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波
英特尔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提出:“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每隔 18-24 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这就是著名的“摩尔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
回溯信息技术发展的数十年,由摩尔定律和其他诞生于数字世界的基本力量创造出来的全新信息方式,正在随着信息性能的指数成长而加速产品、公司和产业的迭代更新。在不同的行业里,产品生命周期都在缩短。正如从胶片摄影到数码摄影的转变一样,一旦底层的物质、机械技术转变成数字的、信息的,将给产业带来裂变。
在胶片时代,很难想象要处理十亿张照片需要多少图片处理中心要花多长时间来处理,而现在微信、Facebook 每天的图片处理数量就要超过十亿张。过去十年,移动互联网兴起,犹如曾参与互联网浏览器发明的马克·安德森所说:“软件正在吞噬世界。”云计算和应用商店的生态系统就是这种趋势的证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被各种 App 应用占据,消费者与产品的距离越来越近,也更加扁平化,去掉了很多中间环节,提升了商业交易的效率。而企业通过双向互动、评价,又能够在第一时间获悉产品待改进提升的点,加快产品的迭代升级,为客户提供更好的应用产品。
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建立起了链接,并且这种链接没有时间、空间的限制。链接代表资源可以被充分利用,解决问题的效率会提高,成果会更加显现。就像开源一样,将一帮志同道合的人才链接起来,促使大家协同合作,保持长时间的持续投入,解决某个问题。比如,编写一款生活应用App 的开发者,现在可以从上百个致力于类似项目的开发者的开放代码里获得帮助。开源的模式能够节约开发成本,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增加项目的透明度,降低开发风险。其实,商业最重要的就是结网,形成网络协同效用。
2018 年11 月 11 日,阿里巴巴“双11”一天的商品成交额创下了2 135亿元人民币的新纪录。淘宝没有库存,但拥有超过1 000万个卖家的庞大网络。这些卖家与数百万个合作伙伴进行协同,各方共同努力完成线上零售、交易处理、分销和送货上门等一系列复杂任务。这当中的协同方式绝不是传统线性结构能够满足的,而必须是网状化的协同:将无数的用户、海量的卖家与交易环节的合作伙伴链接起来,形成一个巨大的网。
信息技术的加速度,促使市场正在步入一个“赢者通吃”的时代。百度在搜索引擎的地位无人撼动,腾讯的社交平台微信已有超过十亿个用户,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已经令人望尘莫及。网络效应和顾客体验锁定似乎已成为这场变化的竞争本质了。
在畅销书《创新者的窘境》中,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指出,颠覆性的创新很少是来源于企业内部的。也就是说,原有的行业从业者在颠覆真正来临之前,都很少会计划或准备好应对措施。
行业新进入者,不需要考虑过去的体系,再加上机会、信息与技术的发展以及新的商业模式植入,新进入者能够以更低的成本采取更快速的行动。
企业无论处于哪个发展阶段,企业经营者要时刻想着“有人会颠覆你”,而且颠覆不知道来自哪个方向。就像马云在一次演讲中谈道:“永远相信你的对手不在你边上,在你边上的人都是你的榜样,哪怕这个人你特讨厌!你的对手可能在以色列,可能在你不知道的什么地方,他比你更用功!”胶卷界当之无愧的霸主柯达被做手机的诺基亚打败;曾占领全球手机市场绝对优势地位的诺基亚被做电脑的苹果碾压;在中国具有无可撼动地位的移动运营商被互联网新秀“微信”改变了格局;掌控中国老百姓几十年钱袋子的各大银行,看似坚不可摧,却被互联网的“宝宝”们分了一杯羹……
最可怕的对手不是看得見的同级别对手,而是看不见的竞争对手。
建立可持续的业务竞争优势是大部分公司追求的目标。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与产业的结合、万物互联构成一个“平”的世界,消费者和竞争对手已变得越来越不可捉摸,行业也变得越来越松散和不稳定。
越来越少的公司能保持真正具有持续性的竞争优势了,过去按照“五年规划”按部就班地推动战略落地的情形,在不确定时代,变得越来越不适用了,企业经营计划要顺势而为,缩短计划周期,打造瞬时优势。因此,目标胜于战略,执行胜于计划。将“五年规划”变成随市场而动的短期业务策略可能会带来一定的不安,但更会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与回报。
巴菲特认为,“投资的关键在于确定一家目标公司的竞争优势,尤为重要的是,确定这种优势的持续期。被宽阔的、长流不息的护城河所保护的产品和服务能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
随着信息革命的到来,新技术快速发展,企业以资产规模和成本优势筑起的护城河变得并不是那么牢不可破。里德·霍夫曼在《至关重要的关系》中谈道:“交易成本已不再是一种优势,任何个人都能像管理公司一样管理自己,小型团队也具有成就大事的空前强大能力。在当下乃至不远的将来,对环境变化的适应力和敏捷程度的重要性会逐渐超过企业大小和规模。”
小公司之所以能够快速建立起自己的优势,是因为在如今能够以低成本获取技术和工具。云计算就是现实写照,它提供了无比强大的处理能力来储存和管理海量信息,而且按照使用次数收取费用,不需要前置成本和资本投入,甚至有些云计算公司还建立基金,鼓励企业在其平台进行产品开发。云计算还让小公司有资格与大公司齐头并进,甚至能略胜一筹,因为大公司往往会受到昂贵的内部信息技术运营成本的拖累。
此外,不断发展的大数据分析工具将会让或大或小的公司对其市场和顾客做出前所未有、细致入微的了解,能够更加高效地取得更精准的市场数据,而不用投入昂贵的成本。同样,在硬件领域也有很多类似工具的广泛应用。过去要开发一个硬件,需要购买相关实验设施、制造设备,构建生产线,等等,这些都是大量的前期成本投入,对一家小公司来说,具有很大风险。
如今,在全世界有大量的“制造实验室”,小公司可以租用其设施,而不用去购买。中国有海量的、先进的制造企业,基本上能覆盖全产业链,这些企业的制造设备都可以租用而不用自建,这大大降低了小公司的运营风险,特别是从创意到产品成型的阶段。
领导力大师沃伦·本尼斯曾提到,工作环境将变为一个“有机适应性结构”,即提醒企业的经营者要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技术的发展来调整组织内部的管理形式,要与时俱进。而现实是,组织内部的管理严重滞后于技术的发展、环境的变化。近些年,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与产业应用,很多传统企业开始有危机感,也纷纷“触网”,做数字化转型。
从业务结构看,企业有数字化的形,而从实际效果看,成功的并不太多。这里边很关键的问题就是,企业还是以传统的、工业化时代的管理方式来管理新业务、新人群,在业务经营过程中加入大量的监督、控制和干涉,而不是信任、授权与分享。新生代的工作群体(80 后、90 后)天生独立自主,习惯数字化生活,厌恶从上至下的控制和等级制度,需要信任而不是控制。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环境,保持敏感,并且快速制定应对策略,需要授权一线,信任伙伴。
在变化速度越来越快的世界里,可预测的过程和持久稳定的环境已成了过去式。一切可预测的东西都已或即将被人工智能或机器人自动化所取代,而人类工作者只需处理异常情况。
因此,工作的本质正在发生变化,这对每个团队成员主动性和创新性的要求也提高了。管理者的首要任务不是制度化控制,而是嵌入式信任。
过去十几年,互联网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 Web1.0。此阶段的特征以信息为中心,信息是单向的,用户被动接受;典型的应用是门户,搜索的出现提高了用户获取信息的效率和效果,是该阶段最明显的互联网生产力变革。
第二阶段是 Web2.0。此阶段的特征以人为中心,用户主动参与和分享,典型的应用是视频分享、SNS 应用,用户生产内容,用户高度链接,是互聯网生产力的又一次突破性变革。
第三阶段是 Web3.0。此阶段以应用服务为中心,旨在为互联网用户提供更个性化、更多元化、更及时的服务。在此背景下,单一的互联网企业已经很难满足个性化、多元化的网民需求,开放是必然趋势。互联网企业需要开放资源,搭建平台,开发者则把自己的创意和想法更快、更有效地在开放平台里面实现、推广和运营。开放平台的出现,使得产业进一步分工,互联网“生产力”又迎来一次质的飞跃。互联网最核心的特点就是开放,信息技术的发展让人类可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自由链接并发挥创造力。
很多传统企业也开始思考开放即将给企业带来什么?有些企业已经在实践,还获取了成功,海尔就是典型的代表。
对于企业的组织架构管理,自本期开始,会连续推出更多干货内容,敬请期待。
2018年6月28日亚马逊宣布斥资10亿美元收购小型在线药店Pillpack,引起轩然大波,美国国内主要连锁药店和医药分销商的股票均出现暴跌。对于传统连锁药店巨头Walgreens与 CVS Health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降维打击,亚马逊对市场份额的侵蚀势必会令它们蒙受巨大损失。亚马逊之所以敢进入医药零售市场,是基于其在电子商务市场中积累的技术优势、渠道优势及创新优势:亚马逊有成熟的零售和分销网络渠道;建立实体店,线上线下打通,能更好地互相导流;基于语音智能系统Alexa开发了远程病人的监护功能。这些优势都是传统线下连锁药店所不具备的,这也是看不见的竞争对手让人忌惮的地方。
Facebook的开发团队成员可以在不经审查的情况下将新的代码发布到在线平台,对员工充分信任。基于这份信任,团队成员会更努力地工作,确保不会出错。结果就是,Facebook能以硅谷史上无人能及的速度,发布复杂程度难以想象的代码。在这一过程中,它将行业标准提高了好几个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