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2020-01-21 14:12
中国经贸导刊 2020年34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农产品消费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专场新聞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郭兰峰、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振兴司司长童章舜、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办负责人陈晓云、湖北省发展改革委主任程用文、国铁集团扶贫办负责人韩树青介绍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消费扶贫基本情况介绍

郭兰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消费扶贫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消费扶贫作出重要指示。今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强调,“要组织好产销对接,抓紧解决好贫困地区农畜产品卖难问题”。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要切实解决扶贫农畜牧产品滞销问题,组织好产销对接,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多渠道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开展消费扶贫行动,支持扶贫产业恢复发展”。

为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国务院扶贫办、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等部门和单位,拿出真招实招,投入真金白银,打通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全流程,协调政府、企业、社会各方力量,有力有序推动消费扶贫工作。

一是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印发实施《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制定出台《消费扶贫工作成效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0年)》和《消费扶贫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2020年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为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工作提供了指引。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各自实际,制订了100个配套文件,搭建了消费扶贫“1+N”的政策体系。

二是消费扶贫的方式不断创新、效果持续扩大。针对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的差异,以及销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各方面加强渠道创新、强化协调服务,定向采购、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新模式不断涌现,推动消费扶贫规模快速增长。据初步统计,从2019年初至今,累计直接采购或帮助销售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近5000亿元。其中,2019年为1600多亿元,今年前10个月超过3300亿元,是2019年全年规模的两倍。

三是全社会参与消费扶贫的氛围初步形成。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在江苏苏州、陕西延安成功举办两次全国消费扶贫论坛,并在论坛期间发出了《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消费扶贫的倡议》和《巩固拓展消费扶贫成果延安共识》。今年9月,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有关部门,共同主办全国消费扶贫月活动,引导动员全社会购买和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推动形成消费扶贫“人人皆可为、人人皆愿为、人人皆能为”的全社会参与格局。

近年来的工作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消费贫困地区的产品和服务,不仅是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的一种扶贫方式,更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脱贫攻坚中的集中体现;不仅是帮助贫困群众把特色农产品卖出去,更重要的是引导贫困群众发扬“劳动致富、劳动脱贫”的光荣传统;不仅是促进贫困地区的生产与供给,也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形成新发展格局的举措之一。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要求,联合有关方面研究“十四五”时期进一步扩大对脱贫地区产品和服务消费的工作思路,助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答 记 者 问

记者: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请问下一步国家对于消费扶贫政策具体有哪些新考虑,来推动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呢?

童章舜:消费扶贫作为一项创新性政策举措,其显著成效已经在脱贫攻坚伟大实践中得到充分证明。按照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有关要求,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扶贫办会同有关部门正在对“十三五”期间的消费扶贫政策措施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将在全面评估的基础上,研究提出“十四五”期间相关帮扶政策优化升级的具体建议,使消费帮扶成为“十四五”时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举措。

初步考虑,“十四五”期间要进一步三个聚焦:一是聚焦脱贫攻坚成果任务比较重的地区。二是聚焦农村的低收入人口。三是聚焦下一步乡村振兴重点的扶持县。坚持市场化的导向,更加注重尊重消费者的意愿和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还有更加注重挖掘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消费潜力,加快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具体来说,在五个方向对消费帮扶工作提档升级。一是持续扩大脱贫地区产品和服务消费的规模,推动政策定位由攻坚期阶段性行动,向乡村振兴战略常态化政策方向提档升级。二是大力培育新型的产销供应链和市场主体,构建以产地和消费地为载体,以骨干企业为平台的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政策功能由传统的产销对接,向消费端倒逼产业链调整的方向提档升级。三是聚焦支持区域性特色优势产业的生产、流通、销售,推动消费帮扶对象由特殊群体、特定企业,向区域性主导产业方向提档升级。四是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消费帮扶的动员方式由政府大力推动,向政府市场社会多元化驱动的方向提档升级。五是进一步强化激励约束,探索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推动参与消费帮扶工作的市场主体由自发性生长,向规范化有序化参与的方向提档升级。总的来说,就是以上这五个方向,就消费帮扶工作提档升级。

记者:刚刚介绍开展消费扶贫专项行动,帮助湖北等地解决贫困地区农产品滞销的问题,是否可以介绍一下有关具体情况和生动案例?

程用文:湖北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基地,也是这次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主战场,同时湖北也是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省份之一。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和影响,湖北省农产品一度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滞销和卖难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对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高度关注,专门对湖北提出了“搭把手、拉一把”的重要指示。国家发改委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分两批组织了消费扶贫专项行动。湖北省委省政府认真组织落实,省委书记应勇、省长王晓东对全力做好农产品的销售对接服务工作进行了安排和部署。湖北省也成立了省、市(州)和县三级联动的工作专班和推进协调机制。同时,就农产品销售的价格监测、质量监管、物流配送包括有关平台搭建工作进行了跟进。

在国家发改委大力倡导下,中央各部门和单位积极调动各方面资源,支持湖北的农产品銷售。专项行动主要有三方面的明显特点:

一是组织有力。中央100多个单位和部门迅速行动,不仅动员机关干部积极购买,而且动员下属机构单位购买。比如全国供销总社组织了46家单位直接采购湖北省的茶叶、小龙虾和香菇等重点滞销产品1300多万元,帮助销售达34亿元,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等部门还积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采取“以购代捐”的方式采购农产品3100多万元。

二是电商给力。在中央指导组、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等单位的组织下,广大电商平台加大了对湖北农产品的销售力度。很多电商平台采取了“为鄂拼单”的行动,有的一次销售小龙虾等5万多单,热销湖北农产品1.7亿元等火爆场面不断涌现。

三是媒体助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启动了“援鄂抗疫”的公益行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专门提供了5亿元的广告资源,支持湖北农产品销售。人民日报客户端推出专版,发动“为湖北拼一单”,网上浏览达到了3000多万人次。初步统计,到10月底,中央部门和单位直接采购湖北农产品超过了16亿元,帮助销售170亿元。在消费扶贫推动下,全省农林牧渔总产值由一季度当季负增长30.8%,回升到三季度当季增长5.7%;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由一季度负增长39.2%,回升到前三季度负增长10.4%,大幅度收窄。湖北虽然抗疫斗争艰苦卓绝,但是经济恢复成效好于预期,我们有信心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将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

记者:2018年底,消费扶贫工作全面启动,截至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推动消费扶贫在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的举措?

郭兰峰:消费扶贫这个工作,是脱贫攻坚的一个很重要的举措,它的重要性不仅仅是把贫困群众的产品卖给了市场,更重要的是贫困地区的群众能够慢慢地接触到市场,更多地进入市场,这个非常重要。所以,国家发改委这几年会同有关部门,主要围绕如何打通销售渠道开展工作。

第一,市场。因为贫困地区的产品以前都是自己用的,更多的产品都是自己消费的,而没有跟国内的大市场接触,所以开始的时候更多的是中央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都有自己的定点扶贫县和一些定点的扶贫工作,包括一些地方结对,大家主动购买一些产品,从这方面来驱动。同时,我们还鼓励民营企业或者社会的一些力量来帮助他们销售农产品,推荐他们的一些服务,特别是在一些地方招聘贫困群众中有劳动能力的人工作。这不仅仅解决工资问题,更重要的是能接触更多的社会,因为大家都知道,很多贫困地方的老百姓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大山。所以我们第一步先创造一个市场,因为他们没有这个市场,需要采用行政或者市场相结合的手段来解决市场问题。

第二,物流。基础设施不行,可能没有路,也可能有路,但不是很好走,运输成本就很高,有的没有运输工具,有的没有信息,不知道往哪儿卖,因为很多产品也不是独有的,尽管产品很不错。所以,有关部门从中央预算内资金包括从国家动员一些力量解决这些问题,比如通过修路、建仓库等来解决物流问题,当然拓宽信息渠道更多的是通过现有的物流网来发布信息,通过当地的能人看到这些信息以后,再想办法把产品销出去。

第三,产品质量。因为贫困地区的产品往往是自给自足,所以在质量方面必然会存在一些问题,但贫困地区的产品很多都是原生态的、无污染的,是真正的绿色产品。但卡在一些标准上,有的不一定能达到标准,我们就鼓励这些龙头企业在那儿采用“农户+合作社+企业”的模式,把工业化生产的一些程序和标准带过去,让他们接受这些,包括在那儿建设生产基地,按照标准化来生产,既保留原生态的一些优势,又能够引入工业化的标准,包括一些订单,使之符合市场需要。这样的话,它的规模、效益也能体现出来,组织化程度也能提高,树立品牌意识,形成品牌产品。

第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这不仅仅能够增加当地贫困群众的收入,更重要的是由于外来或者发达地区的人到这些地方旅游,必然要跟当地的老百姓接触交流,将一些生活习惯和理念带过去,促进他们之间的相互交流,这个作用是很大的,不仅仅是去那儿消费,也可能给他们带来工资性收入。所以,针对这个问题,考虑到旅游的重要性和乡村旅游或者农业休闲旅游的重要性,有关部门实施了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帮助这些地方开发旅游项目,包括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道路建设等,组织开展了“乡村面对面”系列培训,改善贫困地区的旅游接待能力。同时,通过各种媒体推介他们的旅游精品、经典项目,通过这种方式来增加贫困地区的就业和收入。

我们也做了一个统计,可以看出消费扶贫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2019年,贫困地区的农村居民经营净收入4163元,比上年增长7.1%,增速加快2.7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即便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贫困地区的农村居民经营净收入也比上年同期增长了4.9%,远高于GDP的增长速度。可以说,消费扶贫已经成为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重要助力。

记者:关于企业帮助消费扶贫的情况,请问国铁集团,消费扶贫启动之后可以看到企业积极参与,国铁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哪些成效?

韩树青:国铁集团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和消费扶贫的决策部署,充分用好铁路行业企业优势,在持续深化铁路建设扶贫、运输扶贫、定点扶贫的基础上,积极构建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铁路消费扶贫体系,推动实施五项消费扶贫行动和服务保障机制。2018年以来,消费扶贫完成8.5个亿,今年是6亿元,在以下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第一,组织开展定向采购。充分用好铁路企业200万职工的内部消费市场,积极开展铁路单位的菜篮子、职工福利和配餐中心定向采购,2018年以来直接采购贫困地区的农产品超过3亿元,其中今年2.2亿元。

第二,持续加大扶贫产品进站上车。充分用好每年运送30多亿人次的客运市场,推进扶贫产品进站上车。到目前为止,在全国431个客流比较大的车站、2200多列高铁动车组设立了扶贫直销店或者专区,直采、直销国家级贫困县的扶贫农产品。

第三,构建“三网一柜”铁路消费扶贫平台。从去年开始,先后开发了面向广大网络订票客户“12306”扶贫商城,面向动车WIFI用户的“掌上高铁”,面向企业集采用户的中铁快运商城3个电商扶贫平台。同时,在全国省会级车站及一些客流较大的车站,分批投放“铁路消费扶贫柜”,构建起“三网一柜”铁路消费扶贫平台,基本覆盖广大旅客从网络订票、进站候车、乘车旅行等全过程的消费场景,搭建起扶贫产品和广大旅客的“爱心通道”,一方面扩大扶贫产品消费,另一方面也丰富提升了旅客出行和消费体验。目前在“三网一柜”平台上已经入驻的扶贫产品有4000多种。

第四,开展铁路建设消费扶贫。用好60余万铁路建设施工人员的消费市场,引导施工单位优先采购沿线贫困县的扶贫农产品。2018年以来采购扶贫农产品2亿元,其中今年1.4亿元。

第五,开展疫情防控期间的消费扶贫专项行动。加大铁路单位组织力度,多措并举及时助力解决企业的复工复产,贫困群众就业增收,还有扶贫产品滞运滞销的难题,采购帮销挂牌督战县和湖北农产品1.2亿元。

在采取上述这些措施的同时,进一步强化服务保障。一是强化带贫机制保障,引导企业最大程度的利益反哺。二是适时优化调整产品的品类结构,精准适配客户需求,帮助提升扶贫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三是利用好铁路媒体和丰富的站车广告资源,加大营销宣传,减免公益广告、平台入驻、场地使用费用,今年达到上亿元。四是充分发挥好铁路的运输网络优势,实施精准服务和重点保障,尤其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农产品,组织开行“点对点”的运输专列、集装箱特色快运专列、高铁快运产品等,与社会物流企业合作形成高效的物流网络,最大限度降低产品物流成本,为促进消费扶贫提供有力的支撑保障。

记者:今年疫情发生以来,直播带货成为消费扶贫的一大亮点,但也存在着产品良莠不齐,售后服务不完善等问题,接下来如何提升贫困地区农产品供应的水平和质量?

童章舜:当前,由于贫困地区生产、加工条件相对落后,精深加工程度较低,特别是冷链物流设施相对不健全等因素,一些贫困地区的特色农产品质量不错、原生态,但品牌和知名度比较低、市场竞争力较弱,社会各界包括直播带货购买贫困地区产品过程中,消费体验可能存在差别,一定程度制约了消费能力的充分激发。

我们推动实施消费扶贫,一方面是让贫困群众通过消费扶贫劳有所获、增收脱贫。另一方面,参与消费扶贫的广大消费者能够体验到物美价优并切实得到实惠。这也是确保消费扶贫可持续、实现良性循环的必要条件。

下一步,我们将与国务院扶贫办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一道,结合抓紧研究“十四五”消费扶贫提档升级政策研究,推动有关部门和地方高度关注这个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升脱贫地区农产品质量和水平,提升消费者参与消费帮扶的获得感。

初步考虑,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大力支持脱贫地区扩大规模化生产,健全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完善仓储物流设施,支持贫困地区农产品提升市場竞争力,提高市场参与度,并通过市场手段实现产品的优胜劣汰。二是研究采取一些激励约束措施,强化对市场主体的行为监管,推动消费帮扶工作不断向规范、有序、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记者:推动消费扶贫过程中,上海是如何帮助贫困地区打开农产品销售的,贫困地区的农产品在上海的销售情况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效和经验?

陈晓云:消费扶贫一头连着贫困地区的菜园子,一头连着上海市民的菜篮子、米袋子和果盘子,既是对口帮扶,又是区域合作,还是民生工程,更是社会动员。所以,上海着重在四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激活需求侧,解决“买”的问题。开展了“申情购、沪爱帮”主题活动,提倡“买就是爱,吃到就是扶贫”理念;组织买手到对口地区考察选品;举办了“5+365”系列展销、品鉴和推介活动;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福利采购、社区社团认购;出台了“消费扶贫12条”,支持各方分工实现目标任务。

第二,改造生产链,解决“供”的问题。通过订单购买、设立直供直采基地,结合上海援助项目,引导标准化和规模化的生产、品牌孵化,倒推当地产业升级和品质提升。比如上海在云南和贵州设立了31个蔬菜外延基地,实施了产供销全方位指导;一些大型电商帮助当地培训新农人、新电商,增进了市场竞争力等。

第三,打通流通链,解决“畅”的问题。在“便利”上做文章,组织大宗采购、大宗批发、国资国企、电商平台、市场宣传五大渠道,开展“双线六进”活动,即线上线下结合,扶贫产品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商超、进批发;落实“三专一平台”,建设“121”消费扶贫阵地,就是在中心商圈设立10个扶贫产品直销店,20个体验生活馆,100个社区和电商营销专区,建立一个全市消费扶贫工作平台。

第四,提升价值链,解决“效”的问题。消费是途径,扶贫是目的。所以从源头入手,我们用“特色鲜明、带贫效果好、品牌质量佳”作为标准,认定八大类280种对口地区农产品列入推荐名录,引领开展“百县百品”活动。

经过几年努力,消费扶贫行动在上海市民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一批上海对口地区的扶贫产品叫得响、卖得火。比如云南的软籽石榴、小粒咖啡,遵义茶、高原蔬菜,喀什苹果、巴旦木、留香瓜,日喀则的青稞,果洛牦牛肉等,已经受到上海市民追捧。2020年,全市已经实现全国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120亿元,其中云南和贵州遵义的扶贫产品超过了60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把消费扶贫纳入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建设的工作当中去,增强持续的消费拉动能力,协助对口地区实施农业供给侧改革,把“消费”这个市场行为,与“扶贫”公益行为更有机地结合起来,久久为功,打造成为巩固脱贫成果、接续乡村振兴、促进东西部协作共赢的新引擎。

记者:通过消费扶贫给贫困地区输血固然重要,但减贫脱贫最终还是靠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请问发改委在培育和提升贫困地区造血机能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有哪些成效?

郭兰峰:输血和造血这一争论问题历来都有,开始的时候输血比较多一些,逐渐要转向造血,但是我认为输血永远会存在。比如,有的贫困群众由于身体有疾病,可能就要社会保障兜底,不可能还指望他能干什么,可能有的经济上存在困难,只能靠社保兜底,慢慢地从输血转向造血。到底如何造血,我想至少有两个途径。

第一,产业。要造血,一定要围绕着贫困群众的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为什么说要有产业呢?因为当地有的老百姓确实有劳动生产能力,有的贫困群众可以走出去,也能走出去,也习惯于走出去,这样就可以依托就业解决问题;有的贫困群众观念还达不到那个程度,他们就不愿意走出去,这就需要我们改变方式,在这些地方建立企业和打造地方特色优势产业,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上班,通过劳动致富,并且通过劳动也能改变他们的观念,这两个方面都是很重要的。

第二,教育扶贫。很多问题都是由于教育滞后导致的,所以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在安排教育领域投资时,都向这些地区倾斜,特别是向“三区三州”倾斜。通过教育,一方面帮助他们增强劳动技能,如果一个人没上过学,可能连普通话都不会讲,只会讲当地语言,没有办法和社会接触,或者不敢和社会接触;另外通过上学,他们的思想更开阔,有了自信心可以在本地实现就业,当然也可以走出去。更不用说如果考上了大学,可能就进入到另一片天地了,这就是造血的功能。

我认为,造血也是要一个过程的,不是一时一事的。比如,打造一个产业有时候要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一个人的教育也需要达到12年,这些都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力量不断关心他们,从根本上解决脱贫的问题,特别是致富的问题,因为从目前情况看,按照现行标准今年如期脱贫应该是没问题的,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致富。

关于产业扶贫、教育扶贫,都有牵头负责部门。产业扶贫是农业农村部,教育扶贫是教育部,国家发改委是综合性部门,所以这些方面都有涉及。但更多详细情况,可以找相关部门作进一步了解。◆

(国家发展改革委供稿)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农产品消费
比亚迪集团扶贫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三部门发文鼓励政府 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
消费舆情
信用消费有多爽?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