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本龙,王 洁,陈 菊
(1.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a.人文学院,b.图书馆,贵州 毕节 551700;2.七星关区第四小学,贵州 毕节551700)
立德树人,是我国各级各类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329,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主渠道主阵地,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16年12月7-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自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公议上发表讲话后,各地各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各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便如雨后春笋般成长,建设态势如火如荼。同时,对课程思政的研究也逐步向深入推进,并取得相当可观的成就。
高校“课程思政”是指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将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恰当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德行品性,成为个体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基本能力和方法。课程思政是一种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其具体内涵是: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其本质是一种课程观,强调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高校现代汉语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必须开设的一门基础理论课,它是在普通话的基础上讲授和研究汉语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具有能够正确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一般说来,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凡需用语言文字交流之处,皆必须要用现代汉语来表达,其实践使用范围具有其他课程知识体系无法比肩的地位。因此,在现代汉语所有教学内容和各个环节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研究课程思政的成果非常多,涉及到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诸多领域。但把课程思政与现代汉语课程关联起来进行研究的却不多。从中国最权威的网络期刊资源总库CNKI中以“现代汉语课程思政”进行搜索,仅有4篇文献。这4篇文献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但同时也不同程度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吴颖的《高师现代汉语“课程思政”教学思考》立足于高校师范教育,认为高师现代汉语教学中引入思政实践,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文化自信的树立,对学生成为“四有”公民,有重要价值;并认为建构现代汉语专业“课程思政”内容体系、增强现代汉语课程教学的人文性、加强以竞赛为支撑的创新创业教育、挖掘现代汉语课程思政元素并建立现代汉语思政教学资源库等几方面,是现代汉语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3]此文或许是囿于篇幅,对思政内容与课程内容体系的建设、现代汉语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怎样建设现代汉语思政教学资源库,语焉不详,草草结束。李卫中《〈现代汉语词汇学专题〉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认为在课程教学目标上应注意与专业培养目标的融合。在教学内容方面,以提升文化自信的价值引领为主线。在教学策略方面,运用多种模态话语协同构建人际意义,提高对文化词的认知和应用能力,提升母语情感。[4]此文仅就现代汉语课程词汇学与课程思政的结合展开论述,在具有针对性强的特点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能全面体现对现代汉语课程如何开展思政教育的指导意义。吴汉江《现代汉语课程思政改革的一点思考》认为现代汉语课程思政改革有针对性、融合性、灵活性、实效性等总体要求,认为现代汉语课程思政改革有课程教学大纲中明确德育目标、挖掘语言资源蕴含的思政元素、加强语言类课程思政团队建设、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联动等实施路径。[5]此文分析了现代汉语课程思政的要求,最为难得的是提到了课堂与课外实践环节的有机联动,但怎样联动,却未作深入探讨。汤玫英《在现代汉语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从“增强课程思政意识,树立教书育人”、“结合课程教学大纲,融思政内容于‘绪论’之中”、“梳理课程教学内容,找到思政元素的最佳结合点”、“改革课程考核办法,巩固课程思政教育成果”等四个方面论述[6],其中第一二点,基本上是所有课程思政都可这样做,故对现代汉语课程的针对性不强,第三四部分联系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解决课程思政问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但只可惜深度和广度都还不够。
目前,现代汉语课程在高校的开设,没有大学语文、大学英语、公共体育等公共课开设的范围广,但在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教学、新闻、广播电视学、教育学等等文科类专业,皆广泛开设。其实,就其用途而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代汉语课程,在所有专业均可开设。因为,初高中阶段,学生们几乎没有得到汉语知识的系统学习,进入大学后,如果不是汉语言文学及其相关专业,特别是选择了理工农医类专业的学生,就几乎与语言的规范化教育无缘了。笔者从事了十六七年的编辑工作,发现不少作者,有些甚至是比较著名的专家学者所写的文章,学术水平相当高,但在语言的规范化表达方面,却存在诸多问题;或句读不清,或用词不当,或语句不畅,或主宾不搭配,或助词不清楚……或兼而有之,理工类作者尤其明显。因此,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就具有特别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现实紧迫感。要解决这一问题,在一个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期间,开设现代汉语课程,时间节点上和方法上,均为最佳选择。如此,就为现代汉语课程思政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现代汉语课程之所以会有如此名称,正是显示其与古代汉语课程及其他专业课程的区别,也显示了它很强的现代性与时代感,因此,其语言风格非常贴近生活而易于人们的理解和接受。故而,现代汉语课是一门现代的汉语语言学基础理论课,具有广泛包容的课程特点:中国的教育,不管是何种层次哪个学科,都离不开现代汉语,都要利用它来表达;在中国,不管从事何种职业,现代汉语都是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就高校教学而言,文史类课程如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一般不讲解现代汉语知识,理工类课程如地质学、生物学中更不可能传授现代汉语知识,而反之,现代汉语课程却可用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地质学、生物学中的语句作为现代汉语课程内容的语料。因此,现代汉语课程具有广泛包容的特点。这一特点,为现代汉语课程提供了广阔的施展空间,进而也为现代汉语课程思政提供了广阔的施展空间。
《现代汉语》教材版本非常多,但都分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五大部分,这五部分可以视为《现代汉语》教材的经典结构。现代汉语课程依据这一结构而制定教学大纲、拟订教学计划,并由此而形成现代汉语课程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的经典课程结构。在现代汉语课程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不管怎样安排,都离不开这个基本的课程框架。
现代汉语学时的安排,各学校各专业有所不同。一般而言,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两个学期,每学期54或72学时,偶有每学期48学时的;其他专业一般开设一个学期,每学期36或72学时。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每学期54学时为例,课程结构、学时与思政内容的分布可作如表1所示的安排:
表1 现代汉语课程结构、学时与思政内容分布表
第一学期讲授语音、文字、词汇的内容,第二学期讲授语法、修辞的内容。第一学期,语音约15学时、文字约15学时、词汇约24学时;第二学期,语法约30学时、修辞约24学时。与学时分布相对应的思政点,原则上每节课不少于1个,每学期至少54个,共至少108个。一首优秀的短诗、几个表示艰苦奋斗的成语、一段经典古典散文、几句小说场景的描写,皆可作思政材料进入课堂思政点。两个学期要融入至少108个思政元素,对其他课程来说,是相当困难的,但对现代汉语课程而言,由于其具有广泛包容的课程特点,108个思政点与思政元素的融入,太容易了。而且,只要需要,还可以随时增加,成倍增加,具体例子,下文再论。有这至少108个思政点与课程结构分布的融合,现代汉语课程就可以做到点上有思政,面上有思政,节节有思政,处处有思政。
现代汉语课程思政内容,是在以讲解现代汉语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内容的同时,把思政内容融入其中,让学生学到语言学专业知识的同时,情感得到升华、正确的“三观”得到树立。而提到课程思政,许多论者认为只是把政治思想的内容加进教学中,当然,这是必需的,但绝不是简单相加,而是有机融合,要根据课程内容适时融入思政元素,做到恰到好处,画龙点睛。其实,人类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皆可以作为课程思政的“元素”,只不过,这种元素,必须要与课程专业内容密切相关,否则,就会画蛇添足。就现代汉语课程性质而言,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因此,必须成为课程思政的重要宣传内容。具体到现代汉语课程思政而言,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的经典结构中,均可灵活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内容,作为课堂讲解现代汉语语言学知识的重要材料。如语法部分,有复句相关内容,可用《毛泽东选集》中的句子作为语料:
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33.)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31.)
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67.)
教师在解读第一句是解说关系的复句、第二句虽然中间有两个逗号但却是一个单句、第三句是一个假设关系的复句时,既是讲现代汉语知识,又是宣传毛泽东思想,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思想。也可根据课堂内容的安排,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句子,来为学生讲解语言学知识。如:
面向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187.)
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35-36.)
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和欠发达地区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习近平关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24.)
有了总书记这些激励人心、富含哲理的话语作为课堂上生动的语句,学生们从现代汉语语言学角度了解到这些句子的结构特点、语法关系后,更能对总书记的语言魅力留下深刻的印象,更能深入理解总书记的指示,并以此为契机,树立“实干”作风,认真学习,锤炼本领,为全民小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而努力奋斗,也会更加坚定正确政治方向,树立永远跟党走的理念。
对党史党章的学习,对普通群众而言,一般是不作深入要求的。但大学时代,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并定型的重要阶段,因此,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课程思政而言,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党史党章的知识,既可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有力补充与扩展,深化他们对党的认识,又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怀,培养他们的进取和奉献精神。这方面的教育在各高校均取得明显成效,其最重要最具体的体现是每年培养成为入党积极分子、重点考察对象、预备党员、转正党员的人数,高校是非常多的。就现代汉语课程而言,每个章节都可以无缝融入、精准对接。如词汇部分,有近义词的辨析与使用的内容,如“先锋-先遣”、“规律-规则”、“最后-最终”、“原理-原则”是几组同义词,在一些场合是可以换用而句子的意思基本不变,但在如下党章中的语句中,却不能换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
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先锋”:名词,本指作战时率领先头部队迎敌的将官,现多用于比喻先进的人、团体及其作用;“先遣”:形容词,指先头派出的。其中,有共同义素“先”表明它们之间的联系,又有区别义素“率领”、“派出”表明它们的不同。正是因为这些区别义素,才不能把党章中“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换成“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遣队”。其他的“规律-规则”、“最后-最终”、“原理-原则”等均可作如是深入解读。在现代汉语课程中作这种安排,是非常有价值的,既传授了辨析近义词的语言学知识与方法,又让学生明白党章中的字句都是经过反复斟酌推敲、千锤百炼而不能随意更换的,还使学生对党章的相关语句有了深入理解。一取几得!当然,在语音、文字、语法、修辞等部分,均可灵活使用党史党章的语句作为课堂语料进行深度解读。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长期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实践中,领导先进分子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蕴含丰富革命精神和厚重历史内涵的先进文化,包括极具中国特色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它彰显了党的性质和宗旨,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的优良品格。是中国人民价值观念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凝聚国家力量和社会共识的重要精神动力。[7]在现代汉语课程中融入红色文化,能有效地助推高校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助力大学生思政灵魂的塑造,引导他们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播者和红色基因的继承者。如:
语法部分,有句子成分分析的内容,可用如下句子作为语料进行分析。
毕节是贵州地下党组织的诞生地。
1935年9月11日,毕节地下党第一任党支部书记林青从容就义。
长征中的中央红军及红二、六军团都在毕节留下光彩夺目的一页。
长征中,中央红军及红二、六军团都在毕节留下光彩夺目的一页。
1934年,林青、缪正元、秦天真在毕节成立了中共贵州省第一个地下党支部。
在现代汉语课程上,我们不对这些语料所展现的历史进行细致解读,不对其中的细节进行深入考证,只是从现代汉语的角度,讲解这些句子的主谓宾定状补,讲解第三四句中“的”与逗号的不同,影响到“长征中”在句子中成分的变化,但学生除了学到现代汉语语言学专业知识外,也从侧面了解到一些毕节的历史,了解到林青等人为毕节的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可歌可泣的斗争事迹。进而激发他们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现实责任心。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典籍汗牛充栋,成果数不胜数。中国哲学思想影响深远,诗词歌赋脍炙人口,戏曲小说精彩纷呈。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思想价值的深入挖掘和有效传承,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各类学生涵养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民族自豪感、砥砺高尚情操的重要源泉。因现代汉语课程性质及特点,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均可以信手拈来,作为课程教学的语料。如,在语音部分,既可节选先秦诸子散文中的名篇如左丘明之《曹刿论战》,也可选唐诗经典之作如孟郊之《游子吟》、李绅之《古风》(《悯农》)……,让学生注音、分析其音节结构。在文字部分,可讲解汉字本身所蕴含的丰富的传统历史文化信息,讲解汉字与其他文字相比所具有的优势,讲解汉字文化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在词汇部分,可选用寓意深刻的古语词、成语等作语料;语法部分,可结合古代律诗要求对仗之结构特征,以优秀律诗经典如杜甫的《登高》、陆游之《书愤》等等,讲解短语的结构类型;修辞部分,既可选用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说明词语锤炼之力,既可选用苏轼《水调歌头》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来说明句式选择之妙,又可选用北宋著名词作家柳永的经典名篇《雨淋铃》(寒蝉凄切)来说明正衬的修辞特点,又可以选用现代作家鲁迅的经典名篇《祝福》来印证反衬的修辞风格。
本土优秀文化资源包括风景名胜、地方特产、地方文人文学、民间文学、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名人文化、酒文化、建筑文化等等,种类及数量都很多。然而,在古代甚至近现代,许多地方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造成信息传输不畅,使许多优秀的本土文化埋没于乡陬闾里。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优秀的本土文化逐渐显示出其独特的价值并进入教育范畴。但总体而言,基于课程思政的本土优秀文化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意识不强。周志红曾以毕节为例,就中学语文教师开发和利用本土文化课程资源的意识进行了调研,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教师开发和利用本土文化课程资源的意识
从调查的数据可以得知,毕节市中学语文老师开发与利用本土文化课程资源的意识还不是很强。[8]此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足见其学术价值较高。文中所述虽然是针对中学语文教师的调研,但就笔者调查,高校同样如此,除少数革命老区、革命胜地外,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其实,在高校现代汉语课程教学中,恰当引入本土优秀文化,既可把其推广到广大人民群众之中,使其得以传承和发展,扩大本土文化的影响力,又可挖掘本土文化的价值,增强家乡人民的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还可以让学生在领略本土文化艺术魅力的同时,受到思想的洗礼,激发投身于家乡建设事业的热情。如,在现代汉语课堂引入民国时期大方县六龙诗人谭荣轩的《巾帼从军赋》:
斯是时,日军打到贵州独山矣!
漫揭戎衣悄登楼,回忆神州满目秋。月照闽淮空想像,恽沉衡庐枉清悠。
秦赵繁华都废址,平津名胜总荒丘。波卷庐桥烟柳泪,风吹武陵落花愁。
信国正气吞北斗,继光军威断东流。千古英雄浪淘尽,河山依旧有余羞。
皮之不存毛焉附?静锁深闺待虏留?不如投笔从戎去,破浪乘风仞雠仇。
绿云两鬓青丝髻,化作将军冲冠发。谁说红颜难用武?春笋抓破烟脂鼓。
留得丹青照汗青,哪怕枪林与弹雨!成仁取义此其时,志大志刚吞狂虏。
忠贞祖国致其身,扬名于后显父母。纵然骨归无定时,合欢地下长无语。
堂堂华国女貔貅,浩气凛凛失地收。易水萧萧远送别,翅首故国月如钩。
马嘶芳草关山变,偷弹琵琶寄离忧。画眉声声催梦急,电闪旌旗未淹流。
衷告后方绣阁女,快来同渡木兰舟。
此诗曾埋没七八十年,无几人知晓,如今现世,阅者皆赞口不绝,视为上品。当然,这是在现代汉语课堂上展示此诗,目的是讲解有关语言学的知识,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因此,不能如文学课堂那样全方位地赏析诗意及其艺术特点,而应结合现代汉语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的具体内容进行讲解。如:语音一章,有押韵相关知识的讲解,可以此诗之韵脚“秋、悠、丘、愁、流、羞、留、仇、丢”、“鼓、雨、虏、母、语”“收、钩、忧、流、舟”分别押“iu”、“u”、“ou”韵,属十三辙之“油求韵”和“姑苏韵”,属十八韵之“谋求韵”和“姑苏韵”;文字一章,有关于形声字内容的讲解,可列出此诗中的形声字“漫、揭、悄、楼、忆、照、想、像、恽、庐、清、悠……”,说明形声的分类及构造方法;词汇一章,有关于成语的内容,可以此诗之“投笔从戎、破浪乘风、成仁取义”等成语,说明成语的特点及解释的原则;语法一章,有关于词性、短语结构类型的内容,可以此诗中的任何一句诗为例来分析每个词的词性,以句中的短语来分析其短语类型及结构特点;修辞一章,有关于对偶的内容,可以此诗中的“秦赵繁华都废址,平津名胜总荒丘”、“波卷庐桥烟柳泪,风吹武陵落花愁”等对仗工整的句子来说明对偶的结构特点与表达效果。我们从语言学角度分析此诗时,即使只字不提此诗的思想价值,即使不明确不直接地向学生灌输此诗所蕴含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难道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过程中,不会对日本侵略者蹂躏我壮丽河山而义愤填膺,而会对诗人饱满的爱国热情无动于衷?更何况,教师在讲解此诗文时,肯定也会为诗歌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染,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
教学有方,教无定法,关键得法。但不管是哪类课程、何种专业,其课程思政一般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现代汉语课程也不例外。笔者试总结出如下几点:
卡帕系数(Kappa)是一种计算分类精度的方法[19].kappa计算结果为-1~1,但通常kappa是落在 0~1 间,可分为5组来表示不同级别的一致性:0.0~0.20极低的一致性(slight)、0.21~0.40一般的一致性(fair)、0.41~0.60 中等的一致性(moderate)、0.61~0.80 高度的一致性(substantial)和0.81~1几乎完全一致(almost perfect).
在专业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既要符合专业课的课程特点,又要符合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要求,做到专业性与思政性的紧密结合。然而,在高校专业教学中,以往许多课程特别是理工类课程及与之配套的教材,只注重课程专业知识的建构而往往忽视思政内容的传达,这是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的。就现代汉语课程而言,多数《现代汉语》教材如黄廖本,非常注重语言学教材中所蕴含的思想教育,其用于说明语言问题的许多例证,是传统文学或文化经典中的词语或句子,这对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有一定作用。但是,教师不能因其有如此积极意义而照本宣科,与时俱进的思想内容,还是需要教师即时补充——即时在课堂中补充党和国家新的大政方针、理论创新方面的内容。如,2020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就应立即在所有相关课程中以各种形式宣传。
当然,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不能因强化专业特点而置思想政治教育于不顾,不能因开展课程思政而把专业课上成思政课;也不能机械地割裂课堂时间,前三四十分钟讲专业知识后十来分钟专讲思政内容,而是要做到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无缝对接,不知不觉地把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的传授有机结合起来。现代汉语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能十分顺畅地做到二者的融合。
党和国家所办的教育,必须“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1]328,因此,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绝不能把它简单地看成是一种道德的说教,而是事关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问题,必须大力宣传贯彻。只不过,就高校课程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其他专业课程也要大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在教学各个环节融入思政内容,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潜移默化地感染启发学生。现代汉语课程思政各章节各环节,如上述所举诸例,皆能做到课程思政的无间契合与润物无声。
这里所说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不是指专业课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结合,而是指专业课中的思政理论与专业知识实践运用的结合,也即是思政理论指导下专业实践。人们一般认为,社会科学为自然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指导,而我国的思政理论对专业学科更具有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的现实指导意义。专业课教学,除了要让学生得到专业知识外,还要让学生明白这些专业知识在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如就现代汉语课程而言,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现代汉语对于自身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不要毕业时,写个毕业论文满篇都是病句;不要参加工作后,写个工作总结前言不合后语。
所谓的全课程,广义的指所有专业课程,狭义的指某专业课的所有内容,本文所指的“全课程”是指现代汉语课程的全部内容;“全过程”育人是“三全育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所有专业课中开展课程思政,其课程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均可融入思政内容,其专业理论教学、考试考查、实践应用等环节,均可融入思政元素。现代汉语课程思政,除了在课程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课程内容中融入丰富的思政内容外,在课堂提问与讨论、课后作业、考试考查、作文修改等过程中,均可与思政内容相结合。如试卷题:利用框式图解法分析短语“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类试题,难道仅仅只是语言学语法知识的考试?此外,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求他们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培养其敬业精神;在考试考查中要求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培育其诚信意识。
对比和反衬,均能以强烈的对照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可采用对比或反衬方法,把握正面宣传与反面警示相结合的原则,让课程思政深入人心,取得更大成效。在现代汉语课程思政中,成语解释或修辞部分,均可作如此布局安排。如“上善若水”与“下恶如流”的本体和喻体的分析,既能让学生学习到语言学知识,又能传授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还能让学生在强烈对照中让道德情操得到净化。当然,在正面宣传与反面警示时,一定要把握一个度,要以正面宣传为主、反面警示为辅。
须说明的是,这五点,是笔者在现代汉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经验总结,可以肯定的是,其他专业、其他教师还有其他许多科学的原则可以遵循,还有其他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法可以借鉴。
总之,教师在开展课程思政的过程中,既要立足于专业课程本身的特点,又要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更要与时俱进,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现代汉语课的每位教师都要认识到“立德树人”的真正内涵和现实要求,坚持知识讲授和价值引领相融合,在现代汉语课程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经典结构内容与教学各环节融入思政内容,遵循一定的原则,积极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大格局,才能将现代汉语课程思政作为“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