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词汇在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探讨

2020-02-03 09:42谢云蕾
神州·中旬刊 2020年1期

谢云蕾

摘要:我们用“华夏”代之中国,那么这个词怎么成为了“中国”的代称呢?“华”和“夏”又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文章先从“华”和“夏”的最初字义说起,再根据典籍里关于“华夏”一词的记载来小推用“华夏”来代指中國的缘由,最后从“华夏”一词入手,谈谈如何把握此类文化词的教学问题。

关键词:最初字义;字义的演变;词义的演变;文化词汇的教学

一、前言:

二年级的儿歌识字教学中有“我神州,称华夏”一句。课堂上提到“神州”和“华夏”一词时,我只是简单的用“中国的美称”带过,正准备转入下一句教学时,谁知,班里一个聪明灵巧的孩子突然用清脆响亮的声音提出疑问:“为什么是称华夏而不是华春华秋或是华冬呢?”一句问出,班里一片安静,孩子们睁着明亮的眼睛,眨巴眨巴地望着我,等待着我的回答。这一刻的尴尬让我有了思考:对于像“华夏”具有文化含义的词语,该如何浅显易懂地进行教学呢?

二、“华”、“夏”二字最初字义。

《说文解字》里关于“华”和“夏”的记载如下:“华,榮也。从艸(cǎo)从(huā)。”“夏,中國之人也。从夊(suī)从頁从(jú)。,兩手;夊,兩足也。”

古人把草木生长的繁盛称之为“荣”,那么“华”的意思中也应有“繁盛”之意了。再来看看“夏”。古时的“夏”字形状较为复杂,看上去很像一个人形:有手,还有脚,注文中解释为“中国之人”。这个“中国”和今天的“中国”意思还不太一样。它指的是古时的中原地区。古时按照地域划分,中原的人被称为“夏”,引申为“大”的意思。清楚了“华”、“夏”二字最初的字义,便可以很通俗地解释“华夏”这个词,大概就是“很繁盛的中原之人”。

三、“华夏”一词的出现和最初使用

中国古籍第一次把“华夏”连称的,出现在《尚书·武成篇》里——“华夏蛮貊,罔不率俾。”这句话意思是:(因武王克商成功)居住在“天下之中”的华夏人和四方少数民族,无不率众前来助祭和庆贺。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华夏”一词,大概就是“美好、繁荣的中原地区繁衍着的强大的国家和民族”之意。

当然,古人把这层意思延伸了一下。《左传》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故称华。”又云:“冕服彩章曰华,大国曰夏。”。那么“华夏”的意思就是“冕服采章的大国”,象征着一种文明。

四、“华夏”一词词义的演变和升华

“华夏”一词在后来的使用中,渐渐与礼仪、服饰这些文明符号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华夏”代表的,不仅是中原民族与丁夷的在种族上的区分,还包含了一种区分先进文明与落后文明的内涵,类似于现在的“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区分。而后,由于民族大融合,各地方文化相互影响、融合,蛮夷逐渐文明化而跻身于“华夏族”。比如位于西部的秦国本属于西戎之列,到战国时期则成了华夏诸邦中最强大的诸侯国;而南的楚国,本被中原诸国视为“南蛮”之邦,诗人屈原曾为自己的“蛮夷”身份感到苦恼。但到战国时,楚国已挺起腰杆以“华夏”自居了。

正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民族的大融合,“华夏”一词渐渐用来代指统一的国家——中国,而对于生活在一起的中国人,无论民族地域的差异,都被称做“华夏子孙”。现在,“华夏”是由多个族体融和而成的,包括了古时所谓的“蛮夷”在内。发展至今,“华夏”一词的意义已固定了下来.人们把文化高的地区称为“夏”,把文明程度高的人或族叫“华”,“华夏”合起来就代表了中国是一个有高度文明和发达文化的中央大国,“华夏”也渐渐成了中华民族的代名词。

五、谈谈此类文化词汇在小学教学中的把握

像“华夏”此类文化词汇,蕴含着深刻的历史与文化内涵,而小学生不仅年龄较浅,学识也没有十分广大和深刻。特别是对于低段的学生,他们还处于抽象思维和动作思维理解学习阶段。对于深层次、极富文化内涵的知识,了解和把握起来十分困难。即便如此,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教授此类知识确是一件极富意义的事儿——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能最大程度的感悟祖国历史的长久、文化的璀璨、母语的无穷魅力,不可不为语文教学之快事!但,这不得不考验到语文教员的教育教学能力。与此,我谈谈自己的一点儿看法:

首先,语文教员必须对此类文化词汇理解准确,为学生树立好正确的知识标杆。这便要求教员要不断学习,不断探讨,以做到“心中有丘壑”,如此才能“讲出丘壑”,“画出壮美”。

其次,文化词汇意义变化复杂,教授时可结合历史文化演变予以支持引导。让学生不只是知道“是什么”,也能了解“为什么”。

第三,可以以此类文化词汇为跳板,通过讲授,激发学生对于祖国历史文化的兴趣与了解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反过来也能激发学生学好国语国文的兴趣与热情。

第四,深入浅出,借助字源,利用象形字的特点激发学生探讨学习的兴趣,并借用儿童话的语言进行讲诉。以“华夏”一词为例,可先让学生用“华”组词,学生说到“华丽”一词时,便可告诉学生说:“华”在“华夏”这个词里,也表示“美丽”的意思;而“夏”是中国很久很久以前的名字,表示“很强大,很有文明”的意思。

作为国语国文的教育教学,让学生多认识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知识,培养他们对自己国家历史文化的认同,从而激发他们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反过来,通过对这些文化词汇的学习为引申的对历史文化的了解,相信学生也会更加喜爱自己国家的语言文字,会更加喜爱语文学习。而语文教员的教育教学成就感应该会得到得更多更丰富!因此,我坚持要重视文化词汇的教学。而对于自身的要求,则是继续努力读书学习,多发现、多研究、多探讨,努力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中国语文教师”!

参考文献:

[1]汤可敬.说文解字(中华经典名著全本注全译.全5册)[M].北京:中华书局,2008;

[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3]左传(全二册)(国学典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课题项目:“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传统文化与中小学人格培养研究》总课题组(FHB120520);子课题《吟诵国学经典,培养孩子积极向上品德的策略研究》(2017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