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体育话语审视

2020-02-04 07:47贾鹏
体育师友 2020年6期
关键词:审视改革开放

贾鹏

摘 要:文章基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有关政策文本,聚类分析后得出了8组高频词汇,根据政策的不同特点,将8组高频词汇相关政策划分为三种类型;通过对三种类型学校体育政策逻辑分析,认为我国学校体育话语宏观上响应、支持和引领国家体育强国建设;中观上学校体育话语谋划和实施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系统工程";微观层面上学校体育话语践行培养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理论与实践。

关键词:改革开放;学校体育话语;审视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20.06.017

学校体育话语言说的对象是学校体育,其核心是话语,外在表现形式是语言(符号),因此本文将学校体育话语定义为:为解决和回应学校体育在制度层面、本质功能层面、管理规范层面、发展路径层面中等存在的问题,话语主体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下,表征话语主体语言符号的复合体。学校体育课程政策是学校体育话语主体为调整体育课程与教学权力的不同需要,并调控体育课程的目标而制定的行动纲领和准则。因此学校体育政策是表征学校体育话语流变的载体,本文以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学校体育政策相关文本为研究对象,旨在理清学校体育政策聚类,划分学校体育政策类型,揭示我国学校体育话语叙说对象及内在规律,为构建我国学校体育话语体系提供学理支撑。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政策统计分析通过中国政府网、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户网站、国家体育总局网、中国期刊网、百度、文件汇编、年鉴等途径搜集到相关文献资料338份,文本的类型包含:法律、法规、条例、规划、决定、办法、意见、规定、公告、通知、章程、方案、标准等,通过对资料的再分类、再整理,在征求有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遴选出 266份学校体育政策文本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通过对历年发布体育政策数量的梳理得出相关的描述统计见图1。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政策发布数量呈现出震荡、起伏态势,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图形以2006年(图中横轴28处)为分水岭,左侧年份发布学校体育政策的振幅变化不大,体现学校体育事业一直备受国家和政府的重视,作为常态化工作来抓,右侧为2007-2019年的13年中,学校体育政策发布数量经短暂的波动后,出现急剧增加,变化幅度较大。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发展奋勇赶超,我国教育向纵深化方向发展,普及和提高是教育的主旋律,我国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顺应时代潮流,稳步前行,学校体育政策颁布数量呈现较为平稳态势。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央7号文件”),提出要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认真落實加强青少体育的各项措施以及加强领导、形成全社会支持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合力[1]。2008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以及我国健儿的强势表现,向世界宣示中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这一阶段我国学校体育由纵向发展、规模化发展向质量提升阶段转变,求质量、重素质,追求全面发展是学校体育发展的核心要义,随之而来的是相当数量学校体育政策的颁布和实施,体现在分水岭的右侧。

2 学校体育政策聚类分析与政策类型划分学校体育话语依附于学校体育政策之中,理清学校体育政策有助于“拨云睹日”,进而探究学校体育话语的言说。通过对学校体育政策的标题进行汇总编排和文本挖掘,得出8组高频词汇分别是:校园足球、运动会、标准、体质健康、教学、阳光体育、学校体育场馆(地)、高水平运动队,相关词频量见表1,通过对各高频词在统计范围内出现年数、出现时段、政策跨度时长、政策密度以及政策指数相关特征的分析,将学校体育政策分为:短期集中间断型、长期普通间断型、长期普通持续型(本研究中将政策跨度时长大于25(含)年称为长期,小于12(含)年称为短期,介于二者之间为中期;政策密度高于(含)2称为集中型,小于2称为普通型;政策指数高于(含)30称为持续型政策,低于30称为间断型政策,命名的层级关系:1政策跨度时长,2政策密度,3政策持续指数。)。因政策本身具有发展性、延续性、持续性的特点,短期集中间断型政策可以演变成长期普通持续型政策,亦可以演变成长期普通间断型政策,在历史的长河中来看,体育政策的类型有可能发生可逆性的转变。但短期集中间断型体育政策不代表后续的历史发展中摒弃其意义、否定其价值,因此在本文中对学校体育政策类型的划分仅限定在研究时限内(1979—2019),仅从统计学的角度进行划分,以方便研究。

2.1 短期集中间断型体育政策短期集中间断型学校体育政策主要表现为政策集中出现在相对较短的某一时间段中,政策跨度时长相对较短(小于12年),并且在该时段中学校体育政策不间断发布,体现出较高的政策密度(大于2)和较低的政策持续指数(小于30)。具有代表性的学校体育政策高频词有:校园足球和阳光体育,详见表1。2014-2019年6年的时间中出现校园足球有关政策、意见、标准、指南、通知等共计41次,政策文本的总量排名第1,政策密度高达6.83,具有非常高的集中性,在统计的范围内政策的持续性指数为15。2007年由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决定开始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截止到2012年,共发布有关阳光体育开展、推广、竞赛等相关政策14次,政策密度2.33,位居各高频词排序的第2位,政策持续指数为15。以上两种学校体育政策符合短期集中间断型政策的表现特点。这一政策类型的实施得益于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优越性,能够在较短时间内,由国家顶层设计、统筹安排、自上而下的进行发起和推动,为改善、调整、规避学校体育发展中存在问题,在较短时间内发挥效力、扭转颓势,为学校体育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2.2 长期普通间断型学校体育政策长期普通间断型学校体育政策主要变现为政策颁布的跨度时长较长(大于25年),政策的颁布时间有“断点”,出现年数、政策颁布总数相对较少,政策密度(小于2)和政策指数(小于30)均呈现较低的水平。代表性的学校体育政策有:学校体育场地、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与二者相关的学校体育政策跨度时长分别为38年和34年,表明改革开放后,二者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中一直处于较为平稳、良性的运行态势中。学校体育场地相关政策主要涉及内容有:全国学校体育场地普查、中小学生体育场地规格、安全、配备数量、标准等,以上相关内容的调查、研制、试验、推广、实施需要较长的周期,一旦实施具备较强的“生命力”和“稳定性”,同时场地器材配备、规格标准受社会经济发展、受教育者群体特征(数量、体质发展等)等因素的影响,呈现较为缓慢的发展和变化,符合该政策类型特征。1986年国家教委、国家体委联合下发《全国培养高水平学生运动员试点学校审批暂行办法》,并在第二年首次确立了51所学校开始进行试点。实践证明高水平运动队建是推进我国竞技体育改革、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路径。与高水平运动队相关的学校体育政策主要集中在高水平运动的监管、评估和高水平运动队设项及项目分配上,体现在政策的类型特点上同样是渐进性的变化,动态性的调整。

2.3 长期普通持续型学校体育政策长期普通持续型学校体育政策呈现为政策跨度时长较长(大于25年),政策密度较小(小于2),政策持续时间较长(大于30)。这一政策类型的学校体育政策占据统计范围的主导,代表性的高频词汇有:运动会,标准、体质健康、教学,与之相关的学校体育政策包含有:国内外各级各类的运动会的参与、承办等;体育场地器材标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等的研制、改革、试点、推广、实施等;学生体质健康锻炼相关标准的调研、测试、改革、试点、推广、评价等相关的政策;教学类相关政策主要集中在教学的指导和监管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政策的发展变革,学校体育话语诉说,都在积极回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诉求,在经济不断发展变化的现代社会,学校体育逐步从游离于教育领域的边缘,迈向“教育舞台”的中央,学校体育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扮演的角色,话语权的体现逐步发生变化。长期普通持续型学校体育政策是学校体育在追寻角色变换、探究责任与义务,为达成培养目标,从培养“生物人”到“社会人”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深入、发展和丰富的过程。该政策类型覆盖了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的目标—实施—监督—评价—反馈—改革、修订、调整—目标—……往复循环或摆动的过程。长期普通持续型学校体育政策是学校体育政策类型的主体构架,是学校体育话语的具体体现。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体育话语审视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学校体育政策的研究,力图从三个方面把握学校体育话语的述说:宏观层面上,学校体育话语引领、响应国家体育强国建设;中观层面上,学校体育话语谋划和实施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系统工程”;微观层面上,学校体育话语践行培养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理论与实践。

3.1 宏观层面我国对体育强国的渴求由来已久,早在1983年,原国家体委在《关于进一步开创体育新局面的请示》当中,就提出了要将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体育强国”的目标设想[2]。2008年奥运会结束后,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要“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真正做到“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3]。2014 年 2 月 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索契冬奥会中国代表团时指出: “我们每个人的梦想、体育强国梦都与中国梦紧密相连”[4]。2017 年 8 月 2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三届全运会即将开幕之际会见体育工作者代表时要求: 不断开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加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5]。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国政府和人民對体育强国内涵的把握是变化的。改革开放初期,受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外塑大国形象,内扬民族精神,中国急需在世界舞台“发声”,竞技体育承担建设体育强国的重任。而后由国务院批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奥运争光计划纲要》颁布与实施,从理论和实践上开始谋求大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标志着体育强国由竞技体育单一维度向多维度的转变。体育强国是大众体育、竞技体育、学校体育与体育产业的协调发展,群众体育重在普及健身,竞技体育质在示范引领,学校体育必在种群强健,体育产业优在经济活力,而学校体育乃重中之重,它是生命时段的前置阶段,并终将对体育事业其他部分产生影响[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体育的话语始终引领和围绕建设体育强国叙说,始终践行体育强国建设要义,始终引领体育强国的发展理念。体育强国的建设可视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中包含:竞技体育、大众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学校体育等群落(详见图2),生态系统的健康基于各群落的良性互动与协调发展。学校体育受众群体具有范围广、平均年龄低、受关注程度高、可塑性强、承担着国家社会建设和发展重任,学校体育群落的相关内容与其它群落之间存在继承、延伸、渗透、转化(换)等关系,学校体育种群在群落间关系的变化中起到基础和关键性作用,在体育强国的建设中起到串联其它群落的作用。

3.1.1 竞技体育话语体现我国学校体育一直高度重视运动竞赛和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工作,始终在竞技体育层面引领体育强国建设。实践证明,学校体育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基地,是竞技体育运动员选材的摇篮,是竞技体育强大的动力源泉,是体育强国梦实现的基石。竞技体育回归教育,回归学校体育是时代发展趋势,学校体育助推竞技体育腾飞是必然之举,学校体育话语诉说体育强国是应有之义。

3.1.2 大众体育话语体现“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我国体育事业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也是国家群众体育顶层设计的制度理念。因为,强健的体魄体现国民幸福指数[7]。体育强国的“强”应首先注重人民大众体质的强健。学校体育作为“前沿阵地”对增强大众体质、培养大众体育锻炼习惯起到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体育话语始终在强调学生体质的增强,始终在描绘体育强国的“蓝图”,始终在助推体育强国的建设。《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等政策不断发展和修订,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体质的增强,相关体育政策出台数量、密度,政策持续指数上体现了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的高度重视。在建设体育强国的征途中,学校体育是坚强的后盾,青少年学生体质状况将决定建设体育强国的成败,少年强则中国强。我国学校体育的话语将会继续诉说体育强国强身健体、全面发展之路。

3.1.3 体育产业话语体现数据显示,我国体育产业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始终保持持续快速发展态势,对经济的贡献不断扩大,有望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世界范围看足球是体育产业中最大的单一项目,是世界上产值最高、受众最广泛、影响力最大的体育运动,被称为“世界第17大经济体”,足球联赛及足球俱乐部在全球体育赛事及团体商业价值排名中均位于前列[8]。2012年欧洲职业足球的年产值为193亿欧元,其占有份额在当年全球体育赛事产业中超过43%[9]。由此来看,发展体育产业,振兴我国足球事业,建设体育强国是一脉相承,而振兴足球是加快和带动我国体育产业,实现体育强国的重要抓手。首先,学校是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场所,是塑造学生体育观的场所,是体育产业中潜在消费群体的聚集地,同样也是体育产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体育产业发展的源头在学校体育。其次,作为发展体育产业重要抓手的足球项目,国家已将校园足球的发展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使其成为现今我国建设体育强国、实现体育强国梦和中国梦的一项重要任务[10]。校园足球作为学校体育的一个项目,将足球根植于中国2亿左右的青少年学生中,足球运动的发展充分“享受”中国人口红利带来的巨大效益,一定会助推我国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深刻变革。

3.1.4 体育文化话语体现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有关体育活动的精神、物质和文化的总和[1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并提出文化自信。体育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要求,是扩大我国国际影响力,参与体育国际治理,提升我国体育话语权的根本要求,是国家自信、民族自信、人民自信的现实要求。学校体育文化浸润于校园文化之中,是学生体育文化理念形成的发端。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过程中,积极向上、勇于拼搏、攻坚克难、团结合作的体育文化理念既是学校体育文化追求的目标,也是体育强国建设内涵所在,二者要求是一致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体育话语中始终从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制度层面等三个层面体现学校体育文化的内涵,始终在“人生的前置阶段”传承体育文化,诉说社会主义体育强国文化建设。

3.2 中观层面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四十多年,也是教育高速发展的四十多年,探讨四十多年来学校体育话语的流变,是新时期学校体育工作的神圣使命和职责所在。改革开放后我国颁布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无论从顶层设计的内隐话语中,还是在具体实施方案的外显话语上,都在叙说我国学校体育在为谁培养人,培养怎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人。以时间为轴审视我国学校体育话语的流变,展现出来的是我国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发展改革的“系统工程”。

3.2.1 学校体育话语叙说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目的的继承与发展我国现代教育目的制定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论,教育目的的建立亦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之上,因此,在理论层面上决定了我国学校体育目的具有继承和发展的特质。实践层面上,改革开放后有关学校体育目的的相关话语叙说更是比比皆是,尽管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和历史背景中,“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始终尊重人、理解人、以人为本作为学校体育话语的第一要义。1979年国家教育部(原称教委)和国家体育总局(原称体委)颁布了《中小学体育工作暂行规定》,提出学校体育的目的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1990年国务院颁布《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规定学校体育目的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确定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2010年国务院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有关学校体育目的话语表述为:全面发展,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将学校体育目标话语呈现于两个维度:身体目标维度和心理目标维度。2011 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修订版) 》正式印发,明确提出学校体育目标包含: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4个维度。综上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后我国学校体育目的话语表述明确,学校体育目标话语内涵从生物体育观的单一视角,逐渐学校体育参与度、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及良好社会适应等全面发展的目的论多元视角拓展。自始至终都把学生体质的增强,身体的健康摆在第一位,在手段论的生物体育观上保持着高度一致性。党的十八后,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体育事业,首次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2017年《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并将“体育品德”列为三大分目标之一。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讲话中明确指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这为我国学校体育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12]。明确了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丰富、发展、凝练了我国学校体育话语体系,标志着我国学校体育发展进入新篇章。我国学校体育目的基于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情、校情和学情,理论结合实践,从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生物体育观,到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四个维度的全面体育发展观,到学校体育“四位一体”的新时代体育发展观,用继承与发展的话语描述我国学校体育目的演进和发展,用继往与开来的话语记录我国学校体育的成长与腾飞。

3.2.2 学校体育话语叙说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评价的科学化进程教学的评价对象体现在三个方面,本文重点讨论教学结果评价的科学化进程。体质健康状况是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评价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因此本文围绕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相关评價体系的科学化进程进行探究。《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以下简称《1978大纲》)于1978年颁布,其中对学生评价的相关话语描述可概括为:重技能评价,重达标考核,全国统一采用四级评分法。这一时期学校体育相关评价话语的内隐性表述为:学校体育为竞技体育服务,评价体系忽视地区差异,评价公平性受到挑战,忽略学生体质发展情况,学生全面性发展受到挑战,达标测试和四级评分法易忽略学生个体进步的幅度,导致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受到挑战。1987年国家对《十二年制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评价的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平时表现(10%),基本知识(20%),动作技术(30%),身体素质的测验(占40%),并在技术评定和身体素质测验中制订了评分表,最后总分采用四级分制和百分制相结合的评分方法。1988年继续对评价办法进行升级和细化,强调将体育考试作为升级和毕业总成绩的一部分。新修订大纲评价话语以全面评价学生改革为导向,更加注重人,强调人,越来越明确地把个人的发展作为学校体育培养和评价的起终点,体现了现代教学质的规定性,而将体育成绩作为升级和毕业成绩的一部分,更是充分体现学校体育话语权的提升。然而囿于国家施行统一的教学大纲和评价标准,束缚了学校体育课程多样性,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忽视了各个地区的差异性。评价标准仍然注重学生的终结性评价,忽视形成性评价;注重学生横向之间的评价,缺失对个体纵向发展的关注;注重学生成绩取得的量化,却忽视学生参与运动的情感流露;注重学生后天主观努力习得的成就,忽视客观条件的影响和制约。改革开放以来,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2001年《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实验稿) 》颁发,在评价内容上作出了重大的改革,这一改革以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为指导,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核心,以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进步程度为标志,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13]。通过从知、情、意、行四个维度对学生进行更加全面和立体的评价,体现了全面发展的思想,评价的主体从教师独立评价学生,增加了学生的自评和学生之间的互评,充分贯彻了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而通过评价体系相关话语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其内隐性的“告白”:“去竞技”现象严重;存在轻视客观评价标准的倾向,对“体能”和“技能”的评价没有明确的要求,而对提倡的“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合作精神”等也没有提出具体、可操作做性的评价标准与方法,出现“不想强调的虚了,想强调的没实起来”的局面,使得体育教学评价在整体上出现弱化和流于形式[14]。《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评价体系话语分析我们可以明显看出: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既注重学生运动技能的提升(定量评价),又注重学生的参与情况(定性评价),既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形成性评价),又对教学活动结束后判断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终结性评价),既对全体学生进行成绩排序评价(相对性评价),又对单个学生进步幅度评价(绝对性评价),同时在评价主体的评判中充分肯定教师的地位和作用。评价体系话语的转变引导学校体育本质目标的“回摆”,注重以体能、运动技能底线评价为基础,多元化的评价内容体系,在强调评价学生体能和运动技能的同时,重视学生学习态度、情意表现的评价,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体现了评价的公平性,全面性[15]。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名称的转换,由评价体系话语呈现重技能-轻技能-重技能的“螺旋式上升”,由“达标”测试—重视“定量评价”—重视“定性评价”—“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全面评价”的转变;评价标准由“一刀切”到“个性化(地区化)”评价+“整体化”评价相结合,由注重评价“生物人”—评价“社会人”等等所有的变化,折射出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开放后改革、发展、进步的历史轨迹,折射出我国学校体育话语的科学化进程。

3.3 微观层面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是我国学校体育话语内涵发展的体现。2017年8月28日, 习近平在天津会见体育系统先进代表时强调:“加快建设体育强国, 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 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 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16]。促进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需要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协同, 其中最重要的是离不开学校体育健康发展的哺育。学校体育的主体是人,是主体在学校体育实施过程中体育知识、运动技能的学习,运动习惯、意志品质、体质健康的养成和对社会生活的适应等,而上述内容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由表2中可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体育对学生身心健康、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四位一体”等话语都体现了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宗旨,从时间的发展来看话语的叙说是持续的,从内容的发展来看是全面的,从要求的发展来看是递进的。学校体育作为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是串联德、智、美、劳四育的关键环节,是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的“催化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体育工作,将全民健身提升为国家战略,强调体育强国与中国梦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将体育融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学校体育在这一些列举措中扮演的角色,承担的重要责任和义务不言而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国学校体育话语也将会继续秉承全面发展育人理念,从理论和实践上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4 结语与不足基于学校体育政策变迁审视学校体育话语的流变,学校体育话语隐喻在学校体育政策之中,并促进政策变迁,学校体育话语是为解决和回应学校体育在制度层面、本质功能层面、管理规范层面、发展路径层面中等存在的问题,话语主体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下,表征话语主体语言符号的复合体;通过对改革开放十多年来学校体育政策梳理和聚类分析,认为学校体育政策分为三种类型:短期集中间断型、长期普通间断型、长期普通持续型,学校体育话语主要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叙说体育强国建设、我国学校体育课程与改革、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理论与实践。本文未对政策的变迁与话语流变二者之间的互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仅从政策的变迁引发话语流变进行单向度讨论,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参考文献:

[1] 课程教材研究所.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2001:459.

[2]国务院.国务院批转国家体委关于进一步开创体育新局面的请示的通知[S],1983-10-28.

[3]胡锦涛.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EB/OL].( 2008-09-29) [2020 -12-10].http://www.gov.cn/ldhd/2008-09/29/content_1109754.htm.

[4]杜尚澤,李中文,马剑.习近平亲切看望索契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 代表祖国人民慰问中国奥运健儿,勉励他们顽强拼搏、为国争光,把个人梦和体育强国梦汇入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奋斗中[N].人民日报,2014-02-08( 001) .

[5]习近平.开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7(9) : 1.

[6]刘欣然,王健.新时代学校体育的使命—基于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的认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9,42(05),1-12 .

[7]刘盼盼,刘纯献,冉祥华.群众体育与体育强国[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41(03),181-185.

[8]编者.“第十七大经济体”足球产业将产生哪些牛股?[EB/OL].http://news.hexun.com/184080527.html.

[9]Deloitte.Annual review of football finance[R].Manchester:Deloitte,2000-2012.

[10]胡庆山,曾丽娟,朱珈萱,王健.校园足球热的审思—兼论中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6,39(01),126-131.

[11]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2]季浏.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是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根本和方向—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讲话精神[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41(01),28-37.

[13]耿培新.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的新变化[J].课程.教材.教法.2001,(3):6.

[14]毛振明.关于完善《体育 (与健康) 课程标准》的建议 (下) —教学内容的规定性、评价、文本内容与形式[J].体育学刊,2007,35(4):1-5.

[15]李卫东.中小学体育学习评价改革的“钟摆现象”分析[J].体育学刊,2014,21(02),99-103.

[16]习近平在会见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等时强调开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加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N].人民日报, 2017-08-28 (01) .

猜你喜欢
审视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大事记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将改革进行到底
未经旅行“审视”过的设计,是不可信的
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审视与当代发展探析
关于国际法渊源内涵和外延的重新审视
生活方式视域下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审视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