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地区天主教中国化的历程回顾与未来展望

2020-02-04 07:41牛振宇
银幕内外 2020年9期

摘要:本文首先回顾了安阳地区天主教发展历程,认为这是一个外来宗教不断中国化的过程。然后根据“十三五”时期的宗教政策,分析了目前我市天主教现状,并提出进一步推进天主教中国化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安阳地区;天主教发展史;天主教中国化

一、安阳天主教发展历程是不断中国化的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提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必须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我市天主教发展的历程就是一个外来宗教不断中国化和本土化的过程。

(一)外来宗教渗入与本土被动接受

1900年,意大利传教士来安阳传教。1903年,安阳城内建起第一座教堂,归卫辉教区管理,下设安阳、白壁、水冶、洪河屯、临漳、辛村、内黄、汤阴等八个堂口。但是,作为豫北地区的总堂,安阳天主教堂的前四任主教均为意大利人,八个堂口的驻堂神父最初也都是外国人。

随着天主教的传入,安阳地区信徒人数在晚清和民国不断增长,1931年已达1.5万余人。此时安阳地区信众虽多,但由于思想文化水平有限等原因,许多教徒只能对外国传教士盲从盲信。此外,旧社会官府横暴,民不聊生,投靠教会也成为底层民众的一种自保手段。

因此,我市最初的天主教活动在组织上完全受外国教会控制,传教工作也大多由外国神父进行。中国人只能被动学习和观摩,被迫盲目接受。

(二)服务本地与本土人才培养

在安阳逐渐扎根之后,天主教会开始创办一些医院和学校。1921年意籍神父林栋臣建立了“尚公小学”,后改为“崇真小学”,现址为安阳市东大街小学。后来又建起“崇真中学”和“崇真学校女子部”。1942年,意籍神父罗光达建立了“公教眼科医院”,现为安阳市眼科医院。此外,天主教会还在城郊和部分堂口建立了短期扫盲班。

天主教会的这些“慈善活动”往往是出于推广教义和培养本土传教人员的目的,扩大了其影响范围,但客观上也起到了服务安阳本地民众的作用,因此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三)改组接收和自主办教

建国后,我市很快开始了教产接收和教会改组工作。1953年,我市召开了教徒和市民代表参加的接收大会,“公教医院”改为“安阳市眼科医院”。1955年5月,我市召开了由信教群众代表参加的“安阳市天主教第一届代表大会”,成立了安阳市天主教爱国会,通过了《安阳市天主教爱国会章程》。

随着“三自爱国运动”的开展,选举产生的天主教爱国会基本上掌握了本地教会的管理权,各堂口神职也基本由本地人担任,切断了与外国传教团体的组织和经济联系,本着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方针向前发展。

(四)文革后的拨乱反正

经过史无前例的冲击后,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宗教工作很快恢复。1984年,市统战部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成立,爱国宗教人士得到平反,合法教产得以发还,教堂重新开放,正常宗教活动受到法律保护。

二、“中国化”是我市天主教发展的正确前途

2016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指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目前,全国范围内的天主教管理都面临着一些共同问题,而“中国化”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正确方向,也是我市天主教发展的必然前途。

(一)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和谐神学理念

神学思想是宗教的核心问题。建立“中国化”的宗教必须首先构建中国化的神学理念。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天主教实现了“自养、自治、自传”,摆脱了外国教会的控制。1998年中国基督教全国两会又提出“自传要传好、自治要治好、自养要养好”。但是,从“自传”到“传好”仍然存在一个“传什么”的问题,也就是应该传播什么样正确神学思想的问题。

建国70年后的今天,仍然可以听到一些不合时宜的说法。天灾人祸出现时,有人宣扬“天谴论”;还有人坚信世界即将毁灭的“末世论”等等。此类思想与我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脱节,也跟社会现实格格不入,必然导致许多社会问题。

任何一种神学思想都是顺应时代需要产生的,也只有顺应时代的神学思想才能促进社会发展。能否构建新时代需要的正确神学思想,关系到天主教能否与现代社会契合。

因此,正确的当代神学理念首先要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鲜明特色,与我国社会发展进程相符合。

其次,它必须保证宗教信仰与世俗社会和谐共处。宗教信仰不能与社会发展脱节,不能凌驾于社会现实之上,不能宣扬什么“只听神的,不听人的”,更不能干扰正常的社会秩序,而应该与世俗社会和谐共处。

第三,正确的当代神学理念必须认同中华民族身份,融入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只有认同中华民族的民族身份,中国的天主教才是真正有中国特色的天主教,而不是外国教会在中国的分支。天主教的教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包容、相互浸润,才能适应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传统。

(二)关爱困难群众、培养忠诚可靠的管理人员

一些人信教并非出于坚定的宗教信仰,而是生活中遇到困难,向教会寻求物质资助或精神寄托。这导致许多人对爱国爱教不感兴趣,只关心如何满足自身物质利益或精神需求。这将使教会陷入世俗功利性的泥潭之中,也不利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因此,党和政府应该多关心生活困难和就医困难的群众,给他们生活资助和精神慰藉,使之感到社会的温暖。

此外,各地天主教会普遍缺乏可靠得力的管理人员。有些教会神职人员执着于陈规陋习,不愿适应新时代的新形势,也不愿配合政府搞好信众管理工作。有些政府工作人员虽然熟悉宗教政策和法规,但对天主教了解甚少。部分基层教会管理人员文化水平低,管理能力有限,在信众中缺乏威信。因此,就要建立一批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管理骨干。只有培养一支政治可靠、熟悉宗教事务、了解宗教法规、在信众中有一定威信的管理队伍,才能保证我市天主教长期健康发展。

(三)依法加强教会管理,维护合法宗教活动秩序

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宗教不是法外之地,也要受法律制约。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宗教是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不能简单限制或消灭,而应依法疏导它与社会主义法制相适应。

首先,依法打击邪教传播,保护天主教正常宗教活动。近年来,许多外来或本土邪教,如“呼喊派”、“全范围教”等,篡改《圣经》教义,冒用基督教或天主教的名义,迷惑了一批群众。政府管理部门应该旗帜鲜明地利用法律武器,打击非法邪教传播,保护正当宗教活动。而天主教会也应积极配合政府行动,与邪教组织划清界限,教育广大信教群众认清邪教与宗教的区别。

其次,依法打击以宗教为掩护的犯罪行为,正确引导“私设聚点”等地下宗教活动。目前,极少数人以宗教名义,或非法敛财,或奸淫妇女,或煽动反社会活动,给教会名誉造成损失。政府管理部门应该依法打击披着宗教外衣的犯罪行为,并广泛宣传,使信教群众认清这些行为的违法性质。

此外,对“私设聚点”活动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于那些借私自传教为名,传播反动思想,煽动对抗政府的行为,要坚决打击和取缔。

对于那些由于历史问题,尚未被官方承认,或地区偏远,没有合法公开教会,但愿意遵守政府宗教法规的,应对其加强监督,引导其积极服从政府管理,走公开合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刘志庆.中国天主教区沿革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2] 刘志庆,尚海丽. 河南天主教资料辑注[M].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

[3] 刘志庆,尚海丽. 河南天主教编年史[M].宗教文化出版社,2012.

[4] 张志刚.基督教中国化研究[M].宗教文化出版社,2013.

[5] 张志刚.基督教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地方实践研究[M].宗教文化出版社,2019.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項目“天主教修会在华传教史”(编号18BZJ032)。

作者简介:牛振宇(1982—),男,河南安阳人,安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