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院校专业特色打造之思考与实践
——以贺州学院的建筑与电气工程学院为例

2020-01-19 02:02陈宜虎
贺州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贺州一流应用型

陈宜虎

(贺州学院 建筑与电气工程学院,广西 贺州 542899)

到2020 年高等教育将从大众化阶段正式进入普及化阶段[1],我国高科技企业将面临2200 万技术人才缺口[2]19;中国制造 2025 意识到,必须坚持把人才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完善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3]。

很多学者根据人才培养类型,将中国大学分为研究型大学、应用型大学、应用研究型大学,以及技术型大学。据统计,2013 年全国1170 所普通本科高校中,“非 211”院校占 90.1%[2];教育部 2017年公布的1243 所普通本科高校中,地方高校占比高达90.67%[4]31,到 2022 年,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要向应用型转变[5]。而地方普通高校中相当一批是由各类专科院校升本而来,其在办学硬件条件、师资队伍、经费支撑等各方面压力巨大,尤其是办学沉淀和积累不足,学校的发展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尤为明显的是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行业需求联系不紧密,比如,人才培养定位与地方经济发展相脱节、学生知识能力培养体系与用人单位岗位需求不匹配、办学思维相对封闭与人才区域流动性意识不足等矛盾凸显;而且,高校更多的关注技术革新和产业前沿,更倾向传统的唯论文、唯科研的考评体系,对教师的导向和指引不够准确;同时,也往往忽略了地方应用型院校的教师主体现状,刚毕业的职称不高、工程经历缺乏,有工程单位背景的理论不足、教学经验欠缺,年长的积极性不够、年轻的生活压力过大等现实问题,或是没有很好直面此类问题,造成学院发展“无将可用”“后继乏力”之困境。

一、地方应用型院校成立“现代产业学院”的思考与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2018 年视察广西时,明确要求广西要在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创新能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上下功夫,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子来,培育产学研相结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集成各类创新资源,聚集产业发展需求,科技创新绝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研究,必须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在全区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上指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借力发展,鼓励区内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协同区外优势资源联合创办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支持引导高校把论文写在产品上、研究做在工程中、成果转化在企业里。

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 的意见》[6](教高〔2018〕3 号)“目标要求”明确提到了组建产业学院,“经过5 年的努力,建设一批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多主体共建的产业学院、产业急需的新兴工科专业……”,在“改革任务与重要举措”中建议“推进分类发展,地方高校要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发挥支撑作用”,打破传统的基于学科的学院设置,在行业特色鲜明、与产业联系紧密的高校,面向产业急需建设与行业企业等共建共管的现代产业学院。

2020 年秋季学期伊始,贺州学院校人〔2020〕6号,“关于调整部分教学机构的通知:成立人工智能学院(现代产业学院)——将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和数学与计算机学院的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7 个专业及今年新增智能制造工程、人工智能等2 个专业归整到人工智能学院(现代产业学院)。”

二、地方应用型院校基于“产业链”进行专业整合的思考与实践

《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7]从服务经济和满足社会对用人需求的角度谈到了高校专业调整思路和打造特色的问题,强调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导向的问题,以工、医、农、文“新四科”建设引领带动高校专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内涵提升,做强主干专业,打造特色优势专业,淘汰与社会需求变化不适应的专业。

《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8]要求对专业结构进行动态调整,结合区域内高校学科专业特色和优势,加强专业布局顶层设计,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加强指导,及时调整与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专业,培育特色优势专业集群,打造专业建设新高地,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印发《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0 年工作要点》[9]的通知(教高司函〔2020〕1 号),“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迫切要求,积极开展专业优化、调整、升级、换代和新建工作,建好建强一流专业,打造一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支撑载体。引导高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急需领域专业设置”。

贺州学院校人〔2020〕6 号,“成立建筑与电气工程学院——将原建筑工程学院的专业和原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调整到建筑与电气工程学院”。贺州学院原建筑工程学院设有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三个专业。《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10]将土木工程专业(081001)纳入“土木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而工程管理专业和工程造价专业在《国家标准》中却属于“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行列,专业代码分别为120103 和120105。这三个专业放在一个学院从学科类别来说,是不合适的,而国内相当一部分高校都是将这三个专业归并在一个学院,如何去理解这个问题?同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080601)归属于“电气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将其与土建类专业进行整合是否合适?《国家标准》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这样描述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工学门类土木类专业,服务于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的智能建筑行业。根据人才培养所需知识结构,本专业属于‘交叉、复合型’专业,其主干学科为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相关学科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建筑学”,该专业是被列到“土木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的,专业代码为081004,与土建类专业同属一个学科。

近年来,贺州建筑业取得较快速发展,建筑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由2011 年的8.41 亿元和40.31亿元发展到2018 年的37.95 亿元和82.36 亿元,建筑业增加值平均占贺州市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为13%,2018 年建筑业总产值增长32%。《贺州市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规划》(2017—2015)中明确,形成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集群,在广西装配式建筑发展中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有效服务粤桂湘区域,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美丽“后花园”,争取为华南地区装配式建筑发展探索出一条特色发展路径,创建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成为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的“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目前贺州市有装配式建筑建设的企业20 多家,包括建设单位5 家,研发设计单位3 家,施工企业2 家,生产企业10 家,贺州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业已形成。

因此,贺州学院按照“产业链”这条主线,突破学科和内设二级学院间的壁垒,优化和整合有限资源,以“对接产业、服务地方经济”的出发点对专业进行调整是具有产业基础的,也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更是践行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具体化。

三、地方应用型院校“双一流”建设与专业特色打造之思考

潘懋元先生认为,一流大学或著名大学应具备以下三条之一,“一是有卓越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实践,而且能够一以贯之,形成自己的特色;二是教师水平高,有一批大师级教师;三是学生整体素质高于一般大学,并且培养出一批有突出贡献的著名校友”[11]。

贺州学院是一所区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地方性高等院校,学校归属城市的经济相对落后,地缘优势也不明显,大师级别的教师引入难度较大;另外,学校为二本院校,招生主要以广西为主,建筑与电气工程学院更是新学院,生源优势和突出贡献校友目前也不具备条件。因此,学院要打造一流,只能从第一个条件上下功夫,也就是要从“特色”方面做文章。学院很多老师对专业要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并不是很重视,往往是按照《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生搬硬套的进行相应课程的开设,因师设课,课程教学大纲不规范,课程设置与人才综合素质培养关系不大。而高校人才培养能力的内涵应该“紧紧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加快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7,8]。

很多老师对“双一流”,即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双万计划”,即教育部“双一流专业”计划,建设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各一万个,这些概念都不陌生;但相当部分老师认为,“双一流”或是“双万计划”和地方应用型院校无关,认为这是985或211 大学应该做的事,因为地方应用型大学缺少相应的师资和资源,所以申报或建设是不可能实现的。其实这本身就是理解上的偏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12](教高厅函〔2019〕18 号),在建设原则中明确指出,(1)面向各类高校,鼓励分类和特色发展;(2)面向全部专业;(3)突出“新四科”的示范性;(4)部属、省属、市属高校分“赛道”建设,向地方高校倾斜;(5)分“两步走”,即先被确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过专业认证后,再确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仔细研读这五个建设原则就可以清楚地理解,教育部给地方应用型院校是留有通道的,而且是有政策倾斜的,鼓励分类发展,但是专业必须要有“特色”,这个是必要条件;同时,地方应用型院校也要深刻地认识到,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业认证也是成功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的必要条件;另外,国家一流专业是有难度的,但是可以将冲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作为第一步。

在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与“高深学问”的对应关系上,“一流大学的精髓在于拥有一流的办学理念,而一流大学的个性则体现在使命担当、战略选择和发展目标的差异上。一流大学的根基在一流学科。一流学科不应局限于研究传统的‘高深学问’。一流学科建设应立足现实问题,有自己的价值标准。”[11]因此,地方高校在进行“双一流”建设时,应处理好自身特色和区位优势,地方政府和行业参与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充分发挥“校政企”的动态联动,因地制宜的发展和差异化特色发展。

教育部“双一流”建设时,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兼顾区域和经济的不平衡,分“赛道”建设,这对地方应用型院校来说,这是个利好消息!只要高校有自己的区位特色,在服务地方经济方面独树一帜,都是有机会争创一流的。

四、工科类专业特色打造要正确认识“工程教育认证”之概念

2013 年6 月,我国被接纳为《华盛顿协议》预备会员,2016 年6 月转正,成为第18 个正式成员,通过认证的工程专业本科学位将得到美、英、澳等所有该协议正式成员的认可。《工程教育认证办法》对“工程教育认证的目标”给出了清晰的概括,“建立与工程师制度相衔接的工程教育认证体系,促进工程教育与企业界的联系,增强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对产业发展的适应性;促进中国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提升国际竞争力。”[13]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由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组成,通用标准从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持条件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区别,“培养目标是对该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后5 年左右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的总体描述;而毕业要求是对学生毕业时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的具体描述,包括学生通过本专业学习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素养”,涉及学生的“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研究、使用现代工具、工程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沟通、项目管理、终生学习”的各方面能力[13]。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和《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人才培养不同阶段的要求还是有差异的,工程教育认证不仅关注学生在校的培养,更加关注学生毕业后5 年的职业和专业成就的评价,所以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可持续化发展等综合能力也是考评点;而“新工科”不能脱离人才培养对产业和经济的支撑作用,主要针对新型产业的专业,更加注重创新驱动的成效和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这也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之一。

五、贺州学院的建筑与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特色打造之实践

贺州学院的建筑与电气工程学院是新成立的学院,新学院的首要问题就是人才培养的定位和特色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地确定之后,将之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匹配针对性强且可落地的课程教学大纲,采取高效的课程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及学科竞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借力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方针,制定有效应对措施,突破地方院校师资、硬件不足、资金有限的瓶颈,“引智引技,创平台”,最终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之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为根本,利用好“关于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若干意见”,谋求多方合作,加快学院的发展。

建筑与电气工程学院依托属地贺州装配式建筑千亿元产业和国家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契机,对接广西九张产业名片之一的“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中的“建筑信息模型(BIM)+装配式建筑技术”专项,其土木工程专业基于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的学生个性化选择和差异化发展为特色,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基于BIM 信息技术应用的工程全过程管理和工程全过程造价咨询为特色,而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则需与原建筑工程学院的以上三个专业进行科学且有效的融合,因地制宜的挖掘自己的特色,对接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服务地方产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贺州一流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游贺州紫云洞
印象贺州
广西贺州合源集团双获国家、欧盟认证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我的家乡最美之贺州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