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即兴口语表达》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即兴口语表达》课程教学策略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变革,以适应媒介环境的变化。在教学实践中,可从理论学习、媒介素养、课堂实训、教学模式、课程考核等方面对《即兴口语表达》的教学策略进行改进。
关键词:《即兴口语表达》 媒体融合 教学策略
即兴口语是指生活中临场因事、因景、因情而发生的口语表达,是带有一定目的性的、经加工和提炼后的临时发挥的口头语言,是播音主持必备的素质,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作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基础必修课,《即兴口语表达》的教学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
一、《即兴口语表达》的课程背景
“即兴口语表达”是伴随着“主持人”这个职业的出现而诞生的。一般来说,“播音员”和“主持人”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的创作有完整的稿件依据,更注重在稿件的处理过程中能够做到准确发声,精确传达稿件信息;而后者更多的是无稿或者仅以资料、大纲作为创作依据,更注重对整个节目现场场域的把握和控制,也因此对创作者的心理素质、思维方式、知识积淀和临场策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追溯主持人的历史,被誉为“美国主持人之父”的沃尔特·克朗凯特在电视主持人的角色转变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正是沃尔特·克朗凯特以其在新闻实践中的巨大影响,促使电视新闻播报者的名称从“播音员”转变为“主持人”。在中国,主持人的诞生则与改革开放的步伐基本同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81年推出的《空中之友》第一次塑造了主持人“徐曼”的形象;同年,赵忠祥主持的电视节目《北京中学生智力竞赛》率先使用了“节目主持人”一词。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迅猛发展,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广电栏目,也成就了很多为听众和观众所熟知的知名主持人。主持人不仅成为一档节目的灵魂和核心,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媒介的代言人,甚至是公众心目中的意见领袖。
21世纪以来,人类的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媒体融合成为大势所趋。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媒体的内容生产和传播渠道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媒体迅速崛起,利用技术优势抢占信息传播的制高点,媒介话语权得到快速提升。同时,传统媒体亦在努力转型,积极拥抱新媒体,纷纷打造自己的融媒体平台。于是,在新媒体领域,如腾讯、爱奇艺、优酷等视频网站,产生了对优质视频内容的大量需求;喜马拉雅、荔枝等音频平台,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为非专业人士提供了很多创作空间;自媒体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UGC(用户生产内容)与PGC(专业生产内容)一样成为重要的内容生产方式。而各大传统主流媒体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都纷纷开拓自己的融媒体平台,全媒体新闻制作成为刚需。媒介生态的深刻变化,无疑为播音主持领域的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当然,它们也将遭遇更多的挑战。
正是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培养方案、课程结构、教学方式都需要不断调整,以适应传媒行业的变化。而《即兴口语表达》作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基础必修课,其教学策略也必须进行适当变革。
二、《即兴口语表达》课程教学策略变革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课程《即兴口语表达》旨在让学生在掌握语音和发声基础的前提下,提升心理素质,熟悉各类播音主持场域,增强口语表达尤其是临场应变的能力。在融媒体环境下,《即兴口语表达》的教学策略变革应从理论知识、媒介素养、课堂实训、教学模式、课程考核等方面展开。
(一)必要的理论知识学习
从课程性质上来看,《即兴口语表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和学生往往都不注重理论部分的讲授和学习。这也导致他们在教学活动中很多时候都是“为说而说”,却不知道表达背后真正的传播目的、传播原理是什么,因此难以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也难以持续地改进自己的表达能力。本科教育和职业教育相比,应该更注重文化修养和理论素质的培养,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口语表达是把我们的思维转化成语言的过程,是主持人创作工作的最后一个但不是唯一的环节,所以相关的传播学理论、新闻学原理应该在课程中加以讲授和渗透。
(二)注重培育媒介素养
融媒体时代,节目主持人往往需要面对不同的受众、不同的节目制作方式、不同的传播方式和渠道,而主持人作为一档节目的主要创作者之一,好好“说话”的前提是对不同的媒介特征、舆论环境、方针政策等方方面面都有明确的感知和了解。在《即兴口语表达》的教学过程中,虽然课堂难以模拟真实和完整的媒介环境,但是可以通过优秀主持案例和反面主持案例的观摩与讨论,让学生不断去探寻口语表达的媒介空间和舆论界限在哪里。需要指出的是,我们身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媒介语境中,媒介本身也在日新月异地进化之中,所以也要求教师要一直关注行业的前沿,找到最新鲜、最典型的案例。
(三)灵活开展课堂实训
课堂实训是《即兴口语表达》课程最重要的部分,口语表达的成熟一定是不断反复训练的结果。在《即兴口语表达》的教学实践中,课堂实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要让学生克服临场的恐惧和紧张心理,养成真诚自信的心理素质,所以口语表达训练一开始可以从比较简单的内容开始,在点评时以鼓励为主,多发现学生口语表达中的优点和闪光点,让他们建立表达的自信和表达的欲望。然后再逐渐加深训练的难度,有针对性地指出问题,让学生有所进步。第二,强调思维模式,尤其是逻辑思维的训练。思维是语言的基础,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良好的口语表达离不开良好的思维品质,所以思维模式训练应该是实训课程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是文科背景,发散性思维比较好,但逻辑思维相对欠缺,所以在实训中要更加注重邏辑思维的训练,如通过梳理思维导图、描绘逻辑线等方法,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第三,注重即兴表达中的“不即兴”部分。在即兴口语表达的实践中,完完全全的即兴是不存在的,所有的即兴都是在一定的准备基础之上的,小到临场前的几分钟,大到我们从小开始的知识及阅历储备,都是即兴口语表达中可以“准备”的部分。把准备做好,才会有更好的所谓即兴和临场的发挥。在《即兴口语表达》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往往对此有所误解,认为不需要准备,站起来就说的才叫“即兴”;有时即使给了准备的时间,也只是漫无目的地胡思乱想一番。这样导致最后的表达容易出现两个问题:一是逻辑混乱、词不达意;二是没有相关材料支撑,观点稚嫩偏激。而一个优秀的主持人,在某种程度上应该是个“杂家”,尤其对社会热点、痛点都应该了解,并有自己的看法。在面对一个具体问题的时候,更应该有良好的信息素养,也就是有搜集整合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这样,不管是评述一个话题,还是采访人物,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深入地分析问题。鉴于课堂上没有大量的时间来查阅资料,所以这方面的训练可以布置适当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养成关注新闻、关注社会热点和搜集信息的习惯,这种习惯会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受益无穷。
(四)大小班教学模式相结合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小班教学往往氛围较好,老师指导更有针对性,师生交流更充分,所以很多艺术类课程都采用小班教学。《即兴口语表达》课涉及大量课堂实训,如果是大班授课,任课教师想兼顾每一个同学,往往会使课堂节奏非常拖沓,影响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在实训环节,教师可以采用小班教学的模式,把一个班级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以十人左右为宜。理论课部分则可以采用大班或合班教学。大班模式还可以用于课堂实训的后半程,给学生创造面对多人表达的机会。
(五)课堂训练与期末考察并重考核
在《即兴口语表达》的教学实践中,每一次课堂实训都是学生口语表达实践的过程,所以在考核方式上,应把课堂实训、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与期末考试并重考核。根据《即兴口语表达》的课程特点,期末考试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既可以是新闻评述,也可以是演讲、辩论,或者模拟电视节目录制过程,制作一档主持人节目。灵活多样的考核模式,目的是让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考核方式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提升播音主持专业水平。
三、结语
当前,在媒体背景下,传媒生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节目主持人的内涵也比以往更加深厚。作为培养主持人基本素质的专业课程,《即兴口语表达》应该更多地关注传媒行业的前沿动态,拓展课堂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才能真正提升学生即兴口语表达的水平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佳妮,郑益鲲.即兴表达中的智慧迸发与魅力展示——评《即兴口语表达》[J].中国教育学刊,2018(7).
[2] 陈馨蕾.从美国著名主持人沃尔特·克朗凯特看主持人的传媒角色[J].文学教育(中),2014(4).
[3] 白兰.全能主持人的角色转换[J].新闻前哨,2012(1).
作 者: 朱丹华,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
编 辑:赵斌 E-mail:mzxs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