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广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结构往哪个方向调,市场需求是导航灯,资源禀赋是定位器。要根据市场供求变化和区域比较优势,向市场紧缺产品调,向优质特色产品调,向种养加销全产业链调,拓展农业多功能和增值增效空间。”
河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河北重要指示精神,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保粮食、保供给、调结构、促增收,以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和特色、高效、节水农业为目标,大力推进“一减四增”,大力发展四个农业,重点打造100个生态休闲
邢台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始终坚持“高效农业、生态农村、幸福农民”的发展理念,突出农业结构调整、美丽乡村建设、农民持续增收等重点工作,打出了乡村全面振兴的“组合拳”。同时,叫响“亩均论英雄”的工作目标,以“万元钱”为抓手,强化政策扶持和工作激励,加大资金投入,全产业链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有力推动了农业高质量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
就是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内稳产能、保产量、优结构,发展优质强筋小麦;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外抓特色、提效益、促增收,发展蔬菜、水果、中药材等高效经济作物,特色作物亩产值达到1万元以上。
明确任务目标,市政府印发了《邢台市2020 年“万元钱”种植业推进方案》,提出新增16万亩“万元钱”的年度目标。农业示范区、100 个农业节水和规模种植业示范区、100 个规模养殖示范区、100 个年销售收入10 亿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近两年来,全省各地积极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示范区建设,加快形成连片开发、规模经营、龙头带动、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新格局,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加快推动河北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本期专门辑选了邢台市、衡水市等地在结构调整中的典型经验做法。
邢台浆水苹果
坚持项目带动,大力实施农业招商选资,上半年,全市74 个农业入统项目中“万元钱”产业项目26 个,总投资19.8亿元。
强化政策支持,市级制定了中药材产业扶持政策,县级加大资金投入,协调流转土地,形成支持合力。
严格核实面积,采取“卫星遥感+实地踏勘”相结合的方式,按照“确村庄、确地块、确面积、确品种、确定是否新增”的“五确定”标准,形成一图一表,每半年对县(市、区)万元钱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核实,上半年已核实完成11.34万亩。
加强督促考核,将新增“万元钱”任务列入县委、县政府实绩考核,纳入台账管理,每月排队通报,对年度实绩突出的县、乡、村干部优先提拔使用。涌现出沙河市红石沟新增不老莓基地1000 多亩,亩产值1.1 万元;南宫市伊甸农场优质秋桃基地1500 亩,亩产值1.2 万元;清河县谢炉镇孝义屯双季胡萝卜2700 亩,亩产值1.4 万元;南和区小林村新增中药材(半夏)250 亩,亩产值2 万元;任泽区南留寨等三个村成方连片发展高效水果1700 多亩,亩产值1.1万元等示范典型,有力带动了特色产业发展。
以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重点,扩大成方连片面积,创建全域农业结构调整示范区,初步形成了西部深山区果品产业带、浅山区太行山百里酸枣产业带、山前平原强筋小麦产业带和东部黑龙港流域水果、金银花、饲草产业带。威县全域发展梨、葡萄和饲草三大产业,巨鹿县全域发展金银花。
中药材形成了太行山百里酸枣产业带,酸枣加工量占全国70%以上。以巨鹿县为核心的东部平原金银花产业区和以内丘县、信都区为核心的西部太行山产业区共计44万亩,年产量占全国60%。
果品形成了百里核桃产业带,以信都区、内丘县为重点的优质苹果基地8万亩;以威县、宁晋县为重点的梨基地17万亩;以威县、柏乡县为重点的葡萄基地13万亩。
饲草形成了以威县、宁晋县为重点的苜蓿、全株青贮玉米等优质饲草基地20万亩,极大地带动了全市奶牛产业发展,到2022年底,在威县建成5个万头奶牛牧场,全市奶牛存栏将达到8万头,形成亚洲最大的万头奶牛牧场聚集区。
坚持育龙头、强扶持、优服务,粮食加工集群成为全市乡村产业振兴新引擎。制定了《关于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实施意见》《邢台市推动健康食品产业发展政策二十条》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在新上项目、土地供给、科技创新、招才引智、挂牌上市等多方面予以支持,打出政策“组合拳”。成立市、县两级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对农业产业化工作采取定期调度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的办法予以推动,做到“周周问进度、月月盯服务”;将农产品加工比值纳入对各县(市、区)考核范围。
以今麦郎、金沙河、玉锋等加工型龙头企业为“领头雁”,形成了龙头引领、链条延伸、集群共进的新局面。全市小麦、玉米加工能力达到年产量的2.8、2.2倍。
南和区从2010 年开展重点扶持宠物食品产业,10 年间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宠物食品生产基地,宠物食品加工企业达41 家,上下游产业链企业达300 余家,宠物饲料产能占全国65%以上。该区宠物产业正朝着品牌化、科技化、集群化方向不断迈进。
邢台市围绕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农耕文化为依托,突出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在城市周边,打造大外环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区种植油菜、油葵等作物10.78万亩,让市民不用远行就领略到田园风光。
在西部山区,积极发展生态休闲农业,涌现出沙河市红石沟、红薯岭,信都区前南峪、抱香谷,内丘县长寿百果园、扁鹊药谷、岗底村,临城县凤凰岭等一批休闲农业示范区。
在东部平原,发展巨鹿县双万亩休闲农业观光园、南和区农业嘉年华等特色休闲农业、清河县山楂采摘休闲农业示范区,威县梨产业休闲农业示范区,在梨花节、采摘节、花海马拉松等,活动期间,客商云集游人如织,成为威县经济又一增长极。
衡水市优质小麦生产基地
衡水阜城县十万亩高粱基地
衡水市以节水、生态、高端为方向,引领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
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等建立了合作关系,积极引进人才、引进技术,建立农业科技院士工作站7个、农业创新驿站15 个,通过研发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引领蔬菜、畜牧、果品三大特色优势产业向高端化、设施化、品牌化、标准化、产业化迈进,倾力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优势聚集、产业融合、市场竞争力强的高端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快实现农业由传统产业到高质高效产业转变。全市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110 万亩,其中设施蔬菜50万亩;以现代果园建设为抓手,建设深州蜜桃、深州皇冠梨、武邑红梨、阜城鸭梨、饶阳设施葡萄五大高端果品生产基地30万亩;以裕丰京安、武强蒙牛、康宏牧业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载体,带动高端畜产品快速发展。去年以来开工建设的9 个万头种猪场已建成投产,15 个万头养猪场将于年内建成,故城康宏牧业二期、正大1亿只肉鸡全产业链等一批高端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京津优质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成效日益显现。
饶阳县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建为载体,对全县果蔬产业实施优化品种、提升品质、打造品牌“三品提升”工程,与中国蔬菜协会、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共同建设了京津冀蔬菜科技测评中心,每年可测评展示茄果类、瓜类等蔬菜新品种2000余个,构建起果蔬安全高效的栽培技术体系,引领高端设施果蔬发展,努力把饶阳打造成全省特色高端农业发展的示范区。全县蔬菜种植面积43万亩,其中设施蔬菜种植面积34 万亩,位居河北第一;设施葡萄种植面积12 万亩,位居全国第一;认证绿色蔬菜产品23 个、有机蔬菜产品17个,“饶阳设施蔬菜”“饶阳设施葡萄”被列为河北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饶阳甜瓜”被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地理标志农产品。设施农业已成为饶阳县最为靓丽的地域名片,先后荣获“中国蔬菜之乡”“中国设施葡萄之乡”等多项荣誉称号,被誉为“京南大菜园”。
衡水市以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为契机,依托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农业项目实施,改革耕作制度,调整种植结构,积极探索推进适水种植、旱作雨养、季节性休耕、“一年一熟”“两年三熟”等种植模式,积极推广农业抗旱节水集成栽培技术、限水灌溉和喷灌、滴管、微喷灌、管灌、水肥一体化等高效灌溉技术,最大限度节约农业灌溉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2020年,全市实施季节性休耕69.88 万亩,旱作雨养16.47 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29.5万亩,种植棉花、高粱、谷子、饲料饲草等抗旱节水作物105万亩,压减非优势区高耗低质低效农作物种植面积50 万亩,全市农业节水1.4亿立方米。
阜城县以省农林科学院为技术依托,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八统一分”生产经营模式,以季节性休耕区为重点,积极发展抗旱节水的高粱种植,倾力建设高粱生产示范基地。该种植模式比传统“小麦+玉米”种植模式每亩可节水150立方米左右,种植收益加上休耕项目补贴,亩均增收500 元以上。目前,阜城县的高粱种植面积已达到10 万亩,辐射带动景县、武邑、故城等周边县5 万亩以上,衡水市高粱种植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坚持生态循环理念,积极探索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的有效途径。全市坚持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五化”导向,建设了故城泰达生物质发电等秸秆燃料化利用重点项目,扶持深州长城木业、武邑巴麦隆等企业以秸秆为原料,生产纤维板、刨花板、工业包装等产品,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和以秸秆为基料栽培食用菌技术,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7%。鼓励引导规模养殖企业围绕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探索形成了具有衡水特色的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六种”处理模式,全市408 家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率达到100%,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
安平县以畜禽养殖废弃物实现整县推进和农作物秸秆进行全量化利用目标,以先进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为依托,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收储运体系为纽带,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三产融合处理模式。他们按照“废弃物+清洁能源+有机肥料”三位一体的技术路线,将养殖、沼气、沼渣、沼液和种植技术进行优化组合,以河北京安生物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建设了沼气发电并网、沼气提纯生物天然气和生物质热电联产等一批大项目,确保资源多级利用,物质良性循环,形成没有污染的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路径,并培育出了电气热肥一体资源化利用新型产业,打造了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成功范例。
宁晋县优质小麦生产基地
近年来,石家庄市立足资源和区域优势,着力推动农作物品种结构调整、空间区域布局优化和产业组织经营方式创新,有效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融合美丽乡村、现代农业园区、山区综合开发等资源,借力省市旅发大会,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合力打造了平山李家庄、井陉天路、太行山中药材等一批“现代农业+美丽乡村+休闲观光+绿色生态”产村共建的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区。重点依托石家庄市的“母亲河”滹沱河全域生态修复工程,对石家庄段109 公里的河滩进行生态修复和自然绿化,形成绿色生态景观;深度挖掘滹沱河沿线产业和资源特色,在堤外127个村庄全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休闲农业,打造“村皆大美、田皆高效”的田园景观。一期工程城区至藁城东,建成水面2.5 万亩,绿地面积7.5 万亩,打造小香山、蔷薇园、滹沱花海等多个标志性景观节点,形成一条水绿相间、生态休闲、亲水乐水、风景靓丽的生态廊道。正定塔元庄今年总投资10 亿元的高标准智能化千亩果蔬采摘观光园正在紧张施工,成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亮点。二期工程藁城东至深泽东,规划打造豆蔻年华、稻谷飘香、春色满园等12个主题农业片区,着力发展优质、特色、高效农业,营造花田草海、水上草原、大地景观、乡野田园的大河风貌,带动休闲生态农业发展。
晋州市梨果种植基地
坚持政策、资金、项目多管齐下,全力支持以君乐宝为龙头的乳品企业强加工、带养牛、促草业,推动奶业向绿色循环产业链拓展,促进乳制品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全市建成智能化奶牛场93 个,全省占比达27%;乳粉产能达到13.2 万吨,占全省总量75%。君乐宝已成为全国配方奶粉市场销量第一品牌,荣获世界乳品创新奖“最佳儿童乳品奖”“最佳工艺创新奖”和2019 中国品牌强国盛典榜样100品牌。
今年以来,君乐宝加快在全省乃至全国布局,持续扩张产能、带动规模种养,在疫情防控新常态下实现逆势上扬。鹿泉年产5万吨奶粉项目、奶业研究院项目,邯郸市大名县液态奶工厂和万头牧场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中,唐山市丰南县年产2.2 万吨奶粉工厂取得生产许可证,邢台市威县年产12万吨液体乳生产线扩建项目、张家口察北旗帜二期项目即将启动。涅槃重生的石家庄奶业必将为振兴河北奶业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以晋州、赵县为重点,对标国际标准,提升配套技术,引进发展黄冠绿宝石、大果水晶等国内外名优新品种30个,嫁接改造老劣低效梨树32万亩,形成以传统雪花梨、鸭梨为主体,优新品种多样化、错季化生产新格局。规模以上梨果龙头企业达到200 多家,梨果贮藏冷库数量3100座,总贮藏能力达75 万吨,年梨果加工能力达10 万吨,梨果出口东南亚和北美、欧洲、澳洲、中东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今年,成功打开南美市场,梨果销售不仅没有受疫情影响下滑,反而在一季度出口新增14%。晋州鸭梨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赵县雪花梨获得国家果品区域公用品牌。晋州、赵县等主产县梨果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0%以上,集中产区人均梨果收入达4500元以上。
依托石家庄市农科院、藁城区农科所,持续强化节水小麦、强筋小麦的研发推广,“石麦18”创造了全生育期两水711.5 公斤的小麦高产纪录,“藁优”系列品种已成为河北省强筋小麦当家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6000 多万亩,覆盖冀、鲁、豫、陕4 省。建成以藁城区、赵县、元氏县为核心的强筋小麦优势产区87 万亩,比上年增加22 万亩。探索“共享粮行+存粮分红”等利益联结方式,打造以栾城同福碗粥、藁城宫米宫面等为代表的4 个粮食加工产业集群。投资28 亿元,年产65 万份学生营养餐、标准化即食粥等产品的同福大健康食品城项目中央厨房主体完工,纽康恩食品有限公司年主食加工能力达1.2万吨。全市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强筋麦种植基地、贸易集散地和加工基地,粮食加工产业集群实现年产值163 亿元,传统产业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承德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涵养区功能定位,把农业结构调整作为推进绿色发展、打造北京后花园的重要抓手。2017年以来,全市累计调减高耗低质低效农作物130万亩,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夯实了乡村振兴和扶贫脱贫的产业基础。
坚持全域布局,打造“五个百万”产业。百万亩经济林,以兴隆、宽城、承德县、平泉等为重点,全市建成板栗、苹果、山楂、仁用杏等八大经济林基地,总面积达到1058万亩,华北面积最大,重点提升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百万吨食用菌,以香菇、杏鲍菇、滑子菇、双孢菇、黑木耳为主栽品种,加大科研投入,培育壮大食用菌产销龙头企业,开发保鲜、盐渍、烘干、罐头、速冻、即食软包装、超微粉碎、功能性饮料等各类食用菌产品,不断完善产业链条,持续建设中国北方最具影响力的食用菌生产、加工和销售区域性中心。全市食用菌生产规模达到16 亿袋,产量(干鲜混合)达到67.3 万吨,均居河北省首位。百万亩中药材,以滦平、隆化、围场、丰宁等为重点,以“河北省燕山中药材经济核心示范区”、“百万亩中药花海旅游扶贫示范区”建设为引领,打造古御道示范带、坝上高原示范区、中南部特色示范区、城郊型观光示范区“一带三区”产业格局,建设面积、产量均居河北省首位的中药材生产基地。全市中药材种植总面积达到80万亩。百万头优质肉牛、百万头优质肉羊,以隆化、围场、承德县、滦平、平泉等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引领,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调整优化耗粮型畜牧业,走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之路,加大部、省级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截至2019 年底,肉牛、肉羊饲养量分别达到137万头、246.7万只,成为北京、天津市场重要肉产品供应地。
强化龙头带动,拧紧产业链条。围绕做大做强绿色食品及生物健康产业,持续补链延链,大力发展“龙”型经济,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扶强龙头,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引导基金、农业产业化增信基金、“农保贷”等金融支农平台作用,先后投入资金65 亿元,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延伸链条,每年实施农业产业化项目160个以上,完成投资85 亿元以上,一批“高精尖”农产品加工项目竣工投产。全市打造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15个,其中平泉市食用菌加工产业集群产值超过60亿元,围场马铃薯加工产业集群产值超过30亿元。露露、怡达、神栗、平安高科等大型企业,始终占据着全国山杏仁、山楂、板栗、菊苣粉加工行业“制高点”。紧密联结,放大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家庭农场,促进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工程,着力构建“龙头企业+基地+园区+合作社+农户(家庭农场)”的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更多小农户分享产业化增值收益。全市打造农业产业化联合体50个,其中省级19个。
强化品牌引领,叫响“承德山水”。打造平台,出台了承德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实施方案,叫响“承德山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引领结构调整,把资源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完善架构,成立专门公司推动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将参与结构调整的企业和基地优先纳入品牌运营平台,构建质量标准、安全监管、产品追溯等8大体系,形成了“承德山水”品牌建设的运行体系架构。双线推进,线上依靠“承德山水”平台进行销售,线下与天津市和北京市供销社、天津华旭集团、北京密云双创中心等单位深度合作,推进“承德山水”农产品进驻京津商超和社区店。目前已有101 家企业入驻平台,涉及6 大类602 个品种,去年9 月份“双线”开通以来实现销售额50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