法规,以保证信息数据可以实现共建共享,并保证信息的安全性。
要实现数据的融合,建立大范围的信息互联,保证数据融合的实现。各类数据要有利于实现深度融合,提升数据的应用效果。要发挥共享交换平台的作用,消除重复建设,建立时空信息平台,信息數据要有利于实现开放共享,打破信息孤岛的限制,消除重复投资引发的浪费。
3.2信息平台的设计
永久基本农田管护需要借助信息平台,因此平台的设计要包括运营服务、数据管理、功能保障三方面的内容。运营服务管理要依据各项业务流程实现信息的处理,保证公安机关的管理可以高效进行;数据管理的作用体现在保证数据资源的利用效果,要依据规范框架运行,确保数据操作流程正确,保证数据可以发挥多方面的作用;功能保障是为了保证地理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需要借助相应的技术防范黑客、病毒的影响。
4.地理信息系统在永久基本农田管护中的应用
4.1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提升永久基本农田管护的效果
由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引入,永久基本农田管护有了更加科学准确的数据支持。地理信息系统不仅可以精确管理永久基本农田的空间属性信息,还可以保证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准确,保证决策科学、评价客观,可以实现动态监测,分析比较更加可靠。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还可以对耕地进行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为永久基本农田内的耕地进行质量等别定级,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支撑。
4.2地理信息系统有效管理空间数据
地理信息系统使永久基本农田的制图更加准确、规范,基础信息保存更加详细。工作人员可以明晰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结合明确的耕地区域,编写技术方案,对耕地信息数据加以识别分类,方便对永久基本农田空间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同时,地理信息系统保证了地图投影数据的准确性,让数据转换、符号化、数字化制版印刷更加高效。
4.3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可以通过空间分析,核对拟建设项目是否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以及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准确面积,从而使拟建设项目避开永久基本农田并重新调整选址位置。工作人员可以结合制图主题,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永久基本农田数据进行筛选、注记具体地块的基础信息;也可以结合地类、地理位置、地形地势等其他数据加以筛选,选取出所需的数据范围使用。
5.地理信息系统在永久基本农田管护的实现
5.1数据库的整合
由于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数据处理实现了数字化,空间定位更加准确,数据库存储更加可靠,海量数据的管理更加高效。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明确不同区域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关联,实现坐标系转换、土地资源管理,有利于资源共享。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将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规划数据库、建设用地数据库、权属数据库等进行空间叠加研究和分析,对永久基本农田管护更清晰、有效和准确,更能在全局上进行监管,避免出现土地管理上的冲突。
5.2永久基本农田调整管理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确定的用地范围,包括永久基本农田、一般农地、建设用地等。如果没有办理合法用地手续,擅自占用永久基本农田进行非农业建设和不规范种植,导致实地出现“建设建构筑物、湿地、公园、绿化带、各类设施”和“种植林果业、草皮”等破坏耕作层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生态退耕、灾害损毁等原因导致耕地已不符合划为永久基本农田要求的,需依法依规调出和补划永久基本农田管护范围并逐级上报。调出补划过程中,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明确被破坏耕地的范围、坐标、面积、质量等级等数据,再按照“数量、质量相当”的原则,利用空间分析多方面排查其他土地数据后,选取适宜的耕地划入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范围。对于水田和水浇地、有良好水利和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集中连片的耕地、高标准农田内的耕地、交通沿线和城镇周边的优质耕地等,优先划入永久基本农田实施保护。对于划入永久基本农田后的耕地数量、地块的拐点坐标、地理位置、耕地质量评价等级等数据同步录入地理信息数据库。
5.3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实现信息化管理
按照永久基本农田管护的政策要求,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后要在各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内的交通沿线、城市周边设立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要有明确的界桩。在标志牌上,必须标出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的编号、面积、四至、保护责任人、举报电话、设立和监制单位等基本信息,必须印有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范围实质图,必须清晰标示永久基本农田“五不准”等法律法规宣传语,引导群众树立保护永久基本农田的意识,强化社会监督。其中,基本信息要保证与录入数据库的信息保持一致。另外,应建立标志牌位置数据库,实行长期的实地巡查和管护措施,对损坏、破旧的标志牌及时确定所在位置并进行修复,确保标志牌得到有效管护。
5.4监控违法违规占用永久基本农田行为
运用各类地理信息技术手段,有利于高效管护永久基本农田。将永久基本农田导入地理信息管理系统,从系统中可以输出和查询任意区域的图斑、表格属性等基础信息,对比最新卫星遥感图或者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图,分析永久基本农田内是否存在已建设情况。将永久基本农田导入国土巡查系统,在巡查执法过程中可以根据导航定位,确定违法违规占用土地行为是否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范围内,若发现违法违规占用永久基本农田行为,可以及时制止并责令整改。
6.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永久基本农田管护上的新趋势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程度的深入,地理信息系统在永久基本农田管护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能及时发现违法建设行为。但单独利用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对永久基本农田内种植林果业、抛荒等违规现象难以做到发现及时。近年来,计算机领域的前沿技术发展迅速,如VR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信息等,这些技术都会对地理信息系统产生推动作用。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相信在永久基本农田管护中的应用将会更加深入、更加高效——借助物联网、无人机等技术,及时发现、有效制止违法违规占用永久基本农田行为,为辨析种植林果业或抛荒等违规现象、实时更新违法违规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地块的恢复耕作情况等工作提供了技术应用方向和实现的可行性。
7.结束语
永久基本农田是耕地的精华,是粮食安全的基石,是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基础。管护好永久基本农田,具有功在当前、利及长远的作用。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永久基本农田管护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需要借助科学技术力量解决。由于现阶段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联合相关科学技术可以在永久基本农田管护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不断提升管护的技术水平,提升管护效果。
参考文献:
[1]黄丽霞.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县域基本农田划定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 2013.
[2]曹庆安.基于RS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安福县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 2010.
[3]石英.基本农田划定自动化成图中图斑分割决策模型应用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 2003.
[4]史娜娜,全占军,韩煜,王琦,肖能文,高晓奇.基于生态敏感性评价的乌海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 2017, 24(01): 239-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