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妮
摘要:随着我国“艺考热”的逐渐升温,越来越多的怀揣梦想的艺术生们选择报读艺术类专业,但据人民日报报道2020届毕业生874万,同比增加40万。就业压力创历史新高,其中艺术类大学生就业前景没有明显优势。面对目前艺术类大学生就业现状,有必要对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本文通过对四川大学艺术学院11个本科艺术类专业部分同学进行访谈,了解目前艺术类大学生的自我认知、专业认知和职业认知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社会、家长、学校职业生涯规划现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1 引言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在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长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近年来我国就业工作中具有战略意义的核心问题,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了“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等问题,强化着力解决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问题。从三届的就业率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本科学科门类中的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持续下降。如何理清艺术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从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层面入手,分析他们的就业心理和职业发展认知情况,使艺术生更加清楚认知艺术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职业发展方向是解决艺术生就业问题的重点。
2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以及文献,研究目前艺术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和研究成果,并通过网络渠道以及图书馆收集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资料。
2.访谈法: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有美术学、油画、国画、书法、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动画、舞蹈表演、广播电视编导、表演、音乐学11个本科专业。随机选取王晓梅、沙莎、巩兰、拉木草、邓进、高源、董瀛潞、张瑛、成凌萱、刘皓帆、陈雨晨、常雪杨、李铮、张文雯、赵倩、李梓瑄16名同学进行约访交流,对获取信息进行整理总结。
2 艺术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和了解,艺术类大学生虽然目前整体的就业形势较差,但学生表现出来的就业心态还较为积极向上,但不可忽视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清晰是大学生面临的普遍问题,在艺术类大学生中,由于专业本身的特殊性,存在一定的共性和特性的问题,现从个人、家庭、社会、学校等各个层面分析艺术类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2.1 个人层面存在的问题
艺术生的就业特征受到他们自身因素的影响较重。据前文的访谈调查了解到,由于艺术生从高中时期就进入了专业的训练和学习中,大学期间再经过专业的、标准化的学习,对自身专业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但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缺少一定的了解,在个人自我和职业认知、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社会实践经验缺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2.2 家庭层面存在的问题
在所有择业因素中,职业规划与家庭因素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很多家长常常忽略这方面的认知和意识。由于艺术类行业的特殊性,部分家庭对这个行业是陌生的,无法正确的了解行业的发展情况,对孩子的职业规划无法起到正确的指导意见。另外一部分家庭,在对孩子做职业规划引导时,忽略孩子自身特点和兴趣爱好,以自身社会阅历和家庭社会关系及早的、片面的为孩子强制性做职业规划,导致孩子无法正确选择适合的职业。
2.3 学校层面存在的问题
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重视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但重视的是学生的就业结果,而职业生涯规划在就业指导中的核心地位没有突显。有些学校虽然也开有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都没有发挥作用,既没有真正分析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也没有分析市场的实际需求。部分艺术类专业目标定位不明确,而在教学过程中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力度也不够,从而导致艺术类大学生应对社会角色的变化不足,对自己选择的专业失去信心,很多艺术类学生在就业方面想到了职业就是当老师,或者转行做其他的工作。
2.4 社会层面存在的问题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造成很多艺术类专业对口工作相对减少,比如传统的文化馆、展览馆等行业的业务萎缩,科学的不断进步,很多艺术类作品向人工智能转化等情况都直接影响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空间。同时,政府就业机制不够完善,大部分艺术类毕业生选择到经济发达地区求职,使得竞争压力增大,而经济不发达地区没有开辟更多的就业空间,使得发展不平衡,造成就业市场更加恶劣。还有部分企业在用人机制方面进行限制,如户口要求、性别要求、工作经验要求等,使得艺术类专业学生失去先天条件优势。政府应出台相关机制,促进高校与企业之间进行校企合作,使企业真正选到有用的人才,而大学生也能更早的了解工作应该具备的基本要求,并早早进行合理的规划,而不是毕业季来临时产生茫然不适的感觉。
3 艺术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解决方案
3.1 学校方面
3.1.1实践经驗
高校是为国家培养合格的高技能人才的主要基地,帮助学生全面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是链接知识与社会的桥梁和纽带,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社会、融合社会。艺术类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的同时,过分强调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欠缺综合素质的培养,造成后续就业困难。所以艺术类高校要提早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让学生从课堂走出去,体验生活,为艺术类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
3.1.2课程设置
学校教育在完成专业技能教学的同时,应从进入大学之初按专业类别开设职业发展规划课程,从网络渠道建立专业的职业规划公众号、职业学习交流群,增设专业的职业规划和认知讲座,让学生充分认知所学专业的未来职业内容和发展现状。根据大学学习阶段的不同,不定期对学生完成职业测评,不定期寻找优秀艺术类大学生回校给在校学生进行交流,分享在不同职业的工作内容、社会需求点、就业前景等内容。
另外,学校应扩充专业的职业指导规划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增强教师的社会职业化培训,提高教师与艺术类学生的互动和交流机会,充分了解艺术类学生专业属性和就业去向,了解学生专业课程知识,只有职业规划教师不断提高专业认知面和新的社会需求点才能更直接的传授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知识。
3.2 社会方面
3.2.1政府政策引导
政府层面在应对产业转型、结构调整大背景之下,应引导艺术类高校进行专业优化,促使艺术类专业与社会就业需求相接轨,提供更多优越的就业环境和就业政策。根据统计显示,经济越发达的地区,艺术氛围更加浓厚,人才需求也更加大。而经济落后地区则艺术氛围不高,所以地区的发展与招生专业要匹配。政府进行意识针对市场人才需求控制招生质量与数量,企业要配合政府部门收集需求信息,加强专业课程的调整与改革。多方面的配合,才有利于缓解目前企业用人难,而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矛盾与压力,做好学校与社会的衔接工作,也有利于艺术教育向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地区发展不均衡的同时也带来人才的分配不均现象越来越严重,社会要引导学生向中西部不发达地区支发展。这些具有高素质,高艺术修养的人才去到不发达地区,能帮助地方塑造更好艺术环境和艺术氛围,这样我们的艺术类大学生也能得到更大化的价值体现。同时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政府要出台相关的鼓励政策吸引艺术人才,提倡艺术类大学生创业和就业。
3.2.2企业学校接轨
社会企业层面,在众多的艺术类企业、机构及社会团体,需与学校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在降低企业人员成本的同时,培养专业的大学生实习团队,提升企业的公信力和竞争力。
3.3 学生自身
作为一名当代艺术类学生,在面对社会竞争压力下,更应该提高自身的综合知识,强化自身的学习敏感度,在扎实学好自己选择的专业课程同时,应主动性的参与社会实践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和社会认知度,通过社会实践和锻炼,更好的认知自己和认知自身未来的职业。同时,要认清当今的就业形式和职业现状,有的放矢的学习专业知识,利用大学期间充足的学习时间,丰富个人其它方面的专业技能,提高就业的选择空间,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提升自身专业竞争力,更好的发挥自身职业价值和人生价值。
3.4 家长方面
家长对孩子的职业生涯规划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正确引导孩子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方面需要引起大部分家庭重视,家庭层面需要深度了解孩子的专业特长、性格、艺术天赋等方面,不能对孩子片面的、随性的职业发展引导,理性的、客观的根据孩子自身的情况为孩子提出正确的职业规划建议和意见。同时家长也要具备一定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正确积极的参与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给到孩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帮助孩子建立职业信心。
参考文献
[1]戴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相关思考[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2):141-142.
[2]郝鑫,高志刚,王俊,李云泉.简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理论,2018(06):194-195.
[3]张胜春. 中职艺术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问题与建议[D].湖南大学,2018.
[4]车志远,张荣兴,于钦明,杨玉赫.知识经济视角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及其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8(02):61-62.
[5]王利华.关于我国大学生职业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智库时代,2017(10):9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