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旗,王万红,陈奇
(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河南 濮阳 457001)
安全事故的发生看似偶然,但事故发生的“必然性”理论,正逐渐被广大的安全管理者认可。看似偶然发生的任何事故,其背后必然存在许许多多导致其发生的各种因素,这些因素搭接在一起,就形成了事故发生的“事故链”。
安全生产中的“事故链”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在特定的时间、特殊的地点、各种因素的叠加而最后的表现形式。其成因具体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正如打造一整挂链条一样,首先,需要的是组成这挂链条的“节”。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就是组成“事故链”的一个个“节”,不管是员工的安全意识薄弱也好,还是员工的安全技能低,存在侥幸心理也好,总之,这些“节”的存在,就是“事故链”形成的根本,不安全行为的“节”多了,形成“事故链”的可能就有了,员工的不安全行为是产生“事故链”的根本原因。
分析员工不安全行为的思想根源,主要有以下几点:
(1)粗心大意。这种心态本质上就是由于内心的不够重视,做事马虎,最后导致了各种不安全行为的发生。(2)安全意识淡薄。员工面对工作中存在的种种危险,没有一定的安全意识,最终酿成惨剧。(3)工作中习惯性偷懒。(4)心存侥幸的做事态度。长期有这种做事态度,那么偶然现象也会变成必然现象。(5)对于危险不够重视。大多数人都是属于对危险情况认识不足,甚至完全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甚至把规章制度当作影响自身工作效率的障碍。(6)做事情盲目自信。这种员工认为自身是老员工,殊不知善泅者溺。正是员工有了以上的几种思想,现场施工过程中就存在许许多多不安全行为的“节”,控制“事故链”的形成,就是要打消员工的麻痹思想,杜绝不安全行为,从根本上降低“事故链”形成的可能性。
如果说“事故链”形成的“节”是客观存在的,那么,企业安全管理不到位就是把这些客观存在的“节”打造到一起形成事故的“锻造者”。无论是企业安全管理主体责任的缺失,还是企业安全规章制度的不完善,无论是企业领导的安全管理意识薄弱,安全引领力不强,还是企业安全管理部门的工作不严不细不实、监督检查不到位、奖励惩罚不到位、职工培训不到位、本质安全投入不到位等等,都是最后使自己成为“事故链”形成的“锻造者”。企业本来作为安全生产主体的责任者,应该成为“事故链”形成的“阻碍者”,有时因为安全管理的不到位,反而成了“事故链”形成的“助推者”。
总结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面临的诸多不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大量没有接受过安全培训的劳动力;(2)紧缺高素质的安全管理正规人员;(3)落后的生产工艺和传统的管理模式;(4)企业领导的短期行为和急于求成的心态;(5)根深蒂固的文化积累和熟视无睹的不良陋习。
总结企业安全管理的不到位,主要有以下几点表现:(1)管理模式落后;(2)部分企业习惯化严重;(3)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意识空缺;(4)安全管理手段单一。
为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国家制定了系列的法律法规,2014年国家还专门修订出台了新的《安全生产法》,设立了由上到下的各个政府监管部门。企业也逐渐完善了相关的制度规范,有比较完善的安全监管部门。就是这样,我们的安全生产事故还是屡禁不止,且群死群伤事故时有发生。使得各级监管、督查都最后成了“事故链”形成的“失守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各种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不健全,各种规章制度的不更新、不实际,导致许多监管、督查无法可依,让违法违规有了投机的机会。(2)制度、法规处罚成都较轻,导致违规、违章成本较低,许多企业或者员工不把法律、制度当回事,无所谓思想严重。(3)人情社会的“老好人”思想作祟,怕得罪人,不好意思等思想充斥在监督督查部门,包括“现场监督”,也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得过且过,直至酿成事故。(4)监督、督查人员自身素质欠缺,不清楚具体的法律法规,制度规程。到现场查不出问题,或者有疑问也不敢说,怕说漏了没面子。(5)清正廉洁方面做得不够,怕受监管单位抖搂出自己的污点,正所谓存在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嘴短的现象,遇事不敢说,不敢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知道事故的出现。这种种安全监管作用的缺失和不到位,都最终把自己本来应该做的“把关者”变成“失守者”。
按照杜邦公司“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理念,要斩断安全生产的“事故链”,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面对各种违章行为,努力做好排查工作,从根源上杜绝事故的发生。(2)对于员工群体定期举行安全行为教育活动,让安全意识存在每个员工的心中。(3)企业领导是关键;企业或组织的领导对安全管理的认识、态度和行为,是搞好安全管理的关键因素。(4)各级安全监管人员是主力。(5)班组安全是主阵地。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必须从班组做起。(6)抓好3种“重点人”。首先,是“班组长”;其次,是“特种作业人员”,是事故多发之源。最后,是青年职工,要避免他们向老师傅学习一些习惯性违章,切断习惯性违章的传承路径。(7)现场管理最必要。(8)要养成良好的习惯。(9)建立安全行为激励机制。(10)树立“风险可以防范,失误应该避免,事故能够控制”的理念。这就需要做到四个凡事: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评价和考核。
(1)持续企业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管理理念,狠抓干部安全引领力。按照党中央要求,抓业务必须抓安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不断落实“一岗双责,党政同责”,形成对安全生产班子齐抓共管的好局面。(2)持续完善企业各种安全管理制度,修订完善各种操作规程和奖惩措施,使员工作业有章可循,各类监管有法可依。(3)不断重视基层领导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实施证明,安全事故的出现主要在基层,基层领导的安全理念和工作方法直接影响着一线员工,对基层乃至整个企业的安全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理清机关各部门的安全责任,倡导机关科室下基层带班、督导,利用机关干部的引领力带动全员安全。(5)加大员工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加大全员的培训提高,特别是督察队伍的培训提高,为提高监督的督查能力奠基。(6)加大奖惩力度。企业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且能够顺利执行的奖惩力度,增大员工违章成本,形成全员以违章为耻、以遵章守纪为荣的良好局面。
总之,一个企业的安全管理的好与坏,取决于“一把手”的安全理念和管理方法,取决于企业的规章制度和执行力,还取决于企业的安全文化和运行模式。
首先,加大政府监管力度,加大属地管理,把企业的安全生产纳入政府的考核范围,通过政府监管不断提升所属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其次,加大企业内监管,大力推行“异体监督”模式,持续规范监督和督查模式,使得基层不敢违章、不能违章,从而实现安全生产。再有就是逐渐完善监督制度,完善各种企业开工验收标准,一切以标准说话,不符合标准,监督有权不让开工,有权中断施工,向国外的监督模式学习,从运行体制上寻求改革,赋予监督更大的权力。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期,保持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基本要求。斩断安全生产的“事故链”,坚守安全生产红线,既是行业领域所要承担的责任,又是政府部门所要兑现的诺言;既是生产工作所要坚守的红线,又是人民群众需要获得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