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球生态主义新动向及其趋势

2020-01-28 10:37陈迎
人民论坛 2020年36期
关键词:气候绿色目标

陈迎

【摘要】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和一系列生态灾难使全球生态主义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从短期来看,疫情防控减少人类活动,带来全球生态环境改善,而一旦经济复苏,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必然快速反弹。同时,国际环境治理进程的延缓,给全球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挑战,使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努力受挫。从长期来看,人们开始深刻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加强国际合作应对全球性危机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绿色复苏已成为全球共识。面向未来,绿色复苏计划对于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应对气候变化至关重要,加强国际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仍是符合全人类利益的大趋势。

【关键词】生态主义 气候变化 绿色复苏 碳中和 【中图分类号】C912.67 【文献标识码】A

自2020年初开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肆虐。在这一重大冲击之下,各国经济遭受重创,国际关系波诡云谲,世界不确定性增强。不仅如此,2020年世界多地发生森林大火、蝗灾、干旱、洪水等自然灾害,可谓多灾多难。在此背景下,全球生态主义思潮聚焦疫情对全球生态环境和治理进程的影响,重点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新认识生态主义的价值。面向未来,人类社会如何把握绿色低碳复苏的发展机遇、加强国际合作、应对各种全球性危机,成为当前国际社会最关注的几大问题。

新冠肺炎疫情使人类社会深刻认识到:没有发展方式的转型,经济衰退带来的生态环境改善只是暂时的

疫情犹如一场全球范围内的社会实验,揭示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直接影响。各国为抗击疫情纷纷采取封国、封城等措施,人们居家隔离,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大幅度下降。短期内,化石能源消费显著下降,在减少碳排放的同时也改善了环境质量。根据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的相关数据,在实施封锁措施的一个月中,欧洲二氧化氮污染的平均水平下降了约40%,颗粒物污染的平均水平下降了10%。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全球多家机构的30多位学者联合研究近实时的碳排放数据表明,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了5.8%,上半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了8.8%。人类正在经历有记录以来全球最大的碳排放量下降,其下降幅度甚至超过以往任何经济危机或战争时期。

从资源消耗的角度看,地球过载日标志着人类在特定年份的某一天对生态资源的累计需求超过了当年地球可以再生资源的供给量。根据“全球足迹网络”测算,1961年,人类仅使用了地球当年可更新生物资源的73%;到2020年,则达到160%,这意味着我们需要1.6个地球的资源才能维持现有生活。2019年,地球过载日是7月29日。受疫情影响,2020年地球过载日为8月22日,比2019年的地球过载日推迟了24天,打破了多年以来地球过载日提前的趋势。

然而疫情传播是最糟糕的减排方式。历史经验证明,如果没有发展方式的转型,经济衰退带来的生态环境改善只是暂时的。例如,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美国化石燃料排放比2007年下降了10%,而随着经济复苏,2010年的反弹很快抵消了前期降幅。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经济衰退对生态环境的短期影响亦是如此。从2020年6月开始,不少国家开始放松防疫措施、促进经济复苏,世界各大城市的交通拥堵很快恢复到先前水平,空气污染已接近疫情大流行前的水平。

全球可持续发展因疫情而面临巨大挑战,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努力受挫

2015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涵盖了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和169项具体目标。自2016年起,在联合国机构的倡导和推动下,各国政府开展积极行动,推动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2020年7月,联合国经济社会事务部发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2020》对17项目标的年度进展进行了详细分析,并评估了疫情对其进展的影响。报告指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施进程已经过了1/3,但消除贫困、保护环境和改善福祉等目标的实施进展并不尽如人意,且进展不均衡。疫情的蔓延使得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步伐出现倒退,难度大大增加。

由前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支持建立、著名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领导的联合国可持续發展解决方案网络与贝塔斯曼基金会合作,每年对各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情况进行评估和排名。2020年,其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2020》聚焦“可持续发展目标与新冠肺炎疫情”,除公布各国最新排名之外,还概述了疫情对可持续发展目标可能产生的短期影响以及以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导向构建复苏框架的建议。评估结果显示,与往年一样,三个北欧国家(瑞典、丹麦、芬兰)在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数中名列前茅。然而,这些国家也有短板,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实现所有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疫情不仅对大多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造成了严重的短期负面影响,还加剧了收入不平等和其他形式的不平等。报告提出了加强全球合作的五大关键措施:一是迅速传播最优实践案例;二是加强面向发展中国家的融资机制;三是解决热点地区的饥饿问题;四是确保社会保障;五是推广新药物和疫苗。

疫情危机反映出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性和紧迫性

疫情难以改变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趋势,并凸显了气候危机的严峻性。2020年3月发布的《2019年全球气候状况声明》指出,2010—2019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十年。海洋酸化加剧,土地退化持续,大量物种濒临灭绝,不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模式普遍存在。由于大气中温室气体长寿命的特性,2020年疫情防控措施的短期减排效应对于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和全球温升的影响微乎其微。气候变化不仅加剧了干旱、洪水等极端气候灾害,还对冰川、海洋、森林等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产生了不可逆的影响。

气候议题被边缘化,重振国际气候合作任重道远。2020年原本是国际社会重振全球气候合作信心的关键年份,是实现温室气体较2010年排放水平减少45%目标的收官之年,对本世纪中叶实现零碳排放目标至关重要。按照公约秘书处的计划,各国政府2020年应制定更严格的减排目标,并向气候公约秘书处提交国家自主承诺的更新方案。但受疫情影响,气候公约等一系列工作会议被迫取消,原定于11月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的气候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被迫推迟。疫情触发了许多积累已久的地缘政治矛盾,逆全球化大行其道,各国对气候和环境问题的关注度有所下降,气候议题被边缘化,大多数国家难以按时提交国家自主减排计划,谈判进程也被推迟。2020年12月召开的气候雄心峰会,试图重振国际气候合作的雄心。但面对疫情依然肆虐的严峻挑战,各国能否在应对疫情的同时以绿色复苏为契机保证气候政策的切实执行,并公布2050长期温室气体低排放发展战略,依然存在很多变数。

能源低碳转型进程被延缓,全球长期减排动力被削弱。当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形势严峻,排放差距呈现出扩大趋势。2020年12月,联合国环境署发布《2020排放差距报告》,各国根据《巴黎协定》承诺的国家自主贡献仍然严重不足。即使所有无条件的国家自主贡献都得到充分实施,依照2030年的预测排放量,世界仍然朝着在本世纪末升温3.2℃的趋势发展。要想实现2~C温控目标,各国的整体减排力度必须在现有《巴黎协定》承诺基础上提升大约三倍,而要遵循1.5℃减排路径,则要努力提升至少五倍。促进能源低碳转型是深度减排的关键,但受疫情影响,立法延迟、碳价低迷,投资者发展可再生能源的信心被打击,这对全球低碳能源转型产生了长期不利影响。如欧洲最大的发电和消费国德国,就推迟了作出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关键决定;高度依赖煤炭的波兰等东欧国家以及深感生存压力的汽车行业都要求放宽碳排放限制。此外,油价和碳价的低迷打击了市场对未来节能和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投资信心,风电、太阳能、蓄电池等清洁能源发展受挫,一些投资计划被暂时搁置,全球实现净零排放目标的道路将更为艰辛。

疫情还引发了系统性风险,凸显了全球治理困境和治理能力的不足。归根到底,疫情的发生是人与自然关系紧张和人类不可持续发展方式导致的后果。作为一场重大生物危机,新冠肺炎疫情引发了全球系统性风险,暴露了自然和人类社会系统的脆弱性,加剧和放大了已有的社会矛盾。当今世界,全球化必然使各国在复杂的网络式联系下牵一发而动全身。面对人类社会共同的挑战,狭隘的逆全球化和孤立主义态度不仅不能保护自身利益,反而会使人陷入更加尴尬的境地。对此,人类必须深刻反思和吸取教训,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加强国际合作,分享成功经验,增强预防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提升社会经济系统韧性,不断完善国际治理体系。

绿色复苏已成为全球共识,“碳中和”是关键词

促进疫后复苏计划的速度、规模和内容,对于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巴黎协定》目标至关重要。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说过:“不要浪费任何一场危机。”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奥巴马政府大力支持可再生能源和節能研究,并投资建设绿色基础设施,取得了创造就业和低碳经济发展的双重效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议刺激经济方案聚焦应对气候危机,避免支持高碳排放企业,并建议提高碳税。国际能源署与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均建议在疫后经济复苏过程中大力推动能源转型,支持清洁能源技术发展,努力实现2050年净零碳排放目标。2020年6月,国际能源署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发布《可持续复苏》报告,其中包含了一项3万亿美元的绿色复苏计划,并提出绿色复苏的三大目标:即刺激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以及建立更具弹性且更清洁的能源系统。

在国家层面,各国政府纷纷推出“绿色新政”,以碳中和目标引领经济绿色复苏。碳中和是指人为碳排放与碳吸收汇达到平衡,实现净零排放。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IPCC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实现全球温升1.5℃目标要求全球在2050年左右实现碳中和,2℃目标要求2065—2070年实现碳中和。2019年12月,欧盟推出《欧洲绿色协议》,提出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目标以及一整套气候和环境政策。2020年3月,欧盟委员会发布《欧洲气候法》草案,旨在将绿色新政中的碳中和目标法律化,以确保欧洲到2050年成为首个“气候中性”大陆。2020年5月,欧洲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就2021—2027的欧盟新预算以及用于缓解新冠肺炎疫情打击的复苏基金达成一致,其中名为“下一代欧盟”的7500亿欧元复苏基金将用于支持欧盟向更绿色和数字化社会转型。欧盟重要成员国法国、德国等均制定了刺激经济绿色复苏的投资计划,“法国重启”计划两年内总额达1000亿欧元,德国绿色复苏计划总额高达1300亿欧元。英国虽然脱欧,但对其气候政策影响不大。早在2008年,英国就通过《气候变化法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将长期减排目标法律化的国家。2020年9月,英国宣布总额为3.5亿英镑的一揽子资助方案,用于支持重工业、建筑、航天和交通运输部门脱碳的绿色技术,以确保英国处于绿色创新的前沿地位。

美国特朗普政府于2017年6月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并于2020年11月走完法律程序如期退出《巴黎协定》。2020年美国大选跌宕起伏,当选总统拜登上台后,美国的对内对外政策将面临一系列重大调整。拜登承诺,美国将重回《巴黎协定》,并重塑美国的全球领导力。他还提出“清洁能源革命和环境计划”,10年内投资4000亿美元用于清洁能源和创新,加快清洁技术在美国经济中的应用,2035年前实现100%无碳发电,2050年全经济范围实现净零排放。

中国密集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新目标,彰显了中国作为全球气候治理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的大国担当。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12月,习近平主席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宣布,“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率先作出碳中和目标及其实施路径的明确承诺,具有非常重要的引领意义,也更加坚定了全球落实《巴黎协定》走低碳发展之路的信心和决心。

除中国之外,日本、韩国也相继宣布碳中和目标。韩国于2020年6月提出“韩国新政”,以“数字新政”和“绿色新政”促进疫情后经济复苏,加强清洁和数字经济转型以及可再生能源领域投资。10月,继中日宣布碳中和目标后,韩国总统文在寅在国会发表施政演讲时表示:“作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之一,我们将力争在205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根据能源与气候智库小组的净零排放跟踪表统计,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立法或官方文件提出或考虑提出零碳、碳中和或气候中和目标。一些尚未提出碳中和目标的发展中国家,如印度,也更加重视清洁能源开发。

综上所述,2020年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每个人都见证了历史,重新思考幸福和健康的意义,提高了环境保护和风险意识。人们依靠互联网技术,不仅实现了居家办公、网络教学、视频会议等,还提高了工作效率,体验了以家庭为中心的低碳生活方式。未来,无论前进的道路上有多少阻碍与挑战,可持续发展都是全人类最大的共识,是解决全球问题的金钥匙。只要不断凝聚共识、增进互信,全球可持续发展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责编/王妍卓 美编/陈媛媛

【观点链接】

①正如各成员国在去年九月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峰会上所承认的那样,国际社会迄今为止的努力并不足以实现我们所需要的改变,可持续发展目标对当代和下一代的承诺可能无法兑现。如今,新冠疫情这一前所未有的健康、经济和社会危机,正在威胁生命和生计,使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变得更加艰难。——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2020年7月

②承诺截至本世纪中叶实现“净零排放目标”的国家越来越多,这俨然成为2020年的关键气候政策发展趋势。……全球最富有的1%的人口,其排放量是最贫穷的50%人口排放总量的两倍多。为确保与《巴黎协定》的目标保持一致,富人群体需要将其碳足迹减少至少30倍。——联合国环境署:《2020排放差距报告》(Emissions Gap Report 2020)

③在全球风险感知调查的历史中,环境问题首次在世界经济论坛多利益相关者群体成员中占据了可能性最高的长期风险;按影响划分的前五大风险中,有三个也是环境风险。据调查,“气候变化减缓和适应的失败”是未来10年内按照“影响”衡量的第一大风险,按照“可能性”衡量的第二大风险。——世界经济论坛:《2020年全球风险报告》(Global Rislcs Report 2020)

猜你喜欢
气候绿色目标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都是气候变暖惹的祸
追踪绿色的秘密
再造绿色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