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诗经》语助词的表现功能

2020-01-21 09:38高明珠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诗经

摘 要:《诗经》的语助词,数量较多,使用范围广,不少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探讨。语助词虽然没有实际的意义,但是,不能忽略它在《诗经》中的表现功能。对《诗经》中经典篇目中的语助词进行分析讨论,从音律节奏、情绪渲染、指代判断、修饰强化四个方面阐述了语助词的表现功能。

关键词:《诗经》 语助词 表现功能

一、问题提出

《诗经》里有一些既没有确切的词汇意义又无语法意义的衬字虚词,数量较多,使用频率高,范围广,位置活。在《诗经》的研究系统里对于这类虚词的界定并没有统一的概念,不同版本《诗经》对这类词的解释也是不同的。杨晓明主编的《四书五经》(现代版)称为“语气助词”,王秀梅译注的《诗经》(全二册)称“语助词”。本文对这些没有实际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虚字衬词,统一采用王秀梅译注的《诗经》里“语助词”来称呼。本文主要就“语助词”的表现功能展开探讨。

“语助词”虽然没有实际的意义,却为《诗经》的作者提供了一个自由灵活的表达空间,形神毕肖地表现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节奏、情绪、氛围、意蕴等,承载着凑足音节、衬字和韵、指代判断、修饰形容、辅情达意的重要功能。那悠远隽永的内涵、热烈清纯的情感、富于节奏美感的旋律、自然质朴的风格都与语助词的辅助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如刘大杰先生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中所论:“《诗经》中使用多样的语助词,不仅使诗的形式、音律增加了美丽,而且使诗的情感增加了真实的力量。”a

本文列举的语助词词例以王秀梅译注的《诗经》(全二册)中的注释为准。

二、《诗经》 中语助词及句中位置

常用语助词:思、薄、言、云、维、只、且、止、爰、壹、伊、来、载、其、逝、不、聿 、曰、允、生、漪、斯 、攸 、於、兮、矣、式、于、亦、员、诞、之、嗟、只且、簿言、也且、乎而、然、 居……诸。

句首语助词:思、不、式 、於、壹 、薄、爰、维、 云、载 、逝、言、曰、簿言 、有。

句中语助词:于、云、来、式、言、聿、攸、斯、亦、允、伊、之、 然、其、只。

句末语助词:且、思、生、兮、矣、斯、止、漪、 员、也、也且、乎而。

例句如下:

1.思: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雅·思齐》)

2.薄:采采芣苢,薄言采之。(《周南·芣苢》)

3.云: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郑风·风雨》)

4.只:母也天只!不谅人只!(《鄘风·柏舟》)

5.且:悠悠昊天,曰父母且。(《小雅·巧言》)

6.壹:彼昏不知,壹醉日富。(《小雅·小宛》)

7.聿:蟋蟀在堂,岁聿其莫。(《唐风·蟋蟀》)

8.式:式微,式微,胡不归?(《邶风·式微》)

9.曰:既曰归止,曷又怀止?(《齐风·南山》)

10.诞:诞弥厥月,先生如达。(《大雅·生民》)

三、《诗经》语助词使用特点

(一)《诗经》的很多语助词兼有其他词类和语助的双重身份 比如“思”,在“无思远人,劳心忉忉” 里可以作“思念”讲,但在“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里就是一个无意义的句末语助词。又如“之”字,在“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宜家”里,前者作语助词,后者作代词,这种现象是《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原生诗歌经典而区别于历代诗歌作品的一个重要特点。造成这种语言现象的原因,与《诗经》产生的社会时代、诗经的句式特点有关。其一,《诗经》产生于生产力低下的上古时代,人类的语言发展还处于幼年阶段,词汇量较少,单音节词居多,为协和音韵会使用一些实词来凑音衬字。其二,《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 ,构成两字一节拍的律动。抒情需要与句式字数的固定化必然产生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就是加语助词或衬字来平衡。b所以语助词一般没有意义,大多是当时民间方言,只有声音,帮助协和音韵节奏,使诗歌更具有音律美。

(二)语助词位置灵活 句首、句中、句尾都常见,形成了语助词+意义词、意义词+语助词的两种结合形式。从上表统计可以看出,语助词在 《诗经》 里句首、句中和句尾的位置使用频率基本相当。根据今天对 《诗经》研究的共识,“风”就是各国民间里巷的歌谣c,老百姓口头创作,通俗易懂,新鲜活泼,重复咏唱,富有生活气息。“雅”指周人之正声雅乐,大多是贵族所作,语气雅正、平和。“颂”则指宗庙祭祀乐歌。d可见,“风、雅、颂”三个部分最早是咏唱的,是民歌、正声音乐和祭祀乐歌。作为民谣音乐起源的诗歌,自然打上了口语化和歌谣的烙印,除在句式、节奏等方面有别于后代的诗歌作品外,还往往有大量民间口头语,配合音乐旋律,弥补抒情“不足”。这些口头语就成了歌曲中的语助词,作为一种特殊衬字出现在歌词里,显示出《诗经》的民歌特色。如《诗经·齐风·著》里每一句诗后都有“乎而”二字,与当代民歌中“呼而嗨呦”类的衬字相似。开头的语助词往往起着铺垫和准备作用,以引起听者的注意。句中语助词主要是在歌唱过程中拖声歇气和凑足音节使用的,句尾的语助词有加强歌曲力量、强化感情、协和音韵的作用。

(三)语助词有时起着贯穿全诗的脉络作用 《诗经》里的诗歌多采用复调结构,语助词反复出现在每节固定位置,具有贯穿全文乐调与情感的双重线索作用,在乐调结构中构成了回环往复的音乐美,在情感抒发上得到了渲染和加强。如《无衣》诗“王于兴师”这一句频频出现于诗的三节里,“于”是语助词,有结构全诗的线索作用,还有深化为国作战、同仇敌忾的情感作用。又如《伐檀》里的“河水清且涟猗”反复出现在每节诗的固定位置,“猗”是语助词,放在句末延续声音,既有回环复沓的旋律美,又为下文揭露统治者不劳而获起到兴发的作用。

四、语助词在《诗经》中的表现功能

(一)湊音衬字、协调韵律 凑音衬字、协和韵律是《诗经》中语助词最基本的表现功能,这一点许多专家都论述过。张中行先生说:“文言,尤其早期的韵文,简短,有时候为了声音和韵味的整齐或充沛,要在句首或句中加个不表示意义的音节。”e

《诗经》句式以四言为主,兼有两字、三字、五字、六字和七字句、八字句,形成错综有致、自由活泼的风格。乐律节奏基本上是两字一顿,在吟唱的过程中遇到不合节拍的现象时,就会根据这种节拍的需要添一个词构成两个音节,协和整个诗歌内在旋律和节奏,达到音调和美的作用,这个词用在这首诗里只起衬音作用,没有实义。如“日居月诸,照临下土”这句诗里的“居”和“诸”两个语助词,主要作用是为了凑足四个音节,形成两字一顿的节拍,附着于“日”和“月”两字后面,这种情况在句首、句中和句末都可见。句首如“簿言采之”里的“簿言”二字,句中如“岁聿其莫”的“聿”字,句末如“悠悠昊天,曰父母且”里的“且”字等。

语助词利用衬音凑足音节,和拍押韵,协调韵律。语助词协调韵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促使吟唱富有诗意和节奏感,利于感情抒发。如《芣苢》是人们采摘野菜时哼唱的民歌,全诗有三节,每节都有两句“薄言采之”,“薄言”二字作为语助,让民间劳作的哼唱形成了整齐节奏和诗意韵律,是老百姓凭借直觉天性把握的节奏律动,表现了人们劳作时的快乐。

二是押韵的作用。《诗经》首创中国诗歌偶句押韵范式,但韵律不是刻意为之,而是如刘大杰先生所说的是“里谚童谣,矢口成韵”“动乎天机,不费雕刻”的自然和谐音律。f 句末的语助词除了凑足音节之外,有的还发挥着协和音韵的作用,使歌唱者表达的情感在延长的音节、和谐的音律中得到渲染,如“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出其闉阇,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g第一节最后一句“聊乐我员”中的语助词“员”读“云”音,与这节的韵脚“un”协韵,而在“非我思且”一句里语助词“且”读jǖ,与这节的韵脚u协韵。

三是构成全诗的抒情旋律。有些诗歌全篇句末用了同一个语助词,如句末全用“兮”, 吟诵起来形成了一以贯之的气韵,构成全诗的情感主旋律,造成语音上的修辞,增强了诗歌的表达效果。

(二)表露语气、辅情达意 《诗经》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先民们人生五味杂陈情感淋漓尽致的释放。语助词虽然没有确切的意思,但是对于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却起到了烘托渲染、辅情达意的作用。正如清代学者刘淇所说:“构文之道,不过实字虚字两端,实字其体骨,虚字其性情也。”h 《诗经》中的语助词其实很好地体现了上古时代歌唱者复杂的“性情”。

首先,语助词的位置对于情绪和情感的烘托渲染有区别。句首的语助词相当于一首诗歌的前奏,有奠定情绪基调的作用。《生民》叙述了周代先祖后稷发展创业的业绩,其中,语助词“诞”多次出现在诗句的开头,显露作者对先祖膜拜和赞叹的语气和情感。《式微》里的首句“式微式微”,反复出现在两节诗歌的开头,“式”作为语助词用在开头有情感兴发的前奏作用,营造了诗歌不满苦役的情绪氛围。《风雨》一诗:“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i每节的最后一句中“云”用在句首,有强调的语气作用,宣泄了作者在风雨交加之夜见到君子之后喜出望外的快乐之情。句中语助词表示歌唱中换气需求的各种语气,感情不如句首和句尾强烈,但也带有一定的情感, 如“斯”字,用于句中, 表示一种咏叹语气,也可视语气而分别译为“那样(这样)地”或“啊”等。《诗经·小雅·斯干》中“如鸟斯革,如翚斯飞”这两句描绘了宫室的屋檐翘起欲飞的形状,用“斯”字表达了一种赞美咏叹的语气。句尾的语助词一般显示各种情绪状态,如 “止”字,在《诗经》里用于句末,表咏叹、肯定、已然等状态 。《诗经·小雅·车》“高山仰止”里的“止”表咏叹语气;《诗经·小雅·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里的“止” 表肯定的语气,说明薇菜已经长出地面。又如《邶风·北风》中的“其虚其邪?既亟只且”的“只且”表达的是面临危险的急促语气,渲染了形势的紧张。

其次,一个语助词在诗歌里连续使用有着加强情感表达的作用, 如《柏舟》一诗,“母也天只,不谅人只”,用了同样的句尾语助词,在反复的吟唱中表达了作者希望母亲理解自己的急切而又真诚的强烈情感。如“思”这个语助词,与思念和怀念的情感有关,《思齐》《汉广》 两首诗歌里的“思”字都是连续使用,《思齐》连续用在每小节的开头,《汉广》连续用在句末。《思齐》这首诗歌颂了周文王的美德,“思”用于句首与名词连用,既有引出要赞美的人物的作用,也表达了怀念的情感。《汉广》写的是一位砍柴的樵夫对一个即将出嫁姑娘的单相思,“思”用在诗句的末尾与动词连用,烘托了思念的痛苦与无奈失望的情感。

第三,语助词影响着语气和感情的微妙变化,体现了人类复杂微妙的性情。“语言里有些零件,研讨词类的时候像是附属品,其实由表意方面看也未必不重要。”j语助词使表达加倍自然和活泼纡曲,如 《将仲子》第一节:“将仲子兮,无腧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k这是女孩子唱给她爱的男孩子的一首歌,第一句里的“兮”字是个语助词,意思是“仲子啊”,去掉“兮”字就变成 “仲子”, 语气变得僵硬,情感变得冷淡,而加个“兮”,就显得委婉多情,充满爱意。又如“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由房,其乐只且”(《诗经·君子阳阳》),从“只且”这个语助词中,可体味到主人公其乐陶陶的情感和美滋滋的情态。

(三) 提示、指代和判断作用 语助词虽然没有实义,也不能作为句子成分,但有一部分语助词在全诗中往往具有提示主语、指代处所和判断的作用,促使整首诗诗义完整,表达含蓄而又酣畅,如“维“这个语助词,在“维鹊有巢,维鸠居之”(《召南·鹊巢)》里有提示主语“鹊”和“鸠”的作用,同类情形还有“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郑风·狡童》),“维南有箕,不可簸扬”(《大雅·大東》),都有指代处所的作用。而在“髧彼两髦,实维我仪”(《诗经·鄘风·柏舟》)中表判定。又如“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劬劳” l,“爰”字指代作用,表示处所,含有“哪里”的意思,以泉水起兴,自问自答引出“浚地”母亲的抚育之恩。

(四) 修饰和强化的作用 《诗经》里有一些被用为词头的语助词,如言、载、有、其、于,在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前面,除了有凑足音节的作用外,还有修饰和强化的作用。

名词前面的词头通常有强化“主词”作用,如“白茅纯束,有女如玉”(《诗经·野有死菌》),“有”用在名词前面,其实是在强调“女”,是“这一个”特指。动词前面的词头有强化动词的作用,表现动作的状态,如 “静言思之,寤辟有摽”(《诗经·柏舟》)中的“有”字,用在“摽”这个动词前,强化“摽”之捶打的情状。 语助词用在形容词前面,有突出形容程度的作用,如“北风其凉,雨雪其雱”这句里的“其”,突出北风寒凉和雨雪盛大的程度,有“多么地”含义。

五、总结

《诗经》的语助词产生于我国语言发展初期的西周春秋时代社会生活中,来源于百姓的方言俚語。当时的汉语大多是单音节词,先人“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为了表达情感的需要,追求民谣的音乐性,常常在单音节词前后加上一个没有意义的虚词作为语助,吟唱中自然被赋予了和谐音律、辅情传意、修饰强化、指代判断的作用。语助词的表现功能正如学者蒋勋所说:“就是要把音乐性的东西带进来。因为人们发现唉声叹气可能不够好听,才把这种情感修饰成比较美的韵律和节奏”m,因此,才有了跨越三千年而仍具有生命力和音乐美的《诗经》。

af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59页,第58页。

b 梁占先:《〈诗经〉语助词分析》,《六盘水师专学报》2001年第2期。

cd曲黎敏:《情到深处是中庸》,江苏凤凰出版社2018年版,第10页,第11页。

ej张中行:《怎样学习文言文》,中华书局2017年版,第147页,第143页。

gikl王秀梅译注: 《诗经》 (全二册),中华书局2015年版, 第123页,第118页,第108页 ,第217页。

h〔清〕刘淇:《助字辨略》,中华书局1954年版,自序

m 蒋勋:《蒋勋说文学:从〈诗经〉到陶渊明》,中信出版社2014年版,第42页。

参考文献:

[1] 杨晓明主编.四书五经(现代版)[M].成都:巴蜀书社,1996.

[2] 王秀梅译注.诗经(全二册)[M].北京:中华书局,2015.

[3] 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全二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0.

作 者: 高明珠,鹤壁技师学院、鹤壁市机电信息工程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语文教育教学与古代文学。

编 辑: 康慧 E-mail: kanghuixx@sina.com

猜你喜欢
诗经
《诗经》中走出的“庄姜”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诗经·邶风·击鼓》
《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遇见最美的《诗经》
小心翼翼
《诗经》研究七十年管窥
巧用《诗经》解难题
“啡”我思存
房县让“诗经文化”唱响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