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海娜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重视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已逐渐成为广大化学教师的共识。那么,如何让高中化学的实验教学更有效呢?
一、引导学生对化学实验有正确的认识
要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对化学实验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高中生虽然已经接触过化学,但由于初中阶段只是进行简单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因此对化学并没有特别深的了解,尤其是对化学实验知之甚少,学生对化学实验依然停留在好奇的层面。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化学中很多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通过实验能够将抽象的化学现象直观的展示到学生面前,减轻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难度,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还应该让学生明白只有通过实验才能验证一些化学现象,也只有通过化学实验才能够进行学科创新。当然实验的作用远非如此,通过实验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二、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
为了有效的对学生开展化学实验教学,就需要教师首先要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引起重视,提高基础知识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因为基础知识是学生进行有效实验的基础。学生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做支撑,那么即使能根据教材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但是在实验过程中也很难有新发现,严重影响了学生实验能力的提升。有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做支撑,学生才能顺利的进行实验操作,在实验的过程中还能有更多的发现,同时为学生进行有效的创新奠定基础。
三、改进提高演示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是两大组成部分,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都应借助于实验启迪学生的化学思维,逐步揭示化学实验现象背后所蕴含的科学本质,而不能仅将实验作为呈现现象的工具。演示实验最大的缺点是可见度差,学生参与度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提高实验的可观察性和学生参与程度。
(1)改变演示实验的实施者,锻炼学生的自信和胆量。例如乙酸乙酷制备实验是学生在高中阶段接触到的第一个有机物制备实验,在实验开始前,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重点,如实验操作步骤、试剂选择和添加顺序、观察到的现象等。在学生学习程度较好的班级进行教学时就可以安排学生上台实验,改变演示实验的实施者,这样上台的同学印象格外深刻,看的同学也因为实验人的变化而产生对特定实验印象的强化,即使学生操作上出现失误或者失败,此时错误的操作,反而是非常好的反面教材,利用失误或失败的演示实验创设时机,因势利导,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将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有机结合。这种方式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胆量和自信,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2)下放演示实验,增加实践机会。一些操作简单、仪器简洁的演示实验可以改让学生上台演示,一些操作简单、现象不明显、可见度低的实验,由教师演示效果不好,将这些实验“下放”,改为学生随堂实验,使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实验的体验,不仅让学生注意力更集中,观察更仔细,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例如钠与水反应的实验,金属活动性比较等。
四、引导学生反思异常实验现象
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制约,高中化学实验有时会出现异常现象,若教师勉强让学生接受,势必造成知识的盲点,学生也因此对实验失去兴趣和信心,影响课堂教学。此时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学生找出原因,彻底解决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转换观念,实事求是地面对实验事实。课堂实验的目的并不是机械传递知识,而是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发生异常现象的原因,进行化学知识的探究,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发现事物,获得认知能力。在此过程中,通过师生的共同研究,改变旧的实验方法,采用新的策略,最终成功地获得实验知识。学生真正意义上参与了实验的全过程,在知识技能、意志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大幅度提升,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当学生出现与预期差别较大的实验结果时,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记录真实的实验结果,而不是擅自填上理论实验结果,这样才能反思异常原因,才能引导学生找到可行的方法改进实验、用正确的理论解释现象,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例如:学生在做二氧化锰催化双氧水分解的实验中,部分同学向试管中加入双氧水立马产生大量气泡,这与双氧水常温下分解较慢不吻合,我們应引导学生分析可能的原因,例如试管没刷干净,可能有上一组留下的二氧化锰催化剂。可以尝试更换试管重复实验等等。从学生找到的异常原因,再去逐个验证推理,再次强化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主动思考和自主表达的能力,提高自信心。
五、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实验教学
就目前发展趋势来看,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应用于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学效果最明显。所以,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教学内容,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这样能够将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通过采取图文并茂或者动画、视频等形式,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化学现象,还能强化学生学习效率。例如,在“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教学时,关于酯化反应机理的探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播放一段关于乙酸乙酯的反应原理的动画,直观形象的展示“酸脱羟基醇脱氢”的反应变化过程。将理论知识用多媒体的方式呈现出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会更佳,理应得到教师的广泛运用。当然,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运用信息技术要适度,切勿滥用。
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至关重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务必通过多种策略来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在增强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同时,有效促进化学教学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