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花缘》中儒家思想探析

2020-01-19 17:10毕若玉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镜花缘才女小山

毕若玉

(陕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清朝中期,黑暗腐朽的社会弊端逐渐显现,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李汝珍创作出独特离奇、寄寓理想的《镜花缘》,对当时腐朽黑暗的社会现象予以揭露和抨击。李汝珍深受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在《镜花缘》中,他巧妙地将儒家思想融入到其所构造的奇异国度中,从行文的字里行间,我们品味到其对儒家思想中理想国的向往。在《镜花缘》中,李汝珍塑造了唐敖、林之洋、唐小山、多九公等各色人物,甚至还有十二花师、一百才女等,通过这些人物形象,读者感受到了他对儒家“仁、义、礼、智、忠、孝”等思想的接受,以及对封建思想的批判。

一、“忠”与“孝”的遵守

“忠”“孝”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主题,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从古至今都被视为为人之本。“忠、孝”是建立在仁善基础上的一种服从,在《镜花缘》中,“忠”多是臣子对于君王而言,而“孝”则是子女对于父母而言。

唐小山在寻找父亲唐敖的途中收到父亲的信,父亲在信中特别强调让她一定要把名字改为唐闺臣才能高中,唐小山不明其用意,若花解释到,“按‘唐闺臣’三字而论,大约姑父因太后久已改唐为周,其意以为将来阿妹赴试,虽在伪周中了才女,其乃唐朝闺中之臣,以明并不忘本之意。”[1](P217)可见,唐敖心中以“李唐”作为自己要忠于的君王正统,并一直铭记于心,更是通过女儿的名字来表明忠心。在李汝珍眼里,李姓大唐才是王家正统,而武则天是乱朝篡政者,对唐敖的描写也是李汝珍自身“忠”的一种体现。然而,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唐小山虽然高中,但她仍然为了寻找父亲,放弃功名利禄,选择了对父亲的“孝”。

《论语·学而》中有“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者也,其为仁之本与。”[2](P3)也就是说,人只有先做到对父母的“孝”,才能成为仁者,想要做君子,孝悌是最基本的必要条件。儒家思想里,“仁”与“义”是最重要的内容,被广泛推崇,“孝”更被认为是立仁之本。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李汝珍,同样把“孝”作为人子者应守的最基本的伦理规范,所以,他笔下的才女形象大多是孝女。第四十四回中“林之洋说起当日骆红蕖打虎一事:‘妹夫因他至孝,甚为喜爱,曾托业师尹大人作媒替外甥求婚。后来到了轩辕,接着尹大人书信,才晓这段婚姻业已定了。’”[1](P202)正因为骆红蕖是至孝之人,唐敖才十分喜爱她,不辞辛苦的为她做媒。

唐小山更是一位孝女,她作为李汝珍主要塑造的人物之一,可以说是女性形象的代表,具有李汝珍心中理想女性的各种特点。李汝珍运用大量笔墨描写唐小山的孝,第四十三回中“小山道:‘甥女虽然不时盼望,晓得路途遥远,却不敢着急,只要寻得父亲回来,那怕多走三年两载,亦有何妨。至于考试得中才女,固替父母增光;但未见父亲之面,何能计及于此?况明年六月即要报名入考,就让往返顺风,也赶不上了。’”[1](P201)

唐小山不顾舅舅林之洋的劝说和路途的艰险,决然放弃科考,并两次出海,只是为了与父亲相聚。第四十七回中,小山把信拆开,同若花看了一遍,道:“父亲既说等我中过才女与我相聚,何不就在此时同我回去,岂不更便?并且命我改名‘闺臣’,方可应试,不知又是何意。”若花道:“据我看来,其中大有深意:按‘唐闺臣’三字而论,大约姑夫因太后久已改唐为周,其意以为将来阿妹赴试,虽在伪周中了才女,其实乃唐朝闺中之臣,以明并不忘本之意。信内嘱阿妹若不速回,误了考期,不替父亲争气,就算不孝。既有如此严命,阿妹竟难再朝前进哩。”[1](P217)

李汝珍借若花之口说出“孝”的重要性,他以父母的话为严命,认为不按照父母吩咐的做就是不孝。唐小山把“孝”放在第一位,她为了能尽快见到父亲,严格按照父亲信中所言更改名字参加才女比试。

二、“仁”与“义”的重视

“仁”与“义”是儒家思想中区分君子与小人的重要标准。《论语·里仁》:“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3](P51)《孟子·尽心章句》:“仁义而已矣。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居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4](P292)即:想要做一个志行高尚的人,就要居仁由义,只有这样的人才是君子,或是所谓的大人;无仁无义,便视为小人。

李汝珍的理想社会是充满仁义的社会,他在《镜花缘》中按照自己的理想,构造了君子国和大人国。君子国是一个“好让不争”的国度,国人都是谦让不争的君子。第十一回,“谈之许久,卖货人执意不增。隶卒赌气,照数付价,拿了一半货物,刚要举步,卖货人那里肯依,只说‘价多货少’,拦住不放。路旁走过两个老翁,作好作歹,从公评定,今隶卒照价拿了八折货物,这才交易而去”。[1](P40)唐敖等人路过君子国街市时看到,君子国的人不欺不诈,好让不争,每个人都是品德高尚的仁人义士。第十四回中,唐敖等人来到大人国,大人国国民都身高二三尺,且脚底有云雾护足。多九公向唐敖解释道:“当日老夫到此,也曾打听。原来云之颜色虽有高下,至于或登彩云,或登黑云,其色全由心生,总在行为善恶,不在富贵贫贱。如果胸襟光明正大,足下自现彩云;倘或满腔奸私闇昧,足下自生黑云。云由足生,色随心变,丝毫不能勉强。所以富贵之人,往往竟登黑云;贫贱之人反登彩云。话虽如此,究竟此间民风淳厚,脚登黑云的竟是百无一二。盖因国人皆以黑云为耻,遇见恶事,都是藏身退后;遇见善事,莫不踊跃争先,毫无小人习气,因而邻邦都以‘大人国’呼之。”[1](P55)这里,李汝珍以云雾作为评判标准,让人能轻而易举的辨别仁善之人与奸恶之人,可见,他对儒家思想的推崇和对“仁、义”的重视。

三、“智”的体现

“智”是重要的道德规范之一,也是儒家理想的品质之一。孔子是最先将“智”作为衡量人品行标准的先贤,他将“智、仁、勇”结合,认为“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是君子之道,在孔子之后,孟子更加注重“仁且智”,他提出“是非之心,智也”。《镜花缘》中明显体现了李汝珍对儒家“智”的重视。

一是,对“才智”的凸显。李汝珍在《镜花缘》中打破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思想,他笔下除了“饱读诗书”的男性形象外,有“才智”的女性形象更是他突出的重点。如唐敖的女儿唐小山,“小山生成美貌端庄,天资聪俊。到了四五岁,就喜读书,凡有书籍,一经过目,即能不忘。且喜家中书籍最富,又得父亲、叔叔指点,不上几年,文义早已精通”。[1](P22)此外,孟紫芝、谢文锦、哀萃芳、阴若花等众多才女也展现了女子的才学和技能。这正是李汝珍对儒家“才智”的追求。

二是,与其他品质德性相结合的“智”,是儒家真正推崇的品质。第二十一回中,写了魏紫樱与其父一样擅长连珠枪,平时为附近居民除狻猊。“向来虽有猎户,奈此兽极其狡猾,目力甚远,一闻枪声,即撺高逃避,非连珠枪不能捉获。因此聘请父亲,在此驱除野兽。历来打死狻猊不计其数。前岁父亲去世,虽将哥哥阻旧延请,奈身弱多病,不能辛苦;若将此业弃了,无以为生。幸侄女幼年学得此枪,只得男装,权承此业,以养寡母。”[1](P91)魏紫樱的“智”不仅是她擅长连珠枪,还包括她对那些被狻猊伤害的村民的“仁”、对寡母的“孝”及女扮男装外出做猎户的“勇”。第六十回中,易紫菱到燕府向燕紫琼索要被救走的犯人宋素时,易紫菱与燕紫琼二人的言语交涉[1](P278)显示了她们的“才智”。她们在争论时都没有无礼之举,只是言明各自的理由和道理,是非曲直都了然于心。这些都是结合了“仁、义、勇”的儒家之“智”。

四、“礼”的接受与批判

李汝珍的老师凌廷堪是清朝最负盛名的“乾嘉学派”学者,他精通三礼、音韵、律算等。李汝珍受其影响,对“礼”极其重视。在《镜花缘》里,无论情节的设计还是人物的塑造,无不渗透着儒家的礼学思想,这在君子国和大人国中表现的最为突出,这两国都是礼乐之邦,两国百姓注重施仁行善、以礼待人,将儒家的“礼”展现的淋漓尽致。另外,李汝珍在书中还强调了亲父之礼、尊君之礼等。

事实上,李汝珍在《镜花缘》中最想表达的是“礼”对女性的影响,以及对封建礼教的批判。李汝珍在《镜花缘》中描绘了一个男女平等,甚至是女尊男卑的社会,以映射现实中的男尊女卑,从而对封建礼教纲常进行批判。首先,反对丈夫纳妾。在第二十回中,众人遇到“呕丝之野”后,“林之洋道:‘这些女子都生的娇娇滴滴,俺们带几个回去作妾,又会吐丝,又能生子,岂不好么?’多九公道:‘你把他作妾,倘他性子发作,吐出丝来,把你身子缠住,你摆脱不开,还把性命送了哩!你去问问,那些男子,那个不是死在他们手里!’”[1](P83)这里,多九公反驳林之洋纳妾的想法,表现了李汝珍对“纳妾”的反对。其次,反对父母包办婚姻。中国古代男女只有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才能婚配,这种封建礼数不仅否定了人们对爱情的追求,同时也阻碍了对婚姻的选择。《镜花缘》中,唐小山多次拒绝上门的提亲,坚持自己对婚姻的选择权。李汝珍虽反对父母包办婚姻的封建传统做法,认同恋爱自由、婚姻自由,但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镜花缘》中的男女恋爱后,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才走向婚姻,由此可见李汝珍内心的矛盾。他在《镜花缘》中不仅表现了对儒家“礼”的认同和推崇,还批判了长期形成的传统思想的糟粕。

综上,《镜花缘》是一部具有浓厚儒家思想底蕴的小说,在小说中,李汝珍将儒家的“仁、义、礼、智、孝、忠”等思想渗透到了每一个细节,起到向世人传达儒家思想的目的。正如第七回中老者对唐敖所讲的:“若讲仙道,那葛仙翁说的最好,他道:‘要求仙者,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务求元道,终归无益。要成地仙,当立三百善,要成天仙,当立一千三百善’。今处士既未立功,又未立言,而又无善可立;一无根基,忽要求仙,岂非‘缘木求鱼’,枉自费力么?”[1](P23)正是李汝珍对儒家思想的接受与批判,才使得《镜花缘》成为一部有影响力的著作。

猜你喜欢
镜花缘才女小山
《镜花缘》,果真一番镜花水月?
我们班的“四大才女”
小山小水
《寻找獾小山》围炉点评
寻找獾小山
《林徽因传:一代才女的心路历程》:且以优雅过一生
闽东才女潘玉珂往事
李小山:艺术害苦了多少人?
镜花缘(2)
镜花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