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倩
摘 要:人本价值取向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变的政治立场,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活动的本质要求。国际形势与国内社会现实面临新的发展状况,不变的是中国共产党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初心,不变的是执政为民的价值理念。中国共产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漫长的实践中,把握住以人民发展为追求的党的执政规律,提出了各具时代特色的论断,展现了党的为民情怀。人本价值取向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越性,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立场有着与时俱进地时代价值,有利于密切党群关系,有利于满足人民需求。
关键词:人本价值;理论渊源;发展脉络;时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03.058
党的历史是书写了为人民重新赢得尊严的历史,是描绘了党带领人民获得幸福生活的历史,是不断加深党与人民群众感情的历史。回顾党九十八年的奋斗历程,在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任务,但人民都是党执政的根基与力量,人民幸福都是党努力实现的基本目标,都是党奋斗事业的价值取向。
1 中国共产党“人本价值取向”的理论渊源
1.1 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者。马克思曾指出:“对于我们来说,人类所有的历史以及全部的世界都是人民通过劳动产生和创造出来的。”人民群众承担着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支撑着社会精神力量的凝聚,创造了满足需要的无限价值,而且成了推动社会变革最基础、最根本的力量源泉。马克思批判了德国鲍威尔兄弟宣扬的个人英雄主义,认为英雄也是人民群众的一部分,“英雄史观”是对狭隘个人主义的无限放大,始终肯定人民群众,坚信人民群众是决定历史事件发展走向的关键因素,认识到人与人的相互联系,支持人民群众,勇敢去改变不适应发展的社会关系,敢于与资产阶级相抗衡,致力于全人类的解放,确立有个性的人,实现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同时,马克思致力于改变社会形态,建立人人受益的共产主义社会,使每一个社会成员共同参与社会管理,参与社会财富的分配。
1.2 奠基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民本思想,鞭策党在执政活动中时刻遵循执政为民的理念,为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人民思想提供了扎实的基础。我国古代的统治者,在先秦时期已经产生了重民的思想,已经意识到人民是国家安邦立业的根本。儒家的孔子倡导仁者爱人,君主统治国家要跟从人民的利益,不能采取酷刑,不能暴力施政,不可随意进行处罚,提倡以道德感化民众,以德服人,关心民众生活,同情穷苦民众,这样才能够得到人民的支持。孟子对百姓、社稷、君主三者的重要程度做出了排序。荀子把君王与百姓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有百姓的承载作为根基才能实现国家的长久稳定发展,因此要把百姓放到最高的位置,为百姓着想。道家主张治国爱民,反对损害穷苦人民的利益,君主治国要爱护百姓、体察民情。法家代表人物商鞅提出“立法利民”,法律能够巩固国家的统治,有利于解决平民百姓的矛盾,可以顺民意得民心。虽然这些思想具有一定的阶级性,但是其包含的积极价值不可忽略,转化为了中国共产党“人本价值取向”的理论滋养。
2 中国共产党“人本价值取向”的发展脉络
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的发展策略,人本价值取向贯穿于中国的实践过程之中,时刻表明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主体认识的不断深化,体现了人本价值取向的一脉相承。
2.1 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毛泽东同志在革命与建设的过程中,把“人民”当作他一生中政治实践的重要依托,他一向关心人民疾苦,让人民当家做主,建立了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经济政治权利都得到了一定的保障,实现了从解放人民到发展人民的跨越。毛泽东教育全党同志时讲到,“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他要求倾听人民呼声,而且要带领人民过上富裕的生活,让人民来管理国家,享有应有的公民权益,对人民负责。在土地革命时期,满足了农民对于土地的需求,提高了农民的经济地位。除了土地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在根据地发展经济,在当地开展教育活动。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提出不能损害人民利益,领导群众反抗各种势力的压迫。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带领人民恢复并发展国民经济,集中人民力量实现社会的快速发展,最终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这一切都是围绕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展开的活动,生动诠释了毛泽东同志质朴的人本情怀,体现了将我党的根本宗旨付诸实践。
2.2 邓小平“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揭示了社会主义制度区别于其他制度的优质内涵就在于人民获得了实实在在地利益。邓小平同志反思过去,看到了我党经历过的艰难局面,纠正了过分关注集体利益,忽略个人利益的片面思想。关心人民的生存状况,在改革中大胆探索,帮助他们改变现实命运,确保党的力量不断夯实,确保党发展的日益强大,坚持要巩固好党的执政基础。他把人民群众当作社会发展的评价主体,利益决定了人民对社会改革成果做出的判断,人民评价的尺度就是看个人利益是否得到了损害,人民的意见成了衡量的标准,人民的意见成了党不断塑造自身的力量,人民的赞成就是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支持,要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归根结底,积极促进经济的发展,就是为了克服物质匮乏带来的阻碍,让人民有充足的物质保障,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富裕。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是依靠人民发展的新飞跃,是行之有效的政治举措,是最合民心的政治決策。
2.3 江泽民“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思想
江泽民同志依然坚持并发展了党的人本价值取向,提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将党的本质与人民利益统一到社会主义的建设格局之中,保障充分的社会条件,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大幅度提高,更加热情地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创造更为优秀的精神文明,创造更为高质量的社会产品,可见三者具有密不可分的逻辑关系,而党就是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指挥好的存在形式,中国共产党指引着正确的发展方向,团结社会建设的主体力量。他鼓励党员和领导干部要贴近人民百姓,“要不断深入基层,亲自听取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欢迎什么,反对什么。”走到群众中间去,探寻群众的真正诉求,传达真实的愿望,解决群众的困难,及时改正不符合实际发展的策略,更新工作方式,不让人民群众丧失信心。
2.4 胡锦涛“以人为本”的思想
胡锦涛同志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人”的外延更加广泛,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领域的科学建设更加丰富,为实现人民利益巩固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各方面强有力的保障。他提出发展是为了人民,为了实现人民的美好诉求;回答了发展的依靠力量是人民,只有人民群众团结到一起,才能发挥人民的重大作用。“三为民”思想是他一直秉持的工作理念,贡献了更具深厚意义的理论观点。他强调党要心系人民,“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与人民成为一体,与人民站在统一的立场,才能深入把握人民群众的思想动态,为社会的发展积蓄更具潜力的基础。强调人民利益无小事,只要损害了人民的利益,就一定要拼尽全力地去化解去处理,越是将一些细微小事的处理得当,越能体现党的对人民的关心程度,重视对民生的建设,保障人民的生活。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充满了人文关怀的社会,必须解决人民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阻碍。
2.5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在新的历史方位下,習近平同志提出了更具时代气息的新论断,“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实践准则,是回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明确立场。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更加关注人民期盼,提出“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可以说,党的一切执政活动都是围绕人民幸福而展开的,党的探索取得了卓越的成效。习近平同志提出了强化人民利益的现实路径,加大对扶贫支持的力度,更加关注社会弱势群体,通过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帮助,带领贫困人群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让贫困人群学习技能,不断提高生存与发展的能力,逐渐拉近与他人的收入差距,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享有同等的发展资源,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的小康。他对困难群众的牵挂,时时刻刻体现在他对民生建设的重视上,补齐民生短板,使人民群众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获得满意的工作,在医疗、住房等方面都有所保障,有所依靠。除此之外,他注重解决社会不公问题,对于人民遭受的不公正待遇给予重视,从制度上保障人民获得同等权益。
3 中国共产党“人本价值取向”的当代价值
3.1 有利于密切党群关系
中国共产党把人民利益当作执政活动的出发点,工作方式以帮助人民获得利益为根本指导,工作内容包含着对人民群众的服务意识。在更具风险挑战的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把人民当作工作重心,密切党与群众的血肉关系,紧紧融合党与人民的利益关系,带领人民解决新的发展问题,带领人民战胜艰难险阻,让人民群众坚定自己的选择,对党的执政合法地位充满信心,主动支持党的领导事业,成为党战无不胜的坚强后盾,成为党最坚实的执政基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为了人民,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需要依靠人民,党的建设科学有力需要人民的检验与监督,党以人民幸福为实现目标的初心没有变,新时代依然以人本价值取向为重要的指导思想,提高党的执政效能,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3.2 有利于满足人民需求,解决社会主要矛盾
新时代的人民群众不仅仅需要简单的物质文化,而且需要的是具有民主氛围的社会环境,需要法律的公正保障,要求人人自由平等地发展,需要生态良好的自然环境,需要更多的安全感、幸福感。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恰恰能够满足人民的新需求,能够解决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党充分尊重人民群众提出的更具主观色彩的要求,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限于满足人民群众低层次的生存需要,而是不断拓展到满足人民群众对发展和享受的高层次需要,在此基础上追求全面的发展,肩负起重大的责任,从带领人民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入手,最终从各个领域的建设成果来保障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对各方面的期盼,党不会忽视,也不会松懈,永远是人民群众的主心骨。
4 结语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有其最高的价值取向,那就是以人为本,保持与人民群众的亲密关系,是坚持党的原则的根本表现。党以实现人民幸福为执政目标,党的执政标准就是人民的满意和支持,人本价值取向是党的根本意识和重要使命,是否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关系党的前途命运,关系党的地位稳定。时刻重视人民的主体地位,统一党和人民的利益诉求,明确党来自于人民群众,扎根于人民群众,思百姓之疾苦,解民生之忧愁,这是新时代党不变的信仰。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毛泽东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243.
[3]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62.
[4]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08.
[5]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441.
[6]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