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哲寒
在我国科学技术显著发展背景下,信息技术水平也有了全面提升,在全新的社会发展背景下,电子商务也逐渐演变为重要的经济交易手段。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电子商务具备发展优势的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基于此,本文就将以电子商务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分析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经济贸易发展问题,希望对这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帮助和指导作用。
在互联网技术发展过程中,全球化趋势更为显著,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全新经济贸易方式也逐渐引起了群众的关注和重视,在群众文化水平和生活质量提升背景下,电子商务也开始被群众接受。可以说电子商务的出现为我国外贸企业提供了显著的发展优势,促进了企业健康和长远发展。但是受到传统工作方式的影响较为显著,一些企业并不能在全新环境下得到有效发展。为此,本文就将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对策展开详细研究。
一、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特征
和传统交易方式相比,电子商务的特征更为显著:其一,电子商务的消费场所存在较大差异。电子商务背景下的消费场所不仅可以在传统的实体店内进行,同时还能在互联网中进行。其二,消费主体变化。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得消费主体也出现了明显变化,商家不需要面对面和顾客进行沟通,而是需要虚拟网络中的买家进行交流。其三,消费物品的丰富性明显提升,电子商务涵盖了方方面面。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进行传统商品的购买,同时还能进行虚拟商品或是服务的购买。
二、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中电子商务产生的影响
(一)积极方面
在电子商务作用下可以有效节省商品交易时间,通过对文件处理效率的提升,能实现商品数据搜索的简化发展。同时,电子商务的发展还在根本上转变了传统国际经济贸易的交流方式,在电子商务帮助下,人们通过数据流量就能在网络上进行购物,这种消费方式不仅大大便利了群众生活,同时也为生产者提供了更为便利的发展条件。在当前电子商务普遍推广作用下,电子货币的出现也逐渐发挥了优势,这对于资金成本流通速度的提升也将起到更为显著的优势作用。
(二)消极影响
电子商务在和世界经济贸易融合过程中,大大提升了国际经济贸易发展速度,此种情况也将造成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差异更为显著,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将更为突出。并且电子商务的商品贸易都在网络上进行,这一过程中必然需要应用到大量电子货币,缺乏纸质性文件,而国家在对经济贸易中商家利润的研究上必然会存在较大困难,严重的还会出现税款的大量流失,不利于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对国际经济贸易发展进行提升的对策
(一)强化对信息基础设施的构建
要想全面适应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经济贸易发展要求,在工作中我们也需要强化对跨国公司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的提升,这也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不断加强对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学习,从而在技术推进和创新发展环节中,有效进行网络技术建设和发展,只有对电子商务交易中的安全性进行稳定提升,才能在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中,降低负面问题的出现概率,避免对企业长远发展造成影响。
(二)建立网络环境为根本的诚信管理机制
在问题研究中可以发现目前电子商务平台交易过程中仍然存在信息真实性不强的问题,所以电子商务也可以构建起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诚信监督体系。换言之,交易平台在工作中要积极和政府机关联合发展,在明确平台内商家和客户信息真实性基础上,构建起相关的诚信档案。在这一工作中,如果平台内出现失信问题,就可以及时对商家或是客户进行处罚。电子商务平台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将信息管理构建成完善的工作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在信息管理工作开展的同时,实现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稳定提升。
(三)加强对物流配送服务的完善
物流配送是目前是电子商务中不可忽视的关键性环节,要想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实现电子商务的稳定发展,在工作中就应该加强对物流配送体制的完善,从而帮助消费者更准确的掌握运输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对物流整体运送速度的提升,实现电子商务运输管理方式的優化,推进境内外物流资源配置的完善性发展。这项工作的开展不仅能大大降低物流工作的成本,同时还可以在运输过程中降低意外发生的概率,对于电子商务的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
此外,在国际电子商务经济贸易交流中,要想保证交易工作的顺利开展,各个国家之间也要认识到多方合作的重要性,为物流运输提供更为稳定和安全的运输交易环境。只有国家保证通力合作,才能在机制共享的同时,降低失信行为的出现,为国际经济贸易活动的健康发展提供必要帮助。
综上所述,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电子商务的出现是必然的,在全新的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要想全面实现国际经济贸易稳定发展就更应该加强对信息基础建设工作的开展,通过对物流配送服务的完善和诚信机制的构建,更好的实现经济发展。虽然电子商务是一把双刃剑,但是我们只要正确发挥其积极作用,在消极影响出现前制定应对策略,不仅能实现我国电子商务和国际经济贸易的紧密联系,同时还将大大提升我国整体竞争力,这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稳定提升必然会起到更为显著的影响和优势作用。(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欧亚国际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