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
摘 要:本文简要回顾了人类对翻译活动的认识过程,同时介绍了不同研究角度下学者们给翻译下的定义,以及从不同角度出发,对翻译的各种分类。
关键词:翻译活动;翻译分类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36--02
一、人类对翻译活动的认识过程
在我国古代,翻译从业者与抄录员、乐师、画工甚至泥瓦匠等属于同一大类,基本上可以归类为匠人这一范畴。这一认识在古代西方、印度及阿拉伯等主要文明体系中,也基本上是类似的。
近代以来,在文学翻译领域,翻译被看作是一种艺术创作活动。这是因为,文学翻译在整个翻译活动中占据一个重要比重。成功的文学作品原著本身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和文学感召力。而成功的译作要在另一个语言体系里再现同样的文学高度与艺术魅力,译者没有长期的文化知识积累以及高超的创译能力是不可能完成这一任务的。我国知名翻译家王佐良曾提出:“(翻译 )需要修养、经验、历史感、想象力;需要根据原作的不同情况随时调整自己的方法。翻译本来 就是一种调和的、辩证的艺术。”[1]这一论述突出了翻译活动的艺术创造性这一特征。将翻译看作艺术这一理念,相对于古代将翻译看作一项技能而言,无疑将翻译的地位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但这一认识还缺乏系统的理据,对于翻译活动中的一些相对稳定的基本规律尚不具备清晰的认识。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现代西方语言学的发展,人们对语言的结构、功能、性质以及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了解得更加深入。语言学各分支学科如符号学、语用学、语义学、句法学、篇章语言学等一些研究成果逐渐被应用到了翻译研究领域。翻译的秘密、规律也逐渐被揭示出来。
费道罗夫、雅各布森、卡特福德、奈达、纽马克、威尔斯等译论专家先后发表了大量基于语言学理论的翻译研究成果。他们试图用语言学理论来构建翻译学学科体系。翻译研究的语言学转向也逐渐为国内翻译研究领域的学者接受。这一时期,翻译被看作一种语际信息转换的科学。
此后,一些学者在扬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又发展出将翻译的艺术性与科学性结合的看法。“翻译是科学”或“翻译是科学又是艺术”的认识逐渐为人们接受。如纽马克的观点:“……翻译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说翻译是科学,是因为有些东西只有一种译文,必须学会。……说翻译是艺术,是因为有些东西能有各种同的译法,怎么挑选适当的译语需要锐利的眼光。”[2][3]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基本上是主张翻译既是科学又是艺术的 (… translating is far more than a science. It is also a skill, and at the ultimate analysis, fully satisfactory translation is always an art.“……翻译远不止是一种科学,它还是一种技巧,而且说到底,完美的翻译永远是一种艺术。”)[4]
翻译既是艺术又是科学这一看法,在肯定翻译活动艺术创造性这一特征之外,还指出了翻译作为一种语际信息转换活动所具备的作为语言的基本而稳定的规律,并依此发现某些有迹可循的翻译规律与翻译原则,可谓是人类对翻译活动认识的一个新高度。
此后的研究者发现,语言学翻译观不能很好地解释翻译过程中涉及到的有关社会、文化和历史等更广范围内容的问题。70年代,以色列学者左哈尔提出了多元系统论。该学派突破了语言学派专注于不同语言之间的对比与转换,而是把翻译和社会、历史、文化联系起来。他认为“文学作品是社会、文化、文学和历史整体框架的组成部分”,“单个文本的孤立研究被置于文化和文学多系统中”[5]。该观点突破了传统的语言学翻译观,可以看作是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萌芽。巴斯纳特和勒菲弗尔继承和发展了多元系统论,在80年代发表了一系列从文化角度研究翻译的论文和专著,并于1990编撰出版了《翻译、历史与文化》论文集,并在该论文集序言中正式提出了翻译学的文化转向。[6]
国内当代翻译研究者陈宏薇认为:“翻译是跨语言 (cross-linguistic)、跨文化 (cross-cultural)、跨社会 (cross-social)的交际活动。翻译的过程不仅是语言转换过程,而且是反映不同社会特征的文化转换过程。”[7]这一译学理论使翻译研究从纯语言层面转向文化层面,为翻译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更为广阔的研究思路。
翻译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活动? 翻译具有技艺的特征,也有艺术与科学的特征,不仅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 也是文化间的交流与对话。
二、翻译的定义
对于翻译的定义,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去看待。广义的翻译是一个“可以以许多方式理解的、宽泛得令人难以置信的概念”[8][9]比如,翻譯可以指翻译从业者,可以指翻译的成品,也可以指翻译活动,翻译现象等。翻译可以指文学翻译,科技翻译,商务翻译等。可以指同一种语言内同一信息换一种说法表达的诠释,即语内翻译;可以指不同语言之间的信息转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翻译,即语际翻译;还可以指不同符号体系之间的翻译,例如把一段文字表达的信息画成一幅画,即符际翻译。
狭义的翻译是上述广义翻译中提到的语际翻译,也就是至少两种语言之间的意义及文化信息的转换。黄忠廉认为,狭义的翻译是指“全译”[10],也就是完整保留原文内容和形式的翻译;杨晓荣指出:“狭义的、严格意义上的翻译指的是原作与译作之间对等或相似程度比较高,即不论客观效果是否完全如此,至少译者主观上希望在各个方面准确度都比较高的语际转换活动及其成品”。[11]
三、翻译的主要类型
根据不同的标准,翻译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法。
3.1 根据美国语言学家雅各布森符号学的角度去分,翻译可以分为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语际翻译 (inter-lingual translation)、符际翻译(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三类。
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就是在同一语言系统内部进行信息转换。例如把一个人的话转达给另一个人,用自己的话复述别人的话,或把国内的古代文献解释翻译成现代汉语等,都属于这语内翻译。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指不同语言之间的信息转换,例如,英译汉、汉译日等都属于语际翻译。符际翻译(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是指用非语言符号系统解释语言符号系统的信息,或者相反。比如把语言符号传达的信息通过音乐、图画,或者手势表达出来的过程。例如用文字解释交通指示标志或我们在公共场合经常见到的一些公示语标志就是用图形把某种文字的意思表现出来,这都属于符际翻译的范畴。
3.2 根据翻译手段,可以将翻译分为笔译(written translation)、口译(oral interpretation) 和机器翻译(computer/machine translation)三类。
笔译是当前社会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翻译形式。在一些需要稳定可靠、科学严谨材料的行业和场合往往需要笔译来发挥作用。例如,法律文书、经济合同、产品说明等等,笔译都可以发挥其稳定、严谨的信息转换与信息存储功能。
口译又可以分文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连续传译(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交替传译(alternative interpretation)、耳语口译(whispering interpretation)、视阅口译(sight interpretation)和手语口译(sign language interpretation)几种。
而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又称自动翻译,是利用当前高度发的计算机技术把某种自然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自然语言的过程。作为自然语言处理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的一个分支,机器翻译与计算语言学(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自然语言理解(Natural Language Understanding)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3.3根据翻译的题材来分类,翻譯可分为专业文献翻译(translation of 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文学翻译(literary translation)和一般性翻译(practical writing translation)。
3.4从翻译方式上来看,翻译可以分为全译(complete/absolute translation) 、摘译(selective translation) 、编译(edit and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with reconstruction) 综译、转译、译述、改译、阐释、译写、改写等。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采取不同的翻译方式,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佐良,文学翻译中的语言问题[J]. 中国翻译.1993,第2期.
[2]王宗炎,纽马克论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J]. 翻译通讯1982,第1期.
[3]New mark, P.1978. The Theory and Craft of Translation, in V. Kinsella(e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inguistics: Survey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Nida, E. A. and C. R. Taber. 1969. The Theory an 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Leiden: E.J.Brill.
[5]Munday,Jeremy. 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M].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2001: 215 - 218.
[6]Bassnett,Susan & Ander Lefevere. Translation,History and Culture [M]. London & New York: Printer and Publisher,1990: 13 - 20.
[7]陈宏薇. 汉英翻译教程[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8]Shuttleworth, Mark and Moira Cowie. 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9]谭载喜(主译). 翻译研究词典[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10]黄忠廉. 翻译变体研究[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0.
[11]杨晓荣. 翻译批评导论[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