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介绍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凡具有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均在普查和保护之列。主要包括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戏曲、曲艺、杂技、民间手工技艺、生产商贸习俗、消费习俗、人生礼俗、岁时节令、民间信仰、民间知识、传统体育与竞技和传统医药等类别。
中考语文试题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资源、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引导学生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2019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现代文阅读题选用了《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不仅就文本阅读进行考查,而且就如何加强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出了探究的任务。
精品展示一
青鸟衔来荷花被
王秋珍
小时候,家家都有荷花被。我就是盖着蓝底白花的荷花被过冬的。在东阳坊间,女儿出嫁时一定要带上母亲精心准备的用蓝印花布做的荷花被,带上母亲对婚姻美满的祝福。
站在蓝印花布前,我仿佛看见一只青鸟,衔着一枚蓝草飞来飞去,翅膀上是春天的阳光。青鸟所过之处,蓝草擦亮了天空。一片片的蓝,慢慢绽放;一朵朵的白,夫唱妇随。
要染一床荷花被或者说蓝印花布,首先要养缸。养缸需要蓝草等制成蓝靛泥。诗句云,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里的青是靛青,蓝是蓝草。能产生蓝色素的草,统称蓝草,比如蓼蓝、马蓝、菘蓝等。
染荷花被除了养缸,还需要制版,这是核心技艺。
制花版,柿漆是关键。白露前上山采柿,采的是手指头大小的野柿。用石碾把野柿磨成浆,按1斤柿浆1斤水的比例,混合浸泡在大头缸里。缸必须敞口放在室内,过几天就用棒子打一下,就像做黄酒时打酒一样,使柿汁充分发酵。大约一个月后,柿渣沉淀到缸底,现出奶黄色的柿漆。
取一张裁好的棉纸铺在桌上,洒水使其湿透,用棕毛制成的漆帚给湿棉纸刷上柿汁。为防止棉纸鼓包,要用木制刮子把多余的水分刮出来。如此,一层棉纸一层柿漆,一直刷完十五六层,达到相应的厚度,最后刷上桐油以防水。棉纸干透后,坚硬如木材,不渗水不腐烂。以8张棉纸为一个单位,用特制的刀具镂刻圆点或断线,构成孔花图案。这些图案,类似剪纸镂空,它们轻柔而良善,以单纯的形貌,丰富的内涵,营养着世人的眼睛和心灵。
养好了缸,有了花版,就可以染布了。
每次染布,缸里都要添加酒、蓝靛泥、碱等材料,因为缸的养分被吸收后需要补充。冬天染布,缸还需要保温,用毯子把它包起来,不让它受冻,否则缸里面的养分会被冻死,颜色就染不上去。因此,养缸要一心一意小心翼翼,像伺候娇俏的小女子。
染荷花被一般在农历六月。一来天热缸好养,二来土布在印染过程中要漂洗两遍,天热易干。此时,正值荷花盛开,故坊间有“六月荷花开,六月荷花被”的说法。
简单、原始的蓝白两色,创造出一个淳朴自然、绚丽多姿的蓝白艺术世界。印着吉祥图案的蓝印花布,抒发了百姓憧憬美好未来的理想和信念,寄托着他们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和朴素的审美情趣,彰显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积淀。
蓝印花布做成的荷花被,朴素大方、清新典丽。荷花被的蓝,是植物的蓝,有着淡淡的草香,细雨一样洒在空中。荷花被的白,不是空白。正如原研哉在《白》一书中说,白同时是“全色”和“天色”。那独特的白,一半属于物质,一半属于精神。蓝白两色构成的花纹,不是突然间把人的眼睛点亮,而是像含蓄的波光,让你流连其间,越看越有味道。你仿佛置身海上,乘着快艇,劈波斩浪,一路溅起洁白的浪花;开阔而清明的心成了一只鸟,自由飞在蓝天下。凝视着柔软的蓝和白,这仿佛没被污染的生命底色,让人将一切纷繁自体内剥除。
原来,一床荷花被就是一条河。岁月也许会暂时遗忘河床,却毁不了它鲜活的泉眼。
(选自《东阳日报》2019年12月11日,有删节)
赏读感悟
荷花被印染和花版制作技艺系金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本文就以荷花被为写作对象介绍了这种工艺的制作过程,不仅层次明晰,而且内容详尽。从“养缸”到“制花版”再到“染布”,每道工序都进行了具体生动的介绍。荷花被做好后,作者又对它的艺术特色进行评说,既突出了蓝白相间中的美感,又展开合理的想象,让这道“非遗”的风景闪光。
【黄书满/供稿】
精品展示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黑暗传》
2007年湖北公布首批97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神农架林区申报的民间文学《黑暗传》榜上有名。至此,汉民族的神话史诗《黑暗传》被列入保护名录,让“汉民族没有史诗”的结论画上了句号。
1983年,《神农架民间歌谣集》以及1986年《神农架〈黑暗传〉原始资料汇编》资料本的出版,受到湖北省民俗研究会和华中师范大学等专家们的高度重视,刘守华教授将其送与神话学泰斗袁珂鉴别,袁教授初定为“广义的神话叙事史诗”而蜚声海内外,方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保存。
《黑暗传》版本较多,内容丰富,总的概括来说有混沌、黑暗、混元传、玄黄传、红暗传、黑暗大盘头、盘古纲鉴等多种版本,其老唱词多为五言、七言韵文。采取多种口头与书面文本世代相传,作为“孝歌”“薅草锣鼓”由众多歌师在不同場合演唱,深受民众喜爱。
《黑暗传》以盘古开天辟地结束混沌黑暗,人们崇敬的诸多文化英雄在原始洪荒时代艰难创世的一系列神话传说为叙述中心,包括“先天”“后天”“泡天”“治世”,四大内容。时空背景广阔、叙事结构宏大,内容古朴神奇,有力地激发人们对中华历史文化的认同感,是一部难得的民间文学作品。
《黑暗传》大体内容为:天地起源混沌黑暗,无天无地无日月,从玄黄老祖,收了众弟子,弟子奇妙子吞了珠宝,珠宝化青气上升为天等一系列神奇故事,此为“先天”黑暗。到盘古分天地,请日月上天,死后化生万物。“后天”黑暗为:昊天圣母吞了三个龙蛋,生下三个儿子,三个儿子一个管天,个管地,一个管幽冥。此间,黑水、红水、清水三番洪水滔天几万年,漫长的洪水期,有浪荡子吞天,江沽造水土,有天地藤上结一大葫芦,被鸿钧老祖破开,见是一对童男童女,劝其婚配,成婚30载生下众子孙又死于洪水,后来有女娲造人,人类才开始诞生,到三皇五帝治世为止。
有的唱本延续到各个朝代,有的人神名称见于古书记载,如盘古、女娲、伏羲、神农、轩辕,有的不见于记载,为世代相传的口头传说。
《黑暗传》流传于湖北、湖南、川东、陕南和江汉平原各县,由于时代的变化,《黑暗传》逐渐退缩到像神农架这样的大山区,被封存在深山之中得以生存。
从目前搜集整理的情况来看,还有不少古抄本深藏于民间艺人手中,亟待对多种版本进行搜集整理。目前能唱全部《黑暗传》的老艺人很少,能唱其片段的老歌手也在逐年减少,而青年歌手中能唱《黑暗传》的成逐年增加趋势。为此,神农架林区党委、政府将《黑暗传》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项目加以保护。2011年,《黑暗传》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黑暗传》主要传承形式:一种是口传心授家族传承,另一种是手抄传承形式,再就是以师带徒的传承方式和自学传承。这一流传了数百年的民间长歌,其传承谱系一代一代地传承至今,主要分布在神农架的新华、阳日、松柏、大九湖、下谷等乡镇及神农架周边保康、房县、巫山等地区。
(摘编自《神农架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
链接中考
读这类文本首先要从整体上抓住文中提供的重要信息。请动笔标画出每一段的关键词句,包括文章重点阐述的名词术语;然后就《黑暗传》写一段不少于300字的说明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