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埇桥区位于安徽省东北部,主要河流有澥河、浍河、运粮河、沱河、北沱河、唐河、萧濉新河、新汴河、奎河和新濉河,分属于怀洪新河、新汴河和奎濉河水系。城乡生活及工业生产用水主要使用中深层地下水,少部分使用地表水,农业灌溉主要利用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城区生活及工业用水主要来自中深层地下水,由于超采中深层地下水已形成地下水位降落漏斗。
(1)水资源数量:宿州市埇桥区多年平均降雨量874.9mm,地表水资源量为4.75亿m3,折合径流深163.4mm,浅层地下水资源量为4.66亿m3,水资源总量为8.19亿m3,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为1.652亿m3,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为2.96亿m3。全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468m3/a,国际公认人均水资源量不足500m3为极度缺水地区的标准值,参照该标准值埇桥区属于极度缺水地区。
(2)水资源质量:埇桥区自2014年起开始对澥河、浍河、运粮河、沱河、北沱河、唐河、萧濉新河、新汴河、新濉河等9条河流水功能区水质进行监测考核,当年只有4个水功能区水质达标。2017年埇桥区加强入河排污口整治和黑臭水体治理后,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2018年有8个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达标率较2014年提高一倍。
(1)供水量:宿州市埇桥区2014—2018年多年平均3.2亿m3,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0.95亿m3、占比29.7%,地下水源供水量2.11亿m3、占比65.9%,其他水源供水量0.14亿m3、占比4.4%。
(2)用水量:宿州市埇桥区2014—2018年多年平均用水量3.2亿m3,其中农田灌溉用水占比35.6%,工业用水占比31.7%,居民生活用水占比22.7%,林牧渔畜用水占比4.1%,城镇公共用水占比3.6%,生态环境用水占比2.3% 各行业用水水源为,农业用水60%以上使用地表水,工业用水70%以上使用地下水,居民生活和城镇公共全部使用地下水,生态环境用水以其他水源为主。
(3)用水水平:根据2018年宿州市水资源公报,2018年埇桥区各行业用水指标为:农田灌溉水利用率约为0.68;城镇居民生活人均每天138.8升,农村居民生活人均每天79.4升;万元GDP 用水量46.8m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46.3m3。
埇桥区2014—2018年平均地表水用水量0.956亿m3,占地表水可利用量的57.5%,地下水用水量2.11亿m3,占地下水可开采量的70.8%,就全区而言水资源开发利用仍有一定开发潜力,但是,在水资源配置、利用、节约和保护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1)水资源配置方面:非常规水源利用率偏低,仅占总供水量的4.4%;工业用水地下水配置较多,占比超70%,地表水利用量不高,利用潜力很大,采用地表水置换中深层地下水进展缓慢。
(2)地下水开发利用方面:地下水开采不均衡,城区水源地过量开采,已形成较大范围和深度的地下水开采降落漏斗,2018年末该降落漏斗面积为260km2,漏斗中心地下水位为-9.77m;
(3)节约用水方面:工业用水效率偏低,2018年埇桥区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指标高于全省平均值24.6%。
(4)水环境保护方面:运粮河水质劣Ⅴ类,水质有待进一步改善。
非常规水源利用率偏低的原因一是埇桥区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还没有能力建设中水供水管道,把位于宿州市城南的中水厂生产的中水,送到位于城北的用水大户华电宿州电厂和国电宿州电厂使用;二是企业从经济效益考虑,电厂使用地表水比使用中水成本低,煤矿使用地下水比使用矿井水成本低。
水资源配置不均衡及宿州城区形成地下水开采漏斗的原因:一是当地地表径流少且缺少大中型水利调节工程,调节能力不足导致地表水供水保证率不高;二是当地缺少地表水集中供水工程,企业自建地表水供水工程成本高,经济上不划算;三是当地地表水水质还不支持直接作为制药、酿酒、食品加工等方面使用。
水资源利用效率偏低的原因:一是水价偏低,用水成本低,不足以引起重视。二是很多人对当地水资源紧张程度认识不足,节水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运粮河水质不达标的原因:一是运粮河地表径流少,纳污能力低;二是宿州市区4座污水处理厂排污口均设在运粮河,河道纳污多。
(1)扩大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利用。宿州市区4座污水处理厂建成规模22.5万m3/d,实际污水处理量约14万m3/d。中水厂建成规模6万m3/d,实际生产中水3万m3/d,工业和河道外生态环境实际使用中水约2万m3/d,河湖生态补水中水用量1万m3/d。目前,大约有11万m3/d污水处理厂尾水未能得到有效利用。
现状华电宿州电厂、国电宿州电厂使用新汴河地表水,宿州市区大部分绿地使用地下水灌溉,如改用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可减少1100万m3/a地表水和50万m3/a地下水取用量,可减少1150万m3/d污水处理厂尾水入河,减轻对运粮河的污染。
现状宿州中水厂建设规模与出水水质均满足电厂用水要求,建议当地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支持电厂建设中水输水管线,让电厂使用中水;建议市政管理部门绿地灌溉使用中水或污水处理厂尾水。
(2)扩大地表水供应量,逐步压采中深层地下水开采量。宿州市第四水厂规划使用新汴河地表水和淮水北调水源,建设规模近期2020年为5万m3/d、远期2030年为15万m3/d,供水范围宿州市循环经济示范园。建议加快宿州市第四水厂一期工程建设进度,早日供水,扩大供水范围——向主城区供水;尽快推进二期工程建设,增加主城区地表水供水量,压缩地下水开采量,保持地下水采补平衡、不超采。
(3)扩大矿井排水利用。埇桥区境内芦岭、朱仙庄、桃园、蕲南、蕲东、钱营煤矿矿井排水,除小部分用于洗煤和公共服务用水外,大部分未得到有效利用。如果煤矿部分生活和公共服务改用矿井水,可减少地下水开采量60万m3/a。建议:政府出台政策让煤矿生活和公共改用矿井水。
(4)有效拦蓄利用地表水。继续完善水利工程设施,通过设立橡胶坝、滚水坝以及小型涵闸等措施,保障支河支沟蓄水深度,增大地表水保有量。
(1)工业节水方面:一是优化工业生产力布局,应根据水资源条件配置生产力,对耗水量大的工业,应建立在水源充足的地区;二是改革生产工艺,降低单位产品耗水量,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三是加强用水管理,建立节水和浪费水的奖惩制度。
(2)农业用水方面:一是要合理调整农业布局,根据各地区供水的实际状况,调整农作物布局,缺水地区应多种旱作物;二是改革灌溉技术,降低农田耗水率,推广喷灌、滴灌、管灌等;三是加快农业节水工程建设,加速灌区配套设施建设、降低渠渗漏以提高渠系有效利用率,完善平原水网区的梯级控制工程;四是推行有利于农田节水的政策,如建立完善计量收费制度等。
(3)生活用水方面:要加快老城区自来水供水管网改造,降低管网漏损,积极推广先进的检漏技术,推广节水型器具,提高管网供水自动化监测技术,加强对用水的计量管理,用水情况分析,用水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在日常“跑、冒、滴、漏”巡检等方面,建立规范科学的管理制度,降低管网漏失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