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Jane Austen小說让人感到称奇的就是充满反讽艺术。其中《傲慢与偏见》是Jane Austen的经典作品。本文主要以宏观反讽语言和微观反讽语言两个角度分析《傲慢与偏见》的反讽艺术,以领略作者的反讽艺术魅力。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反讽艺术;研究分析
作者简介:李溱(1981.9-),女,汉族,湖北荆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及外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36--02
前言:
反讽即反语,是一种文学作品创作过程中,以讽刺语言进行叙述的技巧,不应该仅仅以字面角度理解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在反讽手法中,创作者实际意图与字面含义完全相反的,一般应该根据全文内容以及上下文语境对创作者意图进行分析,简而言之即说此指彼。Jane Austen通过《傲慢与偏见》为人们展示出精彩的反讽艺术,此种手法是其它艺术创作手法无法替代的,该小说也是基于反讽艺术手法提高了Jane Austen的文学地位[1]。
一、宏观反讽语言艺术分析
(一)字面反讽
在小说中,Jane Austen并不会对某一现象直接进行批评或是攻击,而是通过正面叙述与讽刺语句进行反讽表述。小说开篇,作者就提出“财富充足的单身男人总要娶一位女人,这是全世界都认同的公理”这一“普遍真理”。
小说标题开篇语,该段话属于抽象延续,或是叙述者对陈述事件的评估。此句话中,陈述真理是其主要的语言行为,然而能够肯定,没人会将其看作是全世界都认同的事实。假设Jane Austen是以讽刺角度进行描写,同时理解为作者意图,就是这并非为“普遍真理”。然而在一些人的思想观念中,金钱就是全部,其可以取代婚姻、爱情等。此观念在当时已经对一些人的行为表达方面产生影响。其中,贝内特太太为一个典型人物。Jane Austen似乎是以富有单身男人的角度进行假设,而该假设并不能得到全部单身男人的认同,也涵盖读者。作者显然是在描述一些错误行为,即故意违反合作原则的“质”原则。在读者读到贝内特太太看到女儿即将交给非常富有的男人时,能够认识到此话语叙述是带有讽刺意味的。开篇语充分揭示出小说主题是源于中产阶级女孩通过何种方式能够与富裕贵族结婚,也是《傲慢与偏见》的整体基调。作者故意通过反讽语言对以财务和地位为基础的婚姻观展开讽刺,开平与也提醒读者需要对小说发展保持良好洞察力,并以反讽角度体会小说中各个人物的特点[2]。
实际上,并非阐述“财富充足的单身男人总要娶一位女人”,而是有点资产的女人必须与富有的男人结婚。可以通过下面段落进行证明:
这条真理是真的深入人心,在富裕的单身男人搬到新住所之后,周边邻居虽然并不了解他的想法,但是却将其看作是女儿的私有财产。虽然对其见解或是性情并不了解,但是这样的真理已经深深烙印在人们心中,所以,人们总是将这样的男人看作是女儿应该得到的财产。
该段叙述阐述了“全世界都认同的真理”来源,其在人们脑海中已经根深蒂固,也正是此种原因,使得“真理”实际真实性受到严重影响。同时,叙述中采用了被动语态,对单身男人也进行贬低,此类男人扮演着受害者角色。而此类人物角色使得作者讽刺口吻得到进一步强化。
(二)结构反讽
Jane Austen也通过结构反讽形式展示宏观反讽。基于一个讽刺环境中,小说中人物命运各不相同。一些角色在故事不断推进过程中,出现巨大转变,可以促使故事结局出乎读者意料。
1.达西先生
传统爱情故事,总是以美丽女主角与帅气男主角之间一见钟情为故事框架,并相亲相爱到白头[3]。但是在本部小说中,虽然主角都漂亮、帅气,然而其爱情故事却是历尽坎坷。达西先生是名门之后,具有“英俊”的外貌、“贵族”气质、“家产”富足。但是达西非常傲慢,所以与伊丽莎白第一次相遇时,并未表现出绅士风范,而是以挑剔的眼光对着这个女子:
你姐姐在与他人跳舞,舞厅中除了这两人,我做谁的舞伴都是一种煎熬。……她还可以,然而与我心中的标准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现在,我没有兴致对那些被人冷落的小姐们说些奉承的话。
在这一段落中,人们被伊丽莎白的美貌所吸引,并由衷地夸赞,但是达西先生仅仅是认为伊丽莎白的样貌尚可,并未产生心动的感觉。但是第二次相遇时,虽然周边环节并未发生明显变化,然而达西先生已经深陷伊丽莎白漂亮的眼睛中,不能自拔。
又如:然而,达西先生刚刚向朋友表明伊丽莎白容貌并不出众,转眼间就发现伊丽莎白眼睛中充满秀气,让整个人看起来是如此完美。但是之后他也发现伊丽莎白的不足之处,虽然达西发现伊丽莎白整体不够匀称,然而其体态确实是非常轻盈,让人心生欢喜。虽然达西始终认为伊丽莎白并不具备上流社会气质,然而却被其调皮、活泼的性格所吸引。
因为达西沉醉于伊丽莎白清秀的外貌、活泼的举止以及美丽的眼睛中,所以达西决定抛开世俗观念,向伊丽莎白求婚。但是他在求婚过程中总是强调自己克服很多鼓励,例如,家族具有非常大的阻碍,爱上她已经违背了自己的性格、理性和意愿。在言语之中彰显出达西先生的傲慢,所以伊丽莎白并未动心,并且产生厌恶感。因为一直厌恶此种贵族式傲慢,同时被威科姆所哄骗,使其认定是达西把姐姐快乐的生活毁掉,所以坚决拒绝达西求婚。达西并未想到伊丽莎白对自己的印象是如此糟糕,终于认识到自身言行举止非常过分,所以写了一封书信向伊丽莎白解释。两人在彭伯利庄园再次相遇时,变得非常恭敬,伊丽莎白大受感动。最终两人步入了婚姻殿堂,同时包容威科姆迎娶自己的妹妹。
2.伊丽莎白·贝内特
Jane Austen借助伊丽莎白的思想、言语以及眼神,阐述滑稽之人的罪恶和愚昧。虽然作者非常喜爱这一角色,并且以友善的态度描写伊丽莎白,然而其命运还是被作者所嘲讽。
在伊丽莎白言行中,读者能夠发现这个角色是小说中最聪明的角色,通过以下片段就能够体现出来:
“她们每一个人均没有什么可以赞扬的”贝内特先生这样说道“就像普通家庭的女儿一样,特别傻,总是异想天开,莉齐与她们相比倒是非常聪慧”。
由于伊丽莎白勇敢、洞察力较强、机智等,使其在加内特姐妹中显得鹤立鸡群。因为宾利姐妹并未获得良好教育,和伊丽莎白交手过程中,更加凸显伊丽莎白的智慧,另外,也体现出宾利姐妹势力与物质的特点。基于此种罪恶环境下,只有伊丽莎白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在此种环境下,虽然伊丽莎白对“全世界都认同的真理”表示不认同,然而其在一定程度上还是需要表示服从。其需要与自己厌恶的人推杯倒盏,需要以优雅的形象参加舞会等活动[4]。
二、微观反讽言语分析
(一)阐述性反讽
以贝内特先生为例,在小说开篇就是阐述了贝内特先生具有反复无常、爱挖苦他、是个怪人等性格特点。愚弄他人是其最大的快乐,总是通过反讽方式应对太太的歇斯底里与喋喋不休。在小说中,其经常在女儿面前嘲讽自己的太太:
“我最亲爱的丈夫,”一天贝内特太太与先生说道“你知道内瑟菲尔德庄园已经租出去了吗”贝内特男士并未直截了当地说没有。而是回答道“没有错,已经租出去了,”太太说“朗太太已经来过,她将这件事情全部过程都跟我讲了。”先生并未理睬,之后太太非常没有耐心地说道“你不想知道那个庄园是被谁租下的吗?”“好吧,既然你那么想说,我就听听好了。”
在此段对话中,通过贝内特先生对妻子的回答充分体现出阐述性反讽。按照赛尔“询问”条件中诚信条件角度分析,说话者希望能够得到有用信息,先生应该以简洁、热情的方式对太太的提问或是询问进行回答。然而贝内特先生对于妻子的话题不感兴趣,同时揭示出太太并没有以足够的诚意询问丈夫。太太非常想要和先生分享这一消息,同时鼓励先生向这个“猎物”打声招呼,即“非常富有的单身男人”。同时,该阐述性反讽提醒读者这位先生对于妻子嘲弄的态度,以及妻子想要让女人全部出嫁的心思。
(二)指令性反讽
对于指令性反讽,讲述者所执行指令中,言外行为主要目的是让倾听者能够执行某件事情,讲述者命题缺少合理性,和特定上文与下文的语义、语境等存在差异,让倾听者能够认识到讲述者嘲讽意图。
以宾利小姐为例。宾利小姐性格特点主要就是嫉妒心强,一直希望能够嫁给达西,但是达西对其并没有任何好感,此时,其只喜欢伊丽莎白。在达西通过舞会向伊丽莎白表达自己非常爱慕她那双美丽的眼睛之后,宾利小姐开始对伊丽莎白与达西的婚姻进行无情的嘲讽,希望能够让达西厌恶伊丽莎白,二人之间产生隔阂。在舞会第二天,宾利和达西在散步时:
“我希望,在你们二人结婚之后,你能够更为委婉地劝说贝内特女士,在平时不要讲那么多的话。你要是真有本事,就应该让内贝特姐妹不要再追逐军官了。哦,还有一件事情,让人羞于启齿,但是我还得跟你讲一下,就是伊丽莎白有个毛病,总认为自己是天使,她的行为举止让人不忍直视,你要想办法帮她改正。”
虽然,从表面角度分析,宾利小姐是因为自己的善良,将这一切不为人知的秘密都告诉达西让他注意。然而实际上,达西与读者均没有人会感激宾利小姐的真诚与热情。虽然表面是对达西先生的建议,而实际上是对伊丽莎白与她的家人进行攻击[5]。
三、《傲慢与偏见》中反讽艺术运用对人们的启示意义
在该部小说中,作者将反讽艺术运用于人物描述、故事情节以及主题等各个方面。小说中,反讽艺术成为一种贯穿全文的张力结构,在形象描绘以及抽象创作等方面为读者留下充足理解空间。作者以创造和谐、积极的态度为读者解读了反讽艺术,并且为读者留下充足想象空间,让人受到启迪与教育。同时,小说中反讽艺术主要特征就是创新、突破了传统写作模式。比如,在该部小说中,作者对4段婚姻进行了阐述,其中达西与伊丽莎白的婚姻是最为美满的,虽然两人在步入婚姻殿堂过程中,具有很多戏剧性情节,比如两人最初互相厌恶,之后出人意料地互相吸引,最终结婚。此种风格是对18世纪英国小说创作模式的嘲讽,也展现出作者的突破意识,对后世文学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该部小说的故事情节较为平淡,题材较为狭窄,然而作者以自身对于人性的劣迹,借助反讽方法,并采用幽默、精妙的语言,促使普通人物角色更加生动,让读者充分记住每一位人物。
参考文献:
[1]傅文靖. 《傲慢与偏见》中反讽艺术探析[J]. 人文之友, 2018, (20):38-38.
[2]苏福星. 基于言语行为理论解读《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艺术[J]. 语文建设, 2016(3):29-30.
[3]李东青. 论反讽运用在简·奥斯汀作品中的艺术张力——以《傲慢与偏见》为例[J].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 17;64(02):85-87+120.
[4]孙小芳. 反讽艺术与沉默交际——影片《傲慢与偏见》爱情主题建构的艺术手法[J]. 语文建设, 2012(10):30-31.
[5]蒋跃, 张英贤, 韩纪建. 英语被动句人机翻译语言计量特征对比——以《傲慢与偏见》译本为例[J]. 外语电化教学, 2016, (03):46-5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