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鑫
[摘 要] 对于高中数学课堂来说,翻转课堂的设计更加符合高中生的学习需求,有利于解决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言堂”,学生“难吸收”的问题. 鉴于此,文章中以“基本不等式”一课的教学为例,进行了高中数学翻转课堂的设计及应用研究,以期实现高效而科学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高中数学;翻转课堂;设计;应用
■问题的提出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我们已经步入了“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教育领域自然也不例外. 当前是教育改革的关键期,从学生角度展开的有效教学已然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方向,以此为背景的新课堂教学模式也随之兴起,如翻转课堂、微课教学等,尤其是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现代技术的支持下越发“浑然天成”.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习者的学习个性化差异,让学生自主学习,真正起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质疑和合作学习等关键性学习能力的作用,让学生实现了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具体到数学学科来说,由于学科本身的特点,所以普遍存在抽象难懂的特征,面对这样的问题,必须要想方设法提升教学效率,而翻转课堂的特点正好与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相适应. 因此,将翻转课堂应用于高中数学课程之中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本文以“基本不等式”一课的教学为例,对翻转课堂的应用展开剖析,以期实现高效而科学的教学模式.
■教学流程中的“翻转”
高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入实施下,最大的益处是实现了课前深度学习和课堂深度互动. 众所周知,翻转课堂的本质就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那么课前的自主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为此,笔者课前精心准备设计翻转过程,促进学生深度思考和有效学习.
1. 微视频的制作:翻转课堂的基础
(1)思路及过程设计
精制视频力求将时间控制在7~12分钟以内,通过短小精悍的视频演绎一节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并借助精炼生动的数学语言强化教材中的关键性词句.
本课的微视频中,首先展示的是“一名奸商借助不等臂天平售卖珠宝”的一个趣味性情境,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学生“比较■,■(a>0,b>0)大小”的兴趣. 接着,通过电子表格给予a,b不同的赋值,并自动生成■与■的值,并直观展现结论:若a≥0,b≥0,则有■≥■,让学生能够看到其动态变化过程,有效激发学习兴趣. 最后,再以“如何严格证明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这句话来揭示本课的重点,并一一展示三种证明方法,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2)设计特点
微视频中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或是应用电子表格动态赋值进行实验,又或是应用几何画板解释基本不等式等过程,都营造出了生动活泼并富有激情的学习情境,激起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充分展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为数学学习提供的帮助,同时体现了先猜后證的数学思想. 而微视频最大的优势在于:教师可以随时提示学生“暂停”观看,思考、分析和回答问题,使学生对知识点产生更为直观的印象;同时抽象难懂的问题,还可以反复观看,这样一来,为后进生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促进了每个学生的发展.
2. 学习导图的制作:翻转课堂的载体
(1)设计特点
如果说微视频是翻转课堂的基石,那么学习导图则是翻转课堂的载体,它清晰展现了一节课学习的重难点以及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建立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方向.
(2)过程设计(如图1)
3. 自学任务单的编写——翻转课堂的落实
(1)设计思路
将学习导图呈现在任务单中,并基于微视频的内容设计根植于教材的问题和练习,学生通过导图的指引逐步落实学习任务.
(2)过程设计
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以下问题与练习.
问题1:什么是基本不等式?试着分别以字母表达和文字叙述两种形式进行阐释.
问题2:基本不等式中“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该怎么理解?
问题3:可以通过哪些证明方法来证明基本不等式?
练习1:若a>0,b>0,则a,b的算术平均数是______,几何平均数是______.
练习2:试着叙述并证明基本不等式(以不同方法予以证明).
练习3:若a>0,证明:a+■≥2(试着通过不同方法证明).
4. 课堂学习——翻转课堂的深化
(1)围绕任务单,展开交流
鉴于微视频与任务单练习的指引,本环节可以放手将课堂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去讨论、去争辩,促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来回巡视,牢牢把握任务单练习情况,认真倾听讨论进展,以使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 当无人提问时,教师可以参与讨论,并诱导提问;当争辩激烈时,教师可以稍加提点,明确探究方向. 例如,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沉默不语时,笔者不失时机地提问:基本不等式中的“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你是怎么理解的呢?这样一来,不仅鼓励了学生的发言,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引发了更多的思考和讨论. 再如,巡查中途,笔者发现不少学生在完成练习3时运用了作差比较法,只有小部分学生运用了分析法,但中间还有一些细节性错误. 针对这一现象,在之后的讨论和点评环节,笔者对此进行了重点强调,以强化学生的认识.
(2)意义建构,强化巩固
问题:设a,b∈R,试判断以下不等式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
①a2+b2>2ab;②ab≤■;
③a+b≥2■;?摇
④ab≤■■;
⑤■■≤■.
意图:通过以上问题设计,引领学生深入探究,并以板演的形式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以达到强化巩固和及时纠错的目的.
(3)延伸拓展,提升思维
问题:当x>-2时,试求出函数f(x)=x+■的最小值.
变式:当x≠-2时,试求出函数f(x)=x+■的值域.
意图:以上变式拓展着重强调基本不等式的使用条件,同时落实变形使用基本不等式的转化能力的培养任务.
■几点反思
1. 强化学生的新地位——主体
翻转课堂将知识的传递放在课前,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学生都成了自定义步伐的学习者,毋庸置疑,学生是翻转课堂的主体. 在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将课堂让位给学生,作为课堂协调者和指导者的身份,时而诱导、时而沉默、时而鼓励,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活力. 在上述合作讨论环节中,学生思考的深入度和讨论的活跃性大大超乎了笔者的想象,一些抽象问题,学生已然有了自身的认识和理解,并生成了有深度的知识. 由此,笔者真正体会到:学生才是这个课堂的主角,给他们时间,给他们空间,一定会给你一个不一样的惊喜.
2. 落实教师的新角色——导师
新一轮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再也不是知识的传递者,更多时候是学习的指导者和活动的推动者;教师不再是发布指令的指挥者,而是以循循善诱的形式,让学生成为最好的学习者. 翻转课堂中的微视频由教师选择或自己录制,课堂学习中的问题由教师来设计,课堂研讨中的学习内容、活动设计和活动节奏也是由教师来把控,这林林总总的要求都对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信息技术水平和教学创新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此可见,翻转课堂绝不是视频的主权时代,更不是学生孤立学习的过程. 整个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知识的内化和思维的提升都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总之,通过数学翻转课堂的设计及应用研究,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打造活力课堂,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了有效途径. 在将来的研究中,将对于翻转课堂的设计及应用策略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以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