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航天产品外包质量管理

2020-02-03 09:36耿巍
价值工程 2020年2期
关键词:外包风险质量

耿巍

摘要: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航天领域肩负着实现“航天强国”“质量强国”的使命。面临着顾客需求变化的加快,产品周期的缩短,质量要求的提高,以及供应链本身多参与主体、跨地域、多环节的特征,外包产品面临的质量风险因素逐渐增加,质量问题频频发生,质量风险损失不断加大。因此加强外包产品质量管控的研究,对防范质量风险、提高质量、建立并运行高效的供应链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Abstract: China's economy has shifted from a high-speed growth stage to a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stage. The aerospace field is shouldering the mission of achieving "aerospace power" and "quality power". Faced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customer demand changes, shortened product cycles, increased quality requirement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pply chain's many participants, cross-regional, and multi-link characteristics, the quality risk factors faced by outsourced products have gradually increased, quality problems have occurred frequently, and quality risk losses have continued to increase. Therefore, strengthening the research on quality control of outsourced products will have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preventing quality risks, improving quality, and establishing and operating efficient supply chains.

关键词:外包;质量;风险;管理

Key words: outsourcing;quality;risk;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73.2;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20)02-0074-02

1  加强供应商管理,提高外包产品质量

目前国内外供应商管理模式为供应商选择→审核→评价,将质量工具和方法应用在供应商质量管理中的。目前有人认为对供应商实施质量控制,但也要顾及供应商的利益,与其建立长期、共赢的伙伴关系;也有人认为通过绩效激励方式优化供应商,推动供应商质量改进,这样可以更好的促进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质量。还有人认为在选择供应商时就应对其质量能力开展考核,保证供应商质量等。通过建设系统全面的供应商质量管理模式,进行质量管理等等。现代企业的生产管理方式和制造理念在不断的创新、转变,质量管理工具的应用也在供应商中普遍采纳。如Dell公司在供应商质量管理中应用了虚拟整合和持续改善的管理方式,Motorola公司在供应商质量管理中应用了六西格玛管理理论,Haier公司向供应商推广一次成功的零缺陷管理理念。这些科学、先进的供应商质量管理方法和理念,促成了企业在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上的大幅提升。

近几年,航天企业也在与时俱进,与国内知名企业对标,将打造国际一流企业为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任重而道远,改变质量观念,改革管理模式,在供应商管理方面不断探索新的方式,从过去单纯的甲方乙方向平等互利转变,从过去的只关注最终交付产品向供应商过程控制环节延伸,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管理上互动交流,让双方的优势充分发挥,最终达到互利共赢的局面,确保外包产品质量不仅合格,更能充分满足我们共同的客户源。

1.1 供应商质量管理资源共享和标准化

供应商是企业的一部分,供应商的质量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企业产品质量的高低,所以现代企业应当转变观念,要把供应商作为企业自身的一部分来看待,依托供应商、信任供应商,尽力为供应商服务,把供应商培养成战略伙伴,稳定的配套产品生产基地。把航天高质量管理的理念传递给供应商,在开展业务过程中,作为需求一方通常是处于强势的地位,而供应商作为供方总是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部分企业就直接或间接的使供应商接不对等的要求件。这种做法在短时间内会给企业带来一部分的利益,但从长远上看,其实对企业是不利的,供应商可能被迫接受了一些要求条件,其實很快就会背叛,自然会造成产品质量下降。为改变这种局面,梳理航天企业的各类产品和管理的成熟标准提供给供应商,让他们在技术上和管理方式上能够利用我们现有的资源填补他们的劣势,目前航天企业开展的产品保证和供应商全级次管理就在探索将我们现有资源整合,建立属于航天特色的供应商管理体系,让所有供应商在同一个平台上同一个标准中开展活动。这类标准分为两种,一种为同类产品的执行技术标准规范相统一,一种为同类生产模式或生产同类产品的管理要求相统一。将两类标准分别形成产品体系和管理体系,让供应商能够统一协调的在同一个体系下开展活动,注重过程,降低目前仅仅靠验收把关来确保产品质量的风险。

1.2 建设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信息化平台

近几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航天企业也在借助信息网络平台技术从事各类管理,从科研生产管理到质量管理,都感受到了信息化带来的便捷、快速、共享等益处。信息化平台能够为企业质量管理过程提供自动化的工具和手段,实现质量管理网络化、系统化、智能化,对已有的质量管理方式进行优化、完善,从平面化的质量管理变为更立体更全面的管理。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质量数据与自动化信息采集和实时处理都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实现了质量信息的共享,为决策者提供了更准确、可靠、及时的质量数据。

从外包产品质量管控上,目前航天企业仍未能建立供应商数据库甚至外包产品质量管控平台,外包产品质量管控所涉及的信息要么仍处于纸质存储要么在计算机中较为独立存在,未能形成数据体系和链条。若能统一在一个信息化平台中进行实时处理,能够为外包产品质量管控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和管理保障,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①将接收产品时的检验数据进行记录,并利用质量工具开展统计和分析工作,这样既可以减少检验员和质量管理人员的繁多又不增值的工作,又能提高工作效率。

②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大对供应商的管理力度,一是可以快速反馈问题、互通信息,不受地域的限制;二是规范运行机制,能够将全部的供应商在一个管理平台上统一标准进行管理;三是可以资源共享,尤其是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可以协调统一使用,总之为企业对外包产品的质量管控模式有序运行提供最优的保障。

管理标准平台共享,可实现传递技术协议,共享、查阅各类信息。考核和选用共享,统一在平台上考核,对供应商的质量状况和交货期、合同执行情况在系统上均能一目了然,各家共享,共同评价供应商,让一家管理变为多家共同管理,评价,升级和降级,为其它家选择供应商也提供数据依据。避免做无用功和无用的准入考核。一触到底的外包产品质量管控必须用信息化管理手段而非人管、纸质管,管理要可视、公开、共享。

1.3 建立与供应商信息反馈机制

建立高效的信息反馈机制,和供应商及时沟通信息,鼓励供应商反馈意见,有效的沟通和反馈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与供应商的信息反馈有两个方面,一是在业务执行过程中,总会遇到技术上、管理上未能预见的障碍,问题发生后,要求供应商以书面的形式及时反馈所遇到的问题,即参与了外包产品的过程控制,通过信息反馈使外包产品的过程控制能透明的显示出来,可以及时制止问题的严重后果,也可以预防最终产品质量的风险。二是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尤其是在技术创新和成果应用上,及时反馈新的知识和成果,提出创新思想和合理化建议,并迅速做出反应,共享利益。

2  充分辩识外包产品质量关键点并加以管控

航天企业越来越依赖于外包来缓解繁重生产任务,外包产品类别多、数量多、进度紧是突出的特点。全过程控制外包产品既不经济也达不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在产品实施外包前,必须首先识别产品的关键特性和重要特性,然后把它们列在合同要求。另外在策划实施产品外包时,要考虑编制适合产品质量的关键控制点和控制方法的管理文件。且要符合国家或行业的标准、合同、技术文件等要求。文件中应包含重要的零组件名称图号、性能和功能指标要求、各项试验要求、产品最终验收等方面内容。关键控制点技术文件编制完成后需评审,评审成员应包括生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检验和质量管理等人员。通过审查后,才能作为对外包产品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依据。

3  采用多元化审核形式加强过程监督管理

外包的监督管理可以通过过程审核、产品审核、专项审核等方式开展。过程审核主要注重收集产品实现过程的客观证据,评判证据的符合性,来分析过程的稳定性和有效性。专项审核主要围绕某一特定的要求开展,如技术状态的监督、问题处理和落实的监督、设备控制的监督等等专项内容,可以有针对性的发现供应商过程控制中存在的问题点。产品审核即通过对产品性能数据和见证原始记录的分析,判断产品最终性能的符合性,是否可以接收。产品外包过程的现场审核是确保外包质量的有力措施和重要手段。

在外包产品生产的关键节点,应依据工艺和生产能力的成熟度、外包的数量、关键重要控制节点等,对外包产品实现过程实施监督检查。尤其对新开发的供应商生产的首批产品出厂时、外包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新产品或关键重要件首批生产时、外包产品生产达到一定批量等,都需要开展现场监督审核。现场审核应根据合同、技术协议等文件要求开展。

主要把控内容如下:原材料入厂验收情况;产品特殊的控制;元器件验收;产品生产实现过程:工艺是否严格执行、设备和工艺装备管理情况;不合格品处置结果;产品的防护和运输环节:包装规范性、执行到位情况;检验人员资质等。现场审核结束后由组长形成审核情况报告,对审核过程发现的不符合项逐列出,采用“现场问题纠正措施落实表”,开具不符合项后续跟踪外包方。验收环节或产品保证审核是外包质量控制的最后把关环节,在产品验收时应检查验收文件的有效性,尤其对研制阶段的产品,重点验收技术状态更改情况在产品的落实,确保最终验收的产品质量满足相关要求。

4  结束语

外包产品质量管理主要依赖于对供应商的信任和平等合作,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可以确保与供应商的沟通、考核更加透明,对外包产品的过程控制要抓住关重点,通过多元化的审核形式加强监督。总之,航天型号外包产品质量管理应由精细到精益再到卓越转型升級,秉持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改进的理念,主动作为,聚焦“三高”,不断地接轨一流企业,探索适合的管理模式,提高外包产品质量,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慧.G公司供应商质量管理研究[J].2018.

[2]乔玉静.浅议对生产外包的质量管理[J].质量与认证,2016(03).

[3]闫妍.航天产品外包过程质量控制[J].质量与可靠性,2016(04).

[4]常清,王立炜,董丽云.探索实践航天外包产品质量控制的有效管理方法[J].2013(09).

猜你喜欢
外包风险质量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论“互联网+”时代档案服务外包的问题与策略
质量投诉超六成
业务外包在“慕课”中运用的分析
开展铁路电务设备维护外包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