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晟铭
(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江苏 苏州 215000)
为了让城市建设与现代化生活节奏相适应,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换言之,目前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发展的一个新浪潮时期。
现代都市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已经不再是一种单纯的载客工具,它的使用范围越来越渗透到城市发展的各方面,实现的功能也更加多元化。
每年每天每时偌大的交通客流量,城市轨道交通首先义不容辞地实现了它的第一个运输功能。引导人们绿色文明出行和出行过程中要遵守社会的规则,履行公民的义务,由此实现了它的引导发展功能。四通八达的城市轨道交通以及它的高效时速,极大地实现了城市交通对经济的强大促进功能。许多城市因为建设并开通了地铁以后,城市的马路不再拥堵,节能减排以后,天蓝水清,绿叶红花衬托得城市如同大花园一般,从而实现了城市轨道交通的环境改善功能。
跟发达国家对比,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虽然起步时间较晚,但是,跟其他领域一样,我国努力探索,实现了中国速度,所以,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不但具备了规模,而且已经形成了独有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1)适应型轨道交通系统发展模式:北京作为我国的重要的城市之一,也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它的独特城市形态就决定了它成为我国适应型轨道交通系统发展模式的典型代表。
(2)引导型轨道交通系统发展模式:而作为最先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深圳,在这30多年的探索中城市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如今的深圳已经具备很多条件,有能力去发展引导性轨道交通发展模式。同时,深圳在不远的未来还会增建135km长的自行车车道,并要将这一行为扩大范围至全市,从而引导人们多多绿色出行。
(3)混合型轨道交通系统发展模式:上海以自己独特的发展特点、雄厚的经济实力和重要的科技教育中心的位置,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混合型轨道交通发展道路。现在上海拥有地铁、轻轨、磁悬浮线路、有轨电车和国内第一条城市市郊快速铁路构成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实现了拥有国内最健全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这三种发展模式是我国目前比较成熟的,虽然我国各城市间的轨道交通系统发展模式各具特点,但是,都离不开这三种形态模式。所以,我们就此进行以下的比较分析。
这种轨道交通系统发展模式与较为发达的城市相适应,一般来说,国家的政治中心会采用这种形态模式。它有两种特点。
(1)线网规模大,线路很长。因为城市很大,加上生活节奏加快,为了缩短出行时间和乘客中途停留时间,以及因为换乘而引起个别地方交通拥堵,所以采用这种加长行车线路的方式,尽可能地将全行车区域连接起来形成网络,这样可以减少甚至消除城市因换乘带来的交通压力。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该城市的轨道线路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又因为这一类城市大多都是国家的重要核心城市,各方面的增长速度同样十分惊人,城市的轨道交通线路通过不断扩张以此缓和城市之内的交通压力。
(2)配有较完备的综合公共交通系统。为了弥补城市交通相较于城市宏大的规模之间的不足,城市只能将交通市场对外开放以作为公共交通服务的补充。这种竞争带来的压力和动力,必然促进了这类城市在公共交通方面的相关技术、供给能力以及服务能力都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城市大多全面覆盖了公共汽车、轨道交通以及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从而形成多层次、多样式的公共交通网络。
而适应型轨道交通系统发展模式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对城市的发展进行服务,通过轨道交通将整个城市连接成网,方便市民的绿色出行。
使用引导型发展模式的城市大多是为了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以TOD理念作为城市交通发展的核心,指引城市向集约式发展。其特点主要有以下两点。
(1)城市的发展带动轨道交通的发展。其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步骤,一是在城市的经济中心,轨道交通的发展与城市发展规划与布局相结合,按照城市主干道修建轨道,向城市的四周放射状地扩散,利用轨道交通系统将人们吸引至经济中心,从而实现高强度土地开发与高密度轨道交通相结合。二是在城市周围建成一个个轨道群,因此,可以将人口和工作岗位进行集中,以轨道交通作为核心进行土地开发,引导人们向城市的周边发展,以此带动城市轨道沿线的发展。
(2)城市公共政策的大力支持。若要成功实现引导性轨道交通系统发展模式,那么,轨道交通系统必须服务于城市的发展要求,同时,强有力的公共政策支持更是必不可少的。首先,一个运行良好的道路交通系统需要大量的财政资金进行维系,例如,较低的公共交通票价、公共交通设施投资等。其次,要对私家车进行一定政策的限制。因为私家车具有自由度高、灵活性好等特点,更多的居民选择开车出行,但为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要鼓励居民绿色出行。要适当地限制私家车的使用。目前阶段,对其限制的方法只要有提高成本,设置私家车禁行区,以及设置公共交通车专用道等等。同时,要加强对非机动车的管理,要修建更多的步行街、生活广场等,督促和方便市民自觉地绿色出行。
引导型轨道交通系统发展模式最核心的亮点就是吸引力,它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紧密地连接起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不仅仅以发展城市经济为最终目的,同时,也是为了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让大家多多绿色出行,保护好环境。
混合型发展模式更适应特大城市的发展需求,采用这类发展模式的城市都具有极大的客流量以及优厚的财政支持,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线路规划模式。首先,在城市中心地区修建的轨道交通其目的是为了与整个城市的同地布局相适应,通常来说,它会是一个城市的中心地区或者是老城区,铺设轨道交通则可以缓解核心地区的交通压力;其次,将轨道交通建设在城市郊区或者新开发区域,因为这一类土地的开发利用的空间更大,所以,采用引导型发展模式引领这类地区发展。
第二,成熟的城市采用多中心发展形态。不可否认,我国很多城市在中心城市之外大多会围绕很多经济水平发展不同的“卫星城”。这样的城市状态还没有陷入“摊大饼”式的扩张困境,城市仍然以集中发展轨道交通线路为重点项目,其周边城市的发展还是依托于轨道交通线路的发展。
第三,强大的路面公交系统的支持。城市轨道交通存在着相对于私家车和自行车的不灵活性,它肯定不能将整个城市挨家挨户连接起来,所以交通的方便程度以及数量并不是吸引客源的关键因素,最终还是取决于高质量的贴心服务,才是吸引客源以及提高竞争力的最有力因素。所以,要想在城市内实现混合型发展模式,就一定要将轨道交通作为城市交通发展的核心,其服务范围应当与层次分明的其他公交系统互为补充,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公共交通真正覆盖整个城市,为民服务,促进城市发展。
混合型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模式除了对外部交通整体要求相对较高以外,还要求政府对其提供大力支持,与此同时,城市居民的理解与支持同样也不可缺少。设计好了发展规划以后,要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和完备整个适合城市发展的轨道交通系统。
通过对比进行分析,可见我国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没有哪种发展模式可以为所有城市所共用,若要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就一定要了解本地经济发展状况,只有紧抓经济发展的脉搏,寻找轨道交通发展的一般规律,才能将轨道交通与城市实际情况相结合,打造出独有可行的轨道交通系统。这既有助于总结目前城市轨道系统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同时,还能够为探索其未来的发展道路,推广和丰富人们的轨道交通知识,加深人们对轨道交通系统的理解与认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