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平平无奇的取名小天才

2020-01-19 18:21钟亦可
青年文摘(彩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汉武帝匈奴甘肃

钟亦可

在甘肃,市级别的名字是这样的:嘉峪关、天水、武威、张掖、平凉、酒泉、庆阳、定西……而县区级别的名字是这样的:永登、皋兰、雄关、景泰、麦积、城关、凉州、玉门、敦煌……

看到这些地名,脑中会不自觉地浮现出语文课本和从小到大背诵的古诗词。“城下有泉”“其泉水若酒”,赐名酒泉;“天河注水”,是为天水;“日出斗金,积销金城”,洪武朝得名白银,沿袭至今。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是凉州;“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汉唐时期向西出关最重要的关口——敦煌玉门关;“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这是瓜州;“张汉朝之臂腋,扬武功之君威”,这是张掖和武威。

雄奇想象、大漠孤烟、神话传说、传奇演绎、帝国经略……都藏在甘肃的地名里,漫天历史黄沙都难掩其骨子里的汉唐魂魄。如果说火车从河南疾驰而过,途经的是半部《中庸》,那么向甘肃而行,你将看到的是一整个盛世大汉经略西北的宏图大梦。

充满历史想象的地方

在甘肃,一个无法通过现代思维望文生义的地名,一不小心就要被当地人扫盲了。每一个地方都是古迹,每一处城墙都曾是战场。武威市的南城门楼上至今仍写着“凉州”二字,从古城门楼下经过,仿佛还能听见千百年前传来的兵戈交战回声。

甘肃,是一个充满历史想象的地方。每一个地方,哪怕是不起眼的县乡,名字基本都能追溯到战国以前。比如灵台,取自周文王伐密须国而筑“灵台”。商周时还只是未封名的属地,秦代就置鹑瓤县,西汉又置阴密县,到了隋代以灵台县正名。在很多城市还没有在历史上开启纪元的时候,灵台已历经商周汉隋了。

比如榆中,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西略地至榆中,秦始皇时期蒙恬扩疆土于西北斥逐匈奴,就在榆中县整顿停留,这个名字仍被兰州市沿用至今。不止如此,汉武帝更是亲自操刀设计,为张掖、武威取名。

纵观历史上的有名古都,除去数朝古都和文明集大成地的光环加持,大概它们还缺少一个最重要的心理因素,那就是从未被一个留名青史的一线皇帝如此心心念念过。但甘肃做到了。甘肃东南部早在战国时期就被纳入秦国的边陲重镇,秦始皇统一之后还在天水、陇西一带设置了第一个行政单位——陇西郡。但此时的甘肃还有大部分掌握在匈奴手中。

直到汉武帝时期,霍去病两次指挥河西之战,“ 断匈奴之臂, 张中国之掖” , 却匈奴于漠北之外,一举收复整个河西走廊,汉武帝一口气在这里设下了河西四郡,真正将甘肃全境纳入了帝国版图之中。

甘肃有多重要?从汉武帝之后的各朝皇帝都延续汉武帝对甘肃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就可以看出。就连孙中山都曾言,中国的“陆都”在兰州,因为它是行政版图上真正的中心。

相比北京、西安、南京这些赫赫有名的数朝古都,甘肃是小众冷门型网红,属于部分人心里揣着的白月光。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雪连沙千里,长城锁三关……所有的英雄想象和家国情怀在甘肃都可以找到答案。

甘肃取名:以不变应万变

两千年前的甘肃人穿越到现在,大概也不会迷路。虽然甘肃省的名字变来变去,直到北宋时期才第一次作为“甘肃”被确定下来,但是甘肃市县的名字却是风貌保存最完整的。当各省人民都在“討伐”地名被乱改失去美感的时候,甘肃人民躲在一旁高冷地笑了。

当然,甘肃少有变动的地名跟它地处偏远有关。甘肃常年位居边陲,经济保持着极为稳定平衡的局面,变革之心也不如其他繁盛地区。即使地名有所改动,也永远保持取名准则——将安邦定国的大国梦寄托在这片土地。比如民勤县,在西汉时期名为“宣威”,取宣耀威力之意,东汉成了休屠县,以匈奴故地休屠泽得名,明洪武时期先改“临河卫”,后又改“镇番卫”,取镇压安定边陲之意。清朝时期设为“镇番县”,民国时期取当地民风淳朴,最后改为“民勤县”使用至今。

有些地名则是取自意, 比如盛大辉煌的“ 敦煌”,景象繁荣、国泰民安的“景泰县”,人民安居乐业的“民乐县”,永远昌盛的“永昌县”,永远安定的“永定县”,人和政通的“和政县”,边远安定的“靖远县”,西方安定的“安西县”……纵观古往今来,没有一个省份的城市名字会如甘肃一般,充满了如此热切的家国愿景。

甘肃因河西走廊的优越地理位置成名于史,而它的版图和名字也多半因这独特的地理位置,保持了一种奇异的特殊性,甚至被沿用至今。比如定西高铁站,官方称呼为定西北站,被民间戏谑为“定西北”站,即使过去了数千年,这种定疆土的灵魂仍然融进了这片地域的骨髓之中。

//摘自网易上流微信公众号,本刊有删节/

猜你喜欢
汉武帝匈奴甘肃
行走甘肃
匈奴王的珍宝
甘肃卷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甘肃卷
义退匈奴兵
东方朔智答汉武帝
李代桃僵(上)
“生化危机”之匈奴的阴谋
树为何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