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军, 秦位强
(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南张家界427000)
任弼时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组织家,他革命一生的大多数时间都是从事党务工作。任弼时对党的组织建设在理论上有很多思考和论述,在实践上也有很多重要建树。加强任弼时党的组织建设理论和实践研究,对我们推进新时代党的组织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任弼时在革命斗争实践中,非常重视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他围绕党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中心任务,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力量的主张,形成了丰富的党的组织建设思想,主要有以下内容:
在革命斗争的各个时期,任弼时都非常注重党的组织工作。1928 年6 月,任弼时在由他起草的第四十七号中央通告中指出:“在这种严重的白色恐怖之下,党必须有更严密的组织”[1]47。这是因为,只有建立更加严密的组织,才能更好地领导群众进行革命斗争,防止脱离群众;只有建立更加严密的组织,才能使党员更好地适应秘密环境下的革命斗争,防止敌人破坏党的组织,避免不必要的牺牲。任弼时尤其关心白色恐怖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强调要巩固党支部,无论何时何地都要防止敌人的破坏。他指出:“支部是党的基本组织,是党与群众的连环”[1]71。只有搞好支部工作,才能组织和领导群众参加革命斗争,才能发挥党支部应有的作用。基于这一认识,他把建立健全党支部工作视为党的组织工作的中心任务,对加强支部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如支部内部要进行明确分工,“支部书记须设正副二人”[1]49;“支部大会每月两次,小组会每月三次”[1]73;“切实实行党员中的分配工作和检查工作的制度”[1]74;要经常讨论和争取周围群众的利益,防止脱离群众,等等。
1934 年10 月,中央红军长征先遣部队红六军团与已在贵州进行革命斗争的红三军(后改为红二军团) 胜利会师。任弼时针对当时红三军党的组织机构陷于瘫痪的状态,决定把党的组织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首先,他深刻分析了红三军党的组织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他明确表示要反对党内存在的关门主义倾向,强调大力加强党组织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他指出,在每个乡村、工厂、企业、街道、学校等和武装中的每一个伙食单位,都要有党的支部,这样才能够保障党的领导地位。他强调,“仅仅有了很多党员还是不够的,必须健全支部的生活和领导”[1]89。其次,任弼时迅速恢复和健全红军各级党组织。他连续三次主持召开党的会议,并经党中央批准,确立了以任弼时、贺龙、关向应为核心的根据地党的领导集体。他把红二军团原来被无端关押的干部解放出来,恢复他们的党籍。他全面开展了党团员的重新登记和各级党组织的恢复工作。到1935 年1 月下旬止,部队营以上有党委,连有党支部,班有党小组。最后,他要求在各县独立团、营和游击队等地方武装中建立党组织,加派政委,发展党员。
延安时期,任弼时发现当时的中央组织机构中缺少统筹协调机构,各部门往往各行其是,工作效率不高。针对这一问题,1941 年7 月30 日,他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改革中央领导机构的设想。随后,他亲自拟定了中央书记处机构改革方案,明确了书记处的职责和分工,建立了相关工作制度。在任弼时的积极推动下,经过充分的准备,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中央机构调整及精简的决定》。中央机构经过这次调整和精简,达到了精简、统一、效能、节俭和反对官僚主义的目的,对党的组织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任弼时认为,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必须严格执行。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必须考虑党在当时的环境和条件,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民主和集中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大革命时期,针对党团关系上的错误倾向,任弼时认为,要解决好团与党的关系问题就必须 “彻底实行党内民主主义”[1]36,只有这样,才能让党员充分表达对组织和政策的意见,从而使他们的意见战胜机会主义,让广大团员对党组织信任,不至于出现团反对党的倾向。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弼时提出既要发扬党内民主,又要维护党内集中,反对极端民主化的主张。1928 年5 月,任弼时强调:“在白色恐怖之下,党内民主主义仍应尽量地扩大”,“但同时必须遵守集中的原则”[1]51。在这里,任弼时一方面强调党内民主,让党员有表达意见的权利,另一方面又强调集中原则,以维护党组织权威,这有利于增强党员的组织观念,也有利于工作方式的转变。他强调,“要推广党内民主化,一切问题要发动党员详细讨论”,“但极端民主化的倾向是不能容许的”[1]77。让党员有更多的发言权是党内民主的内在要求,有利于调动党员的积极性。但是,必须反对极端民主化,防止党组织的集中领导和决策被削弱。在这一时期,任弼时还对执行民主集中制提出了明确的制度化要求,这就是实行集体领导,建立巡视制度。
抗日战争时期,任弼时非常重视党的组织原则的教育,他认为,党内教育 “主要的是进行党的组织原则的教育”[1]251,他强调:“现在要把这个原则在党内特别是在干部中进行充分的教育”[1]254。他明确指出,民主与集中在不同的环境下是有所侧重的。对于华北、华中等抗日根据地,因为处在战争环境,他主张:“在那些地方,因为战争的环境,就更加需要集中”[1]295,而边区因为处在相对和平环境,有必要把党内民主的范围扩大一些。任弼时强调,只有建立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制度,才能把民主集中制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党员标准即党章对党员提出的基本条件和要求。任弼时对党员的标准问题进行了大胆的探索。1928年5 月,针对党组织整顿问题他指出:“每个党员必须成为群众中积极活动的分子,因此,每个党员必须编入支部,经常担任一种党的工作,出席会议,按月缴纳党费。”[1]48这明确指出了申请入党的四个条件:一是要具有先进性;二是要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三是要积极工作,参加会议;四是要交纳党费。他强调,谁违反这些条件就应当驱除出党,体现了任弼时从严管党治党的要求。关于发展党员的主要对象问题,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提出城市以工人为主要对象,而农村 “党的发展须以雇农、佃农及农村手工业者为主要对象”[1]52。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提出要 “大批吸收工人、农民及先进的青年学生,加入到党里来”[1]206。1949 年3 月13 日,任弼时在党的七届二中会全上的发言中指出:“要建设工业必须吸收大量工人党员。”[1]471如何确保发展工人党员的质量?任弼时指出:“吸收时仍应经过严格审查,但绝不能因此而放松发展工作。”[1]472这实际上强调了发展党员时要严格把好入口关的问题。
关于党员是否合格问题,任弼时主张要用生产实践、用革命斗争来检验。1943 年1 月,他在回答“我们拿什么标准来衡量我们的党员呢” 这一问题时指出:“我们应该在开展群众的生产运动中,测验我们的党员同志。”[1]299-300只有在生产实践中发挥表率作用的,才算是合格的党员。1944 年11 月,他指出:“一般地说,在斗争中考验党员的可靠与否是最好的办法。”[1]380考察党员是否合格,可以从他们对日寇、对顽固分子的斗争中去检验,若斗争很坚决,党员才是合格的。
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任弼时非常重视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把培养和教育干部作为大事急事来抓。早在1928 年5 月,他就指出了农村党部必须重视干部培养问题。至于如何培养干部,任弼时提出了以下方法:一是经常地召开会议。通过召开活动分子会议,经常给以特别的教育与训练,提高干部素质;二是开办短期培训班。通过举办一些短期培训班,提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三是用巡视的办法。1933 年3 月,任弼时强调 “要用巡视的办法来创造与培养干部”[1]77。1938 年5 月,任弼时把 “培养大批有独立工作能力的干部” 看成是 “推动党在全国工作能够迅速发展的重要的一环”[1]206-207。1943 年1 月,任弼时在阐述领导方法和领导工作时强调要 “特别是慎重地挑选和配备干部”[1]290,他认为,革命事业要取得成功,起决定作用的是干部,干部的才能和品质是干部素质的重要内容。因此,他主张要根据干部的才能和表现,合理使用干部。通过审查,对于那些不称职的干部或者不适宜做某项工作的干部,要进行调动;大胆使用有才干有能力的干部,或者对不适宜做某项工作的干部进行培训,通过培训来提高他们的才能。他认为,在一些重要的领导和执行机关,必须配备党性强、工作能力突出的干部担任职务。除了对干部的才能和品质提出要求外,任弼时还非常注重干部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他提出干部 “要在领悟马列主义理论方面修养自己,培植自己,坚定自己。”[1]234任弼时还着重强调了干部要有群众观念。他认为,毛泽东的最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就是坚持群众路线,毛泽东是虚心向群众学习的榜样。因此,他提出干部要向毛泽东同志学习,不断增强群众观念。
任弼时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内容丰富、意义深远。在新时代,任弼时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对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仍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党支部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2018年10 月,为了全面提升党支部组织力,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我们党制定颁布了《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任弼时关于党支部建设的重要论述为贯彻落实《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 精神,推进新时代党支部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一是要选优配强支部班子。任弼时非常重视支部班子建设,主张要通过民主选举,形成强有力的支委会。我们加强支部建设,首当其冲的是要把那些政治上过得硬、工作上有思路、作风上有担当的好党员,通过民主选举充实到党支部班子里,真正增强支部领导力量。二是要严格落实党的各项制度。任弼时在革命年代建立和实行了支部会议制度、党员分配工作制度和检查工作制度以及组织生活制度。各级党组织要学习和借鉴这些制度,不断完善和落实 “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主题党日和党支部书记述职考核制度。三是要强化党支部服务功能。任弼时指出:“支部组织乃为接近群众的基本组织方法。”[1]2我们要结合实际,不断完善和创新支部服务载体、服务方式、服务机制,让支部真正履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
党员教育管理是党的建设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非常重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2019 年5 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这是新时代党员教育管理的基本遵循。新时代,任弼时关于党员教育管理的思想为贯彻落实《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精神,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提供了重要启示。一是要把党员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任弼时多次阐述了党员教育的重要性,各级党组织一定要把党员教育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工作来对待。二是要丰富和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方式。任弼时认为,分配党员做实际工作可以训练和教育党员,经常开办一些流动的党员训练班也是教育党员的好方法。新时代,这些方法没有过时,除此之外,还可运用QQ 群、微信群等新平台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方式。三是要以加强党性修养教育为重点。在延安时期,任弼时对党性的范畴及其重要性,对锻炼和培养党性的措施有非常深刻的论述。各级党组织要学习和运用任弼时关于党性修养的思想,持之以恒地抓好党性修养教育。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发扬党内民主是新时代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发展人民民主的现实需要。在革命年代,任弼时对于扩大党内民主的作用、扩大党内民主的途径和方法、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等方面都有非常精辟的论述,这些思想对革命年代发扬党内民主,加强组织建设起了直接的指导作用。在新时代,我们要认真学习和运用任弼时关于发扬党内民主的思想,不断推进党内民主和社会政治生活民主化进程。具体来讲,一是要进一步认识到发扬党内民主的重要性;二是要运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武器,努力提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质量;三是要进一步完善各种党内民主制度,如:健全选举制度、党内议事决策制度、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等。
毛泽东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2]526这句话说明了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任弼时提出了 “干部决定一切” 的思想,强调选拔和任用干部时要注重才干和品质两个方面,他还强调干部考察中一定要进行认真审查,要从工作审查中去了解干部的才能和品质,这些思想对于加强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仍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在新时代,我们要按照这些思想的指引,把好用人标准,严格用人程序,不断提高识人用人水平,把好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要把提高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这是对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我们要紧紧围绕新时代党的事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忠诚干净担当和治理能力强的高素质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