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歧峰 朔州市统计局
1.经济总量持续扩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15年的820亿元提高到2019年的1057亿元,按可比价价格计算,年均递增5%。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地区产总值78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0%。
2.人均GDP稳步提高。2019年,朔州市人均GDP达59269元,按2019年平均汇率计算为859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朔州市已达到中等收入水平,正在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迈进。
3.财政实力显著增强。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016年的49.1亿元提高到2019年的92.3亿元,增长了88.0%,年均增长14.2%。受疫情影响,今年前11个月,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77.7亿元,同比下降11.2%。
三次产业结构由2016年的6.2:43.9:49.9调整为2019年5.1:40.0:54.9。
1.农业生产条件持续改善,生产力显著提高。2019年,全市机械播种面积25.6万公顷,机械收获面积18.57万公顷,分别是2016年的109%和123.0%。2019年全市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3.4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任务6.4万亩;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面积108.0万亩,整体率先通过了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成果省级核验和数据汇交。
2.现代服务业迅猛发展,内部结构更趋优化。随着朔州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对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的需求不断扩大,在服务业方面的投资不断增加,服务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不断增加,占GDP的比重不断提高。2019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上升到54.9%,比2016年提高5个百分点。
3.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工业化驱动城镇化发展。201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178.4万人,城镇化率达56.31%,比2016年提升3.3个百分点。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助推器,为城镇化发展奠定经济基础和内在动力。
1.基础设施投资平稳增加,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五年来,全市加快城市化进程,增加城市建设投入,优先发展供水、供电、供热、供气、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大污水、垃圾处理工程投入,完善公共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整治市容市貌,积极推进“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城市综合功能日臻完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2.交通网络逐步形成,交通运输兴旺发达。全市公路通车里程由2016年的10215.7公里增至2019年的1028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由2016年的388.7公里增加到2019年的453公里。汽车保有量(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由2016年的20.1万辆增加到2019年的29万辆,年均增加将近2万辆。
1.教育改革发展成绩显著。2019年幼儿园和特殊教育学校分别比2016年增加了15所和2所,2019年全市普通小学毕业生2.5万人,比2016年增加0.3万人;初中在校生7.83万人,招生数2.64万人,分别比2016年增加0.36、0.18万人。2019年,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共招生1.04万人,在校生3.2人,毕业生1.1万人,分别比2016年增加0.26人、1.2万人、0.6万人。
2.卫生事业稳步推进。截至2019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不含诊所)272个,比2016年末增加了38个;卫生机构共有床位(不含诊所)10045张,比2016年增加了2361张;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覆盖人口47.5万人,比2016年增加了17.5万人。2019年末全市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不含诊所)8905人,比2016年 增 加 了2413人;其中,执业医师(不含诊所)3108人,比2016年增加711人;执业助理医师(不含诊所)713人,比2016年增加283人;注册护士(不含诊所)3467人,比2016年增加1233人。
1.居民生活质量稳步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27500元提高到2019年的35100元,年均增长6.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10816元增加到2019年的14717元,年均增长8.0%。城乡居民差距逐年缩小,城乡收入比由2015年2.5倍下降到2019年的2.3倍。
2.社会保障更加完善。2019年,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0.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8.7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9.6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8.9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39.3万人,分别比2016年增加3.4万人、0.4万人、0.9万人、0.8万人和22.1万人。全市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人数由2016年的4.6万人减少到2019年的3.3万人,减少了1.3万人。
回顾“十三五”走过的历程,在错综复杂、跌宕起伏的市场环境下,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就,民生福祉大幅提升,在转型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