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志愿服务体系 发展志愿服务事业

2020-01-19 06:19:27张晓红郝琦伟
关键词:志愿志愿者服务

张晓红,郝琦伟

(中国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3)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志愿项目和服务领域日益拓展,志愿服务越来越成为人们实现理想价值、奉献服务社会的新风尚。志愿者在国际重要赛会、国家重大应急突发事件中一次次刷亮中国名片,受到了愈发深入广泛的关注,这也推动着志愿服务事业向着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常态化不断前进。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要建立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2018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整合人员队伍、资金资源、平台载体、项目活动,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打通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运行机制。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为社区志愿者们点赞,称赞他们是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前行者、引领者,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为志愿服务搭建更多平台,更好发挥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1)“习近平在天津考察”,2019年1月18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01/18/c_1124009647.htm。围绕这些要求和志愿服务事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各志愿服务组织和团体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采取了诸多行动措施以加强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其中涉及构建志愿服务体系的一般规律和特色路径,能够为志愿服务事业更快更好发展提供有效借鉴,启发深度思考。[1](PP.1-6)

一、完善全过程制度保障机制,提升志愿服务法治化水平

志愿服务全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制度保障都关乎志愿者和服务接受方的各项权益,进一步清晰法治思维,不断完善立项、认证、指导、评审、监督、支持、反馈、激励等环节的制度保障机制,才能实现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团体的有效治理。在众多的实践探索和取得的丰硕成果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由共青团中央颁布的具有集大成功能的“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这一规范性文件至今仍被各方面当作权威的志愿服务制度依据。[2]在这一“管理办法”的示范带动下,针对不同志愿者群体,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也分别制定、修订和完善了相关制度文件,如“中国青年志愿者注册管理办法”“中国助残志愿者注册管理办法”“中国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管理细则”“北京市志愿者管理办法”等。逐步完善的制度保障机制以点带面,推动形成了志愿服务管理规范大格局。除此之外,围绕激励表彰、成果转化、监督反馈等内容,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还分别制定出台了“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评审办法”“全国青年志愿服务优秀项目库建设办法”“星级志愿者评定制度和体系标准”“科技志愿服务管理办法”等,极大地推动和规范了志愿服务事业的建设发展。

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或保障国家重要活动为目的的志愿服务行动因其规模大、要求严,对组织、管理、招募工作以及志愿者水平、能力都有着更高的标准,因此必须依靠各具特色的各类文件制度加以保障和支撑。如在中国的“志愿者元年”2008年,围绕服务保障奥运会出台的“北京奥运会志愿者行动计划”“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赛会志愿者通用政策”等。

在不断补齐完善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以及大型赛会、应急保障等非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制度短板的同时,仍需注意新问题的出现。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这一突发性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因其具有突发性、快速性、广泛性、不特定性、危害性等特征,使社会需要大量各类志愿者。社区(村)一线、定点医院、方舱医院、物资运输货车、云端线上以及医护人员家庭帮扶领域等都能看到、感受到志愿者的身影。然而与之并存的是,社会对志愿者概念认知模糊、相关政府单位组织管理保障不规范不到位、志愿者招募登记工作不完善等问题时有发生,这也说明了志愿服务制度建设仍存在短板并需要因时更新、与时俱进。基于此,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发布声明强调,志愿者所提供的服务是自愿的、公益的、无偿的,任何不当混淆志愿者概念的行为都可能构成侵权,应立即停止。(2)“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声明”,2020年3月22日,https://mp.weixin.qq.com/s/5z1SxrrjE9zfzcVTdHVC3g。

二、完善培训、指导、配岗机制,保证专业化、高质量服务

为保证志愿服务质量和能力水平,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不断完善志愿者培训、指导、配岗机制也是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必由之路。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为完善这一机制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如中国农业大学组织志愿者参加各级志愿服务工作骨干培训会,举办新生“志愿人生第一课”、志愿服务培训宣讲会等系列培训,开展“志愿农大”优秀志愿者、优秀志愿团体以及优秀志愿项目评选表彰活动,聘请行内专家建立智库等;再如北京大兴区发起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支持计划、志愿服务经理人培训班等。

调研发现,当前大多志愿项目没有对所募志愿者的专业、条件、能力划定要求,似乎人人经过培训都能直接上岗。这虽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志愿者最广泛的积极性,但却是对有专业技能的志愿人才资源的一种浪费。因此在志愿项目设计打造以及配岗时需要精确定位,以解决更深层次的问题。纵观全国志愿项目不难发现,许多项目立足专业职业特色优势服务社会,如医生义诊类志愿项目、师范生支教类志愿项目、农林院校支农类志愿项目、艺术从业者文艺送温暖类志愿项目等,再如大型赛会类志愿项目针对需求细化设立语言类、医疗类、礼仪类等岗位。应当清醒地意识到,科学合理地完善培训、指导、配岗机制,是志愿服务专业化、高质量服务的重要保证。

三、完善大数据信息化系统,解放人力实现高效管理运作

在各级各类志愿组织日常志愿项目运行中,志愿者信息统计、志愿项目库更新、志愿时长认证、志愿物资证明发放等总是需要投入大量的“志愿者背后的志愿者”做好维护保障,因此在互联网和大数据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探索应用管理信息化手段,依托网络融媒体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进而推进志愿服务平台建设形成网络型、复合型、数据型平台迫在眉睫。

现如今,中国“青年汇”、北京“志愿云”、广东“i志愿”、浙江“志愿汇”等信息管理系统的成功运行已经为志愿服务事业初步提供了信息化模板方案,但是各级各类志愿组织仍没有打通使用某一系统形成“大志愿环境”。因此,需要进一步探索建立志愿服务大系统平台。考虑到志愿项目的不同需求、价值导向区别等因素的影响,还需在大系统里探索建立特色化信息板块,以实现对志愿项目、志愿者的科学高效管理,有效整合和合理调度志愿服务资源,最终达到全国志愿服务资源联动、协同发展的效果。这也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服务完善、充满活力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的需要。(3)“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2016年7月11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7/11/c_11191991 94.htm。

四、完善志愿文化宣传推广机制,推进“全员志愿者”目标

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国家治理体系完善和治理能力提升紧密相连[3](P.98),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引领更多人加入志愿者行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而志愿文化是其中的精神内核与灵魂,因此要不断完善志愿文化的宣传推广机制。

完善志愿服务文化宣传推广机制,要牢牢把握时代主旋律,线上线下相结合,不断探索和丰富多种形式内容。从志愿项目立项开始,要有意识地留存音像、文字资料,充分利用网站、微博、微信、抖音、B站、报纸等线上线下融媒体平台,统一发声,运用人们喜爱、易接受的新媒体手段进行宣传。同时对先进事迹、优秀志愿者进行挖掘报道,并进行阶段性成果转化,如专题宣传片、志愿画册、志愿文集、志愿展览、主题宣讲、文化产品等,以形成榜样带动、激励感召、引领吸引的宣传呼应之势。

完善志愿文化宣传推广机制,要立足社区治理等国家综合治理的迫切需求及困境。社区志愿服务应能够更加深入直接地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当前,社区治理在精细化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方面正面临着各项资源难以下沉至最基层的问题,在政府的行政能力与市场的调节机制作用发挥不明显的前提下,具有公益性与灵活性特征的志愿服务已经显现出了解决社区问题的明显效果。为更好发挥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充实基层工作力量,北京团市委开展“团员进社区”志愿活动,要求全体团员到街乡或下属的社区(村)参加志愿服务,参与“五大青年行动”。面对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团中央以及各级团组织纷纷倡议,号召团员到所在社区(村)报到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以担当和作为,守住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

在完善志愿文化宣传推广机制的过程中,宣讲团以“身边人讲身边事”“榜样讲故事”等生动形象的形式吸引了更多的人加入志愿大家庭。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中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志愿者,成立宣讲团有助于讲好中国故事,营造浓郁志愿氛围。

2020年初的这段时间,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们举全国之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胜利在望之时,如何深刻总结抗疫期间志愿服务工作,以利于完善志愿文化的宣传推广机制,让更多人自愿成为志愿者为祖国建设发展助力,是当下必须深思的重要研究课题。

猜你喜欢
志愿志愿者服务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志愿者
环球时报(2022-10-14)2022-10-14 10:50:25
我志愿……
我是志愿者
少先队活动(2021年1期)2021-12-02 16:45:06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今日农业(2019年12期)2019-08-15 00:56:32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今日农业(2019年10期)2019-01-04 04:28:15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1-03 11:39:20
为志愿者加油
商周刊(2018年15期)2018-07-27 01:41:28
我是小小志愿者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商周刊(2017年9期)2017-08-22 02:5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