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屹
【摘要】社会主义文艺本质上就是人民的文艺。“以人民为中心”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生命线,是繁荣发展文艺事业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必须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精品奉献人民、以明德引领风尚的创作方向,培育一支心系人民、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文艺工作者队伍,大力推动新时代文艺事业繁荣发展。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 文艺事业 社会主义文艺 【中图分类号】G120 【文献标识码】A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艺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就文艺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其精神立意高远、内涵丰富,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文艺本质属性、历史逻辑与发展规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其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核心观点。“人民”,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事实也一再表明,“以人民为中心”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生命线,是繁荣发展文艺事业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文艺界务必毫不动摇地践行这一思想,将其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为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注入新的持久动力。
社会主义文艺本质上就是人民的文艺。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不变宗旨和永恒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一切成就都归功于人民,一切荣耀都归属于人民”。中国要实现伟大复兴,就要汇集和激发近14亿中国人民的磅礴力量。文艺要发挥凝心聚力的重要作用,就要反映人民心声,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以人民为中心,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根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之所在。
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强劲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科学判断标志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历史性变化,意味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日益强劲。“美好生活需要”既有物质性内涵,更有日益增加的精神性内涵。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结构日益复杂,文化需求的类型、层次日趋多样;人们的文艺欣赏水平不断提高,对文艺作品的质量、品位、格调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既对文艺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也为文艺的繁荣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只有把人民新的文化诉求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功去抒写、抒情、抒怀,才能赢得人们广泛的精神共鸣,实现文艺事业新的跃升。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大江大河》等之所以既叫好又叫座,正是因为反映了时代变迁中众多普通人的奋斗与梦想、苦痛与欢乐,呼应了现实中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民是文艺作品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文艺创作能否成功,文艺作品的价值能否实现,关键取决于人民认同与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的作品。”其中的“人民评价”,无疑是最基础、最根本的标准,向来为文艺家所重视。著名作家赵树理把自己的小说读给不识字的农民听,来判断是否具有感染力。延安时期的不少画家,喜欢把自己创作的作品摆到群众的炕头上,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事实一再证明,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艺术的温度,也决定着价值实现的程度。有些作品企图靠明星的“粉丝”效应实现预期,结果观众根本不买账,从根本上说就是创作脱离群众的结果。所以,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牢牢把握文艺人民性的价值坐标,自觉做人民的小学生,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没有优秀作品,是不能真正深入人們精神世界的,是不能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们思想共鸣的。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必须抓住文艺的立身之本,在推出优秀作品上下功夫。
刘勰《文心雕龙》云:“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任何一个时代的经典文艺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是对个体、民族、国家命运最深刻的把握。时代性和人民性息息相通。文艺是时代的预言家,总是在重大历史关头,发时代之先声,开社会之先风,启智慧之先河。改革开放以来,那些具有时代标志性意义、有口皆碑的优秀作品,都紧紧抓住了改革发展、民族复兴中人们思想的共鸣点,反映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小说《乔厂长上任记》《哦,香雪》、电影《黄土地》《赤橙黄绿青蓝紫》、歌曲《乡恋》《在希望的田野上》、油画《父亲》《塔吉克新娘》等文艺作品,虽历经时光淘洗依然催人奋进,都是因为作品敏锐地捕捉到了时代潮流的呼唤,描绘了时代的精神图谱。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实践更是波澜壮阔。国家的蓬勃发展,社会的深度变革,家庭的酸甜苦辣,百姓的欢乐忧伤,潜藏着无数感人肺腑的故事,构成了气象万千的景象,洋溢着激昂跳动的乐章,展现出色彩斑斓的画面。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应深入领悟文艺发展的历史方位和责任使命,紧紧围绕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带一路”、脱贫攻坚等时代主题,开展具有引领性、示范性的主题创作和文艺实践活动。比如,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奋斗吧 中华儿女》、“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大型美术创作工程、“奋进新时代”原创交响合唱、“影像见证40年”摄影大展,以及电影《流浪地球》《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电视剧《最美的青春》《特赦1959》等优秀作品,都很好地发挥了引导人们求真、崇善、向美,为民族培根铸魂的重要作用,受到人们的普遍赞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在传媒发达、信息爆炸的当今时代,只有精品才能脱颖而出,被人们广泛接受,产生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就在于其承载先进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能对社会进步发挥强大的引领作用。比如,小说《人世间》、沪剧《挑山女人》、豫剧《焦裕禄》、电影《湄公河行动》《战狼Ⅱ》、电视剧《白鹿原》《因法之名》《老酒馆》等,能激起人们广泛情感共鸣,都是因为创作者走进生活深处,在扎根人民中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五味,消化吸收,长期打磨,从而勾勒出生动的故事、刻画出动人的形象。新时代的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必须强化精品意识,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把目光投向祖国的山川、大地、河流,聚焦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积极观照改革进程中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在火热的生活中积累鲜活生动的素材,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展现时代的变迁,表现中国人民刚健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反映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和多彩人生,创作生产出人们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让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充盈饱满。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持以明德引领风尚。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重要使命,应该承载先进的思想润物无声地启迪熏陶人们的心灵,传递向善向上的价值观。思想和价值观念是文艺的灵魂,离开这个灵魂,再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也会苍白无力。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其中必然蕴含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只有用博大的胸怀去拥抱时代、用深邃的目光去观察现实、用真诚的感情去体验生活、用艺术的灵感去捕捉人间之美,才能创造出伟大的作品。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把崇高的价值、美好的情感融入自己的作品,引导人们向高尚的道德聚拢,不让廉价的笑声、无底线的娱乐、无节操的垃圾淹没我们的生活。”虽然创作不能没有艺术素养和技巧,但最终决定作品分量的是创作者的价值理念和创作态度。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更需要以深沉的家国情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艺术创作,始终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正确把握艺术个性和社会道德的关系,创作推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之作,努力成为先进文化的践行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
人是事业发展最关键的因素。文艺界思想活跃、创造力充沛,这是文艺事业先天的优势,而有没有感情,对谁有感情,则直接影响着文艺创作乃至文艺事业的前途命运。如果不爱人民、对人民没有感情,那就谈不上为人民创作。所以,我国文艺事业要实现繁荣发展,就必须造就一支心系人民福祉、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文艺人才队伍。
这支队伍要有高度的政治觉悟,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积极拥护党的领导,自觉听党话、跟党走。像牛犇同志那样,60多年矢志不渝追求进步,在耄耋之年还积极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支队伍应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深入群众、深入生活,用真情实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做人民的孺子牛。路遥的墓碑上刻着,“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就是这种情怀的写照。这支队伍应秉持高远的艺术理想,不断提高学养、修养、涵养,加强思想积淀、知识储备、文化修为、艺术训练,以“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精神境界,摒弃浮躁、砥砺前行,切实肩负起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努力成为人民喜爱的不朽的艺术家。这支队伍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言为士则、行为世范。新时代的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应很好地继承优良传统,坚守高尚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形成志存高远又淡泊名利的良好风范,以深厚的文化修养、高尚的人格魅力、文质兼美的作品赢得尊重,真正担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历史使命。
长期以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五年多来,广大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自觉响应党的号召,顺应人民期待,深入生活、潜心创作,把个人的艺术追求融入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 在正本清源上表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在明德修身上展现新面貌,形成一派“东方风来满眼春”的新气象。同时还应看到,我们的文艺工作者队伍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理想信念还比较模糊,缺少坚定性和自觉性;有的还在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有的还不够注重个人修养,失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等。归结起来,都是没有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还需要我们在团结引导上多做工作、多下功夫。
对文联组织来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做好文艺家文艺工作者的团结引领工作,是根本的职责所在。应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决策部署,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哪里有文艺工作者,文联、作协的工作就要做到哪里”的根本要求,坚持把“做人的工作”作为核心任务,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认真履行“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的基本职能,把思想政治引领、价值引领、道德引领和行风建设结合起来,把团结引导和服务管理结合起来,努力发挥在行业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应进一步完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常态化机制,团结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紧紧围绕“文藝扶贫奔小康”等重大主题,紧密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设,扎实开展“到人民中去”“送欢乐下基层”等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切实把“送文化”与“种文化”紧密结合,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同时,不断增进文艺工作者的业务素养和人民情怀。深入挖掘文艺工作者崇德尚艺的鲜活事例,积极组织活跃在创演一线的优秀文艺工作者,持续开展先进事迹巡回宣讲活动,同时对失德失范、违规违纪行为及时发声,表明立场和态度,并视情况给予相应的惩戒,推动形成激浊扬清、有力有效的行业自律联动机制。始终坚持会员的主体地位,严把会员发展关,不断创新会员管理方式,提升服务管理水平,引导广大会员认真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社会形象,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文艺生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积极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确立服务先行的工作理念,努力探索及时有效、适销对路的服务方式;面对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要加强调查研究,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从业状况和困难诉求,坚持用全新的政策和方式服务引导他们,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事。积极顺应互联网发展大势,强化互联网思维,不断创新服务管理方式,创建新的服务平台和工作机制,把文艺战线的力量发动起来,把蕴藏的创作能量激发出来,为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呈现百花竞放、姹紫嫣红的繁荣景象贡献力量。
责编/于洪清 美编/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