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指要
综观近几年的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可以发现,2017年至2019年均为多则材料。从单则连续性文本到多则非连续性文本,不仅使高考更加贴近、适应当今人们的阅读实际,而且也对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多个领域及现实生活中取材,如新闻、调查报告、科普文章、自然科学文章、社会科学文章等。同时,还增加了多种信息呈现方式,如图表等。这一调整,充分体现了实用类文本阅读取材的多元性、丰富性和时代性、现实性。
2018年和2019年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均设置了2道单项选择题(各3分)和1道主观題(6分),共12分。在改革考查方式之后,命题者进一步将多项选择题调整为单项选择题,将客观题与主观题的分值比从2:1调整为1:1,使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的题型、题量及分值又进入了一个新的稳定期。
2019年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试题的命制,情境开始由文本之中向文本之外延伸,将命题设置与生活现实相结合,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这些试题设置都着力于引导考生在更广阔的视野中探究问题,在更开放的情境中解决问题,为考查和提升考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拓展了更大的空间。我们可以看出其命题指向非常明确:从基础层面看,是考查考生在阅读中准确筛选、提取信息和概括表达的能力;从提升层面看,是考查考生对多则材料的整体比较、分析和判断能力。
1.选择题——整体把握,细处比对
面对角度不同、表达方式各异、图表的呈现方式多样的材料,考生可分三步进行解题:首先要有整体阅读意识,确定多则材料的中心话题,清楚每则材料表达的观点是什么;其次是细处比对,将选项中的句子分成若干片断,并依据片断中关键词与相应原文的对应情况判断选项正误;然后从句中词语、句间关系和论据、结论等层级进行比对。比对句中词语主要是抓住范围词、程度词、指代词、时间和时态词、否定词、语气词等;句间关系看单个分句中句子成分间的关系和各分句间的关系与原文表述是否一致。
2.图表题——检索信息,比较辨析
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需要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其中的“信息”,不仅指一般意义上的文字信息,还包含材料中线条、符号、色块等非文字信息,“筛选”这类信息是对所给图形、表格、线条、数字等进行综合阅读辨析,并与题目所给的信息进行准确比对,判断选项信息的正误。
答题可分三个步骤:首先,抓住表头,看清纵栏和横栏;其次,关注图表数据,其中柱状图用来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数值的变化,数值是具体的变化情况反映;最后,比对辨析,判定选项正误。
3.简答题——归纳概括,整合推断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简答题,一是考查概括要点的能力,二是考查考生整合信息的能力。概括的要点既可以指整篇的中心内容,也可以指某则材料的中心事件或传递的主要信息。考生想要准确地表述答案,就需有较强的整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归纳要全面,概括要简明。
以新闻类非连续性文本为例,解答相关的简答题首先要抓住关键部分,如新闻的导语、时评中的观点、调查中的结论与数据、段落中的首句和结尾句等。其次,归纳层次要点,以归纳文段内容为基础、以文段中心句和关键词为重点。最后,提取关键信息,重新加以整合。
综上所述,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与连续性文本阅读相比,既有共性,又有差异,考生要了解文本特征,熟悉题目特点,掌握答题策略,并通过科学有效的专项阅读训练,提高解答该题型的能力。
考场文本
材料一:2017年全球汉服文化社团大概有1300多家,到了2019年有2000多家,两年时间增加了46%。据央视财经频道报道,估算目前全国汉服市场的消费人群已超过200万,产业总规模约为10.9亿元。
在汉服兴起的同时,汉服周边产业也受此影响大幅发展。从汉服周边配饰,到汉服租赁、旅拍,汉服产业发展欣欣向荣。绝大多数购买汉服的消费者会同时选择购买汉服配饰,如发饰、鞋子、团扇等。在高昂的配饰价格面前,还催生了“汉服手作”的职业。一些手工能力较强、设计感较强的创作者自己购买制作配饰的原材料,自行设计、加工,做成发饰、手提包等周边小物出售,这类创作者被称为“手作娘”。
汉服产业近年来迅猛发展有诸多原因。经济发展带来民族自信的提升,再加上汉服作为传统文化被鼓励继承与创新,于是出现了不少企业从事此方面的工作。古装题材影视剧逐渐占据热播榜榜单,慢慢被市场认可,用户人群逐渐扩大,这也成为汉服市场兴起的一大因素。而一些汉服爱好者的宣传、推广,汉服复兴运动的兴起也是汉服产业迅速发展壮大的原因。此外,古镇旅游、文化产品备受热捧,也推动了汉服文化的推广。大数据显示,文化旅游类相关产品线上预订量同比增长超两倍。
(摘编自《急速膨胀的汉服产业:规模超10亿,有店铺订单排到后年》,《新京报》2019年9月14日)
材料二:
(摘编自《2018年汉服产业报告》)
材料三:近几年汉服销量出现井喷式增长,但要真正实现产业化发展、向大众消费转变,汉服还面临着诸多难题。
在作为产业规模化发展核心动力的资本层面上,人们并没有表现出如同共享单车、新零售等领域相同的热情,这背后是汉服的产业链尚不完善。从品牌供应角度来看,当下的汉服市场主要由“头部”商家支撑,缺少“腰部”商家,出现较为严重的断层现象,这也导致汉服的价格体系极为混乱。一方面,头部品牌的汉服单价超1万元,而小作坊模式下商家的单价低到100多元。差距悬殊的价格所引发的竞争势必对服装质量造成影响,久而久之影响用户的消费欲望。另一方面,汉服单量小,尚未形成规模效应,所以汉服商家一直都是采取“预售+尾款”的销售模式,以销售量决定生产量,只有极少数常规款式的汉服会预留库存。汉服体量小导致很多工厂不愿意加工生产,再加上汉服面料普遍较贵、人工成本较高等原因,进一步压缩了商家的利润。目前汉服平均毛利率仅在30%左右,而品牌零售服装业平均毛利率在50%左右。
除此之外,汉服在产品营销推广方面始终缺少引爆大众兴趣的助推器。目前,汉服商家的推广仍然停留在每个商家创立自己的微博、建立自己的用户群上,用户回头率很高但很难拓展新用户,即使是像“重回汉唐”这样的头部品牌也是如此。
汉服市场一直缺少统一的行业规范,尤其在服装形制上。一直以来,汉服都有改良派与传统派之分。前者认为,为符合现代审美和穿衣习惯可进行适当改良;后者认为,汉服代表一种正统文化,不能改动。在网络环境下,这一分歧被无限放大,加大了大众的认知壁垒。当然,站在更高的维度来看,要实现日常化消费才是汉服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摘编自《汉服“破圈”,还差什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来,我国汉服产业发展很快,汉服文化社团数、消费人群均有所增加,产业规模也有所增长。
B.“手作娘”自己购买原材料,自行设计,做成发饰等周边小物,她们手工能力、设计感较强。
C.在汉服产业发展壮大的环境下,古装剧也慢慢得到市场认可,逐渐占据热播榜榜单。
D.人们通过朋友、网络等途径了解并接触汉服;汉服爱好者以年轻人为主,老年人很少。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汉服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引起了连锁反应,主要原因是汉服复兴运动兴起,一些汉服爱好者积极宣传、推广汉服。
B.根据材料二可知,能够接受100~300元的汉服价格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也穿汉服的受调查者的比例超过了一半。
C.相比共享单车、新零售等领域,人们对汉服没有多大的热情,这需要汉服行业从其背后去思考深层次的原因。
D.头部品牌商家与小作坊模式下商家的汉服价格差距悬殊,这会引起非良性竞争,久而久之会影响用户的消费欲望。
3.请结合材料三,分析我国汉服产业的发展还需在哪些方面做努力。
答:
【姜有荣、崔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