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莉
关键词:儿童;科普主题绘本;创新性
1 科普主题绘本概述
科普顾名思义是普及科学,对于启蒙阶段的孩童而言,科普绘本是严谨的,不是简单堆砌科学知识,而是在阐述科学理论的同时,让孩子通过画面阅读从而引入思考,最终得到属于自己的科学结论,相当于启蒙教育中的启发式教学。就科普类绘本而言,主题包含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种方向,所涉及的范围颇广,既涵盖天文、地理、历史,又包括数学、物理、生物等,凡未知领域相关的知识,都可以通过绘本阅读对孩子现有的知识系统进行补充。
2 儿童科普主题绘本的现状
如今,随着互联网、5G 的迅速发展,儿童不缺少获取知识的来源,他们真正缺乏的是对探求知识的好奇心。首先,目前国内市场制作高品质的科普绘本较少,品类也不够丰富,不能契合各年龄段儿童的阅读特点,缺少趣味性与互动性,这是很多儿童不爱阅读科普书的原因。他们感觉科普书上的知识枯燥无味,无法激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其次,科普绘本是由故事题材、图画与叙事结构三各元素综合在一起的书籍,这需要创作者的思维严谨,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储备,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叙事能力,在创作时需要将知识简单化,画面形象处理生动化,即科学与技术需要完美的结合,但是目前很多儿童科普主题绘本没能做到这一点,只是将科学知识简单的阐述,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来说,并不能深入理解;最后,目前家长对于孩子教育的比重逐步加大,对科普教育尤其重视,但是当前的科普主题绘本缺乏创新性的发展,难以引领阅读的风向标。因此文章希望以创新性为切入点,旨在为儿童科普主题绘本的艺术创作带来创新的发展和机遇。
3 儿童科普主题绘本的创新思路
3.1 故事题材的创新
科普绘本是在传统绘本中融入了多种科学元素,其涉及上到天文,下到地理等诸多领域,是儿童了解历史、科学,学习和探索未知世界的重要途径,这也为科普绘本的故事题材创作提供了不竭的动力。科普绘本在故事题材创作方面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优秀的科普绘本作品会别出心裁的将科学综合常识浓缩在一个简短的故事里,并以极为简单的语言,以及华丽又充满迷人的细节画面,呈现出一部部经典的科学探索诗篇,让科学变得更加强大。
艾瑞· 卡尔的《好饿的毛毛虫》是一本充满了诗情画意和想象力的科普主题绘本。绘本主题看似简短,只描述了一个由小卵变成蝴蝶的过程,但实则内容丰富无比,作者还教给孩子们一周中的每一天如何计数,良好的营养搭配等,在书本页面前后翻页展开线索,把复杂的生物科学知识贯穿在简单清晰的故事情节里,用巧妙的内容构思和惊艳的色彩,吸引儿童们的注意力,与他们形成互动,帮助儿童建立对象图形与符号之间的关连,让儿童在认知过程中充满趣味性。特别是低龄儿童,他们倾向并喜爱简洁的故事情节和绚丽的色彩,特别是当最后这只舒展开翅膀的蝴蝶从茧中华丽地弹出时,那片箔纸般的装饰效果令人叹为观止。《纽约时报》书评艾瑞· 卡尔的《好饿的毛毛虫》是“华丽的插图,出色的创新……”。作者言简意赅的故事情节、色彩、构图以及互动情景设计的独树一帜为世人称道和赞叹。
《当我们看星星时,我们看见了什么》是一本完美的将科普与艺术结合的天文主题绘本[1]。凯尔茜· 奥赛德以令人惊叹的手绘艺术渲染了我们太阳系的历史、科学和神话,让你仿佛畅游在银河系的恒星和天体旁,她用美丽画作点缀着星光,从流星雨的形成原理到用于绘制和命名古代星座的工具都一一描绘,绘本中将天文学、占星术和神话中的故事变成具象,作者用独特的深蓝笔调描绘,引导儿童了解关于璀璨星空的科学和与神秘星座的历史,并解释了我们人类与浩瀚宇宙的联系,介绍了世界各地的人们几个世纪以来的天文发现。理解周围世界的动力塑造了我们自身,因此我们一直渴求学习与探索,这就是所谓的科学精神,科普与艺术的完美融合加深了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也是科普主题绘本题材相互融汇、创新发展的方向。
3.2 科学思维的创新
科学思维,也叫科学逻辑,是我们形成并运用于科学认识的活动,对感性认识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的方式与途径的理论体系,也是检验知行统一的实践工具。科普绘本的主要读者对象是儿童,因此,许多科普绘本作品都特别重视对儿童科学思维的培养,因为科学思维是科普绘本设计的重点。考虑儿童认识世界往往是“先实物,后现象”,所以绘本在设计之时精心选用各种材料将物质有多种“相”这一主题结合叙事手法,用儿童的视角去看科学,解读科学现象,轻松发现科学的乐趣,启迪科学思维,让儿童感受到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都很精彩与有趣。
例如,《花花世界》是一本充满哲思的诗意立体绘本。但它不仅仅是一本献给孩子的绘本,也是一部写给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画卷,展现了生命的美丽与脆弱[2]。绘本的独特立体互动设计和经折装的装订方式,使全书展开后,一张张页面,让色彩在书页间舞动,让花朵在书页上绽放后又凋零,还原了大千世界一个关于生命之旅的故事,书页上每朵花开花落的设计和纯手工折叠纸艺工艺,从情景式代入,让我们的情感触动无所不在。在科学认识活动中,科学思维在逻辑上要求严密的逻辑性,达到归纳和演绎的统一,该书综合了丰富多彩的意向与观念,即归纳了万物生命的美好,又演绎了生命的脆弱和终结,通过美丽的画面和凝练诗意的语言,让儿童感受世界的美好,体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传达鼓励与思念。这是科学与文学精彩的碰撞,既传递了理性思维,又拓展了儿童的想象力,科学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人类想象的延伸,想象力是激发儿童的开拓精神,催生儿童去探索。科学思维与文学艺术相结合,可以让科学变得更加强大。
3.3 设计结构的创新
儿童亲近绘本,也喜欢和绘本互动交流。科普绘本的立体空间结构的创新设计就是为了回应他们的这些需求,突破了二维空间的阅读局限,儿童在绘本里可以拔下凸出的饰物、转动轮轴和掀起折扣,以视觉与触觉体验给他们以身临其境、炫酷的体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开启想象空间,让儿童感受集探索、体验、知识于一体的优秀科普绘本。
例如,屡获殊荣的《360° book》是由日本设计师和建筑师大野雄介Yusuke Oono 撰写的故事书,这套别致的书籍汲取了艺术与建筑的精华,在以纸媒为基础的科普绘本创作中,作者灵感来自日常垂手可得的Memo Pad,因观察到其翻页的状态尤如建构空间,因此他想到运用平面到立体的视角转换,实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3D 故事讲述体验,使读者可以360 度旋转,全景式欣赏富士山(如图1)。绘本不仅可以盛载文字和图象,还可以被雕塑出立体的风景与场景故事,这是一场关于艺术和想象力的奇妙旅程,是由艺术触动了想象力,再由想象力引发对知识的探索。
《影子剧院》系列套装的主题虽然均来自民间故事传说,但是这套绘本在文学创作的基础上,增加了光影投射的游戏玩法,将传统剪纸工艺和光影手法相结合,在原汁原味讲述民间传说的同时,又增加了剪影故事一样的分镜感,让儿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故事所带来的情景感,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像是舞台剧的情景再现,更具文化性和创新性,也让儿童感觉更新奇。一切光源,都可以成为游戏的道具,是光学的物理效果成就了这样的绘本作品。儿童正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富有美感的畫面和可以身临其境的参与体验会让儿童的艺术启蒙起点更高。
4 结语
科普绘本的终极目标其实是让儿童从小就爱上科学。为什么要这么做?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时代发展需要科技创新,而能让科技创新一直活跃就需要建立全民科学意识――简单来说就是“全民科普”,科学家更是直言“科普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启蒙”[3]。科学启蒙,就是从儿童的角度看科学,简单易懂的文字解读科学现象,轻松发现科学的乐趣,启迪科学思维,让孩子感受到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都很精彩与有趣。科普绘本的创新不仅要注重科学与艺术的融合,以儿童的心理和视角创作,还需要让儿童在绘本的游戏中思考,童趣中体验与探索科学奥秘[4]。此外,更要注重培养儿童用科学的思维进行思考观察,帮助孩子建立科学家的思维,养成受益一生的思考方式。阅读构成了儿童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当阅读落下起点,以兴趣为轴心,以探索为轴去丈量世界,这将成就人生不一般的视野与格局[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