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打造我国水土保持基本宣传阵地

2020-01-21 03:14中国水土保持杂志社
中国水土保持 2020年11期
关键词:水保水土保持流域

《中国水土保持》杂志社

40年前,以郭廷辅先生为代表的老一代水土保持工作者,怀揣发展我国水保事业的梦想,以搭建水保人技术交流平台为己任,经过多方协调,在水利部及黄河水利委员会的支持下,于1980年创立了《中国水土保持》杂志。杂志归水利部主管,由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创办之初刊名为《水土保持》,双月刊,内部发行;1982年更名为《中国水土保持》,双月刊,国内公开发行;从1984年第1期起由双月刊改为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刊名是由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原主席谢瑞阶题写的。

《中国水土保持》的办刊方针是:“面向生产实际,面向基层,面向全国,服务于经济建设。”办刊宗旨是:“贯彻水土保持方针政策,宣传水土保持治理成就,报道水土保持科技成果,交流水土保持工作经验,推广水土保持先进典型,剖析监督执法案例,介绍开发建设项目生态恢复技术,探讨水土保持监测方法,传递水土保持动态信息,普及水土保持基础知识。”

40年来,几代办刊人积极探索,辛勤耕耘,精心培育,凝心铸魂,专心致志,乐于为他人做嫁衣,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把《中国水土保持》打造成了全国水土保持领域的重要宣传阵地,逐步形成了融政策性、技术性、实用性、知识性和资料性于一体的办刊风格,成为水利部指导全国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工具、水保工作者的学习园地、水保业务人员的交流平台、水保典型的宣传窗口、水保实践的记录档案,为我国水土保持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是水土保持行业具有广泛代表性、颇具影响力的专业性期刊。杂志的刊徽设计简洁流畅,造型优美,寓意准确,一直为我国广大水土保持工作者所喜爱,已成为我国水土保持行业的标志性图案,被广泛应用于小流域纪念碑,水保媒体、会场、论坛、科普馆、科技示范园及有关书籍上。《中国水土保持》被评为全国水利系统优秀科技期刊,河南省第一届自然科学“二十佳期刊”和历届河南省自然科学一级期刊,2000—2011年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水土保持》是我国水土保持事业发展取得的重要成果,也是我国水土保持行业软实力增强的重要体现。

回顾40年杂志发展历程,其对水土保持事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讴歌水土保持实践,凝聚事业发展力量

《中国水土保持》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而生,因为水土保持的繁荣发展而兴,宣传了我国水土保持工作波澜壮阔的巨大成就,展现了我国水土保持事业发展的壮丽篇章,传递了我国水土保持工作者探索前进的真知灼见,记录了我国水土保持工作者勇于实践的奋斗足迹,书写了我国水土保持工作者奋发有为的光辉历史,凝聚了我国水土保持事业发展的磅礴力量。

40年来,《中国水土保持》反映了我国水土保持事业发展的历史进程。翻阅历年的《中国水土保持》,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水土保持事业发展的轮廓清晰明了,令人印象深刻!一是我国水土流失治理从单一、分散逐步走向综合、集中治理,形成了以小流域为单元,工程、植物、耕作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技术路线,标志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土流失治理进入科学治理的发展阶段。我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丰富实践和巨大发展,通过广大水土保持工作者在本刊刊发的大量文章得到了充分反映和全面宣传。二是我国水土保持工作从单纯治理走向依法防治的新阶段。1991年6月29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标志着我国水土保持工作走上了预防为主、保护优先、依法防治的轨道。广大水土保持工作者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不断创新,建立健全了水土保持法规体系、监管体系、技术标准体系、技术措施体系,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监督执法工作不断加强,特别是2011年3月1日,新修订的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有效遏制了人为水土流失,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从1982年国务院颁发的《水土保持工作条例》,到1991年颁布的水土保持法以及2011年新水土保持法实施,从法规到法律、立法到修法、法治体系建立和法治能力建设等等,《中国水土保持》忠实记录了这一重大历程。三是我国水土流失治理思路不断完善,从单纯治理走向科学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2000年前后,水土保持司根据各地的水土保持实践,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新举措,完善了我国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思路。四是水土保持监测和信息化工作不断得到加强。3次全国水土流失遥感普查、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水土保持专项、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科学考察等重大监测和考察成果,都在本刊及时刊发,出版了《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专刊》(2008年第12期),加速应用于水土保持实践。五是水土保持主动融入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理念,水土保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工作方针,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等等,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所倡导的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民建设美丽中国等多方面,一脉相承,完全吻合。本刊通过大量文章、众多典型、精美图片,多角度反映了水土保持工作者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和积极探索。

2 搞好重大选题策划,强化主题宣传效果

创刊40年来,《中国水土保持》始终坚持办刊方针,围绕办刊宗旨,配合全国水土保持中心工作,积极贯彻水利部水土保持工作部署,及时报道水土保持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主动策划组织重要水土保持专题,针对水土保持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热点内容进行宣传报道,及时介绍各地水土保持工作的新做法、新经验和新成效;注意政策指导性、科学技术性和生产实用性相结合,为水土保持司指导全国的水土保持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及时刊发具有新思想、新观点和新思考的文章,发挥了刊物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了科技成果的交流与传播。从20世纪80年代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路线的形成,户包治理小流域的兴起与发展,国家八大片水土保持重点治理,水土保持工作条例的颁布实施到水土保持法的施行及新水土保持法的实施,江泽民同志关于建设“山川秀美”的批示,“长治”工程的大规模实施,98’洪水的反思以至21世纪以来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黑土地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西南岩溶区石漠化治理,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探索,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活动,全国水土保持规划批复实施,人民治黄60年、70年,纪念改革开放40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贯彻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等等,本刊都组织了大量的文章、专刊与图片进行给予重点报道,进行思考和探索,引起行业系统读者的广泛关注,发挥了刊物的业务指导和舆论引导作用。

3 不忘办刊初心,服务基层水保人员

杂志在创刊时的申报文件中就提出:为了达到“交流水土保持工作的经验、技术措施和水保科研成果,宣传水土保持的基本知识,推动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的目的而申请创办水土保持杂志,为水土保持战线人员打造一个宣传阵地。因此,本刊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为水土保持工作者服务,特别是为基层水保工作者服务;在创刊时所确定的办刊方针中就有“面向基层”的要求。多年来本刊的主要读者对象也是水保基层单位广大的水土保持业务人员。因此,把基层水保人员作为重要服务对象予以关注一直是我们考虑的重要问题。为了服务基层水保人员,本刊专门设立了多个为基层服务的栏目,如早期的《草木群芳谱》《专业户园地》《水保员天地》《水保英模》《知识讲座》 等,后来增加了《预防与监督》《工程措施》 《植物措施》 《工作探讨》 《小流域治理》 《县域水保》 《监督执法》《技术与措施》《探索与思考》《工程建设与管理》《生态修复》等栏目,也发表了大量基层水土保持工作者撰写的文章。

4 传播水保理论成果,汇聚行业发展智慧

截至2020年10月,《中国水土保持》共出版了463期,发行总数超过320万册,刊发文章、信息1.3万多篇,总下载次数92.77 万次,总被引次数4.68 万次,是我国水土保持科技刊物中发行量最大、覆盖范围最广、代表性最强的杂志。40年来,《中国水土保持》留下了水土保持工作者的许多不朽文献。一篇篇反映水土保持发展的文章,就是水土保持工作者为治理水土流失、加强生产建设项目监管、搞好水土保持监测和推动水土保持信息化所展现出的勇于探索、求实创新、与时俱进的奋斗史。

探讨水土保持的科学内涵,推动水土保持事业持续发展。以老司长郭廷辅在本刊上发表的《水土保持的特殊性及其使命》(1989年第3期)、《再论水土保持的特殊性》(1993年第4期)、《水土保持的内涵与外延——三论水土保持的特殊性》(1998年第7期)、《径流调控理论是水土保持的精髓——四论水土保持的特殊性》(2001年第11期),吴以敩老专家撰写的《略论水土保持的特殊性及治理措施分类》(1990年第12期)等论文为代表,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论述了水土保持的科学性、特殊性,指出了水土保持植物措施与林业、环境保护的区别,提出了“综合、监督、效益”的水土保持特殊性,为水土保持学科建设、理论发展、实践探索拓宽了新视野、提出了新思路、开辟了新境界。

探讨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路线,推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时俱进。本刊创刊的第一期杂志就刊发了时任水利部部长钱正英的《蓄水保土,造福人民》的专题文章,刊发了水利部副部长史向生的《抓好小流域治理 加快水土保持步伐》的文章,同时刊发了水利部制定的《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办法(草案)》和《用农业现代化的思想指导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规划》等多篇关于小流域治理的文章。多年来,我国水土保持工作者对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水土流失治理不断实践,积极探索,在本刊刊发了大量理论文章。本刊还专门开辟了《小流域治理》栏目,出版了《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专刊》(2007年第9期),至今,关于小流域治理的文章源源不断。从传统小流域综合治理到新时期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再到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客观上证明了搞好水土保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水土保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探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理论,指导生态自然修复实践。在新老世纪交替之际,水土保持司根据水土保持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发展,及时提出了新判断,积极推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实践,时任水土保持司副司长刘震撰写了《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 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2001年第12期),水土保持司原司长焦居仁专门撰写了《生态修复的探索与实践》(2003年第1期)等系列文章,2004年,时任司长刘震撰写了《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为指导 正确把握人工治理与生态自我修复的关系》(2004年第8期)等系列文章,另外还有多位专家撰写了关于生态修复的理论探讨和具体实践的文章,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实践和发展进行了理论概括和指导。

探讨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实务,推动水土保持法治实践。从1982年国务院颁发的《水土保持工作条例》,到1991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并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以及到2011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颁布实施,本刊刊发了大量关于立法、修法和贯彻落实水土保持法的文章,为建立健全我国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体系、监督管理体系,加强水土保持监督机构能力建设,提高水土保持监督管理队伍素质,发挥了舆论引导、宣传鼓动、交流提高的积极作用。如时任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司长刘震的《总结经验 开拓创新 不断推进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新发展》(2010年第3期)、《总结经验 抓住机遇 全面实施新水土保持法》(2015年第6期)。

5 水保事业蓬勃发展,守正创新守望相伴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不忘来时路,才能更好地砥砺前行。回望本刊发展历程,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以史为鉴,响应时代召唤,传承水保灵魂,书写新时代水土保持华丽篇章。

40年沧桑巨变,中国已经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科技创新日新月异,传播手段多样快捷,阅读习惯悄然改变,业态发展不断加快。新形势、新情况、新变化促使人们思考:《中国水土保持》作为传统纸质媒体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如何生存?如何发展?怎样与时俱进?《中国水土保持》创立的初衷是为广大水土保持工作者打造一个宣传平台,交流经验,发表观点,探讨问题,相互借鉴;目的是提升水土保持队伍素质,促进水土保持事业发展。《中国水土保持》作为媒体的服务、传承、引导、传播等基本功能并没有根本改变,作为自然科学期刊的特点如专业性、科学性、严谨性、规范性也没有改变,变化的是传播形式的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移动化,是人们阅读的多样化、碎片化、便捷化。因此,作为《中国水土保持》的办刊者,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甘做我国水土保持事业的守望者,汇聚广大水土保持工作者的智力,集中广大水土保持工作者的智慧,挖掘水土保持行业的亮点,传播水土保持知识,交流水土保持工作经验,推广水土保持技术成果,传承水土保持历史,紧跟时代步伐,加快新老媒体融合,满足读者阅读方式的多样化需求,同时,要拓展新形势下杂志的功能,坚持内容为王,技术为翼,丰富手段,增加产品,发展融媒体杂志,让杂志换发生机,继续为我国水土保持事业持续科学发展发挥润物无声、成风化人的作用,作出讴歌时代、记录时代、无愧于时代的新贡献。

猜你喜欢
水保水土保持流域
辛店沟水土保持示范园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压油沟小流域
扎根基层不动摇 倾情奉献为水保
农村水利水保工程建设难题及解决措施
野蛮时代终结,动保行业要自律,水保协会年会透露出哪些重大信息?
水保工程的质量监督与管理
沙颍河流域管理
水土保持监测
水土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