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苗苗 沈鹏
[摘 要] 产业园区曾经一度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但是在其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如产业园区内各企业依赖于高度的产业关联性、产业园区在地理位置上的聚集并不一定能带来效率的提升等多方面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平台的出现很好地弥补了产业园区在地理位置等方面的缺陷。聚点理论在研究博弈参与者之间的微观动机和宏观路径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文章将基于聚点理论,从聚点均衡的视角出发,探讨产业园区和网络平台作为聚点,在促使企业自觉调整自身行为,进而提升个体和社会整体福利水平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关键词]聚点均衡;产业园区;网络平台
[DOI]10.13939/j.cnki.zgsc.2020.02.025
1 聚点均衡理论
1.1 聚点理论
1960年,谢林在《冲突的策略》中提出了关于“聚点”概念,“聚点”是在博弈过程中所有的行为人都认可的一些具有凸显性特征的因素[1],这些因素可以是历史的、文化的,也可以是偶然形成的或者人为创造的。当行为人之间无法进行充分的信息互换时, 他们也可能不约而同地选择自身的最优策略,从而达到均衡状态,这是因为他们周围的“环境”中往往提供着某种暗示(聚点)。例如,在未进行事先交流的情况下,在巴黎选择一个地点和陌生人见面,绝大多数人都会不约而同地选择埃菲尔铁塔。这也就是说当人们意识到有许多可能的均衡解时,其中某些均衡解有一些凸显性特征使得行为人可以达到某种确定的策略,从而达到均衡。在制度经济学中, 信息是一个社会中必须存在的“道德传统”,也可以将其称为意识形态,信息可以使得在存在多个纳什均衡的情况下出现某一个特定的解。此时“聚点”的作用可以被解释为:凭借行为人之间对一些凸显性特征的共识,可以将他们的行为在没有充分信息交流的情况下协调在对他们各自均有利的策略上,从而达到效率的提升。
1.2 聚点的条件
聚点均衡是行为人在具有多种可能性策略的情况下所做出的协调性决策,所涉及的博弈一般属于对称协调博弈,并且在博弈过程收敛于聚点时双方的收益均等且达到最优,否则双方的收益将处于较低水平甚至没有收益或者为负[2]。
对称协调博弈收敛于聚点需要具备以下关键条件:其一,聚点通常是多纳什均衡博弈中一个具有易于发现的独特性显著特征的解决方案,参与人在博弈过程中利用这些显著特征形成聚点均衡。而这些独特特征的识别往往取决于参与者的直觉,例如参与者的历史经验、文化背景、审美观和价值观等,甚至参与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其二,如果博弈系统的外部环境中存在着醒目的标识,这些标识通过提醒或者警示来影响参与者的自身决策,从而促进聚点的形成。其三,信息沟通的缺失会导致聚点的形成。这是因为在缺乏有效沟通时,为了追求共同利益,参与者会自发地努力寻求彼此之间的协作因素来达成共识。因此聚点均衡是在信息不充分的条件下形成的一种默契结果,相对于谈判其公平性可能难以保证,但对于避免冲突和提高效率仍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2 网络平台经济与工业经济时代的产业园区之间的相同点
聚点理论中参与者是否能够准确识别共同的线索或者环境中是否有明显的警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多纳什均衡模型最终是否能够收敛于聚点,即如果存在一个具有显著性的标识,则能够促使参与者选择聚点均衡,从而降低管理成本效应[3]。
不论是网络平台经济还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产业园区,均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大量的外部因素给交易双方带来了市场风险,因此也加剧了双方选择的不确定性。网络平台和产业园区作为聚点可以替代交易双方之间繁琐的沟通,减少交易双方沟通所需人力、物力和时间等资源消耗,消除交易双方选择的不确定性,减少企业之间的矛盾。企业之间利益冲突的减少,默契的增加,都可以使得企业在降低成本的条件下增加其经济收入,提高其服務水平,随后企业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由此可以形成良性循环。同时所有企业都能努力以社会整体目标为导向,形成众多的聚点均衡态,交易双方选择无序化得到了有效改善,保证了自身利益甚至社会整体利益,实现了个体和社会效益的帕累托改进,增进了个体与社会的福利。在合作过程中,各企业自觉默契组合,并不需要付出直接的管理成本,政府只要提供一个适当的环境氛围,就可以形成一个长期的内部协调惯性,从而达到一定程度上“一劳永逸”的状态,因此不管是网络平台还是产业园区都是低成本、高效率的管理途径。
从产业园区的发展历史来看,我国不断强调要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发展新型产业集群,网络平台可以视为产业园区发展的终极版本,通过利用信息技术的进步,将原有资源跨地区跨行业进行连接,形成以平台为点,向外散射的网络结构,其客户关系所覆盖范围可以视为一个综合型产业园区,包含研发、制造、商务办公、居住等复合功能。
3 网络平台经济与工业经济时代的产业集群、园区之间的不同点
3.1 聚点不同
对于产业园区来说,核心业务或者地理位置是使各个企业聚集的聚点,但是在网络平台经济中,随着平台流量的不断增加,平台成为了聚点。网络平台经济下产业集群不局限于产业园区内产业的关联性或者业务的关联性,网络平台既是信息的平台,也是知识和信用的平台,产业集群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将企业内部的知识与其他企业的知识进行连接,弥补单个企业在知识层面的匮乏,从而形成跨企业、跨行业甚至跨地区的知识网络和新的关键能力的组合。同时,企业之间长期的相互关系主要建立在双方互相信任的基础上,长期良好的合作可以增加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任,通过平台自身的信用评价系统,企业可以在网络平台中迅速了解潜在合作伙伴的信用状况,减少了沟通所需人力、物力和时间等资源消耗,使得无须沟通而达成默契成为现实,消除了企业运营过程中所面临的不确定性[4]。
3.2 实现聚点的途径不同
产业园区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企业在特定区域上的大量集中,但是企业在地理位置上的集中和公共产品的共享并不必然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帕累托改进[5]。如果产业园区内部各企业的业务之间缺少关联性,或者不能通过形成产业园区内部流水线式的生产从而形成有效的分工和协作,那么园区内各个企业和未加入园区时一样,最终都会形成封闭的大而全的生产系统,这将导致生产和交易成本高,与此同时产品在交易市场上竞争优势并不显著,最终抑制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因此,产业园区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园内企业之间的产业关联或者业务关联所形成的协同效应。
与产业园区地理位置上的集中不同,在网络平台经济下,平台利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将传统的产业集群进行虚拟化,利用客户关系进行产业集群上的虚拟接近,从而代替了地理位置上的接近,突破了传统的产业园区地理限制这一显著缺陷,拓展了产业集群的活动空间,形成了面向价值链的开放型园区。
3.3 发展潜力不同
产业园区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一般产业园区占地面积有限,所能容纳的企业和生产力也十分有限。即使是目前大力发展的综合型园区,也仅仅实现了产业园区内部合作,各个园区如同大型的封闭式企业,相互之间信息以及知识之间的交流匮乏,使得产业园区内部发展后劲不足,创新能力低下,加之近几年产业园区的政策优势不断弱化,土地集约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要求不断提高,产业园区的发展受到了进一步的限制。
相较于产业园区在资源利用和信息知识共享上的劣势,网络平台具有独特的发展方式。首先,网络平台经济具有较强的网络外部性,随着平台用户总数量的增加,每个用户所得到的效用就越高,这就意味着用户数量的增加可以带来总效用的几何级数增长[6]。其次,网络平台作为聚点在发展过程中主要依靠信息技术的进步,产业集群虚拟接近,无须大量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也能从一定程度上规避土地政策等所带来的风险,其自身的系统性以及跨区域跨行业的知识信息共享能不断促进平台发展,提升社会整体效用。最后,用户的增多能够加强聚点效应,而聚点效应的增强又进一步强化了其带给企业的提示作用,使得用户进一步向聚点靠拢,从而形成正反馈[7]。因此,网络平台作为聚点,其长期发展的前景十分可观。
4 结语
产业园区曾经一度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支柱,但是,在其飞速发展的同时,存在着诸多不合理的地方,例如产业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较多等问题,网络平台的发展使得其中某些问题得到了妥善的解决。但是网络平台也可看作是开放式的产业园区,在发展过程中也会面临发展机制不完善、整体效益有待提高等问题,聚点均衡理论为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新的角度,如何进一步发挥聚点作用以及如何利用聚点理论进一步提高网络平台下产业集群的整体效益将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李军林.聚点理论及其发展[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2):37-41.
[2]程振峰,陶金元.聚点视角下员工利益冲突的企业文化协调机制[J].江苏商论,2011(9):152-154.
[3]杨小波,王益峰.基于引入“聚点”均衡原理的口碑营销管理新模式[J]. 现代企业, 2008(4): 62-63.
[4]徐金河.港口发展网络平台经济优势、问题与对策——以太仓港为例[J]. 经济研究参考,2015(64): 80-88.
[5]马丽.要素聚集、产业聚集和园区经济发展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 2016.
[6]黄敬宝.外部性理论的演进及其启示[J]. 生产力研究, 2006(7): 22-24.
[7]朱彤.外部性、網络外部性与网络效应[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1 (11): 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