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仕菊 贵州省瓮安县人民医院
公立医院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在医改形势下的内驱力和外驱力,面对“内忧外患”,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势在必行,建立符合现代医院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加快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越来越重要,统筹各种资源,促进业财融合,提高财务管理效益,推动医院预算工作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发展。优化全面预算管理成为医院应对市场变动、降低财务风险的重要措施,是医院实现转型的有效工具之一。
从《医院财务制度》提出公立医院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到现在已经八年了,大部分医院执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效果不尽人意,其原因主要是管理层不重视,职工不了解。医院发展方式只注重规模扩张而忽视质量效益,管理模式屑于粗放管理而忽视精细化管理,投资方向仅关注发展建设而忽视扩大分配,这严重偏离了现代管理方式,使得大部分职工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干多干少都一样”等懈怠的思想。医护人员还普遍认为预算仅是财务科的工作,与其他科室无关,以自己不懂、不会等理由推脱,缺乏对全面预算管理的了解和支持。
大部分公立医院没有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只有简单的收支预算和项目预算,并且都停留在财务核算阶段,没有将预算管理落地实施。在编制预算过程中不重视基础数据的收集,预算内容简单,没有做资本预算、重大设备维修预算、人力资源预算、应收应付款预算,甚至不做药品、卫生材料及后勤物资采购预算。
在组织架构上,大部分公立医院没有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对预算活动的开展进行监管,只是纪委办兼职管理,但监督范围也仅局限于相关政策对费用的规定是否合理,审批签单流程是否完整等,却没有重视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
各公立医院全院全员应该树立正确的全面预算管理理念,医院可以通过院周会、职代会等会议向职工传达进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性,医院管理层也要充分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对医院发展的重要性,通过科学的预算管理可以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及控制医院的运行成本。同时,预算人员要加强培训学习,全面掌握预算管理工作流程及要求,做好预算编制、分析、控制和考核,让全面预算管理充分发挥作用。了解全面预算管理的价值和意义,认真解读相关预算的政策文件,建立健全科学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立全面的组织机构及制定完善的制度和流程保障预算管理工作正常开展。
全面预算管理编制必须“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障重点、归口管理、分级管理”为原则,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全盘考虑,量入为出,不得编制赤字预算。按照“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分类编制、逐级汇总”的方式编制。医院应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预算编制方法主要有:固定预算、弹性预算、增量预算、零基预算、定期预算、滚动预算、确定预算、概率预算等,以确保预算数趋近于实际数,让预算作用真正得到体现。
医院要成立专门的预算监督考评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对预算组织和编制情况进行监督,提出独立意见,向预算管理委员会进行报告;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科室和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督查;对年度预算和项目预算提出考核意见;进行实时的监督评价考核。
建立信息技术与预算管理高度融合、充分开放的现代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实现预算编制、审批、调整、分析、控制、考核全流程线上闭环运作,根据预算管理流程表单化,实现业务操作流程规范化,提高准确性和可靠性,并设置无预算或超预算预警控制,将财务系统升级嵌入预算系统,实现医院内部科室预算、归口部门预算、医院总预算三级预算管理模式。建设智慧财务,促进业财融合,加快建设现代化管理医院,将HIS 和HRP 的数据互联互通共享,把预算系统、业务系统、物资系统相链接,实现数据融合,提高管理效率,推动财务、业务等信息管理系统之间纵横联通、数据交互,通过一系列的信息化手段,及时进行数据反馈与业务追踪,规范和约束医院运营成本。
综上所述,公立医院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是一项系统、复杂、长期的工程,医院要充分认识到现阶段全面预算管理对医院发展及医改挑战的重要作用,深入分析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制定有效的对策方案,通过建立健全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优化全面预算的编制、审批、分析、调整、控制、考核流程,全面提升公立医院的预算管理水平,更好的推进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